交遊廣闊可以幫助我們開拓視野,增加情報,甚至有助於個人發展。本書提供公關前的各項準備步驟,要幫助我們克服羞澀、靦腆,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廣泛建立個人公關網路,即使在陌生人眾多的場合,也能談笑自若,應付裕如。(CB127)
序 個人公關的時代來臨了 作者序 挑戰你的「公關恐懼症」 第一部 各就各位! 第 一 章 媽媽的叮嚀 第 二 章 挪開絆腳石 第 三 章 樂在社交 第 四 章 魅力還是厚臉皮 第 五 章 敷衍的人是大輸家 第二部 預備! 第 六 章 「曝光」前的熱身運動 第 七 章 收放自如七策略 第 八 章 談話生動六要訣 第 九 章 禮不可失 第三部 上! 第 十 章 雞尾酒會 第十一章 同學會 第十二章 商展和年會 第十三章 擁抱全世界 第十四章 蘿安公關十要
媽媽的叮嚀 如果公關真是這麼有趣又妙用無窮,為什麼大家一想到這玩意兒時,便會心跳加速、手心冒汗,兩眼發直呢? 這或許和多年以前,我們在母親膝下所聆聽的「防身之道」有關吧!媽媽為了保護我們,提出了好些「嚴重警告」。如果我們還是六歲小娃娃倒還好,但是今天,我們已經是年逾二十、四十、六十──甚或八十大關的成年人,卻還對這些警告念念不忘,情形可就不大妙了。我們已不再是單獨走路回家的一年級小學生,所以這些兒時的叮嚀,已從保護我們的屏障,搖身一變,成為阻礙與人輕鬆相處的絆腳石了。我們無意責怪母親,因為她只是善盡保護之責;只不過我們聽到這些叮嚀的次數太頻繁了,甚至自己也不厭其詳地對子女再三告誡,以至於這些警告,似乎已成為牢不可破的真理。 阻礙我們個人公關的絆腳石,一共有五種。想要去除這些絆腳石,第一步就得先找出癥結的來源︰ 絆腳石1──不要和陌生人攀談 這句警告由來已久,告誡者還經常伸出食指,以強調其嚴重性。不管是媽媽告訴我們,或是我們提醒子女,這話的確有它的道理。即使是今天,我們也不願自己的孩子在回家的路上與陌生人攀談。可是,如果我們打算在商展上推銷新產品、第一天到新公司上班、參加正式宴會或同業會議,希望與他人建立初步的接觸與連繫時,這句警告便不具任何意義。話雖如此,我們經常仍只是僵在門邊,讓那只想像的食指在眼前晃動,腦際不斷響著︰「不要和陌生人攀談」的警告。 最後,我們決定什麼都不做。於是,選了點心桌旁安靜的角落,一會兒端咖啡、一會兒吃甜點,故作忙碌狀。一方面又帶點神經質,總是擠出漫無目的的微笑,就這樣過了一段很糟糕的時光,也失去許多寶貴的機會。其實,或許在房間的另一頭,有許多談得來的朋友與難得的事業契機,也一樣僵在那兒,不知所措呢! 人生苦短,寸陰寸金,實在禁不起我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錯失良機,並且還在整個過程中飽受煎熬! 絆腳石2──等著別人介紹自己(赫思嘉症候群) 想像「亂世佳人」裏的女主角郝思嘉,美艷絕倫地站在塔拉(Tara)的台階上,眨動著微翹的睫毛說︰「天啊!可是還沒有人正式介紹我們彼此認識......」儘管郝思嘉豔冠群芳,如果她身處同業組織的會議,可能也有施展不開的苦惱。 在郝思嘉時代,每個人都相當清楚「正式介紹」的遊戲規則。當時有一些人,特別是年老的女士們,專司此職。這些「職業介紹人」會為你引見某位風度翩翩的男士,或是令人驚豔的名媛淑女,正式認識對方。 現在,時代已經大不相同。在政治場所或演講後的招待會上,你再也不能仰仗私人或職業「媒婆」,把你介紹給大家。聽很多人說過,在未經雙方認識的人介紹前,主動找人說話似乎有欠莊重。當然,如果有人出面充當介紹人,彼此要開始說話聊天,自然輕鬆容易得多。至少,你和對方都認識這位介紹人,一句「你是怎麼認識小莉的?」便可以牽扯出一堆話題,也可以藉此多了解正與你談話的對方。 不過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無法仰仗他人介紹自己,更遑論是自己很想主動認識對方的場合了。當大家開始談話寒暄時,可能我們正巧落了單;這時,就該採取行動,主動接近大家,上前自我介紹。如果我們不想被遺忘在大廳中央,兩眼直瞪著天花板或牆壁發呆,就該了解郝思嘉有她的時空背景,我們則有自己的世界︰讓郝思嘉回到屬於她的時代吧! 絆腳石3──耐心等待(王子公主情結) 讓我們面對現實吧!如果你是學校正式舞會時選出來的王子、公主(Prom King/Queen,美國高中所舉辦的正式會舞稱作Prom),那麼可能會是眾所矚目的焦點,大家夾道歡迎的對象。但是,並非每個人都能保持忠心耿耿,一旦任期屆滿,成了過期的公主、王子,你便無法指望自己只要呆呆坐著,就會有人老遠認出你來。 當我們看著公主、王子失去昔日的風采,媽媽卻仍提醒我們︰「好東西總留給最耐心等候的人。」......其實恰好相反,等到最後的結果,只會讓你鬒髮成霜,一事無成。如果,你是個習慣站著等候的人,還可能罹患靜脈曲張──一點都不蓋你! 等著別人發現你、向你自我介紹,可說是最徒勞無功的遊戲,因為別人可能也和你一樣難以鼓起勇氣。「等待」不僅不好玩,還浪費了你大把的時間,傷害了你的自尊。 這又讓我想起從前的自己,以及那些曾經或現在正苦守在電話機旁的年輕小伙子們。我好不容易才知道,即使是舞會的公主、王子,也無法教電話鈴響;現在,我又怎能奢望「等待」能行得通呢? 即使有人發明了功能極佳的捕鼠器,這位發明家也必須站出來,告訴大家有這麼一回事。如果不這麼做呢,這輩子他家可能都沒有老鼠,可是也同樣沒有名聲和財富。若是這樣那倒還不如買隻貓算了!而等待他人接近的人,經常就是躲在會場一角,邊靠著牆,嫉妒著那些週旋飛舞在招待會或雞尾酒會的人。 當然,你不至於毫無來由地投入陌生人的懷抱;或者強拉住某人不放、塞一大把名片在他的囗袋裏。你可以這麼做,不過,如果你能以愉快、友善的態度,面露微笑地自我介紹,並且說︰「這是我頭一次參加,每次都是這麼多人出席嗎?」效果自是另當別論。 王子、公主情結的犧牲者,常常坐待世界發現他們,並且常被描述成「害羞」。這些人也許並不是真的害羞,但由於他們早已給人「害羞」的印象,久而久之,便也自認如此了。 克服後天習得的害羞 以前我曾擔任過小學教師。因此發現別人加諸我們身上的一些稱號,常有自我增強的作用。班上惹事生非的搗蛋鬼,常常會找出方法維持「受惹事生非」的聲名於不墬。在聯絡簿上,老師對那些長舌鬼(今天的健談者)的評語總是︰「整天就是嘰哩呱啦,無法安靜下來!」(恐怕我就是屬於饒舌的一群。因為直到現在,我仍想不出在學校的日子裏,有什麼能比和同學聊天更有趣。九九乘法表?文法句型?傳紙條?還是讓我們在後排咬耳朵吧!) 根據哈特佛大學一位專門研究害羞行為的凱利(LynneKelly)博士指出,害羞可能是後天學來的反應。既是學習而得的,也就可以把它去除。如果能好好的在溝通和會談技巧上下功夫,便可以去除這類由學習而來的「害羞」。 與凱利博士一起研究的豋恩(RobertDurn)博士則指出︰「許多人都有『場合性害羞』(situationalshyness)的經驗」。有些場合的確會讓大家保持緘默──例如參加重要的行銷會議、產品審核會,或是在眾目睽睽下,緩緩步入高級飯店的舞池,都會令人裹足不前。 幸好,逐步的訓練、反覆的練習,加上不斷修正自己的溝通技巧,都可以讓害羞程度減低,甚至消失。 領袖人物與成功者,都曾學習克服害羞。他們從不坐待他人,反而迎向前去、走入人群。舒瓦茲(DavidSchwartz)博士在《假想大人物的妙用》(TheMagicofThinkingBig)一書中曾說︰「主動認識他人,是真正領導特質的表現......,走到你身邊,並伸手說『哈囉』的人,經常都是個大人物。」 絆腳石4 守為上策──害怕被拒絕 好不容易,你調整心態,走近一位陌生人,面帶微笑地說聲「嗨」,並自我介紹,沒想到對方只瞄了你一眼,絲毫不帶興趣的眼光彷彿在說︰「哼,管你是誰!」 這真是太傷人了!沒有人喜歡被忽視或吃閉門羹。由於有受拒千里之外的可能,所以當我們接近他人時,內心一定處於極大的交戰狀態。雖然媽媽也曾告誡我們「寧守勿攻」,不要輕易冒險;可是,「冒險」就是「社交」的代名詞。 我喜歡把這樣的冒險當成是種挑戰。就像談判時,沒有任何籌碼,根本不可能贏。同樣道理,如果不打算冒險,勇敢地接近他人,就無法結交新朋友,簽下新合約。既然我們每天都冒生命的危險開車、坐車,那麼大多數人都應該夠堅強可以接受暫時的挫折吧! 事實上,一般人通常不會公然地表現出敵意或鹵莽的態度,因此,遇到這種公然表示敵意的人,甚實可以乾脆放棄與他打交道的念頭。 絆腳石5 醉翁之意不在酒──被誤解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媽媽的話可能有一些道理;只不過她所指的,或許是五○年代的高中男生吧!事實上,我們從封閉的象牙塔過渡到大廳廣眾的會議室,多少會降低一些性衝動。 不過,溫暖、開放而友善的態度仍有被曲解成「性暗示」的危險。這類的誤解,對女性的傷害尤大。碰碰手臂、表示了解的簡單手勢,都可能被誤解為有「性」趣的意思。 雖然如此,母親的警告仍然侑些誇大。我們不能帶著這種觀念社交,認為每位異性都像餓狼般,隨時準備猛撲過來──唯有認清自己的動機,學習如何自處,並在練習時多加留心,才是適應的因應之道。 以上這五大絆腳石是阻止我們打入人群的部分原因,我們將在下一章討論如何因應。 勇於冒險 除此之外,尚有一些為人忽視的原因,可能阻礙我們自由自在的穿梭在各種場合,這與自知、自尊和自信息息相關。在這三面缺乏信心的人,常會自我設限,錯失了認識新朋友,與別人輕鬆交談的原因。 在《與自己交談》(TalkingtoYourslf)一書中,巴特勒(PamelaButler)博士提到「自我對話」(self-talk)的概念。這指的是我們常在心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說話。類似的對話,有其正面的積極意義,但也可能因而產生負面消極的行為。如果能化消極為積極,「自我對話」可讓我們畢生受益無窮。 這裏有一些消極的自我對話的例子,可能在你一想到「個人公關」時發生︰ ◎我不善交際,而且一向如此。 ◎根本沒什麼有趣或重要的事好說嘛!多說只是多丟臉罷了。我看我最好還是保持沈默為妙。 ◎大家幹嘛要聽我說話?這些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呢! 花幾分鐘時間,把這些消極的自說自話寫下來,然後再把這些話重寫一遍,賦予它們正面的意義。例如,剛才的話可以改寫成︰ ◎我喜歡試著認識新朋友,並且在多次嘗試後漸有進步。多學會一種新技巧,讓我覺得很開心。 ◎我希望開放自己,接近他人。我所擁有最珍貴的禮物,便是我自己。當我放開心胸,以誠待人時,不管是自己或他人,都會無限歡欣。 ◎每一個人都忙,但是,大家也都喜歡與別人常保聯繫。我看重自己,也相信自己會受歡迎。放開自我,走向人群,是人人都歡迎的公關方式。 沒什麼大不了的 任何形式的改變,即使於己有益,仍然是令人不敢掉以輕心的冒險。搬離老家,換一處更好的居住環境,總不免令人傷感。遠離了雖老卻熟悉的生活方式,踏入另一段新里程,不論這樣的改變有多麼美妙──結婚、拓展事業、搬到一個令人興奮的新都巿、換工作──總是夾雜著些許不安。 對大多數人來說,打入人群也是種改變。但是,放開心情,融入人群,這個險卻值得冒!如果我們嘗試成功,感覺便如賺進百萬大鈔那般美好。但是,如果容許自己讓消極的想法占上風,說服自己不要冒險,那些絆腳石便會真正絆住自己。 回想一下︰有多少次機會,你看見眼熟的人,卻因為怕認錯人而不敢上前去打招呼?其實,錯了又怎麼樣!最壞的情況,只不過是那個人告訴你,你認錯了;而你卻因此又多認識了個新朋友,沒什麼大不了的! 記得在一九八一年,我參加了生平第一次地方同業會議。其中有一位仁兄看起來很像是前一年六月參加職訓研討會時認識的一名男士。這名男士一個人站在吧台旁,我一看見他,腦海頓時閃出一連串問題︰如果他不是我認識的那個人,只不過長得很像而已,那怎麼辦?他會不會認為我是對他有意,故意上前撘訕?另一方面,如果他真是我認識的那個人,會不會因為我沒有打招呼而微覺不悅?我應該主動上前去打招呼,還是等他過來跟我說「哈囉」呢? 這麼多可能的情況下,我認為「如果他真是那個人,因為我沒有過去打招呼,而讓他覺得我忽視了他」的情況將是最糟糕的。於是,我走上前去,並且提及那次研討會。雖然他並不是我所認識的那名男士,不過我們卻聊得很起勁。 是不是在哪兒見過你? 這位男士一直很注意《舊金山評論》(TheSanFranciscoExaminer)上的〈生涯〉(Careers)系列,還記得好幾篇我寫的專欄,這簡直讓我受寵若驚。我很高興當初能克服自己的遲疑走近他,而由此得來的收穫,簡直是難以估量。我們成為好朋友,並且在彼此的圈子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經常向朋友提起那次令人難忘的會議,並且把我們的相識歸功於那句老掉牙的寒暄︰「我是不是在哪兒見過你?」 我有很多同事,經常參加地方商會協辦的社交活動。大家都認為這是結交單身異性朋友的好機會。有一次,有位朋友便看上一位深深引起他好奇的女孩。「我真想認識她!」他說︰「她看起來是那樣坦率而誠懇,而且總是笑得好開心。可是,我心裏想的,只有一肚子對自己不滿的自我批評,只覺得她一定不會喜歡我。我始終沒有上前自我介紹。哎!真是太遺憾了。」 另一位同行黛博拉,她的經驗就比較愉快。在一次假日宴會上,她決定放開自己,邀請一名男士一起共舞。黛博拉原本希望有個更加羅曼蒂克的結果,而不僅止於互相交換名片而已。可惜天不從人願。她告訴我,她的確有些失望,但是仍然慶幸自己有冒險的勇氣。她嘗試了另一種新的行為方式,而且也「活下來」了,不是嗎?黛博拉雖然自認是個害羞的女孩,但是她知道,經過這次經驗,下回會更容易些! 鼓起勇氣 沒有人可以給你勇氣,讓你勇於向陌生人介紹自己。不過,有些人會對你的行為表現出特別讚賞的態度。我的建議是︰盯緊這些對你的主動表示鼓勵的人。 有一個激發士氣的辦法,便是問問自己︰「最壞的情況可能是什麼?」令人訝異的是,人們最深的恐懼,通常都不是什麼生死攸關的大事。更妙的是,所想像的「慘劇」多半不會發生──就算發生了,我們仍舊能「活得下去」。 冒險雖然的確有些風險,但多半是值是的。這也許是個老掉牙的俗話,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句話,的確說得不錯。 服務於舊金山北邊瑪琳郡(MarinCounty)的旅行籌畫專家莉莎有一次告訴我︰「我覺得最壞的情況可能是那個人不喜歡我,甚至笑我。如果真是這樣,那又怎樣!還有那麼多人在這裏,總會有人喜歡我吧!有了這樣的覺悟後,我更有信心,一試再試。現在,這樣的嘗試已經容易得多了。」 重點提醒 「媽媽的叮嚀」仍然在我們的潛意識裏作祟。下面這五大絆腳石會讓我們無法在宴會或社交場合中得到應有的收穫︰ ◎不要和陌生人攀談。 ◎等著別人來介紹自己──郝思嘉症候群。 ◎耐心等待──王子、公主情結。 ◎守為上策(害怕受拒)。 ◎醉翁之意不在酒(被誤解的可能)。 此外,摒除消極的「自說自話」,並將之轉換成積極的「自我對話」。放開自己,迎向人群,雖然有些冒險,但卻值得一試再試。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