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我要你快快樂樂去上學!
孩子上學後,他將開始接觸更寬廣的世界,擁有更豐富的人際體驗,
身為父母師長的你,能夠給他最好的一份禮物,
就是幫助他健康成長,享受充實且快樂的學校生活。
您的孩子是不是一天到晚丟三落四,不是忘記寫作業,就是帶錯東西?在懇親會上,老師是否曾經向您抱怨,孩子上課心不在焉?
事實上,您絕對可以在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透過本書兩位專業作者的協助,您可以清楚了解孩子獨一無二的學習模式,以及他們可能會面臨的學習障礙和行為困擾。
書中提供多樣化的評估管道,帶領您深入探究孩子在閱讀、數學、寫字、記憶、專注程度、衝動控制、自尊心等方向的發展,為您與學校老師和專業人士之間搭起溝通的橋樑,並從旁幫助孩子截長補短,讓他擁有更健康、更快樂的學校生活。
薩姆.戈爾茲坦(Sam Goldstein) 任教於猶他大學,為國際知名的兒童發展專家。相關著述眾多,包括《過動兒──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專心》(Hyperactivity: Why Won't My Child Pay Attention?)、《寂寞、傷心和憤怒──家長如何幫助兒童與青少年克服沮喪》(Lonely, Sad and Angrty: A Parent's Guide to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亞利桑那大學副教授,專攻兒童學習問題的診斷和處理,亦有相關著述。
美國堪薩斯大學戲劇所碩士。曾任小劇場導演、美國惠特曼大學中文助教、時報出版國際室負責人,現專事翻譯。著有童書《小蠟燭找光》;譯有《365天領導心法》(與汪芸合譯)、《外遇的男女心理》(與高蘭馨合譯)、《聰明打開話匣子》、《我家小孩愛上學》、《用心愛自己》等書。(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序 父母能做什麼?
第一部 孩子如何學習?
第一章 學習技能的累進過程
第二章 學習技能的評估
第二部 學習的支持體系:基礎技能
第三章 專注力與衝動控制
第四章 情緒與行為
第五章 自尊
第六章 學習環境
第三部 學習技能的演進:處理與思考技能
第七章 肌肉技能
第八章 閱讀與拼字技巧
第九章 閱讀與寫作能力
第十章 加減乘除
第十一章 數學解題
結 語 給學習路上的家長和孩子
附錄A 改善閱讀能力的課程
附錄B 字首與字尾
附錄C 一千個基本單字
學習技能的累進過程
學年尾聲,今天是狄渥斯小學的「結業日」,教室裡正擠滿了準備參觀節目的家長。我們不難想像,這些家長莫不對自己的孩子滿懷希望與夢想,現在,就讓我們尾隨他們,一起參加這場盛會吧!
讓我們先到幼稚園大班的教室。家長們應邀參觀學生的畫展,當大家看著牆上學生的自畫像時,崔西的父母發現,兒子的作品十分與眾不同,心中暗暗吃驚。
其他孩子的畫作裡有色彩、有細節,名字寫得一清二楚,崔西卻只用黑色作畫,毫無細節可言,名字也沒寫全。崔西的父母擔心,兒子上了一年級之後,可能無法應付課業,卻又不知如何輔導他。
一年級教室裡的學生則準備了兩首歌為家長獻唱。第一首歌才唱了一半,茱莉就已經跟不上大家了。當別人唱到農場上的狗狗時,茱莉還扯著嗓門大唱「小蜘蛛」。茱莉的父母尷尬極了,其實茱莉已經很努力練唱了,父母也希望,女兒經過家中的反覆排練後,此番表現能優於以往,只可惜天不從人願。而且,茱莉的父母發現,只要是跟記憶有關的事,這個孩子都學不好。
在三年級的教室裡,麥可的爸媽也是憂心如焚。班上同學已經齊聲朗誦好幾首詩了,麥可卻依然不動聲色,只是垂首看著自己的鞋子,不安地扭動。老師過來摸摸他,試圖要他專心,麥可卻依然故我。其實,這情形已經不是第一次。雖然麥可似乎在學習,但老師卻告訴父母,這孩子在學校幾乎都是獨來獨往,不是焦慮不安,就是抑鬱寡歡。
至於四年級的學生,則是為家長準備了一齣短劇,每個孩子都分到幾句台詞。當雷恩看著大字報唸台詞時,父母再次見識了兒子落後的識字能力。為了讓雷恩唸對一個字,老師還幫他提了兩次詞。雷恩的父母實在不懂,為什麼兒子老學不會閱讀,對於其他像運動、畫圖等活動,卻可以輕鬆上手。
雖然他們請了家教,也送雷恩參加閱讀夏令營去補強,但是,這個其實相當聰明的孩子卻怎麼也學不會。最令他們煩惱的是,雷恩的姊姊和妹妹閱讀能力都沒問題,使他們不免懷疑,雷恩是不是不夠用功。
最後是六年級的教室了。學生們正在細數最後這一年裡,種種自己喜愛的活動。莎拉的父母立刻注意到女兒的心不在焉、一副離群索居的樣子。莎拉向來有這種傾向,打從幼稚園起,莎拉就很難乖乖坐在位子上,完成指定的作業。六年後,她還是老樣子。
這些父母在離開畢業典禮的會場時,都不知道應該如何協助孩子應付來年的學業。就某個角度來看,他們的課業表現都欠佳,都稱得上是不幸的孩子;從另一個角度來想,他們實則是很幸運的,因為他們都有全心關愛自己的父母。
除非你是老師,否則,如果你會閱讀本書,大多是跟上述家長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孩子的學業不如別人。兒子的成績也許令你灰心,孩子明明不笨,卻似乎無法發揮潛能,或者你覺得,女兒的課業很不穩定,某些科目表現優異,其他項目卻一塌糊塗,讓你不禁懷疑,到底是女兒偷懶,還是只是自己在小題大作?
現
值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科技、經濟與生活模式的快速變化已形成新的教育目的。為了在學校及爾後的職場中出人頭地,孩子必須培育出閱讀、寫作及數學的技能。而且,這個社會愈來愈「專業化」,幾乎所有工作都需要密集的訓練與經驗。因此,為孩子打好學業技能的基礎不僅重要,更是根本之道。雖說孩子難免有時不想上學,但是,沒有孩子喜歡作個失敗者。每個孩子都希望能藉著學習,討取師長的歡心,若學業表現不良,他們會變得煩躁抑鬱,沮喪不已。
■了解學習及學習的問題
孩子的學習問題往往是長期且慢性的,無法以「奇招」於竟夕間快速化解,所以,父母必須負起處理者的角色,不時予以導正,並在日後協助孩子學著自行處理問題。不過,為了達到輔導的效果,家長必須先了解,子女有哪些學習特色、哪些技能有利於孩子的功課表現,以及孩子的優缺點會對哪些科目造成特定的影響。
每個孩子稟賦互異,各有其強弱與好惡。我們來看看以下兩個例子,第一個孩子是個二年級的男生,喜愛體能活動,在學校喜歡有點難度的數學、科學及電腦課,同時喜愛畫結構複雜的動物和太空船,也喜歡與各年齡的人交往。
然而,這個孩子並不喜歡閱讀寫作。他喜歡聽故事,卻對獨自讀書寫字興趣缺缺。一年級時,他連簡單的單字都記不住,字母也不太會寫,雖然接受了額外的閱讀輔導,效果依然不彰。不過,他在聽故事時,卻能很輕鬆地了解故事內容,也能與人一起討論。到了學年末,這孩子出現了課業壓力的症候群:抱怨肚子痛,又說自己「很笨」。孩子的父母不了解,為什麼他能輕而易舉地應付數學和科學,卻在閱讀上屢試屢敗。
第二個例子是個四年級的女生,女孩的父母原以為,孩子的閱讀不會有問題,因為她不到三歲,就能把字母從頭背到尾,還懂得辨識形狀、顏色、字母和數字。女孩幼稚園大班及一年級的成績優異,可是,到了二年級期中,老師卻開始為她擔心了,因為她雖能認字,讀出來也沒問題,但是好像不太了解閱讀的內容。
到了三年級,女孩愈來愈不喜歡自己一個人看書。然而,她的數學成績還是相當傲人,可是一升上四年級,開始學習較為複雜的數學觀念後,她連數學也跟不上了。女孩的父母煩惱得要命,也總是弄不明白,這孩子在二年級到四年級這段期間,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這兩個孩子的學習方式及能力都不一樣,成績不好的原因也不同。想想你的孩子喜歡哪些類型的活動?討厭哪些活動?什麼功課做來得心應手?哪些科目讓他辛苦萬分?
■學習技能的累進過程
孩子覺得功課吃力,自然會希望得到輔助。所以,首要的步驟是先了解孩子個別的學習風格。根據多年輔導孩子的經驗,我們研發出一套理解孩童學習問題的架構,我們稱之為「學習技能的累進過程」。
我們把這個過程分成十項技能;每項技能又包含一組相關的學習技巧;這些技能可分為三個不同的組別,並可共同堆砌成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底部是四項基礎技能:專注力或衝動控制、情緒與行為、自尊和學習環境。第二層包含三項處理技能:視覺、聽覺及肌肉。最頂層則包括三項思考技能:語言、圖像和策略。讀者將會明白,對特定的學習風格而言,某些技能比其他技能來得更為重要。
◎基礎技能
包括專注力或衝動控制、情緒和行為,以及自尊和學習環境,它們是一切學習的支持系統。建築物的根基必須夠穩固,才足以支撐整體在上的結構。同理,這四項技能必須夠扎實,才能支持將來的學習。
專注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若能妥善發揮專注力和衝動控制方面的技能,孩子便能集中心力,專注於相關的學習事項上。情緒及自尊則會影響孩子的自我感受,還會影響他是否能貫徹始終,把功課做完。
學習環境則意謂著,家庭及學校是否能夠提供孩子安全、支持及適當的學習氣氛。如果希望學有所成,孩子就必須具有充分的專注力及衝動控制、健康的情緒、正面的自我與學習態度,以及關愛、穩定且支持他們的環境。
優良的基礎技能可以幫助孩子接納自己的弱點,在困境中堅持向學。然而,扎實的基礎技能並不保證,孩子日後就能避開所有課業問題,因為處理或思考技能的弱點,亦會影響孩子在學的表現。
◎處理技能
第二層的學習技能包含以視覺、聽覺和觸覺處理資訊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視、聽覺及肌肉技能。這些能力讓孩子能處理書記性質的工作。
例如:記下老師口述的指定作業、抄寫上課筆記或認字等。處理技能讓孩子能吸收、辨識五花八門的資訊和記憶,同時學習抽象概念(如數字代表物件的數量)。一旦孩子能掌握處理技能的要領,就不必在機械式的工作上花費太多時間,比如說,孩子會認某個字後,將來看到同樣的字,通常就會自然而然地認出來。
小學低年級生的成績之所以不如人意,也許是因為他無法應付像認字等視覺方面的功課;或是無法根據讀音拼出字母;或是不太會用剪刀、握筆握得不穩等。跟基礎技能一樣,孩子若擁有適當的處理技能,便能完成各種作業,然而,技能本身並不能保證孩子優異的成績。
◎思考技能
思考技能位於金字塔的頂端,包含語言、圖像及策略等三項技能。語言思考囊括對口語及書寫語言的理解、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表達力和字彙的學習。圖像思考包括複製複雜的圖樣、對視覺關係的理解與判讀,以及對數學符號的推理能力。
策略思考則涵蓋思辨、計畫、組織、監督,以及評估個人學習情形等能力。思考技能會協助孩子理解意義和關係,並將先前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學校的課業上。例如,孩子在撰寫故事或報告前,必須先做腦力激盪,再將相關資訊組織起來;想解數學題時,得先讀懂問題要問什麼,區分相關與不相關的資訊,找出問題重點及解決方法,再做正確的演算,然後評估答案合理與否。
◎各項技能的整合
若想獲得優異的成績,專注與毅力是不二法門。某些類型的功課與思考技能關係最為密切;有些則較貼近處理技能。我們將會看到,處理技能差的孩子所遇到的學習問題,與思考技能差的孩子的問題並不相同。至於基礎技能出問題的孩子,學習問題情形就更嚴重了。這些差異之所以存在,乃是因為在孩子的學習效能中,基礎、處理及思考等三項技能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
以孩子學習乘法的程序為例,他們得發揮處理技能,才能記住數學原理,重複加總同一組數字;他們也需用到思考技能,方能明白整個運算步驟的過程與推演;最後,還需仰仗基礎技能,使他們不畏艱難,繼續學習。
◎學習技能與成績優劣
以下幾起例子說明了孩子學習能力與成績優劣的關係。案例中,每個孩子的強弱能力各有不同。你的孩子跟他們一樣,也有自己的強處與弱點。在稍後的章節裡,我們會告訴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截長補短。
.卓書是一年級生,家裡對他非常支持。卓書的情緒、自尊及適應環境等基礎技能都很扎實,卻在專注力與衝動控制上出了問題,當他面臨單調、重複,或是不能立刻吸引他的活動時,總是無法靜下心來做。卓書的基礎技能中強弱並存,也影響了他的課業表現。
.五年級的馬修可以輕鬆應付需要使用思考技能的學業,可是,一旦面對需要處理技能的功課,他就束手無策了。例如,老師唸一段文字給他聽,馬修可以了解,可是,他無法獨自閱讀認字。上數學時,馬修可以解出口述的數學題,因為他擅長以圖像及語言來思考,可是由於記憶力差,卻怎麼也背不住九九乘法。馬修在寫作時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明明心裡有很多話想寫,字卻拼不出來。馬修長於思考,但處理技能偏弱。
.一年級的艾梅可以記住看到或聽到的資訊,因此她會認字,也能輕易地拼出單字。然而,艾梅的肌肉技能卻嫌不足,無法好好握筆,常常寫不出像樣的字母和單字。她一直到一歲七個月時才會走路;如今七歲了,卻連裝了安全輪的腳踏車都還不會騎。艾梅的優缺點都屬於處理技能。
.伊凡是初二學生,對機械很有一套,可以自行在家裡裝防盜器。可是,一講到拼字或抄寫黑板上的東西,他就頭大了。伊凡精於圖像式的思考,卻拙於識字等視覺性的處理技能。伊凡和馬修一樣,都有一肚子話要說,卻苦於不懂寫作。伊凡擅於圖像式思考,但欠缺處理視覺符號的能力。
.二年級的史蒂拉能寫一手漂亮的字,她愛畫圖,足球也踢得一級棒,但是,卻學不會閱讀,上課常如鴨子聽雷。史蒂拉記不住單字的拼法,寫不出字句,也讀不懂二年級課本裡的字。史蒂拉的肌肉技能很好,但聽覺技能不良,也不懂語言思考技巧。
上述這些孩子都各有長處與缺陷,也各自需要不同的學習輔導。
在接下來的第二章裡,我們將會談到評估孩子基礎、處理及思考技能的方法,這些技能將影響孩子在各項領域的學習成效和成績。因此,能否提供最有效的輔導方式,亦是影響孩子成績的關鍵。第二章將協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方式,以及孩子特有的強弱能力,會對學習造成何種影響。
摘自《我家小孩愛上學》
父母能做什麼?
戈爾茲坦
為人父母者莫不期望,孩子能夠快樂學習、成績優異、循規蹈矩、開朗自信。多數父母以為,只要善盡養育之責,保持耐心,無微不至地關愛孩子,給他們鼓勵,導之以理,心中的期望必能實現,可惜的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使父母困惑不已。全美約有二○%的孩子(約一千五百萬的兒童及青少年)因為行為不良或學習困難,在求學過程中備嘗艱辛。
兒童的學習問題部分源自於他的生活經驗。學習問題本身橫跨了社會與文化的界線,並不受限於性別、種族及家庭經濟來源。目前至少有兩千萬名美國父母跟你一樣,設法在艱困混沌的環境下,努力為自己的孩子殺出一條生路。
盡職的父母會設法了解孩子,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然而,孩子的學習力不足,卻常使父母力不從心。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矛盾的地方。例如:一個可以獨自靜靜在沙堆裡玩一個小時的孩子,為什麼偏偏無法乖乖坐著念書?既然孩子能夠記住二十五個棒球選手的打擊率,為何獨獨無法通過週考的拼字測驗?如果孩子的閱讀能力一級棒,加減法卻一塌糊塗,這說得過去嗎?一個智力測驗得分比別人高的孩子,為什麼連簡單的句子也寫不全?愛畫圖的孩子為什麼就是記不住字母怎麼寫?
■成績為什麼不理想?
當父母質問孩子,為什麼書念得這麼差,而且企圖釐清問題癥結時,通常都會先認定孩子不夠用心,要不就是認為孩子偷懶、不成熟、不積極,或是缺乏學習意願。此時,孩子為了討父母歡心,通常都會乖乖念書。漸漸地,父母才會了解到:其實孩子很想學習,責怪他們並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接著,父母便開始懷疑,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老師與諮商學者的尖銳質詢使父母愈發難安:「你有沒有輔導孩子學拼字?」「你有沒有陪孩子做功課?」「家裡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舉凡親朋好友,乃至不相干的陌生人,都來對你的孩子發表議論,提供解決辦法。例如:「有沒有試過改變孩子的飲食?」「是不是沒限制孩子看電視呀?」別人的建議往往徒增父母的負擔,或讓父母覺得自己沒有對症下藥。
很多人會說,孩子成績之所以不好,都是因為父母管教不當。我們常提醒前來求助的父母:「孩子資質好,父母就會很輕鬆,反之就比較辛苦,但那不表示你不是好父母,也不表示孩子不乖。」
就某種程度來看,父母可以將問題歸咎於孩子的老師或學校。在我們對各地父母進行教育及心理輔導時,即曾聽過不少因老師教導失當或漠不關心,而造成孩子成績低落的實例。許多關愛學生的老師雖已盡力,卻苦無餘力輔導成績差的孩子。此外,學校在應付教育新趨勢與忍受經費裁減之際,往往也忽略了孩子真正的需求。不過,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不論是哪一種環境;不論是哪一種孩子,都可能遇到學習困難。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答案是:孩子的課業表現差,原因不一而足,許多因素諸如遺傳、孩子的個性、學習障礙、家庭壓力或師生不合,都能影響孩子的學業表現。雖然原因各有不同,卻不表示無解。
父母一味地怪罪孩子、老師、學校或自己,並不能解決孩子成績欠佳的問題,父母也不該因此冷嘲熱諷或氣餒頹喪。教育就像一趟需要許多導遊的旅程,舉凡孩子的老師、諮詢專家、醫生、精神健康及教育專家、各方的助力,以及最重要的父母,都是孩子的導遊。
在孩子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父母扮演了責無旁貸的引導角色。時至今日,這個引航者的角色更甚於以往。父母必須引領孩子踏上安全豐盛的學習之路,不能單靠老師和學校解決孩子的學習問題,更不能倚仗外力滿足孩子所有的教育需求。家長與老師須合力教育子女,建立新的合作關係。父母必須主動、緊密地與老師、校長、小兒科醫生及學習專家配合,提供孩子需要的輔助。孩子若是在家自學,家長更得兼任老師的角色,僧及最新的資訊及方法來教導孩子。
不幸的是,即使家長知道孩子遇到學習問題,卻仍苦無解決之道。常有父母耗時經年,依然在原點打轉;他們試過新課程、到處為孩子做特殊測驗、請了家教,也求助過教育專家或精神健康專家,但是最後,卻只是讓孩子變得更抑鬱、憤怒或沮喪,功課則愈來愈落後。
■幫你避開學習挫折
本書宗旨在於幫助親子避開學習挫折。我們將四十餘年的兒童輔導專業經驗納入書中,我們兩位作者其中一人專事診斷、評估及矯治學習障礙;另一位則專攻兒童情緒、教育及行為發展與神經心理學。我們從研究和實際輔導數千名兒童及其家人的經驗中學到,光靠同情孩子的情緒問題、正確診斷孩子學習障礙的原因,或是提供體制外的建議,其實都是不夠的。雖然以上方法都十分重要,但都不足以剷平整體的學習問題。
就我們臨床及實際經驗而言,若想協助課業落後的孩子,關鍵在於:提供家長及老師一套合理貫串的架構,讓家長能了解、欣賞孩子獨特的能力與學習方式,並依他個人的需求,給予適度的輔導。
經過多年傳授與諮詢工作後,我們發展出一套稱之為「學習技能累進過程」(Building Blocks of Learning)的架構。家長可利用這套方法,評估孩子的學習模式,找出他的優缺點。一旦了解他成功的原因和學習的困難,並能明確地向校方人員與教育專家提出解釋時,父母便能更有效取得適當的專業評估,設定實際的教育目標,選擇對孩子最好的方式為他施教。由於這套架構旨在了解孩子的特長,幫助他截長補短,所以,不但不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反而能為他的未來奠定成功的基礎。
本書各章會提出許多建議,供家長於家中使用,並與孩子的老師分享。這些建議相當務實,也很簡易有效。雖然其中許多方法是針對孩子的發育、行為或課業問題而設計,不過,任何從事兒童教育的人都能從中受益。
事實上,不少孩子都有成績不佳的情形,不過,家長不必因此喪氣。可喜的是,輔助孩子就學成功的研究愈來愈多,學校的教育人員也愈來愈重視這個問題。我們也意識到,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實在責無旁貸。輔導孩子需投注大量的時間、精力、關注與耐心,讀者若非支持孩子,只怕也不會讀這本書了。因此,在撰寫本書之際,對於致力教育子女的讀者,我們由衷表示感激與敬佩。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