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影效應》作者黛比.福特(Debbie Ford)於日前罹癌逝世,天下文化與您一同追念這位出色又勇敢的作家。
另有陰影效應DVD,供喜愛黛比.福特的讀者作更深入的探討、收藏。
她是永遠的探索者,熱切追尋生命與心靈的意義,並不吝分享給世人。謝謝她的提醒,讓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有個性中的陰影。「理解自己的黑暗,才能找到光明」。
唯有當我們有勇氣如實面對事物,不帶任何自欺或幻覺,事情才會出現光明,因而認出通往成功的道路。
遭到排斥的,他會反撲。
遭到壓抑的,他會反攻。
當我們將不想要的自己藏進陰影裡時,他還是存在的。
而且反而會成為控制我們的力量,讓我們做出自己從未想過的事。
誰的人生裡沒有陰影?
陰影會摧毀我們的人生,卻也會為我們帶來禮物。
你想怎麼面對陰影呢?
最美好的你,尚未成形,
潛藏在陰影裡的巨大寶藏,正等著你去拿回來。
這是一趟最深沈的自我之旅,也是一趟最能完整療癒自己的內在之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這本書帶給我們最棒的訊息是,我們最光明、最輝煌燦爛、最偉大的自己,就在陰影當中。
走進陰影中,你才有機會知道,這一生你會有多不可思議的轉變!
我們的陰影誕生得很早,可能從第一聲惹爸媽不高興的啼哭,就開始存在了。
在陰影之下,我們把自己掩藏得多深,或許連自己都不知道。
請給自己一次機會,透過這本書的陪伴,走入陰影。
這三位作者,各有多年的經驗,深盼能畢其功於一役,將陰影解釋個透徹明白。
從這本書,你會明白自己的陰影是怎麼出現的、他存在哪裡、怎麼影響你的生活,又如何讓你逐漸喪失力量,甚至做出自己都沒想過的事。
當然,你一定也會明白該如何面對陰影、接納陰影,與陰影共處,甚至獲得陰影的支持,收到他想帶給你的獨特禮物。
讀完這本書,你永遠再也不會以同樣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陰影。
這輩子,我們那樣努力地隱藏自己,現在,我們不只可以放下這個重擔,
還可以從陰影中,將自己被壓抑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
找回愛,也找回真實完整的自我。
已有近六十本著作,並譯成三十五種以上語言,其中有許多本都是《紐約時報》暢銷書。
喬布拉博士是美國專科醫學會及臨床內分泌醫師學會會員,《時代雜誌》曾說他是「心靈之王」,並將他列為世紀百大英雄人物及偶像之一,並譽為「另類醫學的詩人先知」。
喬布拉的網站請至:www.deepakchopra.com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排行榜暢銷書作家,曾出版九本暢銷書,同時也是全球知名的講師、主講人、人生轉化教練、電影製片以及創造個人成長轉化的專家。她曾經帶領無數人學習如何去愛與信任他人,同時擁抱自己的所有面向。黛比是將人生陰影的研究與整合融入現代心理學和靈性修煉的先驅。
她是紀錄片《陰影效應》(The Shadow Effect)的執行製作,心靈大師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與瑪莉安•威廉森(Marianne Williamson)以及多位知名思想家和廣受喜愛的心靈導師,都在這部動人而且極具震撼力的紀錄片中現身說法。
黛比是「福特心靈轉化訓練中心」(the Ford Institute for Transformational Training)的創辦人,這個極負盛名的個人與專業人員訓練機構根據黛比的思想體系,為全世界的個人與組織提供情緒與靈性方面的教育與訓練。此外,黛比也是「陰影整合僻靜工作坊」(Shadow Process Retreat)的開發者與帶領者。
你可以透過各種方式與黛比連結,包括臉書(www.facebook.com/DebbieFordFanPage)、推特(www.twitter.com/Debbie_Ford)和網頁(www.hayhouseradio.com)。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黛比的訊息,請至:
www.DebbieFord.com
www.The FordInstitute.com
《紐約時報》暢銷書作家,全球知名的心靈導師, 。創立「天使食物計畫」(Project Angel Food),為洛杉磯的愛滋病患提供非營利的餐車服務。她也是「和平聯盟」(The Peace Alliance)的共同創辦人之一。
二○○六年十二月《新聞週刊》(Newsweek)的民調中,瑪莉安被選為五十位最具影響力的嬰兒潮人物之一。《時代》雜誌曾說:「那些尋求上主關係的人,都對瑜伽、卡巴拉和瑪莉安.威廉森產生興趣。」
瑪莉安的網址請至:www.marianne.com
台灣宜蘭人,台科大應外系畢。現隱居彩虹山,躬耕於幸福村七彩田。農閑之餘,以翻譯心靈勵志書籍為樂,並嚮往如宇宙般的寧靜。譯有《秘密》、《秘密青少年版》、《比神更快樂》、《來自天堂的問候》、《天堂旅遊指南》、《情緒的驚人力量》(合譯)、《用心》、《按對夢想的開關》、《陰影效應》等書及多部新時代心靈影片。
導讀及推薦文
超越陰陽,身心統合 余德慧
擁抱陰影的存在 王浩威
靈性成長必備讀物 張德芬
陰影是敵人,還是朋友 賴佩霞
作者自序
在陰影中,藏著最偉大的你 戴比.福特
Part 1 揭開陰影的真相 狄帕克.喬布拉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意識到自己的黑暗面,可是陰影卻一直無法被解決,原因為何,完全是個謎。要知道如何處理陰影,得先解開這個謎才合理。因此,我回到醫生的本能,分成三部分,先做出診斷,提供治療,然後誠實告訴患者未來的預後狀況。
在第一部分中,我會說明陰影是怎麼來的(診斷)。我與某些人的看法不同,我相信陰影是人類的創造物,而非某種巨大的力量或天譴。第二部分,我會說明如何減少陰影在日常生活中對你的無形影響力(治療)。第三部分,揭露陰影被拆解後的未來,不僅是個人的、也是所有人的未來(預後狀況)。
Part 2 與自己、他人及世界和平相處 戴比.福特
我們的頭腦可能會告訴我們,壞就是壞,好就是好;我們永遠無法真的成為自己所夢想的樣子。但如果陰影會說話,它會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它會告訴我們,只有接受自己的黑暗,我們才會閃耀出最亮的光明。陰影會向我們再三保證,每個創傷中都有智慧存在。陰影會讓我們明白,生命是一趟讓我們的人性與神性和平共處的神奇旅程。陰影會告訴我們,我們值得更好、我們是重要的、我們超過夢想中的可能性,隧道的盡頭就有光明。
當我們接納了自己的陰影,就會發現自己在活出一個神聖的計畫。這計畫對我們自己和人類的進化而言,是如此重要及不可或缺。正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我們需要那混亂又灰暗的過去,我們人生的淤泥,摻雜了所有的傷痛、創傷、失落、未被滿足的欲望,以及所有快樂、成功、祝福。它能給予我們智慧、觀點和驅動力,讓我們能展現出最恢宏的自我。這就是陰影的禮物。
Part 3 唯有光明能驅走黑暗 瑪莉安‧威廉森
我們自問,我是什麼人,怎能如此光明、燦爛、有才華又不可思議?事實上,你怎會不是呢?你就是神之子。你的自我設限,幫助不了這世界。你讓自己退縮,不讓周遭的人感到不安全,對這世界並沒有任何啟發。我們生來就是要展現自己內在的神的榮光。當我們讓自己的光明照耀出來時,我們就在無意中讓別人知道,他們也能同樣綻放光明。當我們從自己的恐懼中解脫出來,我們的存在就自然會讓他人獲得自由。
我們已到達人性發展的十字路口,我們得在愛或恐懼的道路,擇一而行。我相信,大多數人內在深處都相信,我們能站起來,並成為我們想成為的人;我們能實現自己的神聖潛能;我們能透過熱情地擁抱光明,驅走所有陰影;我們能成為充滿光明意識的物種,只要我們出現,黑暗就會自動消失。我們可以做到。這不是夢想。任何人在任何時刻,只要選擇愛,而不是恐懼,就會為這愛的巨大浪潮增添一份力量,現在這股浪潮正衝擊著整個世界。
陰影效應檢測
如果你無法看到自己的陰影,你必須去找它。陰影見不得人地躲藏在你意識的暗巷、祕道和鬼影幢幢的閣樓中。有陰影並不是一種瑕疵,而是一種完整。這是讓人難以正視的真相(你是否曾試著坦率告訴某人有關他們的真相,結果他們只會用「別對我做心理分析」或諸如此類的話,將你頂回去?潛意識的領域,感覺起來像深海一樣危險,兩者都很黑暗,又充斥著看不見的怪物)。我們的生活裡,充斥著理想破滅後的殘骸,這些理想看起來曾是那麼完美的解決辦法。每個解決辦法,都對應著一幅黑暗的景象。
如果你認為陰影面向,如恐懼、憤怒、焦慮和暴力,是惡魔附身的結果,那麼解決辦法就是幫受苦的當事人驅魔。可以用儀式、淨化身體、齋戒和折磨人的苦行來驅趕惡魔。這並非古老的想法,數以百萬的現代人對此深信不疑。走過書報攤,你都會看到精美的雜誌向你保證,透過某種淨化方式,或許是某種能讓你克服對不健康食物之渴望的飲食方式,或是某個能讓你遠離不合適對象以找到正確伴侶的檢查表,你就會有全新的改變。「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就是驅魔的現代版。
與這種說法相近的是,惡的力量已散布在人間。如果這是你對陰影的解釋,宗教自然是解決之道。宗教符合你的想法:善的力量與惡的力量對抗。對數以百萬人來說,這場戰爭是相當真實的,遍及生活的每一面,從性的誘惑到墮胎、無神論的興起及愛國精神的式微。魔鬼創造了人類受苦及惡行的每個形式。唯有上帝(或眾神)才有力量打敗撒旦,將我們從罪惡之中拯救出來。然而,很難說到底是宗教打敗了陰影,還是宗教透過將來在地獄會受到的折磨,引發人們強烈的罪惡、內疚、羞恥感及害怕,反而讓陰影更加強大。
既然我們自傲已活在生活不再受迷信支配的時代,這些由來已久對黑暗面的解釋,就不再是僅有的選擇。人可以不理會惡的力量,自己負起責任來。黑暗面已與時俱進,成為精神健康方面的疾病。這條途徑有一大串治療法。成癮者被送去勒戒;焦慮與憂鬱的人被送去看精神科醫師;憤怒的人失控,在高速公路上橫衝直撞,最後被送去情緒管理班。
既然有了這麼多解釋,每種解釋也都對應著特定的解決辦法,為什麼陰影還是立於不敗之地呢?
這個問題,看起來彷彿沒有希望。但事實上,處理陰影的第一步,就是先承認它的力量。人性包含有自我毀滅的一面。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提出「陰影」的原型時,說它在「自我」(the self)的周圍製造了幻覺的迷霧。我們困在迷霧中,逃避自己的黑暗,於是給了陰影更多力量,凌駕我們之上。榮格派的原型理論很快就變得非常複雜難懂,這不足為奇。然而陰影的頑固力量一點也不複雜。就在寫這段文字時,我休息片刻,打開電視一看,大名鼎鼎的億萬富翁巴菲特(Warren Buffett)正接受採訪,討論經濟繁榮與蕭條的交替循環。
「您認為還會有另一波泡沫化,造成經濟大蕭條嗎?」採訪者問道。
「一定會有的,」巴菲特回答。
採訪者搖搖頭。「為什麼我們無法從上一次經濟蕭條中得到教訓?看看貪婪怎樣把我們害慘了。」
巴菲特露出淺淺的詭異笑容:「貪婪會讓人樂上一陣子。人們很難抗拒。不論人類進化到什麼程度,人類在情感上,一點也沒有成長。我們還是跟過去一樣。」
簡言之,這就是陰影及其引發的問題。在幻覺的迷霧中,我們看不到我們最糟糕的衝動,會毀滅自我。我們無法抗拒,甚至還覺得有趣。因此,不論在莎士比亞的戲劇或銀幕上的西部電影,才會有那麼多復仇的戲碼,成為大眾的娛樂。還有什麼比發洩潛藏的憤怒、摧毀敵人及耀武揚威,更大快人心的事呢?透過讓黑暗看起來像光明一樣,陰影藉此發揮它的威力。
傳統智慧花了大部分氣力與思考,也在處理這個根本的兩難問題。萬物都有黑暗面;萬物的本性裡就有毀滅的力量;死亡中斷生命;衰退減弱活力;邪惡具有誘惑力。難怪幻覺的迷霧,看起來還是像個很不錯的地方。
如果你與現實面對面,黑暗面會大到讓你難以承受。然而,有股對等的力量一直能成功地克服黑暗。無效的解決方法的殘骸,讓我們看不見這股力量。幻覺的迷霧,使我們同它隔絕開來。當你轉著晚間新聞裡播放的大災難與恐怖事件時,你永遠想不到,人類始終都有力量,能從黑暗中找到平安、欣喜與自由。
祕訣就在「意識」這個詞中。當人們聽到這個詞,就露出失望的表情。「意識」是老掉牙的東西了。打從女性主義出現、還有各式各樣的解放運動,我們就聽過關於意識提升的說法。數不清的靈性運動,都是以達到更高的意識為承諾。你甚至想把意識給扔到那一堆失敗的理想殘骸中,因為明明我們那麼真誠地想提升意識,陰影還是以戰爭、犯罪和暴力來殘害這個世界,如同它用痛苦與恐懼來殘害個人生命一樣。
我們已走到了十字路口。意識,若不是錯誤的解答,就是沒以正確的方式來嘗試。我想建議,後者才是真確的。人性黑暗面的解答,唯一永久的解答,就是更高的意識。出錯的,不是這個答案,而是它的應用方式。
療癒靈魂有無數種途徑,就如同癌症有無數種療法,但沒人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去實驗所有做法。選定一個能達到你目的的途徑,是極為重要的。為了做到這一點,需要對陰影有更深入的分析。如果只看到陰影的表面,黑暗將會持續存在。因為陰影並不是像疾病、惡魔或惡的力量那樣簡單的敵人,它是萬物最基本的現實面之一,唯有完全了解它,才能成功對抗它。
一體實相的真相
想要打敗陰影,第一步,就是放下所有想打敗它的想法。人性的黑暗面就是靠戰爭、掙扎和衝突茁壯的。只要一說到「贏」,你就已經輸了,因為你已扯入善與惡的二元性裡。一旦如此,就沒有任何方法能終止二元對立。善沒有力量,能一勞永逸地打敗對手。我知道這很難令人接受。每個人的生命,都曾有過令人羞愧的行為,現在也還在跟某些衝動抗爭中。我們的周遭盡是言語無法形容的暴力行為。戰爭與犯罪蹂躪了整個社會。人們拚命祈求一個更高的力量,能讓遍地黑暗重回光明。
很早以前,現實主義者就對「人性的善」打敗「人性的惡」不抱希望了。佛洛依德是曾同心靈交手過、最現實主義的思想家之一,他臨終前,正是納粹暴力吞噬歐洲的時候。他做出結論,文明的存在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必須壓抑野性、原始本能,好讓它們能在掌控之內,然而儘管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遭遇許多挫敗。世界爆發群體暴力;個體爆發個人暴力。這分析意味著某種可怕的無奈。除非「壞的我」被推入黑暗,單獨監禁,否則「好的我」就沒有機會活出和平、充滿愛及有秩序的生活。
現實主義者不得不承認,壓抑本身就是一種惡。如果試著掩蓋憤怒、恐懼、不安、嫉妒及性欲,陰影就會得到更多能量供它利用,而且它會毫不留情地利用這些能量。當黑暗面出其不意地攻擊你,大浩劫就來臨了。
上星期,我接到一位女士的電話,她正急著尋找安全的庇護所。她的丈夫長期酗酒,還會辱罵她。他們處理這問題好幾年了,她丈夫節制幾次後,又故態復萌,繼續酗酒,毀了家庭與工作。當這一切結束時,他既疲憊又羞愧。最近,他失蹤了一週,這次回來之後,他的自責與悔意全沒了。他的妻子要離婚,丈夫的反應開始變得暴力。他毆打她,她說以前從未發生過這種事。現在她除了挫折感與淚水外,還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
就短期來說,人們能夠做的,就是給她有關庇護所及婦女支持團體的建議。然而當我掛上電話,依然能感受到她崩潰的情緒,我想著長遠的未來。成癮者故態復萌,已成為心理現象的常態。然而,到底他們真正代表的是什麼?我認為,他們是常見狀況的一個極端例子:一個分裂的自我。
對成癮者來說,「好的我」與「壞的我」之間的分裂,無法獲得解決。一般來說,處理黑暗面的方法很簡單。否認自己不好的行為、忘掉自己邪惡的衝動、為自己發怒而道歉,以及對自己的惡行表示悔意,這些並不難。但是成癮者無法滿足於這些簡單的處方。更黑暗的衝動占據了他們,不受正常的檢視和約束。他們甚至感受不到單純的快樂。內在的惡魔暗中破壞快樂,它們嘲弄幸福,不斷提醒成癮者他們的脆弱與惡劣。
我們就當這樣的描述,大致正確。我還略去了某些重要的組成元素。習性在成癮症,扮演著有力的角色。腦內的生理變化也是──藥物濫用者利用外來的化學物質攻擊腦內的受體,破壞了快樂與痛苦的正常反應。然而成癮症的生理層面被過度誇大。如果成癮主要是生理因素,就不會有數百萬人偶爾還會使用酒精與藥物。然而他們還是在使用,但是對這些人來說,沒什麼長期傷害,成癮機會也極小。不管成癮及其原因是什麼,我們無需進入此激烈論戰中,我們可以後退一步來看,不把成癮當成孤立的問題,而可以將之視為陰影的另一種表現。
因此,要治療成癮,我們必須靠近陰影,解除它的武裝。既然這是我們都想做到的,我就以那位在外喝酒、醉醺醺的丈夫為例,繼續說下去。他還可以代表陰影的其他表現方式,例如粗暴的脾氣、種族歧視、性別歧視等等。乍看之下,這些似乎沒什麼關聯。對職員性騷擾的上司,行為不致於失控,不會像討厭同性戀的人犯下仇恨罪。然而陰影,讓它們有了共同的關聯性。每當自我的任何一面被分裂,被貼上像「壞的」、「不正當」、「可恥」、「罪疚」或「錯誤」的標籤,陰影就得到力量。不論人性的黑暗面是表現為極度的暴力,還是以社會能夠容忍的溫和方式表現出來,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自我的某部分被分裂了。
自我分裂後,「壞的」部分就不再能接觸到自我的主要核心,我們認為這部分是「好的」,因為它看起來沒有暴力、憤怒和恐懼。這就是「成人自我」(adult self),對世界及其他人都適應良好的小我。當然,那位喝醉酒的丈夫也有「好的」自我。他可以擁有比正常情況下更美好、更令人滿意的良好自我。你愈壓抑黑暗面,就愈容易營造出充滿善良與光明的人格面具(所以,在發生瘋狂開槍殺人或恐怖罪行後,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兇手的鄰居很詫異地告訴記者,加害者「平常看起來像是個好人啊。」)
我從那位心煩意亂的妻子口中得知,她的丈夫一直在勒戒中心進進出出。有時候,治療會有一陣子效果。然而縱使在他清醒時,他還是很痛苦。他不斷擔心酒癮會再度發作,深怕故態復萌。雖然他那麼努力抵抗,卻還是避免不了。甚至在他暫時獲得勝利時,陰影也在旁觀看,伺機等待。
有一次,她的丈夫處於酒精戒斷症候群的痛苦中,盜汗與譫妄的狀況嚴重到令人受不了。這名妻子緊急去找醫生,請求開藥緩解他的症狀。但她碰上的醫生,剛好是個頑固的現實主義者,他拒絕開藥。醫生說:「讓他置之死地而後生吧,那是他唯一真正的希望。不這樣的話,就算減輕痛苦,也無法幫助他。」
你我可能會認為這是個無情的診斷建議,然而「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現象,在成癮圈子裡是人盡皆知的。這可能會冒著可怕的危險,因為當你要拆穿陰影時,它就會訴諸自我毀滅的極端手段。無意識會產生多少痛苦,可說是沒有限制的,而我們都很脆弱。成癮者、或任何被陰影能量控制的人,都陷在幻覺的迷霧中。在迷霧裡,什麼都沒有,只有強烈的渴望,及害怕得不到成癮物。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冒險之舉能奏效,乃是迷霧散去之故。成癮者開始有了真正實際的想法:「我不是我的癮頭,我比它更大。我不想失去所有一切。恐懼是可以克服的。現在該是了斷它的時候了。」在這樣的清明時刻,療癒的力量就從這種清明中產生。人識破了自我毀滅的引誘,明白這是多麼不理智的事。在清明中,自我整合在一起,不再盲目。
你只有一個。那是真實的你。它超越了善與惡。
當意識停止分裂,陰影就失去力量。當你不再分裂,你只會看到一個自我的所有面貌。沒有隱藏的隔間、地牢、酷刑室,也不再藏在生苔的石頭底下。意識照見自身。這是意識最基本的功能。然而,如同我們將發現的,從這簡單的功能中,能夠誕生新的自我,最終也會誕生新的世界。
摘摘自《陰影效應》導讀及推薦文
戴比.福特 本書作者
就在此刻,將陰影帶進光明中
在我們寫這本書時,我們希望能將陰影帶進光明之中。此刻正是最佳時機,讓我們能創造新的語彙,照亮陰影,終於能明白那如此幽微難解的部分。
如同本書所述,在陰影上下功夫( shadow work)不只是一趟心理歷程,也不是智力上的玩笑。要解決未解的問題,唯有透過陰影。走過陰影,是一趟改變生命的旅程,超越了任何心理學的理論,因為它把黑暗面視為人性及靈性的議題,我們若是想活出完整的自我,就必須在這一生去處理陰影。最終我們會了解,為什麼不論我們的膚色、背景、性傾向、遺傳組成或過往的經歷是什麼,我們都不比其他人更好或更壞。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沒有陰影。當我們認真看待陰影、了解陰影,就能創造新的實相,改變我們的自我觀感,還有我們教養子女、與伴侶相處、與社群互動及國際往來的方式。
我相信,陰影是我們最大的禮物。榮格稱它為「切磋的夥伴」(sparring partner)。陰影是我們內在的對手,它會暴露出我們的缺失,讓我們更上一層樓。陰影也是支持我們的教導者、訓練師及指引者,讓我們開展出真正的偉大。陰影不是個有待解決的問題,也不是需要被征服的敵人,而是等著我們去耕耘的肥沃土地。當我們用雙手深掘這塊豐沃的土壤,就會發現裡頭埋著最有力量的種子,讓我們能成為自己最渴望成為的人。我們由衷希望你踏上這趟旅程,因為我們知道在你的內在是什麼在等待著你。
摘自《陰影效應》作者自序
賴佩霞 魅麗雜誌發行人
陰影引導我們成長蛻變
陰影並非是有待解決的問題,那是我們個人與群體共同生活中,需要被探究、關注、了解、承認的心靈狀態。與陰影建立友好關係,是心靈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之一。剛開始,陰影雖然看似敵人,但透過探索,就會瞥見蘊藏其中的奧祕與豁達。
健全的心靈,絕對需要藉助陰影的重整,才能得道。瑪莉安(Marianne Williamson )說:「當我心裡充滿感恩,自我厭惡的陰影特徵就無法繼續存在。」順著這個邏輯,陰影的存在,也許就是為了要讓我們學習感恩。 曾經,陰影是我的敵人,但透過了解,它成了我的朋友。起初,看它反撲的破壞力,難免受到驚嚇。但經過轉化,它儼然成了同理他人的一種仁慈。如今,陰影已經成為引導我成長、蛻變的心靈大師了。這個煉金的過程,充滿冒險與刺激。最終,你會發現你是少數富足的人之一。
當我們不了解陰影的時候,它像個敵人,讓我們誤判自己,也誤解了別人。透過了解,陰影有機會可以提升為一種同理他人的仁慈。每次當不舒服的情緒來襲時,我就會即刻停下來,傾聽隱藏在陰影底層內在心靈大師的導引。如今,陰影不但是我的朋友,而且它已經成為引領我成為更有愛、更有智慧的心靈大師。
摘自《陰影效應》導讀及推薦文
余德慧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陰陽反轉是關鍵
自我轉化是容受自身黑暗力量的關鍵。因為在正常情況發展出來的自我並沒有能力認識黑暗力量,最簡單的情況是,當你被別人批評時,你一定極力自我辯護,甚至在明知的情況,被別人說出自己的缺點,也會慍怒,主要是我們的自我要維持一個正向的自視自持(positive self-regarded),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自尊心。愈是幼稚,對自尊的護衛愈是盲衝,常常不辨情況、不分青紅皂白,只求自尊無限上綱。
所謂轉化,指的就是陰陽反轉。當經歷轉陰為陽的過程之後,人的成長方向會朝向整全發展,這樣的整全人格會放棄道德主義與放任主義,而以橫跨陰陽的廣闊視野遊戲人間。一般咸認,人格裡能陰陽兼容並蓄的人比較能解放,可伸可縮:你可以拒絕也可以接受,你可以節制也可以自由,你可以愛也可以不愛……
一般所謂正常自我,其陽在上而陰處其下,陽者在明處而陰在暗處,謹守這個規矩是一般常人,一旦遭逢巨變、在橫逆磨練者,他們有機會被迫經歷陰陽兩面,而真正的痛苦逼使他們轉陰為陽,視不幸為恩寵,真正體驗黑暗做為動力(momentum)的時刻,聖徒小德蘭在荳蔻之年罹患惡疾而更深靠天主,台灣的道證法師在癌症裡有阿彌陀佛相伴的喜悅,這是極端的例子,而不同程度的陰陽反轉時有所聞。
摘自《陰影效應》導讀及推薦文
自我轉化是容受自身黑暗力量的關鍵。因為在正常情況發展出來的自我並沒有能力認識黑暗力量。
人所謂「練達」必須歷練明暗兩個世界,方能練就。在其胸豁既懷陽也懷陰,也就是一般我們所謂的「整全」。
所謂轉化,指的就是陰陽反轉。當經歷轉陰為陽的過程之後,人的成長方向會朝向整全發展,這樣的整全人格會放棄道德主義與放任主義,而以橫跨陰陽的廣闊視野遊戲人間。一般咸認,人格裡能陰陽兼容並蓄的人比較能解放,可伸可縮:你可以拒絕也可以接受,你可以節制也可以自由,你可以愛也可以不愛……。
一般所謂正常自我,其陽在上而陰處其下,陽者在明處而陰在暗處,謹守這個規矩是一般常人,一旦遭逢巨變、在橫逆磨練者,他們有機會被迫經歷陰陽兩面,而真正的痛苦逼使他們轉陰為陽,視不幸為恩寵,真正體驗黑暗做為動力(momentum)的時刻,聖徒小德蘭在荳蔻之年罹患惡疾而更深靠天主,台灣的道證法師在癌症裡有阿彌陀佛相伴的喜悅,這是極端的例子,而不同程度的陰陽反轉時有所聞。
──余德慧 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關於陰影和我們生活的關係,可以分三個層面來看待。 第一層面是否認陰影存在的狀態,認為生活的一切都是光明的人們。這樣的人,我們可以說他們是很幸福的,是活在童話城堡裡的公主與王子──如果這玻璃屋永遠不會破碎的話。
第二層面則是接受陰影的存在,卻是敵視它的。有些人是拚命努力,想將陰影轉換成光明,因此在道德上永遠自責著。有些則是視這樣的負面狀態是不可免的,也就很犬儒地活著。
第三層面則是這一本書所揭示的:陰影的正面意義。這三位頗負聲名的靈性大師彼此之間雖然互相有矛盾,但基本上都是擁抱陰影的存在,不去否定它,也不想改變它,而是清楚陰影如何存在,再進一步找到正面的力量。
這樣的態度,其實是最困難,也是我心目中層次最高的。
── 王浩威 精神科醫師、作家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本書,作者之一黛比.福特自己經歷過荒誕的年少歲月,一路走來非常不容易。她雖然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我們的人格陰影,但是字裡行間全都是靈性的真理。
從事心靈成長的人最忌諱的就是「靈修繞道」,利用所謂的靈性、神性來迴避自己的陰影,不去正視自己人格特質的缺憾。
這本書從造成人類痛苦的「陰影意識」入手,分析了我們的恐懼、慾望、貪婪、自我批判與罪惡感的來源,尤其是對榮格心理學中的投射效應,做出了精妙的現實解讀,並提出了有效的心理解決方案,非常值得一讀,推薦給所有走在靈性成長道路上的人!
── 張德芬 身心靈作家,www.innerspace.com.cn
陰影並非是有待解決的問題,那是我們個人與群體共同生活中,需要被探究、關注、了解、承認的心靈狀態。與陰影建立友好關係,是心靈成長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之一。剛開始,陰影雖然看似敵人,但透過探索,就會瞥見蘊藏其中的奧祕與豁達。健全的心靈,絕對需要藉助陰影的重整,才能得道。
曾經,陰影是我的敵人,但透過了解,它成了我的朋友。起初,看它反撲的破壞力,難免受到驚嚇。但經過轉化,它儼然成了同理他人的一種仁慈。如今,陰影已經成為引導我成長、蛻變的心靈大師了。這個煉金的過程,充滿冒險與刺激。最終,你會發現你是少數富足的人之一。
每次當不舒服的情緒來襲時,我就會即刻停下來,傾聽隱藏在陰影底層內在心靈大師的導引。如今,陰影不但是我的朋友,而且它已經成為引領我成為更有愛、更有智慧的心靈大師。
── 賴佩霞 魅麗雜誌發行人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