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追隨我心),才能激發起身體最大的潛能,拚盡全力向下一個目標靠近。一如過去很多選擇曾帶給我的人生體驗。
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出人的一生將會面臨著無數的選擇,踏出每一步都會決定著「人生下一步」這個嚴肅的命題。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緊張。
很多年輕人都在不同的場合問我,怎樣才能擁有選擇的智慧?
我的答案就是,反覆叩問自己的內心,向人生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
未來的人生之路,就在你每一次的選擇中。
生於台灣,長於美國,以最高榮譽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並於1988年獲卡內基美隆大學電腦學博士學位。歷任蘋果、微軟、Google頂尖科技公司全球副總裁等重要職務。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創業家、青年導師、暢銷書作家。2009年9月在北京創立創新工場,幫助中國青年成功創業。
曾任美國「百人會」副會長,並於2013年獲選為《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同時也是香港城市大學的榮譽博士、卡內基美隆大學榮譽商業管理博士,以及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協會院士,並於2019年起出任「世界經濟論壇」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心的人工智慧委員會聯席主席。
著有《AI新世界》、《人工智慧來了》、《李開復給青年的12封信》、《我修的死亡學分》、《世界因你不同》、《做最好的自己》等書。
FB專頁:www.facebook.com/kaifulee/
微博:weibo.com/kaifulee
西南政法大學畢業,獲得文學學士和法學學士。16歲加入北京中學生通訊社,開始發表新聞作品。2002年加入《北京青年報》,一直從事財經新聞報導。
★2015新版序 生命因實踐夢想而不同
〈前言〉從心選擇
第1章 頑童
孩子從小就需要獨立性、責任心、選擇能力和判斷力。很慶幸的是,遠在四十年前,我的父母就把選擇權交給我,讓我成為自己的主人。
●父親和母親的相遇
●我的出生
●備受寵愛的童年時光
●自己第一個重大決定:念小學
●母親給我的禮物:誠實與誠信
●父親的影響
第2章 美國求學之路
當我們接受某種決定時,就要學會隨遇而安。我的經歷證明,哥大年輕、活潑、新銳、自由的學風使我一生受益,讓我迅速找到自己一生的鍾愛──電腦。
●一生中重要的轉折
●初到橡樹嶺
●攻克英文
●學生生活:美國的文化和教育
●橡樹嶺高中:通往大學的通道
●高中生活和一生的朋友
●兩次有創意的舉動:辦「校刊」和辦公司
●關鍵一步:申請大學
第3章 喜悅迎向大學殿堂
我認為美國的大學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人生新起點
●貧窮卻快樂的日子
●一個堅定的選擇:轉系
●遊戲機高手與橋牌冠軍
●課堂之外的「必修課」
●首次戀愛定終身
第4章 發現「語音識別」新世界
攻讀博士,就是挑選一個狹窄並重要的領域作研究,畢業時交出一篇世界一流的論文,成為這個領域首屈一指的專家。任何人提到這個領域時,都會想起你的名字。
●融合興趣與專業
●走進卡內基美隆
●第一次和語音識別親密接觸
●遭遇「開復」劇場嘲笑
●贏得「奧賽蘿」世界冠軍
●統計學戰勝專家系統
●二十六歲成為最年輕助理教授
第5章 工作在蘋果
蘋果是我離開校園後,第一家走進的企業,我在這段時間裡,第一次感受到世界級的企業文化,第一次完成從研究到產品的轉移,並深深感受到用戶第一的重要性。
●從教授到科技菁英團隊
●在「銀行」上班的日子
●面臨專案被取消的命運
●電腦小精靈與女主播約會
●管理學問和裁人技巧
●自我推薦成為多媒體部門總監
●用一首詩感動研究人員
●三十三歲成為最年輕副總裁
●阿默里奧的蘋果時代和我的離開
第6章 迎接SGI新挑戰
技術人員喜歡追求真理,有時不懂得整體營運,容易偏重「智商」,而忽略了管理中需要的EQ。若想成為優秀的管理人,有時EQ比智商來得重要。
●沒有用的創新
●忍痛賣掉我的部門和員工
●微軟伸出友誼之手
●離開SGI的悲傷一幕
第7章 成立微軟中國研究院
當我加入微軟時,曾對記者說,我有一個夢,夢想有一天,能在開放的環境裡,和一些最聰明的人共事,創造一些最尖端的技術,讓世上每個人都能使用。
●回中國爭取人才
●尋找當地菁英,共創里程碑
●找到天才張亞勤加入
●聰明人的雪球效應
●創建寬鬆的文化
●腦力激盪的白板文化
●開誠布公的奇妙效應
●研究院如同兵團作戰
●捲起袖子當老師
●向比爾蓋茲彙報
●研究院的成功和我的道別
第8章 五年在西雅圖微軟總部
儘管微軟有著精密齒輪般的管理方式,也有其成功的動力與秘密。但就像許多公司一樣,微軟也遭遇了,「中年危機」,在成長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管理上的問題……
●微軟的壟斷訴訟
●讓蓋茲流淚的副總裁
●.NET的創立讓我心亂如麻
●我的MSN時代
●歷經Windows Vista的研究過程
●Windows Vista全部重寫的災難
●協助微軟處理中國事務
●中國救火風波
●在微軟的成長與悲傷
第9章 面對微軟提告 人生的最低谷
這場世紀訴訟是我至今所經歷最痛苦的一記當頭棒喝!隨後鋪天蓋地的虛假報導,更是我最無法承受的委屈。幸好有親愛的家人一路支持我……
●主動爭取加入Google
●最奇特的面試:在高爾夫球場度過一天
●辭職路上,律師就在門外
●關於忠誠的媒體大戰
●人生最艱難的六十天
●艱難而關鍵的一步:取證
●出庭前的魔鬼訓練
●摔椅子事件與真正的庭審
●等待判決前的慶功宴
●與歷史和解
第10章 Google的童話世界
總結在Google中國工作的四年,對於我的職業生涯來說,這是一個高峰,也是有著無限風光的險峰。
●用心感受Google
●招募最厲害的工程師
●創建同樣酷炫的Google中國
●度過牌照風波
●專注搜尋業務,成為Mr.No
●自我管理與二○%時間運用
●永不作惡的價值觀
●Google布局台灣:慧眼識得簡立峰
●透過專注,達到普及
●四年Google中國的「捨」與「得」
第11章 世界因你不同
過去,我有幸在賈伯斯、蓋茲、史密特等人身邊學習成長;也有幸歷經蘋果、微軟、Google這些科技公司的薰陶。這些職場經驗是我最具價值的資產。
●緣起於父親未竟的夢想
●創校失敗和建立「我學網」
●世界因你不同
★後記 走近李開復
的確,Google是世界上最大的網路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品牌。我所面對的是價值不菲的股票和薪水,一個風光誘人兼具辛苦的職位,一個被天才包圍的工作環境。當我嘗試著把離開Google的決定告訴身邊的親人時,他們不禁瞪大了眼睛驚呼:「什麼,你開玩笑?世界上還有更好的工作嗎?」
是的,這樣的工作機會已經千載難逢,那還有什麼能夠讓我痛下決心呢?
我想,那就是來自我內心深處的聲音了。當一個微小的火種慢慢地在心裡閃爍,最終蔓延成為燃燒的火焰;當一個並不清晰的潛意識漸漸地執著生長,成為了明確的意志;我想,這就是做出改變的時候了。這和我之前很多次的人生經驗相似,每一次放棄,都有爭議,都有掙扎,都有留戀。但是最終通過理性走向平靜,我深刻地知道,每一次放棄與選擇,都是「捨」與「得」的對應。但人們只有傾聽內心的聲音,真正做到「捨棄」,才可能讓自己全力以赴,到達心中的下一個「理想國」。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次選擇的機會成本將愈來愈大。隨之對應的,是做出選擇時需要的勇氣愈來愈多。我相信,根據一般人的經驗,一定時間之後,年齡與勇氣的增長就成了反比。
因此,我迫不及待在此刻做出選擇,生怕日後再沒有機會。
回望我的工作經歷,經過蘋果、SGI、微軟、Google四個世界頂級公司的歷練,我感覺到內心漸漸充滿了一種能量。這種能量讓我從心底萌發出很多有關產品的奇思妙想,我的思緒常常在空氣中馳騁,卻又被眼前現實中巨大的工作量所淹沒。逐漸的,我希望能有不囿於眼前緊密的日程表的空間,能夠放鬆地讓這些奇思妙想落地生根、發芽,以致於帶給人們的生活方式種種「驚喜」。不僅如此,我希望把所有聰明人關於科技的奇思妙想集中到一個盒子裡,然後讓它們經過碰撞,擦出火花,最終經過經驗豐富的老師的指導,形成獨立的團隊投入運作。我的理想是讓這個盒子成為「哈利波特的魔法書」,產生「改變世界某個細枝末節」的魔力。
在Google中國工作期間,時常有人問我對別的工作是否感興趣,也有獵人頭公司悄悄給我寫信。但是,我恪守著對Google的承諾,盡心盡力、忠實隨著那些緊密的時間表旋轉。今天,當一個新的機會點出現的時候,我知道Google中國已經從平地躍起,走入了大多數網友的視線,成為一家成熟、穩健、受人敬愛的公司。此時,我終於看到那片更廣闊的森林向我招手,儘管通向那裡的道路也許滿是荊棘。
過去這十一年斷斷續續在中國的工作經歷,以及父親對我的影響,讓我對這片土地充滿了難以表述的感情。父親曾經想寫一本書,叫《中國人未來的希望》,而過去的十年裡,我一直和青年們有著近距離的交流。我相信,年輕人的未來,正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因此,當時機逐漸成熟,我終於可以輕裝前進,和年輕人站在一起時,把畢生工作所得的經驗親手教給他們。
我希望能夠和他們在一起,讓我之前積累的工作經驗好好地幫助他們建立團隊、形成文化、提升領導力。我希望和他們在一起,讓我所創立的「創新工場」提供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有資金、有時間去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而我也願意充當一個創業教練的角色,站在他們身邊,告訴他們我所犯過的錯誤,讓他們能夠飛過一片時間的海洋,找到到達成功彼岸的捷徑。
是的,這就是我的新選擇。
從一個資深經理人的角色裡脫身而出,變成一個創業者的教練,一個網路「創新工場」的帶頭人。這並非普通概念上的創業投資,盼望著飛速取得回報,也不同於人們所熟悉的「天使投資」(初創投資),把金錢投入一個看好的項目。我們要做的是從無到有地建立、投入、孵化,不離不棄地指導、跟蹤,一直到它們羽翼豐滿。
審視自身,為什麼我的內心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呢?我與我在讀博士期間的同學蘭迪‧鮑許教授有著十分相近的想法。罹患胰腺癌的蘭迪在生前曾經做過一場風靡全美的講座,題目是「真正實現你的童年夢想」,講座的影片在不同影音網站上被點播了上千萬次,《華爾街日報》把這次講座稱為「一生難覓的最後的演講」。蘭迪除了告訴人們應該不斷打破自己內心的磚牆,克服恐懼追尋自己內心的夢想之外,還講到了真正偉大的目標:幫助別人完成夢想,做一個助人圓夢者。
他說:「我發現,幫助他人實現他們的夢想,是唯一比實現自己的夢想更有意義的事情。」我愈來愈相信,當我已經完成了很多夢想之後,我更大的願望就是幫助年輕人圓夢。這將比個人的成功更具有意義,也可以將我個人的力量盡可能地放至最大。
我一直認為蘭迪教授所說的「Lead your life(引領你的一生)」這句話既簡短有力又意味深長。「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過一生)」,也就是說,不要只「過一生」,而是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這些,人的一生就不會再有遺憾。而如果說我之前的選擇是在一個框架之下,那麼創新工場的這個選擇,更有「Lead my life」的色彩。
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人的一生面臨著無數的選擇,每一步都會決定著「人生下一步」這個嚴肅的命題。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緊張。
很多年輕人在不同的場合問我,怎樣才能擁有選擇的智慧?
我的答案就是,反覆叩問自己的內心,向人生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
正如蘋果創辦人賈伯斯曾經勸慰年輕人的那樣,「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你未來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選擇中。
摘自《世界因你不同》
李開復
二○○九年,我出版了自己的傳記《世界因你不同》;二○一五年,在新書《我修的死亡學分》問世前,我想,之前的傳記或許該略做修整,因為,經歷了與癌症的生死交搏,我對人生有了新的看法,因此,《世界因你不同》有了修訂的新版本。
不後悔的人生
在健康情況允許下,二○一五年,我又回到我最熱愛的創新工場,協助年輕人創業。我想透過幫助創業者,達到自我實現,也對這個社會和世界產生價值。
那些敢於嘗試的人一定是聰明人。他們不會輸,因為他們即使不成功,也能從中學到教訓、學習、成長。所以,只有那些不敢嘗試的人,才是絕對的失敗者。所以,我們應該盡力開拓自己的視野,不但能從中得到教益,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走過生死大關,我特別體會到,人的一生兩個最大的財富是:你的才華和你的時間。我們的一生可以說是用時間來換取才華,才華愈來愈多,但是時間愈來愈少。如果一天天過去了,我們的時間少了,而才華沒有增加,那就是虛度了時光。
真正去做你熱愛的事,不要給自己太多的理由,因為,面對生命存在的價值,你需要的其實是一種態度、一種渴望、一種意志。聽從內心的聲音,不畏艱難的去實踐夢想,我相信,世界會因你的存在而不同,而你更會對自己的生命感到安慰與肯定。
祝福大家能因閱讀此而看到自己的能量,得到力量,敢於追尋自己的夢想,切實讓夢想成真,有個不後悔的人生!
摘自《世界因你不同》2015新版序
范海濤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於身為成功者的李開復有很多好奇。在中美融合的教育背景下,他更傾向於用哪種思維方式思考?在現實甚至冷酷的商業社會中,他如何在內心保持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虔誠?他如何像一個魔術師般神奇地將時間分解,將自己的精力源源不斷分配給工作、寫作、演講和他熱愛的幫助中國大學生的工作。我也想瞭解,這樣一個人,如何感受這個社會,如何看待人性中的美醜,如何在感性的時刻表達。
我相信,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希望探究這樣精采的人生究竟如何緣起。他的出生、童年、青年以及之後所有的職業生涯裡,有哪些不經意或者刻意的選擇,一點一點地標記出他的人生軌跡。除了今天人們看到的光鮮成功,他的成長過程中,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或者刻骨銘心的痛苦,一點一點地打磨出今天這樣一個李開復。
這些問題都不是幾次簡單的採訪溝通就能夠得到答案的。唯有一本深刻的書籍,能夠將這些記憶慢慢地展現。
所謂成功,並不意味著有多少財富,有多高的職位,而是取決於內心的一種狀態。一個快樂的人經常被認為是一個最富有的人。而李開復正是這樣一位成功者,他的成功來源於他良好的教育背景,來源於他輝煌的職場經歷,來源於他堅毅理性的精神,來源於他總是追隨著他的理想,更是來源於他內心的一種從容平靜的快樂。他的生活遠非人們想像的那樣一帆風順,但是這種快樂讓他在任何情況下,都把握著成功最本質的東西。
這就是這本書,總結呈現出來的一句話:成功並沒有絕對的意義,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並把最好的你呈現出來。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