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阿信暱稱的「Stan哥」施振榮,與你分享青春十二堂課!
人生要贏在起跑點?追求小確幸還是大夢想?
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然後呢?
年輕的迷惘與瓶頸,這本書就是答案。
王政忠│爽文國中教務主任
朱宥勳│作家
沈芯菱│台灣希望工程平台站長
阿信│五月天樂團主唱
浩子│浩角翔起團員
張輝誠│中山女高教師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協會理事長
熱血推薦
人生要贏在起跑點?
人生先走哪一段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在你走那段路時,要留下深刻的痕跡。
小確幸還是大夢想?
追求大夢想,先以小確幸為基礎,
有了小確幸,再拓展企圖心。
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然後呢?
好好把握自己獨一無二的特性、價值、潛力,
你的獨特,才有意義。
一位退而不休的品牌教父,
一個面對世界瞬息萬變的年輕世代,
聯手擊破稚澀歲月、騷動青春的迷惘與瓶頸。
看了這本書之後,對於未來人生的種種變局、挑戰,將不再徬徨、將有更多的自信去面對,也將更有勇氣走出自己的路!
——葉丙成 台大MOOC執行長
很感動看見施先生溫柔的、持續的、對等的與年輕世代對話,分享自己所悟得的人生智慧,更投資在下一代的發展之中。
——劉安婷 為台灣而教協會理事長
1944年出生於台灣鹿港,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研究所畢業,1976年與工作夥伴以新台幣一百萬元創立宏碁,並開創全球品牌Acer。
在企業經營領域,長期獲得許多國際媒體推崇,包括:2006年,《時代》雜誌評選為六十週年「亞洲英雄」,表彰他對全球IT產業的貢獻;2003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他是具有遠見的企業家,讓台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創業不到十五年,就在1989年獲《財星》雜誌(FORTUNE)評選為「與亞洲做生意不可不認識的二十五位人物」之一。同時,他也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
在國家社會層面,2007年,他代表總統赴澳洲雪梨出席第十五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會議;2011年,因長年對社會、國家的貢獻,獲總統頒發國家二等景星勳章。
2004年底,他正式從宏碁集團退休;2013年11月,回任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領導宏碁進行轉型變革。隔年六月,完成階段任務後,擔任榮譽董事長。
因為長期關心台灣永續發展與競爭力,1988年成立智榮文教基金會,積極推廣王道思維,目前擔任智榮基金會董事長,同時兼任宏碁自建雲(BYOC)首席建構師,並在2015年提出智聯網的概念,希望建立一個能夠造就大、小贏家的生態圈。
此外,他也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並擔任宏碁、明基、緯創資通、台積電、南山人壽等公司董事,以及亞洲公司治理協會理事、公共電視董事。
國立彰化高中英文教師兼圖書館主任。
以高中圖書館為平台,推廣「行動閱讀」。
認為閱讀是不夠的,還要行動!沒有行動的閱讀是無效的。
獲施振榮先生專款補助,舉辦年度日本踏查、非洲志工、奇幻文學獎、國際青年領袖會議、落葉堆肥、科學與人文體驗營等,結合國際視野與在地行動,鼓勵以行動實踐閱讀的想像與理想。
推薦序 七十年的人生書 ─國際知名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
推薦序 十二堂青春課,幫年輕人建立面對人生的自信 ─台大MOOC執行長/葉丙成
好評推薦 王政忠、朱宥勳、沈芯菱、阿信、浩子、張輝誠、劉安婷
作者序 學習、學習、再學習 ─施振榮
Lesson One 小確幸和大夢想
Lesson Two 當喬丹還是喬丹迷──引領風潮或隨波逐流?
Lesson Three 人生的選擇題,如何抉擇?
Lesson Four 當壓力來敲門,該如何面對?
Lesson Five 如何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又不失自我的特性?
Lesson Six 如何克服困難?
Lesson Seven 面對改變的勇氣,年輕世代的變與不變
Lesson Eight 愛與被愛,如何解決愛的迷惑?
Lesson Nine 每一個人都是特別的,然後呢?
Lesson Ten 創造一個屬於年輕世代的微笑曲線
Lesson Eleven 如何創造價值?
Lesson Twelve 如何實踐王道?
後記 Stan哥旋風,不留一手 ─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呂興忠
人生的選擇題,如何抉擇?
走到十字路口,容不得人不往前走、不做抉擇。
抉擇前當然要分析,還得考慮當時的能力、客觀環境。
做了選擇之後,就不必後悔,萬一失敗了,
也要樂觀看待教訓,或許這個教訓未來用得上。
Stan哥開講
人生的抉擇時刻,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尊重老天的安排。人生除了自己努力以外,外在環境自己是無法做主的,既然做不了主,就尊重它吧!天上掉下什麼客觀的環境機會,就要好好掌握。
如果當年彰中畢業之後勉強自己讀醫,大學畢業後隨著潮流出國留學,我一定無法好好用功,因為我會成天擔心在台灣的媽媽孤單,因此,我選擇留在台灣創業。
責任所在,我當然還是會勉強自己。我不喜歡拋頭露面,卻仍勉強自己曝光,這種短暫的勉強克服以後,就不算勉強了。現在我來跟大家分享人生經驗,不但不覺得勉強,還很樂意。
不管是學習或工作機會,其實都不要執意一定要怎麼樣。老天已經安排好人生的每一個機會。考上彰化中學,就掌握這個機會好好學習、多歷練,力求表現。
不要抱怨沒有機會,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機會都被你們這些老頭子占去了。」在我看來,機會是愈來愈大,問題是競爭的人也愈來愈多。教育普及、不愁吃穿之後,很多人想創業,只是經常變成一窩蜂的「Me too」,能創造價值的空間變少了。當初如果我選擇大家認同的學醫或者是留學的路,今天就不會走出一條對社會有更大貢獻的路。
最重要的是不斷的學習準備,機會來臨時才能掌握。活到老學到老,學什麼不重要,先後順序不重要,勉強學習成本高。事業要經營,人生要經營,得先考慮投資報酬率。所以按照老天的安排去學習,成本最低,最不勉強。成本低,報酬率自然比較高。何況我們所追求的報酬率不是單元的,應該是多元、多面向的。所謂報酬率,一個是成果,一個是能力,能力是成果的基礎,所以要不斷的學習。
學習成果的多寡和天分有關,我在文字的使用上沒有天分,但是我在市場、人性等方面有很多的體驗,加上又重視它,因此我使用文字的精準度,常常比許多有學問的人好。
掌握有關鍵的、有價值的、創新的點子,比較能夠落實,價值也會比較高。要創造價值當然要有能力,人活在世界上本來就是利他,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要領導,除了統合資源,更要抱持著如何服務他人的心理,學習的過程就能慢慢累積歷練。以服務他人為優先,利他為優先,才能掌握學習要領。
利己是一種盲點,但是長期用利他來利己,就不算盲點,這是追求間接、無形、未來的利益。累積足夠經驗之後,一旦有機會被推選為幹部,除了學習如何稱職,如能再加點創意或其他新東西,讓大家有新鮮感,享受新的服務,就更好了。不斷動腦筋,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如果有人問我:你會不會後悔?我說我不會笨到浪費時間去後悔,因為後悔已經沒有用了。與其後悔,不如檢討為什麼不得要領?為什麼失敗?有這個教訓之後,如何避免重蹈覆轍?失敗為成功之母,失敗沒什麼好後悔的。
走到十字路口,容不得人不往前走,不做選擇。選擇前當然要分析,如果好壞各占百分之五十,或者是七十、三十或者六十、四十,還得考慮當時的能力、客觀環境。做了選擇就不必後悔,萬一失敗了,也要樂觀看待教訓,或許這個教訓未來用得上。
我上過兩所大學,第一次考進成大,不如預期,因此決定重考。不過我在成大那一年收穫良多,除了積極準備重考之外,我還學習如何參與社團。後來進入交大,我帶頭成立社團,大家一起玩社團。正面樂觀對待失敗,把這段經歷變成歷練、鍛鍊。
青年提問
青年:您為何捨棄成大數學系,重考進入交大電子系,當時的心境如何?
Stan哥:我也有聯考壓力。我高一大概全年級排名一百多名,後來進步到五、六十名,到最後進步到一、二十名,雖然不是小時了了,但還是慢慢持續進步。最讓我跌破眼鏡的是:高一、高二數理科總成績竟然是全校第一名,得了「愛迪生獎」。
老師、媽媽都對我有很高的期待,認為我應該要讀國立大學,我也將自己定位在國立大學,所以考上當時還是省立的成大有些意外,所以我就準備重考。但是,在成大那一年我沒有浪費掉,如果沒有多一年先體會大學社團活動,我就沒有機會在交大創立多個社團、帶領七十幾個同學一起玩。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第一年考不好,就沒有來年改變我人生的機會。我也從不敢上台,變成敢上台。交大桌球隊、排球隊、攝影社、棋橋社都是我創的。有人說施振榮很出鋒頭,實際上我不是愛出鋒頭的人,我完全沒有規劃,而是抓住客觀條件成熟的機會,當仁不讓站出來。就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建立起信心,竭盡所能把社團弄好,贏得別人的肯定。
當年有些人因為家境不好,無法選擇大學,只得報考師範學校、師專、台北工專。但他們的成就不比讀一般中學差,有的甚至表現傑出。現在國內非常知名的人,或許初中成績不是很理想,而去讀高工、高商,他們依然闖出一片天。人生先走那一段路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你走那段路時,要不斷學習,不斷培養信心,留下痕跡。
青年:您提到抉擇的原則是「不勉強、不強求」。選擇大學科系時,父母常會勉強我們填他們認為有前途,但我們不一定有興趣的科系,我們應該順從父母,還是向父母力爭?
Stan哥:順從父母比較容易,但是如果有強烈的其他意願,可以充分跟父母溝通,如果父母比較開明,就可能說服他們。抗爭不能解決問題,也沒有排除問題。
過去大專聯考填志願,都照分數高低填,還好我考的不夠好,否則我的第一志願是台大物理系。理科當時在台灣的發展有點吃虧,理科是基礎科學,工程則是比較應用的科系。我填了志願以後,會上哪個學校都不知道,一切就交給老天安排,老天給我一個最好的機運,進入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
我覺得以抗爭勉強爭取來的結果,後遺症非常多,應該考慮後遺症影響未來的整個客觀條件值不值得。我有一個朋友的小孩是台大化工系畢業,畢業以後到德國學音樂,現在是指揮家。還是那句話,人生先走那一段路沒有什麼關係。
理工科的邏輯思維,對於做很多事情來說,是有很大幫助的。但整個社會不是只有理工,還有感性的東西存在,這在工程、理工的訓練也許比較欠缺,若有機會接觸感性的東西,沒人會禁止你往那邊發揮。
我要特別強調,真正有價值的,通常都是跨領域的。沒興趣的東西往往是自己的弱點,但弱點也有變成長處的時候。我常開一個玩笑,因為我在文學上沒有學問,大家比較容易聽得懂我的話;很多教授很有學問,但講出來的話,學生不一定聽得懂。
我只是舉例說明興趣是會變的,興趣跟天分不盡相同,但是要把天分應用到不同的領域裡。
比如我後來發覺音樂跟數學是一體的。音樂、數學都必須很精準,每一拍,每一個頻率都有數學的基礎。文藝復興時代的名人,很多既是科學家也是藝術家。所以不管你的興趣在哪裡,掌握機會把基礎打好才是關鍵。反正來日方長,不差那三五年。而且我覺得畢業後出了社會,能夠學習、表現的機會更多,當學生時,專心學習各種能力最重要。
青年:在選擇的時候,發現所有的選項都不喜歡,那該選擇放棄嗎?還是勉強從中選一個?
Stan哥:發現所有的選項都不喜歡,怎麼選?你想要的選擇,現階段並不存在,那你想要暫時空白嗎?這個人生空白不曉得有多久?不知道下個你要的選擇什麼時候來?像重考大學,要等一年以後。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喜歡的什麼時候來呢?
我會建議勉強接受一個選擇,利用這個歷練來等待下一個機會。你不喜歡的那個歷練,或許能夠創造價值,可能是影響你未來關鍵的時刻。我在成大那一年,就是我人生的大轉折,這個人生轉折變成我很關鍵的休止符,不是真的「休」,而是人生在那邊頓了一下,接下來就進入另一個嶄新的境界了。
摘自《Stan哥的青春12堂課》Lesson Four 當壓力來敲門,該如何面對?
學習、學習、再學習
由於高中是成長發展的重要時期,若能在此人生重要的學習階段建立起「實驗」與「創意」的精神,對人一生的影響十分重大,也是人才培育重要的關鍵時期。
為了回饋我的母校彰化高中,同時提升同學的實驗精神與創作能力,並培養多元思考與國際視野,我特別捐贈設立「國立彰化高級中學施振榮實驗與創作基金」,支持彰中推動各項計畫,培養學生活潑創新、多元思考的能力。
也因為這個機緣,負責各項計畫推動的彰中圖書館呂興忠主任,邀請我在二○一五年回到母校,替同學開講十二堂課,分享我的經驗與人生哲學。
由於不曉得現在的年輕朋友都在想些什麼,要講什麼內容實在也想了很久。後來上課前,特別請彰中的同學先擬定十二個他們有興趣的議題,我就依據同學所提的議題,每堂課先由我講十五分鐘,分享我的概念及想法,之後開放現場同學提問。我也是抱著與大家一同學習的心態,在課堂上與年輕朋友對話交流。
很高興能藉由這次機會和年輕人交流對話,讓我也與時俱進。我不敢說我所分享的一定能符合年輕朋友的需求,但我在過程中盡量多請教年輕人,以了解不同的看法。
因為我們這一代的人有責任多了解年輕人的想法,才能據以調整資源的配置,然後提供年輕人更多的舞台,以更有效來經營人生,我也相信一代會比一代強。
最後,我也給同學們幾句話:
學習、學習、再學習
有用、有用、更有用
人生掌握在自己手裡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摘自《Stan哥的青春12堂課》作者序 學習、學習、再學習
二十年前,我來到這個偏鄉小校實習,九二一地震後,原本想落跑回城市的我,因為一句學生的「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而留了下來。
剛留下來的那幾年,我一直以為我是要來教學生學會很多事的;幾年過去,我才漸漸明白,是學生教會我很多事;更多年過去的現在,不知不覺的,我終於明白,最棒的事,是我可以跟學生一起學會許多許多事。Stan哥,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透過十二個有價值的主題,跟我們分享他跟年輕人一起學會的事,誠摯推薦。
——王政忠,南投縣中寮鄉爽文國中教務主任、MAPS教學倡導者
在這本書中,施振榮先生展現了有別於許多企業家的思路,不落於市面「成功學」、「勵志書」的俗套,非常值得一觀。比如談「小確幸」為何不見得是壞事,談到「利他與利己」,「不要抱著成為贏家的念頭」或「分流」等概念,都融合了企業家的務實和待人待己的淳厚。彰中學生的提問讓我們看到中學生對未來的思考,施振榮的回應更讓我們看見一名持火導引的前輩身姿。
——朱宥勳,作家
Stan哥,永遠熱血的青春靈魂。
——阿信,五月天樂團主唱
當我在看這些文章時,心裡想著:「眼前在跟我們分享故事的人,是我學長耶!」如果哪一天,我也變成上台分享故事的學長,我要說些什麼呢?
Stan哥經過漫長的努力,終於成為偉大企業的國王,國王耶!那……國王會有小確幸嗎?國王還有夢想嗎?國王的愛情呢?真的從此跟皇后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皇后本人又是怎麼說?國王會有困難嗎?身為國王的價值跟老百姓的價值又會不一樣嗎?國王每天都要吃山珍海味嗎?
把這本書放在床頭,每天讀一點,然後,多年以後的某一天,你可以跟人家說:「信不信,曾經好一陣子,我睡前,國王都會來跟我講睡前故事!」
——浩子,浩角翔起團員
每當在校園分享自己「教室內80分+教室外60分,=,140分」超過一百分的生命哲學時,許多人好奇該如何在教室外加分?這本書正是答案!關於夢想、選擇、抗壓、改變、價值以及最重要的愛,Stan哥並不只是演講,而是用一輩子來實踐這些觀點。17歲的高中生與71歲的Stan哥,激盪出的火花超出你的想像!
——沈芯菱,青年公益家、台灣希望工程平台站長
從前在奉元書院上課,有一回剛好遇上施振榮先生演講消息,談如何創業,毓老師便對學生說:「你們怎麼不去聽呢?我這麼大把年紀了,都還想去報名參加!」這是清朝皇族出身、講究實學、強調「智周萬物,道濟天下」的毓老師對台灣極少數企業家最大的推崇。——彰化高中的學生何其有幸,可以親耳聆聽施學長侃侃而談、娓娓道來。——沒想到對談內容如今集結成書,多少讀者,又何其有幸,可以經由閱讀見識到成功企業家講述成功歷程、內在品格、企業價值與核心精神啊!
——張輝誠,中山女高教師、學思達教學倡導者
世代正義是現在的台灣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而我相信改變的力量會來自於世代的「合一」。我很感動看見施先生溫柔的、持續的、對等的與年輕世代對話,分享自己所悟得的人生智慧,更投資在下一代的發展之中。尤其是書中提及好幾次的「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施先生透過行動,體現了這樣的精神。真心推薦這本好書。
——劉安婷,為台灣而教協會理事長
Stan哥旋風,不留一手
呂興忠 彰化高中圖書館主任
為了改變高中圖書館傳統的角色與功能,十二年前,我不自量力,寫了一封信,向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募款。
當時施先生還沒有從宏碁退休,非常忙碌。有一次趁施先生回鹿港,參加小學同學會,才見到了面。那一天短暫的會面,改變了我初任不到三個月的圖書館,也改變了彰化高中。
「你的信我收到了,我最近股票分紅,給你兩千萬元,只可辦活動,不可買設備。」
施先生的捐款成立「實驗與創作基金」,提供彰中學生發揮想像力與行動力的平台。學生到非洲志工服務,體驗貧窮,為缺水的史瓦濟蘭蓋水庫;到日本踏查,感動了板寺夫人,捐贈家族珍藏的黃土水一九二九年雕塑作品;具體的成果,超出一般高中學校的想像,獲捐款人施振榮先生高度肯定,本來五年為期的補助,至今已邁入第十二年。
這本《Stan哥的青春十二堂課》構想來自,有一年施先生返校參加實驗與創作基金活動,結束後,載他往台中高鐵站搭車時,向他提出來的。
施先生對台灣電子業的開創貢獻,品牌教父地位,已無庸贅述。國內外的企業演講邀約不斷,他總是不留一手,傾囊相授,獲得大家對他的尊敬與愛戴。但是,很少聽過施先生為年輕世代發表演講。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說:「Stan Shih puts Taiwan on the map of the world.(施振榮把台灣放上世界地圖,讓世界看見台灣。)」擁有國際肯定與知名度的施振榮先生,如果願意與高中學生對話,典範的學習與影響,將無可估計。
施太太葉紫華女士說:「我會嫁給施振榮,是因為他不是一個生意人。」施先生的確是很不一樣的企業家,前瞻的視野、創意的思維,尤其,簡樸的生活與利他助人的生命觀,都非常值得高中莘莘學子學習。
施振榮先生的名言:「台灣不缺人才,只缺舞台。」長期關注台灣產業與教育的施先生,如果有機會與高中生長談,一定可以碰撞出不少智慧的火花,為高中生稚澀的歲月,騷動的青春,多一個可以追求的目標與穩定的力量。
「我只談我個人真實的經驗,具體的實例,不談空泛的,沒有依據的事。」答應演講之前,施先生還一再強調。
去年暑假,施先生與施太太一起南下,在彰化訂了旅館,專程來校,整整兩天的時間,為大家演講十二節課。兩天的講座充滿驚呼與歡笑,施先生像一個孩子王,又像青年偶像,每節課都吸引學生熱烈回應,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總能以不同的視角,啟發學生正面樂觀的生命態度。
如果沒有困難,人生就沒有意義了。
壓力是好事,沒有壓力,就無法成長。
小確幸是大夢想的基礎。
來自不同班級的二十三名高二學生,組成執行與編輯團隊,負責十二個演講題目的制定,輪流主持,課堂提問、錄音錄影以及之後的文字整理等。這群孩子的家庭背景殊異:有家庭經濟優渥的,也有中低收入戶、新住民家庭、擺攤賣水果、養雞戶、鐵罐工廠的印刷工人等,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對未來有無限的想像;對典範有一顆亟於學習上進的心。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