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吳若權說自己 吳若權這麼說自己:
「因為我的條件比別人差,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的吳若權, 從產品經理到快樂多職人;
從行銷商品到行銷自己, 他以在各個領域同樣斐然的成績證明了:
沒有笨小孩,只有懶小孩。
這是吳若權第一本談論自己的書。
吳若權,他的成功和傳統定義如此不同,不是跨國企業CEO,不是呼風喚雨的政治領袖,甚至不是專業高薪的「XX師」。
通常大家會形容他是企業行銷顧問、暢銷書作家、熱門的媒體主持人及活動代言人……這些都是,也都不完全是他。想用任何的頭銜定義,似乎只是窄化了他,唯有「吳若權」三個字能說明一切:無法定位的多面向工作人。
在職場中,他有一般人少見的完整經歷,基層員工、主管、創業當老闆、自由工作者,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踏實。離開上班生活之後,他成為快樂多職人,在各種角色間輕鬆自如的轉換,在不同領域的成績同樣斐然,更是新一代工作人艷羨、驚嘆的標竿。
他的聰明、細心、敏銳,甚至優雅的外表,讓他的成功看起來是如此「輕而易舉」且「理所當然」,所以很少人注意到,他曾是個掛著二條黃鼻涕的笨小孩,以及一直讀放牛班的國四英雄。
「因為我的條件比別人差,所以一定要加倍努力」,成為吳若權日後策馬職場最重要的座右銘。所以他曾一天工作十六個小時、加班加到小便變成紅色、大過年閉關在家苦背醫學名詞、兩年辦一千多場研討會、把主持節目幾點幾分該說什麼話,一字一句打成厚厚一疊稿子……。因為這些努力,才成就了今天大家熟知的吳若權。
本書是吳若權真實職場人生的首度完整呈現,可以同時看到他追求夢想的認真努力,以及割捨外在誘惑的智慧豁達。是年輕學子及上班族的最佳勵志書及參考書。
序 下午茶的邀約 杜明翰
自序 努力,讓人生更精采!
序曲 從前有個笨小孩
第一篇 芝麻開門──掌握職場通關密碼
找工作之前,先找到自己
吳若權覓職法
「說清楚、講明白」的履歷
面試:態度與臨場反應的綜合表現
順服心底的渴望
第二篇 小小螺絲釘──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站上巨人的肩,視野大不同
迫不及待起床、捨不得睡
惠普風範
人的事,是最難的事
最聰明原則:忠於專業
人治企業的震撼教育
第三篇 中堅分子──安內攘外一肩挑
轉型,要從思維開始
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
行銷是神,執行是王
贏在真正愛上了產品
人生,可以重新想像
第四篇 自己做頭家──百分百的權力與責任
傾聽最內在的聲音
為自己出征
向指揮家學管理
創業是一部動畫片
第五篇 打造屬於自己的金字招牌──個性品牌「吳若權」的誕生與經營
重新定義工作
走進寫作這一行
「這個作者很認真」
也是行銷
平常心擁抱暢銷
意想不到的風景
努力,在生命本身
後記 一路走來,始終努力
人生,可以重新想像
在舊金山,
人們用你有沒有能力賺進一百萬來衡量你的分量;
在伊波拉,
大家衡量一個人是看他對母親有多孝順。
-《這輩子,你想做什麼?》(What Should I Do With My Life)
IBM是我的職場摸索期,HP是我成長的地方,然後我把外商公司經驗帶進了飛碟和東元,進入微軟,我開始帶兵打仗,當台灣土地上插滿了微軟的旗子,台灣微軟組織也開始擴張,公司轉而安排我去做整合的工作。
工作內容的改變,讓我開始思索未來,我已經親身策畫了一場行銷戰爭,帶兵打過美好的一仗,此時回首微軟,再也不是我初來乍到時的模樣,它從一個三十幾個人的公司,膨脹到一百多人,組織複雜化,每天從早到晚開不完的會,晚上七點才回到辦公桌,我開始想像五年、十年以後的我,會不會還是坐在那邊開會?快不快樂呢?我將用什麼來衡量我的人生,開一千、一萬次會嗎?
公司規模擴大,嗅到政治的味道
人多就有政治,政治就是耳語、放話、派系、人馬、卡位、爾虞我詐……,一切就像我們所認知的那樣。一個一百多人,正在制度化的公司,我聞到一股政治氣味悄然成形,既然形成就會展開運作,公司從一個大圈圈分化成許多個小圈圈。我自知無法適應這樣的政治文化,在這種層次上擔任領導工作。
當時有幾位同事和主管離開微軟,或者到別的企業,或者自己創業,但似乎都不太順利,這逼使我自問,是因為在大企業待久了,養尊處優的緣故嗎?如果我繼續養尊處優下去,但又確定當下的環境不是我喜歡的,最後的結果會不會是既無法離開,也無法不離開,生涯就此卡住?如果我夠聰明,是否應該越快離開越好?
我拿出一張「跳槽前評估表」,它有幾個主要指標如「有沒有新的學習?」、「升遷管道?」、「與老闆相處?」、「薪水」、「未來發展」、「教育訓練」……,我一項一項勾選,浮現的答案再清楚不過:是離開的時候了。
離開的訊號像夜晚的星星,當我埋首工作,看不見它們的存在;當我抬頭認真看的時候,它們便一顆接著一顆出現了。
被人誣陷的深思與反省
有一次,我接受《風尚》雜誌採訪,主題是我的工作與寫作,當時我已經在《突破》和《管理》雜誌寫文章。《風尚》記者急著要一張我在西雅圖Campus拍的照片,而我剛好下南部辦研討會,沒有手機的年代,記者只能打電話到公司留言。
這通電話讓一位新來的公關經理勃然大怒,加在我頭上的罪名是「沒有經過公司同意而接受外面採訪」;對《風尚》,則宣稱公司規定不能提供私人照片,又以高壓姿態脅迫對方「撤掉稿子」、「不然就告你」。後來我又從同事口中聽到他加諸我的一串負面批評,如「Eric憑什麼被採訪?」這使我非常錯愕,「這種事需要報備嗎?」我自問。
以我和老闆工作的默契,我知道大可不必,我談的是個人的事,而且在下班時間;但站在企業立場,也許報備是應該的。然而重點是,這個事件突顯了微軟在走向制度化過程中,隨時都可能發生「昨天可以,今天不行」的衝突。
《風尚》沒想到會引發這麼大的風波,於是在文章刊登的同時,也知會了我的老闆這件事。老闆把我和公關經理叫進辦公室,將事情說清楚。但公關經理的說辭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可以說是和事實完全顛倒。他辯稱自己並沒有對《風尚》「勃然大怒」,只是「禮貌的陳述」,又指說是我主動找《風尚》來採訪我,而非《風尚》找我,但無論如何,他一直在協助我處理好整件事。
工作以來我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人,當場氣到無法和他對質,不知如何反應,只好憤而離開辦公室,七點就收拾書包走人,那是我進微軟以來第一次準時下班。
「你不應該走掉,」事後老闆對我說,「你不在場,我如何公正評述這件事?」一個月之後,這名公關經理就因為在外說老闆的壞話而被解雇,大家終於了解她的態度和精神確實有點問題。但是,在這個時候,我對和我一起打拼多年的主管,已經有了很深的誤解,我原以為他會毫不遲疑的挺我,沒想到他卻偏坦「外人」,在我看來,根本沒有是非觀念。
「始作俑者」《風尚》的立場,也未必站在我這邊,他們希望的是不要得罪任何一個人,圖的是一個事緩則圓。
至於那位轉述公關經理對我的批評的同事,也沒有出面作證,「我沒聽到,」他對老闆說,但是私底下對同事的說法則是:「公關經理真差勁,他不但傷害了吳若權,也傷害了微軟。」
鏡中的虛像,對照真實的自己
公關經理走人之後,同事們原以為我「沉冤得雪」,一定很高興,其實並沒有,因為傷害已經造成了。而我在辦公室大發脾氣這件事,根據我自己的評估,這在管理智商上是扣分的,老闆會認為我沒有做好情緒管理,缺乏領導統御能力。
「《風尚》事件」在我記憶中留存了許久,因為它對我的衝擊很大,也讓我有了一些省思。當年我太年輕,血氣方剛,要求老闆當下判決,明斷是非。我要的是劍及履及的辦公室正義,沒有考慮到老闆在處理屬下的衝突時,需要一些時間和空間,我不應該讓自己的委屈或不服一股腦兒的傾洩而出。
我也不懂老闆心中自有一把尺,這把尺如果壞了、歪了,校正不準確,受害的是公司整體。
我終於理解,正義並不是你認真去爭取就能獲得的,但它始終是宇宙運行的節奏,一個永恆的法則。
我也終於明白,所謂的公司,像是鏡子裡的虛像,就算它給了我位子、權力和金錢,也不是我可以奉獻一生的所在。
進入職場十年,我第一次對「上班」這件事發生了迷惑。
接下來的故事對我影響更深。
程式工程師的飛機夢
微軟組織一直在拓展,不斷有新人加入,有一次為了籌辦一場比爾‧蓋茲來台主持的重量級研討會,我和一位新來的程式工程師天天奮戰到半夜兩三點。雖然我們才合作了一個計畫,但我很欣賞他,沒想到計畫結束才幾天,他便告訴我:「我要離職了。」
我大吃一驚,直問他要去哪裡,「到華航當機長,」他說。
我的眼睛睜得更大,直直盯著他,無法理解微軟與華航,程式工程師和飛機駕駛之間的連結;無法理解一個剛剛從美國拿到學位回來,並且進入一家前程大好公司的「電子新貴」,竟然放棄榮耀和股票,要去開飛機?
工程師告訴我,開飛機是他一生的夢想。
對我來說,那是一個完全夢想不到的夢想,一個和傳統價值觀完全不同的夢想。
雖然不是決定性的因素,但這個故事深深影響了我,它不早不晚,剛好擊中我心中一個正在成形,但還模糊的疑問。因為他,我開始問自己:「我的夢想是什麼?」
二十歲的時候,我夢想進入大企業工作,但這個夢想早已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我問自己,為什麼有人能夠頭也不回的放棄一個前程看好的工作,只是為了一個另類的夢想?
重新思索之後,我給三十歲的自己一個答案:我的夢想,從來不是某個職位,某個頭銜,而是一種生活型態。我喜歡工作,快樂而單純的工作,也希望能夠與人分享,如此而已。
當時微軟就要發表Windows95,「雄霸天下」的日子觸手可及,我卻在這個時候開始動搖。動搖的不只是我在微軟三年多來的工作而已,而是我這十年來的工作價值、我的人生格式。
高中以來,我一直都是循規蹈矩的學生,順著主流價值和社會規範走,所做所為都符合社會期望,我沒有想過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直到我面前出現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程式設計師要去開飛機?
我要重新設定我的人生嗎?我要這樣上班一輩子嗎?我仍舊熱愛我的工作嗎?
【與你分享:熱情的機長報告,動人的工作態度】
我的好友去當機師之後,我開始注意機長的廣播,心想有一天一定會聽到他的聲音,與他空中相逢。機長的報告通常很制式,也沒有人認真在聽,但是有一天,我在高雄飛台北的遠航班機上,遇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機長。「請右邊機艙的旅客打開窗,你會看到一輪明月,月亮下方有一個橘色光點,那就是火星,各位下次要看到火星這麼接近地球,要等一百六十八年喔!」機長以充滿熱情的語氣報告。
那是2003年的夏天,據說是五萬年以來,火星最接近地球的時刻。
右邊的乘客紛紛開窗,發出一聲聲驚嘆,左邊的人也開始不安於坐,往左邊移動。這時候機長又報告了:「左邊乘客請坐好,不然我們的飛機要向右邊傾斜了。」
機上的人因為機長的幽默都笑了,接著空服員也體貼的將所有燈光一起熄滅,墨黑中,火星橘色的光更加明亮,興奮的空氣在機艙中湧動著。
每一個人都很快樂,都在笑,但是我竟然感動得想哭,眼睛濕濕熱熱,最後淚水很不爭氣的滑落下來。我有一種想要過去擁抱機長的衝動,感謝他給了我們一趟夢幻的旅程。
他的熱情正好反映了我的工作人生,我看到自己這一路走來的經驗是那麼美好,而我的決定也似乎都沒有錯。
自從父親過世,我以為我不會再哭了,人生在世,沒有一種痛比失去親人更痛,但是每當看到一個熱愛工作,也樂於和人分享的人,我便會因為感動而流下眼淚;相對的,看到不甘不願工作的人,或者光會做表面工夫取悅上司的人,我便心生遺憾。
為什麼要這樣呢?不認真工作,不等於看輕了自己和我們的人生?
【與你分享:工作再好,也要常常去面試】
我在微軟的後期,也就是Eexcel打敗Lotus1-2-3之後,天天都有獵人頭公司上門挖角。雖然挖角不成,但人與人之間總會日久生情,我和獵人反倒成了朋友,他們把我當兵時候的求職精神又重新召喚回來,每個週末我都出去面談,工作內容五花八門,工作地點五湖四海。
何以如此?理由有兩個,第一是為了朋友。「我手上有一個吳若權」,獵人當我是手上的一張牌,所以無論我的答案為何,只要肯去面談,至少讓朋友對客戶有所交待。
第二,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
當時我對微軟並無不滿,也沒有強烈的換工作意願,但是經常到不同的公司面談,可以多接觸不同產業,同時見識不同風格的管理者,讓圈在辦公室內的自己保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的「職場國際觀」和「滾石不生苔」的流動狀態。
努力,讓人生更精采!
吳若權
生命,何其短暫。一定要讓自己快樂,才不虛度此生。
而唯有樂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人生才會真正快樂。
每當提起:青少年時期、就讀大學之前的我,是個內向、害羞、缺乏自信、成績很差的男孩時,幾乎每個人都不可思議地瞪大眼睛說:「怎麼可能?」接下來,對比現在這個積極上進、樂於分享的我,問的就是:「你是怎麼辦到的?」
有好長一段時間,我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後來,我終於知道關鍵在哪裡。而且,那個被視為機密、神奇的開關,其實也存在每個人的心底。
《其實,我這麼努力!》這本特別企劃撰述的書,就是要跟你分享這個秘密。我知道,看完這本書,你終將會找到存在自己心底的那個開關。雀躍欣喜的同時,你會有一點遲疑,畢竟,啟動它需要一點決心、一些勇氣。然而,我希望我的經驗能鼓勵你啟動按鍵,勇敢成為你理想中的自己。
從職場說起,是因為是「工作」這件事情,讓我學會超越自己先天的限制,發掘潛藏在生命底層裡那個無限可能的自己。也許,過程中有些心酸血淚,但重新認識自己的結果,將會讓那些充滿曲折、痛苦的過程,顯得微不足道。
最初,讓我愛上工作的最起始動機,只是想賺錢改善生活,但我很快地發現:賺錢,只是熱愛工作時很必然的基本回饋而已。如果,你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除了獲得金錢這項應有的報酬,你還會賺到更多更多金錢無法比擬的成就與價值。譬如說:快樂完整的自己!
我立志要趕快從學校畢業,進入職場工作,開始努力賺錢,是在我二十一歲那年的一個春天的午后。
印象很清晰的是,為了節省家裡的開銷,我和父親搭乘公車去一個批發賣場購買日用品。年輕時就患有重聽的父親,因為溝通的輕微障礙,平常並不多話,也很少對我說教,要我學什麼、往哪裡發展。父子倆站在站牌下,等車等了好久,好不容易搭上公車,坐在後座父親,突然拍拍我的肩膀說:「快要畢業了,你有什麼打算,這幾年,我看你書讀得不錯,想不想繼續深造或出國留學?雖然,家裡不是很寬裕,但是只要你有這個計畫,我會去想辦法籌錢。」
我不敢回頭看父親,只是點點頭,讓父親知道,他的好意我都明白。然後,眼淚不停、不停掉下來。就在那一瞬間,我立定志向,畢業之後,要用最快的速度就業,賺錢養家,減輕父母的負擔,讓他們安享晚年。
一個平凡而微薄的願望,沒想到是我改變自己的開始。它讓我鼓起勇氣在職場上闖蕩,克服害羞的個性,向各大公司自我推薦,進入我想要的企業工作;下班之後不斷進修,讓自己擁有更多競爭力,一步一步走上必須比別人更努力的人生。
做自己喜歡的事,是艱難的選擇,卻帶來最簡單的快樂
國小畢業那年,父親為了三個孩子的學業,決定辭去山上農場主管的工作,舉家遷回台北定居。睽違七年的台北,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個陌生的城市。我進入中學唸書,被分配到放牛班,後來連高中都沒有考上。父親進入船運公司工作,不幾年,因為石油危機,公司倒閉,父親失業了幾年,獨自重回農場從基層職員重新做起。經濟壓力,成為家庭重大的負擔;快樂生活,彷彿只是回憶裡短短的一段時光。
記憶中,我們這一家五口最快樂的生活,是在台中山上農場的那幾年度過。在大陸專事園藝的父親,來台以後從事的都是僅能勉強糊口的工作。那是個動亂的時代,每一個卑微的生命,只能隨波逐流。五歲的時候,父親轉職到農場擔任主管,我們遠離塵囂,來到世外桃源。父親種樹、植草、栽花;原是裁縫師的母親,除了剪裁的身手之外,還會養雞、養鵝、養鴨。
那一段期間,寡言的父親、健談的母親,神情都非常快樂,每天做的都是他們最有興趣的事情,讓整個家庭幸福洋溢。即使,只有短短七年的光陰,都是我們記憶中最閃亮的日子。
回到台北,展開我們五個人個別顛沛流離的人生。一直到我大學畢業,家裡的狀況才漸漸穩定下來。巧合的是,父親又一個人獨自回到農場工作,不過,當時主管的缺已經被別人佔了,他只能以約聘的方式從最基層的職員開始。我可以想見他的委屈,也重新看見他的快樂。
農場配給他一個單人的宿舍,週末時母親會去山上和父親相聚。父親又有了一個小小的庭院,種花、蒔草、養鳥,儘管面積不到當年主管宿舍住家庭園的二十分之一,但他的快樂與自在,卻不減當年。
職場,是人生的現實,但我們卻可以經由選擇,而讓這個現實比較接近理想的自己。做自己喜歡的事,是那麼艱難的選擇,卻是那麼簡單的快樂。父親離世,已經四年多,每當我懷想他的身影,總會看見他在清晨、在薄暮中,蹲在草地上修剪花木的情景。我很心疼他一生的勞苦,也很敬佩他在大時代中認真活出平凡小人物的真實,更感念他對我「無為而治」──放任我按照自己理想發展的教育方式。
當別人家的男孩唸理工科時,他沒有禁止我選讀法商組。當我不斷轉換工作,甚至離開職場開辦工作室,他只給我默默的祝福。歷經IBM、HP、飛碟唱片、東元資訊、Microsoft,到自行創業成立工作室,後來開始寫作,種種不同的工作階段與形式,父親和家人始終給我全力的支持。就是因為可以這樣心無旁騖地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朝向自己理想的目標前進,才幫助我找到改善自我的方法,以及成就自己的信心。
從自己的內心出發,重新為自己找出路
這幾年,由於兩岸經貿環境的改變、國際化腳步的快速與落實,加上新世代工作價值觀的興起,讓很多進入職場的年輕人感到迷惑,也令資深的主管對年輕人的工作態度搖頭不解。透過我在不同領域、不同職場的觀察,以及一年多達兩百場演講的近距離接觸,我發現很多社會新鮮人渴望成功,卻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很多主管試圖當好一個稱職的「教練」,卻想不通這些球員要的是什麼?
我也經常到中國大陸出差、講課,相較兩岸年輕人截然不同的特質及工作態度,令我既感到欽佩、也略微惶恐。
「上班的苦悶」和「政治的喧擾」、「娛樂的八卦」互為社會亂象的因果。當事實證明「呆伯特」式的嘲諷、「島耕作」式的寫實,都無法為上班族找到眺望自己未來的窗口,足見我們除了專業技能的吸收、溝通模式的強化之外,還需要從自己的內心出發,重新為自己找出路。
《其實,我這麼努力!》這本書,能夠在這個時候出版,呼應了內心自我的召喚──工作即將屆滿二十年,應該整理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但是,不可諱言地,我也碰到一些和自己溝通的障礙。儘管,在別人眼中,我已經是個專業理性、能言善道的作者,在自己心裡,我也具備了足夠的自信來面對過去,但骨子裡,我依舊是個內向、害羞的男子。面對職場生涯的點點滴滴,無論是虛心的檢討、榮耀的分享,對我來說,都有某種程度的困難。
這幾年來,天下文化的同仁看到我的工作履歷,長期觀察我在職場的表現,很積極與我接觸,鼓勵我將這些經驗化為文字,期盼對現代職場中的主管和上班族,有些正面的助益。這個案子,我們談了很多年,這次他們提出嶄新的創意──透過我的口述,邀請資深記者忠實紀錄整理,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對我來說,這是個全新的挑戰。因為我的個性和行銷背景,都會毫無猶豫地選擇創新,於是,我正式接受了這個從來沒有嘗試過的創作方式。
仔細回想起來,我的人生裡,真正用在工作的時間並不多。即使,現階段的我在別人眼裡是個超級大忙人,擔任企管行銷顧問、主持廣播節目、參加電視錄影、出版、寫作、演講、教課……平均每天工作時間大約十到十二個小時,但我很少覺得疲累、厭倦,因為我沒有把它們當成工作。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專案,都是我真正有興趣的,也是我慎思熟慮過才接受的,所以,我珍惜這些機會,量力而為地規劃,盡力而為地執行。
生命,何其短暫。一定要讓自己快樂,才不虛度此生。而我們從學校畢業以後,扣除必要的睡眠,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時間,超過從事其他任何活動的時間。唯有樂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人生才會真正快樂。
人生,是我的選擇,所以我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換做是你,也是一樣。如果,你夠聰明,恭喜你,希望你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自己的方向,全力以赴。如果,你和我一樣,並不是聰明絕頂的人物,邀請你參考我的方法,勤能補拙。愈是覺得自己不聰明,愈要努力。
唯有努力,才能讓我們平凡的人生更精采!
摘自《其實,我這麼努力》序言 努力,讓人生更精采!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