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芬芳不特別,散發蒜味、辣味才稀奇
紅橙黃綠不搶眼,花瓣隨年齡變色才夠看
爭奇鬥艷的造型、千奇百怪的氣味
停下腳步用心看,到處都是我的野花博覽會
異於一般圖鑑,改由野花的型態、顏色、氣味切入,增添觀賞樂趣
野花是許多人的最愛,但常礙於辨識困難以及植物知識的不足,而不得其門而入。為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野花之美,特別以花的造型、色彩、氣味以及野花的性事、媒人以及生態上的種種「花招百出」等饒富趣味的角度切入,並搭配豐富的攝影圖片,以及經驗豐富的自然解說老手,以第一手的體驗方式現身說法,讓野花可以成為每一個人的好朋友。
作者序 與野花交朋友
Chap.1 我是花
一花一世界
花的侍衛——花萼
花的衣裳——花冠
花的性別——雄蕊與雌蕊
Chap.2 千姿百態說造型
野花的炫酷造型
俏麗捲髮系列
絨毛衣系列
蓬蓬裙系列
帽子系列
亮麗的眼睛
野花樂團
奇裝異服系列
森林的小煙火
野花開口笑與含苞待放的花苞
Chap.3 萬紫千紅話色彩
野花調色盤
野花換裝秀
天然乾燥花
Chap.4 千奇百怪嗅氣味
花朵的氣味
臭美的花
香臭之間
Chap.5 花的性事
男生女生配
內舉不避親的自花授粉
異花授粉的野花優生學
Chap.6 花的媒人
千里姻緣風兒牽─風媒花
飛鳥來傳情—鳥媒花
蟲兒來做媒─蟲媒花
專屬媒人
不按牌理出牌的媒人
Chap.7 花招百出
團結力量大
似花非花
蜜源標記
停機坪
花距
蜜腺及蜜杯
花陷阱
花叢間的殺機
Chap.8 與花有約
朝起暮落——白天開的花
相約黃昏後─夜晚開花的植物
季節之花
Chap.9 萬般皆是花
花開的位置
地面上的花
埋藏在地底的小精靈
參考書目
野花的炫酷造型
宋朝的理學家王陽明曾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當我們仔細端詳身旁的植物,便會發現每種花具有不同的風貌。有時候降低高度,改變觀察的視角,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些小花,或是遠看、或近看、或是俯視、或是仰視,再加上一些想像力,那麼平凡無奇的小野花,也會變得婀娜多姿、嬌豔動人。換個角度來看自然,將會給予我們全新不同的體驗與感受。
千姿百態的花朵,變化著不同的造型,為了吸引花媒的目光,無不精心設計,為自己打扮,要以最酷最炫的造型展現最佳的風采。
俏麗捲髮系列
野花星光大道,首先登場的是俏麗捲髮三姐妹。毛蕊木、小木通、水晶蘭各自梳櫳著不同捲度的秀髮,以亮麗奇特的造型,齊赴山林盛會。
◎水晶蘭
每當行走於山林之間,偶遇水晶蘭時,那晶瑩剔透美麗的身形,總是令人驚豔,並引起一陣陣的讚嘆。一次在高山的步道觀察時,發現了這模樣特別的水晶蘭,嬌羞下垂的花朵,梳妝著微微上揚的俏麗短髮,搭配白中透紅的水晶衣,具有清新脫俗之美。第一次在山林間看見這上了髮捲的水晶蘭,便被它給迷惑住了,驚呼真是美呆了!
水晶蘭大多生長在中海拔針葉、闊葉混合林的林下,尤其以紅檜、台灣冷杉的林下最為常見。雖然名字中有「蘭」,但它並不是蘭花,也不是蕈類,而是一種腐生性的植物。純白潔淨的它,沒有葉綠素,無法行光合作用,而是藉由著生在根部的真菌菌絲為媒介,間接幫它吸取腐植質的養分,嚴格說來,也算是一種寄生形式,不過與一般寄生植物直接吸取寄主植物養分的型態不太一樣。
台灣山林可以見到兩種水晶蘭,除了水晶蘭之外,還有一種阿里山水晶蘭,生長環境與水晶蘭都一樣,只是全株純白光滑,柱頭是白色的,有別於水晶蘭的紫色。
◎小木通
秋天是小木通盛開的季節,由於花蕊具有絨毛,所以也叫「毛蕊鐵線蓮」。看看那一頭稍有捲度的秀髮,甚是清麗,只要看到它,沒有不被它的外形所吸引。那上揚的髮捲,其實是花萼。中間白色的部分則是雄蕊,雌蕊被包覆在其中。輕輕剝開雄蕊,便可以發現藏身在其中的雌蕊。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俏麗的紅髮會由微微的上揚,到扭曲旋轉,形成大波浪的髮捲,顯現成熟嫵媚的風情。完成授粉後,髮捲自然脫落,宿存的花柱呈現螺旋狀排列,呈現另一種風情。
◎毛蕊木
另一位俏佳人是毛蕊木,上了髮捲的花瓣,捲度就更捲了,更具有流行時尚的風味。每年的5至6月開出白中帶紅的小花,向上翻捲的花冠,朵朵綻放於枝條上,黃色的雄蕊露出花冠外,白色的雌蕊花柱緊緊包圍,透明的花冠及反捲的裂片,如同上了髮捲的小美女。纖細柔美的花姿,引人憐愛。
毛蕊木喜歡生長在稍有陽光邊坡上,小小的花朵懸掛在枝幹上,如果不是閒散的漫步,應該不容易發現它的存在。但野花從來不為人類而美麗,它們自有自己的主張,為了自己而美麗,自顧自地生長在這一方天地之間。
絨毛衣系列
皮草、毛衣是時裝界不可或缺的時尚服飾。玉山薄雪草一身銀白色絨毛大衣,華貴雍容,宛如貴婦人般。雞屎樹輕薄的白絨衣,樸素中不失可愛。雞屎藤穿著紅豔鑲著蕾絲邊的毛衣,洋溢著青春的氣息。
◎玉山薄雪草
電影真善美中歌誦那生長在阿爾卑斯山上的純潔小白花(Edelweiss),原來在台灣也有。它們可說是血緣相近的近親,生長在不同的國度。居住在高山峻嶺之中的玉山薄雪草,想要見到它,得費盡精力才行,背負著重裝行囊,流下汗水,才得以見識到它們的美。
雍容華貴的它,一身銀白色絨毛大衣,這絨毛十分綿密細緻,讓生活在高山的它可以抵擋高山的嚴寒,並且藉此將取得不易的水份保留下來。
玉山薄雪草是菊科大家族的一員,因此也有著家族的特色,這一身絨毛衣便是它的總苞,中央黃綠色管狀小花聚集成一個頭狀花序。常聚集生長形成一大片,看起來就好像覆蓋著一層薄雪,因此被稱為「薄雪草」。
◎雞屎樹
台灣的雞屎樹有十多種,大多生長在森林下層半遮陰的環境。比較引人注意的是藍色的果實,比較少人會去留意它的花朵。花朵密集生長在葉腋,有別於雞屎藤,雞屎樹淡雅的小白花,長得十分清秀,身上披覆著細細的短絨毛,點綴著淡紫色的花蕊,清新可人。
◎雞屎藤
「雞屎藤」的名稱來自於讓人畏懼的臭味,而這臭味是源自於葉片搓揉後所散發出來的氣味。其實雞屎藤紅白相間的小花很可愛,而且一點也不臭。短筒狀的花冠,邊緣有著可愛的波浪蕾絲邊,紅色的花心佈滿著細毛,花蕊藏在這細絨毛之中。據說這細絨毛是為了防止螞蟻闖入偷走花蜜,不過阻隔了螞蟻,那麼誰可以吸取它的花粉來為它傳情?在花叢間停留久一點,便可得到答案。
蓬蓬裙系列
七葉一枝花以綠蓬裙搭配黃絲巾,贏得了眾人的目光。華貴雍容的西番蓮三姐妹分別穿著綠色、紅色、黃綠色的蓬裙,盡情跳著華爾滋圓舞曲。
◎七葉一枝花
七葉一枝花的整體造型,就像是穿著綠蓬裙、圍著黃絲巾跳舞的少女,十分獨特。這綠蓬裙是它的葉子,七片葉子輪生在莖條上。最頂端是它的花,綠色看似葉片的部分,其實是花萼,花瓣則是黃綠色長絲狀,圍繞在旁,不甚顯目。顛覆了一般花瓣比花萼美的印象。黃色的雄蕊,搭配著暗紅色的雌蕊,是整朵花最醒目的地方。
台灣有三種原生的七葉一枝花,比較常見的是華七葉一枝花以及高山七葉一枝花。它們都生長在陰暗潮溼的森林底層或是林道的路旁。兩者的差別在於高山七葉一枝花生活的環境海拔比較高,大約是中高海拔地區,絲狀的花瓣比較細長明顯。
◎西番蓮三姐妹
西番蓮家族包含有西番蓮、三角葉西番蓮、毛西番蓮,它們都是外來客,家鄉在遙遠的熱帶美洲。早期引進台灣做為觀賞及食用。由於鳥類及一些小動物喜愛取食它們的果實,因此普遍的生長在全台海拔2000公尺以下的野地。
家族之中,西番蓮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百香果,花朵碩大,色彩最豔麗,整體看起來就像是高梳著三束頭髮,穿著華麗有層次的蓬裙,在花叢間旋轉跳舞的少女,十分美麗。這有層次的裙擺,植物學家叫做「副花冠」,通常長在花瓣內側,無論是色彩或是造型,都比花冠還要搶眼,具有裝飾加強印象的效果。
同一家族花長的型態都很類似,不同的是蓬裙的層次以及顏色的不同。毛西番蓮穿的是紅、白相間的蓬裙,比西番蓮素淨淡雅。最樸素、花形最小的則是三角葉西番蓮,雖然引進之後不見刻意栽培,但在台灣野地尋得一片天地,廣泛地生長在低中海拔山林。近來園藝引進的豔紅西番蓮,更是以一身鮮紅亮麗的外型,更加搶眼,相較之下,三角葉西番蓮就好像是小村姑,根本比不上這財大勢大的千金大小姐那般豔麗奪目。不過每個人的喜好不同,我還是比較偏愛三角葉西番蓮的素樸可愛。
摘自《野花999》
與野花交朋友
對於大自然,一直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仔細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想那是來自於童年時美好的自然經驗。小時候,媽媽常常帶著我與弟弟搭火車回外婆家玩。外婆家位於桃園縣的富岡,外公務農,因此農忙的時候,我們這些都市小孩也都會去幫忙。雖然說是幫忙,其實都在玩。我們在鄉野農田間嬉戲,在溪邊玩耍,捉小蝦及螃蟹,在大自然之中玩耍的感覺十分自在而開心。
最特別的是,在小學五年級時,不知為何被分配到自然實驗班。這個實驗班很特別,我們常常在做實驗,不怎麼使用自然課本。除了做實驗,我們還要種菜、養毛蟲、養魚,並在飼養的過程中做觀察及記錄。老師還規定我們每天要做四件事:
1.每天背一首唐詩:由五言絕句開始,和隔壁的同學彼此互相背給對方聽。
2.每天認識一句成語:每個人認養一句成語,每天輪流到台上介紹自己所負責的成語。
3.每天認識一種植物:大家在外面採集路旁的植物,老師介紹這個植物的名稱。
4.剪報:將報紙上刊載有關自然科學方面的報導剪下來,貼在剪貼薄上,自行閱讀。
雖然當時不知道老師的用意是什麼,但是在那個時期所背的唐詩及成語,對於我往後的學習很有幫助。而我也在那個時期認識了平地常見的植物,並且獲得了許多與自然相關的知識。雖然老師沒有教我們什麼與自然相處的經驗,但是她為我們撒下了一顆與自然接觸的種子,而這顆自然種子存在我的心中,並逐漸的生根發芽茁壯。
自此之後,走在路上我會習慣性的東張西望,看看周邊的植物朋友,並會去找尋相關的書籍來閱讀,甚至會帶著同學去做自然觀察。雖然大學時,我沒有就讀相關的科系,但童年美好的自然經驗,讓我與自然一直保持著連結,讓我懂得去欣賞自然的一切,並在自然中獲得許多正面向上的力量。
因為剪報的習慣,讓我在報紙的副刊中發現了荒野保護協會創會理事長徐仁修先生的文章,自此便常常留意他的作品。後來在他的書中得知荒野保護協會的成立,因此加入了荒野,並進而參與自然觀察班及解說員訓練而成為解說員,甚至有機會成為荒野保護協會的專職,讓我更有機會把對大自然的喜愛散播出去,引領更多的人接近自然,這一切都得感謝五年級的那位導師。
植物是我最早接觸的自然朋友,對於它們一直有著一分難以割捨的熱情,每當心情鬱悶煩躁之時,到野外拜訪這些植物朋友,總會給予我許多的慰藉。尤其是路旁的小花小草,特別容易吸引我的目光,也許和我習慣性低頭東張西望走路有關吧!雖然它們不引人注意,甚至被視為無用的雜草而遭踩踏或清除,但它們依然能夠在一方薄土之中生存下去,並綻放出美麗的花朵。這份強韌的生命力令人欽佩及感動,也是我所要學習的。因此我總是愛野花勝於溫室中的花朵,欣賞它們所散發出來的野性美以及那份堅韌。
感謝黃一峰先生的推薦,以及大樹總編輯張蕙芬女士給我這個機會,與大家分享我的觀察所得。這本書是為了提供給喜愛植物伙伴的入門書,許多人認識植物大多是以花開始的,因此便以花為題。運用多年來在野外觀察所拍攝的照片,以不同的觀察主題呈現,引領大家由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野花,搭配簡單的說明,沒有艱澀的文字,期望大家能以輕鬆的方式與植物做朋友。除了欣賞它們的美之外,也能體悟它們的生存智慧。
另外做為一個業餘的自然觀察者,書中所表達的大多是個人的觀察,雖然在撰寫的過程中,也做了查證的工作,但難免會有疏漏,尚請各位前輩批評與指教。
常會有人問我:「如何認得這些植物朋友,看起來不都是一樣嗎?」,有時候會半開玩笑的回答:「看氣質」。其實認識植物就如同交朋友一樣,當你與這位朋友深交之後,即使只看到他的背影,你一樣可以認出他。如同卡繆所說:「只要愛得夠深,萬物都會與你談心。」期待大家也能透過與自然的接觸,獲得許多的感動以及飽滿的能量。
摘自《野花999》作者序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