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榮獲
93年度 好書大家讀 知識性讀物-創作類
93年度 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推介 科學類
「數位出版金鼎獎」93年最佳數位創新獎
作者以第一手飼養鳴蟲的經驗以及野外的另類接觸,完整介紹台灣32種蟋蟀及螽蟴,並隨書附贈珍貴無比的鳴蟲聲音資料庫CD-ROM,讓大小朋友可以同享鳴蟲音樂國的樂趣。
作者序 另類的接觸
進入鳴蟲音樂館
聽蟲在唱歌
打開鳴蟲音樂史
第二章 音樂家的演化身世
直翅目鳴蟲的共同特徵
蟋蟀˙螽蟴˙蝗蟲的快速辨識
渾然天成的弦樂
鳴蟲的家
第三章 音樂家的生活史
不完全變態的生活史
產卵
冬季的告別演出
第四章 優秀音樂家名錄
洞蟋真相
螻蛄
烏頭眉紋蟋蟀
白緣眉紋蟋蟀
黃臉油葫蘆
黃斑黑蟋蟀
台灣大蟋蟀
鬥蟋蟀
大扁頭蟋蟀
小扁頭蟋蟀
短翅灶蟋
鬥蟋
小蟋蟀
草油小蟋
褐草小蟋
斑腿針蟋
日本鐘蟋
鐵蟋
樹蟋
鉦蟋
樹皮蟋蟀
黃斑蟋蟀
黃鈴
金鈴子
蟻鈴
台灣騷蟴
寬翅紡織娘
黑翅細蟴
短翅細蟴
棘腳螽蟴
褐背露蟴
竹螽蟴
第五章 網羅優秀音樂家
戶外野台的發現與採集
觀察與採集的裝備
各種棲地的捕捉技巧
觀察及紀錄
第六章 打造鳴蟲音樂國
鳴蟲的飼養
飼養環境的重要
營造飼育環境
飼育環境的佈置
飼養箱的保養及維持
鳴蟲的食物補給
溜蟲
幫愛蟲過冬
參考文獻
在自然界中,能發出聲音的昆蟲,皆可稱為「鳴蟲」,不過昆蟲和其他動物所發出的聲音有所不同,例如哺乳動物、鳥類等所發出的聲音主要由聲帶震動再由口中發出的,昆蟲則多以摩擦來發出聲響,如蟋蟀、螽蟴是以左右兩翅摩擦發出聲音;蜜蜂、虻、蚊子、蒼蠅在飛行時,振動雙翅,發出嗡嗡嗡之響聲;蟬透過腹部鼓膜振動摩擦發聲;天牛以頭胸擺動摩擦發出聲音;和蟋蟀、螽蟴類同屬直翅目的蝗蟲類昆蟲,起飛時後腿和前翅摩擦也會發出聲音。
然而,在眾多會發聲的昆蟲中,最適合當成寵物般飼養,並且從中得到樂趣的,莫過於直翅目的蟋蟀及螽蟴,牠們除了具有吸引人的聲音外,每當呼朋引伴、求偶或戰鬥時,所表現的豐富肢體語言及聲音節律變化也令人嘆為觀止。
可惜很少人認真聆聽台灣鳴蟲的鳴聲,或許是因為牠們多半隱身在夜晚的幽暗處,常常聞其聲卻難見其形,根本難以觀察辨識。不過長久以來在台灣南部,鬥蟋蟀一直是很重要的娛樂消遣之一,每年七月甚至還會舉辦盛大的鬥蟋蟀擂台。如果換個角度來觀察、聆聽這些昆蟲,靜靜欣賞牠們振翅發出各種平和、高亢的聲調,或進一步追蹤與觀察牠們的生態習性,將會帶給我們許多意想不到的啟示及樂趣。
許育銜
我喜歡用五官感覺大自然的美,每到一處山光水色,會嗅嗅屬於那個地方的味道、聽聽蟲鳴鳥叫蛙鼓,常流連忘返於如仙境般的意境。
昆蟲的世界裡,蝴蝶翩翩飛舞,五彩繽紛,視覺上幾近完美,似乎無可挑剔。螢火蟲黑夜間的漫天飛舞,也是一種美,但光芒若能多些色調,會更美不勝收,童年的我曾捕捉飛舞的黑翅螢,將其發光部位塗上七彩色筆,結果並沒有像預期般有七彩的光芒,反而成了一隻暗淡的蟲子。蟋蟀的聲音也曾讓我覺得單調乏味,若能夠發出Do-Re-Mi-Fa-So-La-Si的音調,該多完美。
直到西元1999年秋天,聽到日本鐘蟋(鈴蟲)的聲音,改變我的看法,從那一刻起,我開始積極尋找曾經聽過及未聽過的蟲聲。到目前為止,雖然仍沒有找到發出Do-Re-Mi-Fa-So音調的蟋蟀,但已深覺直翅目鳴蟲是十分有趣的小寵物,在此將這些年來所累積的台灣直翅目鳴蟲的聲音、生態、觀察飼養及多年來對小蟲子的感情等集合成『鳴蟲音樂國』這本書,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次和鳴蟲邂逅的特殊經驗是在八年前,一隻蟋蟀跑到我的床邊,在我入睡前發出格外引人的聲音,我閉著眼彷彿躺在自然星空下,當木床搖晃,聲音便停了下來,過了一陣,又再響起,聽著聽著便入夢了。從那天起,蟋蟀每夜陪我入眠,某日我突發奇想,該是朋友見面的時候了。我小心翼翼接近,只見牠一溜煙鑽進壁縫,還不時探探頭,似乎嘲諷我逮不著牠;如此經過數日的拉鋸戰,我拿了一個蘋果核放在地上,以美食誘惑,果真如我所料,牠馬上趴在蘋果核上大快朵頤,再度接近時,不知是美食當前還是接受了我友誼,牠並未閃躲。於是我迅速以透明罐子一蓋,捉住了牠,牠激烈地跳了兩下便又啃起蘋果核。晚上將牠放於玻璃瓶中,入睡前,牠又開始發出聲音。三個多月後的一天,聲響停了,我知道該是道別的時候了,隔日將牠放於草中,牠捲著鬚走到草堆中,我以感謝又祝福的心情和牠說再見。這樣難忘的另類接觸經驗,希望能透過本書的出版,讓更多人瞭解鳴蟲的美好。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