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一不能上網,就感覺不到自己存在?
你會不會像嗑藥般,沉迷於科技?
在雲端時代全面來臨前,小心你所做的選擇!
虛擬實境之父藍尼爾,對人的獨特性寫下最深切的捍衛。
提醒你重新定義你與科技的關係,這場仗,人類一定要打贏!
★《紐約時報雜誌》2010年度十大非文學類好書
★《紐約時報》2010年度十大好書
★美國《商業週刊》、《紐約時報》、《新聞週刊》、《經濟學人》、英國《衛報》等媒體專文報導
★Amazon 2010年1月編輯選書
跟賈伯斯(Steve Jobs)同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10全球百大影響力人物」的藍尼爾(Jaron Lanier)在新書提出發人深省的告白,書一出版便引發熱烈討論,並獲選為《紐約時報》、《時代》年度十大好書。
這本被《紐約時報》評為「必讀之作」的新書,其實關係著你我的生活與工作。Web 2.0看似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自由,卻也造成文字被任意剪貼拼湊、助長網路暴民文化。允許匿名和化名的現代科技,是啟動善的循環,還是釋放人類心中的惡魔?維基百科、Facebook和Twitter等網站的風行貶抑個人獨特性,強化從眾心理。眾人接力拼湊出的資訊會優於學有專精的個人創作嗎?小心陷入量等於質的陷阱。還有含有無限商機的運算雲端操縱了金融市場的遊戲規則,失控的金融工具已造成2008年的金融海嘯,未來是否將帶來更大的災難?
在打造資訊科技的過程中,我們無中生有創造了一切,卻也衍生出令人迷惘的道德挑戰。接下來,我們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取捨?小心我們所做的選擇,被稱為虛擬實境之父的藍尼爾,帶你反思群眾智慧與網路發展的真相,提醒你重新定義你與科技的關係。這場仗,人類一定要打贏!
計算機科學家、作曲家、視覺藝術家和作家。他目前擔任微軟的平民學者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創業與科技中心的駐校學者。
藍尼爾被稱為虛擬實境技術之父,虛擬實境這個名詞也是他所創。1980年代晚期,他領導團隊,開發出最早運用頭戴式顯示器、同時適用於區域及廣域網路的多人虛擬世界;最早的「化身」(使用者在這類系統裡的呈像,也就是所謂的「阿凡達」)也在他們的成就之列。在視覺程式語言研究機構(VPL Research, Inc.)時,他和同事發展出最早的虛擬實境應用系統,應用於外科手術模擬、汽車內裝原型構成、電視節目製作視覺佈景和其他林林總總的領域。他領導的團隊,為沉浸式虛擬實境應用軟體開發出最早廣為運用的軟體平台架構。2009年,他獲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for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頒發終身事業獎(Lifetime Career Award),以褒揚他對這個領域的貢獻。
藍尼爾於2006年獲頒紐澤西科技研究院的榮譽博士學位,他是2001年卡內基梅隆大學華生獎(Watson Award)得主,也是2005年尖端運算獎(Edge of Computation Award)的冠軍參賽者。
讀過幾年書,識得一些字,現為自由譯者、全職媽媽,分身於書房與廚房,在創造裡領受無窮樂趣。
作者序
第一部 「人」是什麼?
第一章 消失的人
第二章 自我放棄啟示錄
第三章 人人內心的食人妖
第二部 「錢」會變成什麼?
第四章 數位農民風潮
第五章 為音樂而打造的城市
第六章 雲端領主放棄自由意志,以成為永遠的幸運兒
第七章 人本雲端經濟學的前景
第八章 未來的三個可能走向
第三部 扁平化不可承受之淺薄
第九章 復古城邦
第十章 扁平之地是數位創作禁地
第十一章 維基化的知識世界
第四部 善用位元
第十二章 我對運算主義的不同觀點
第十三章 語意學的其他可能發展
第五部 未來的趣味
第十四章 我與幼態持續的戀情
誌謝
以運算雲端為基礎而蔚為潮流的經濟學、科學或文化進程會超越需要人類理解的舊方法嗎?不會,因為運算雲端的內容只有在人類理解時才得以存在。
零碎片段的解放文化屏息等待科技在未來實現奇異點或其他想像事件,得到勝利。可是,幾個大致通過杜林測試、降低人類位格的例子已經出現。西洋棋就是其中之一。
西洋棋賽具備罕見的特質組合:規則容易理解,但棋藝難以臻至爐火純青之境;最重要的,精益求精的壯志似乎永遠不退流行。人類棋士屢創新高境界,然而沒有人宣布自己已經攀越巔峰。
電腦和西洋棋可謂系出同宗。兩者都脫胎自戰爭工具。西洋棋以戰役模擬起家,是一門鬥心鬥智的軍事戰術,其設計淵源甚至更悠遠流長,可以追溯至我們習於權勢位階和宗族競爭的悲傷動物祖先。
無獨有偶,現代電腦的開發是為了引導飛彈和破解軍事密碼。不管文明架構怎麼消毒或抽象化,西洋棋和電腦都是暴力這股自然世界演化驅力的嫡子。競爭的驅策力在計算機科學及西洋棋裡都清晰可見,兩者的結合讓人血脈賁張。
西洋棋之所以讓計算機科學家著迷正是因為人類難以精進棋藝。在科學家眼中,人類大腦不斷進行一些看起來艱鉅無比的任務,如理解語句,然而世界上沒有語句理解巡迴賽,因為我們覺得這項工作易如反掌、稀鬆平常。
同理,電腦也一樣讓我們著迷又沮喪。孩子就能學習設計電腦程式,但即使是頂尖的專業好手,設計出優良程式也是極為困難的事。即使電腦的潛能顯而易見,我們卻心知肚明,人類還沒有想出最好的程式。
但這些都不足以解釋「深藍」(Deep Blue)在1997年5月打敗世界西洋棋冠軍蓋瑞.卡斯帕洛夫(Gary Kasparov)時,大眾所流露的強烈焦慮。這股情緒反應是網路第一次對大眾文化產生重大影響時的翻版。姑且不管舊媒體的炒作,大眾的反應顯然真實而深刻。千年以來,西洋棋大師是最高境界、最精緻智慧的表徵,現在一部電腦卻能把棋下得比棋藝最出神入化的血肉之軀還要好。
很多言論觸及人類是否仍然獨特,還有電腦是否就要和人類平起平坐。時至今日,這類事件已經不再是新聞:我們的頭腦不斷受到人工智慧思考方式的轟炸,以至於讓這些事聽起來像是可信服的舊聞。然而,從人工智慧的角度勾勒這個事件並不適當。這起事件大致是一支計算機科學團隊打造了一部高速機器,針對在西洋棋比賽裡如何選擇下一步這個問題,推論出一套更好的闡述方法。締造這項創舉的是人,不是機器。
深藍團隊主要勝在思維的清晰和細緻。電腦要打敗人類西洋棋冠軍,必須結合以下兩方面的進步:原始硬體功能的提升,還有提高軟體中西洋棋賽決策的思路複雜度及清晰度。因為這樣的雙重因素,事前難以預測電腦會拿下那年的勝利,但這並非意外事件。
要是深藍團隊沒有那麼精通軟體問題,電腦仍然可以純粹靠著強大功能在日後登上世界冠軍寶座。因此,思考點不是會下棋的電腦能否打敗棋藝精湛的人類西洋棋士,而是程式設計精湛度在這場勝利裡的分量。深藍早於原本應該的時間取得勝利,這是程式設計精湛度贏得的一分。
不過,大眾對卡斯帕洛夫挫敗的反應,留給計算機科學圈一個重要問題。把電腦描繪成聰明或類似人類,有助益嗎?這個形象澄清或模糊了電腦在我們生活裡的角色?
電腦被想像成具有智慧,但事實是人類拋棄了事物的某些層面,迴避思考電腦的盲點。以這場深藍對戰卡斯帕洛夫的賽事來說,西洋棋本身就具有多重面向。
西洋棋有一面有點像玩撲克牌:散發自信,用眼神壓倒對手。即使「玩」撲克牌程式比下西洋棋程式容易編寫,撲克牌這種比賽其實偏重人際間細微的非語言溝通,如虛張聲勢、隱藏情緒、理解對手心理並知道如何見招拆招來下注。隨著深藍的勝利,抽象的演算法層面得到的重視已經遠壓過西洋棋的撲克牌層面。但諷刺的是,卡斯帕洛夫慘敗的徵結正是棋賽的撲克牌層面。
卡斯帕洛夫似乎讓自己被電腦下了蠱,即使是在他有時展現出擊敗深藍的能力之後。要是他能像一個人類棋士參賽,運用和深藍一模一樣的路數選擇技巧(或至少像1997年的深藍),他很可能就會贏得棋賽。可是,卡斯帕洛夫卻鐵青著臉,一幅疑神疑鬼的樣子,但事實上根本什麼事也沒有。雖然這項比賽原來不是為了做杜林測試,最後卻變成杜林測試,而卡斯帕洛夫被愚弄了。
一如我之前指出的,人工智慧觀念討喜特質的心理投射,原本只在電腦程式,現在卻轉移到另一個標的:電腦結合群眾的架構。1999年,有一群像維基百科一樣組織起來的人,其中包括西洋棋冠軍,在一項名為「卡斯帕洛夫與世界大對戰」的線上遊戲裡聚集,扮演卡斯帕洛夫的角色。這一次,卡斯帕洛夫贏了,雖然許多人認為這只是因為群眾起內鬨,自相殘殺。我們科技人員對於假裝人類已經過時這個儀式,怎麼也不嫌膩。
把智慧歸給機器、一堆零碎片段或其他電腦迷神明,讓事實變得模糊,而非清晰。當人們得知電腦具有智慧,往往會改變自己,讓電腦運作看起來更具效益,而不是要求把電腦改得更實用。人已經傾向包庇電腦,遇到難用的數位裝置或網路服務時就責怪自己。
把電腦視為有智慧、自動化的個體,後果就是工程設計程序的本末倒置。我們如此尊敬我們自己的設計,代價實在高到付不起。
作者序
傑容.藍尼爾 本書作者
現在是二十一世紀初,因此這些文字的讀者主要將會是非人類,可能是自動化機器,也可能是行動不再代表個人的一群麻木大眾。這些篇章會被切得碎碎的,在世界上某個遙遠、祕密之地的工業雲端運算設備裡,化為最小單位的搜尋引擎關鍵字。它們透過演算法複製數百萬次,好對某處剛好和我說的隻字片語產生共鳴的某人放送廣告。它們會被一群動作快速但馬虎草率的讀者掃描、改個樣子、在維基百科裡扭曲原意,然後自動組成無線的文字訊息流。
回應會不斷惡化,變成一連串愚昧魯莽的匿名侮辱和語焉不詳的衝突爭議。演算法會找出閱讀這些文字的讀者和他們的購物交易、浪漫情事、債務、很快的還有基因之間的關聯。最後,這些文字會讓少數能掌握雲端運算的人致富。
這些文字的命運,幾乎完全在純資訊的無生命世界裡快速流轉開展。只有在非常罕見的少數情況下,閱讀這些文字的是真正的人類眼睛。
然而,我想接觸的就是像你這樣珍稀的真人讀者。
本書的文字是寫給人看的,不是電腦。
我想說:只有真人才能表達自己。
藍尼爾透過本書批判網路集體主義和網路擁護者強調的「群眾智慧」。他認為集體認可通常無法產生最好的結果,從維基百科到Google搜尋,都損害了個人意見的重要和獨特性。此外,網路形成的集體心智也可能輕易淪為暴民統治。想了解網路如何重塑當前文化與商業市場,本書是必讀之作。
——《紐約時報》
網路科技界少見具有大智慧的藍尼爾,既是先驅也是懷疑者。他針對Web2.0和社交媒體貶抑使用者在人際關係和自我認知上的人性特質,提出最嚴厲的警語。在機器變得愈來愈聰明的今日,重新提倡人腦自我掌控的可貴。
——《時代》雜誌
藍尼爾認為Web2.0多半是內容的重組而非新創,社交網站也只是為了廣告目的而開發出的「虛有情誼」。他主張當今的電腦科學需要有更大雄心,相對於著重商業潛能,更該讓人重新認識擁有知識的喜悅,並勇於探索電腦科學無限寬廣的可能性。藍尼爾是電腦科技的先驅,他的意見更顯得擲地有聲。
——《經濟學人》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