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個人、社會、國家的種種疑難雜症,
經濟學家不是鐵口直斷的半仙,而是神妙解牛的庖丁,
以簡御繁,為你舖設思考的線索,領你尋找沒有標準的答案。
閱讀本書,你會發現,經濟學,旨在經世濟民,卻也如此通情達理。
經濟學要解決的是「資源有限,欲望無窮」的現實問題,所以在天堂裡無用武之地。行走人間,懂點經濟學,是一定要的。
經濟學家為什麼連喝酒吃飯,心裡都要擺一把尺?哪個經濟觀念會讓你的人生從彩色變黑白?遺產怎麼分,才不會發生手足鬩牆的悲劇?婚姻要幸福,有沒有方程式可循?林書豪和王建民,一個打籃球,一個打棒球,為什麼都和經濟學脫不了關係?兩岸互動怎麼會和兩兩相抱的拳擊手沾上邊?面對觸動敏感神經的公共議題,維持微妙均衡的智慧何處尋?
經濟學,是你思考的利器。本書在日常現象裡挖掘經濟觀念,用經濟學詮釋生活事件,是讀懂經濟學最平易近人的入門書!
自序 經濟學,生活的科學與思考的利器
第一部 基本觀念
供給與需求
賽伊法則
奇妙的無差異概念
交易成本:一個必要之惡
第二部 微觀‧個體
生產與消費
成本的故事
伯樂如何能識千里馬?
管理與經濟之三:幸福久久方程式
第三部 宏觀‧總體
貨幣的故事
經濟體檢指標
經濟的蹺蹺板之四:利率與股價
公共財
實驗經濟學
人口與經濟成長
教育經濟學
經濟與科技文明
規模經濟pk範疇經濟
儒家思想、經濟理論及管理哲學
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
網路經濟
犯罪經濟學
窩裡反經濟學
健保經濟學
資源經濟
農業經濟
區域經濟學
巫毒經濟
政治與經濟:干預再干預
經濟失靈?數量與價格間的抉擇
附錄國際經濟與台灣經濟
(本附錄另有頁的完整文稿及統計資料,下載網址: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bcb/AppendixFull.pdf。)
致謝
中文名詞索引
尋尋覓覓談搜尋:資訊的不對稱性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元夕.青玉案〉,辛棄疾(1140-1207)
尋尋覓覓本來就是人類生活與生存的一部分。在遠古的時代,人類覓食以漁獵為主。隨著獵物的減少,人類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與精力,尋找與捕捉獵物。搜尋這件事,漸漸成為人類生活的大事,從阿拉斯加愛斯基摩人海上捕獵鯨魚就可以看得出來。
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農耕杜會的形成減少糧食供應的不確定性,更重要的是,糧食的供應原則上不再需要尋尋覓覓,就在自己家的前院後園裡。人們可以把時間及精力放在農耕技術與問題的解決,糧食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人口數也快速地增加。
當人類社會由農業轉成工業社會後,人際之間互動更多,分工更加精密,原來農業社會中較少發生的尋覓問題,又再次浮現檯面。如今,在資訊不對稱下,搜尋的問題更顯得重要。在今日的社會裡,人們無時無刻不在搜尋資訊。我們餓了要找餐廳,走累了要找公車,還常要找朋友聯絡,找玩伴,也要找好玩的地方。找找找,尋尋復覓覓,已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必要之惡,惟也存在無限商機。
尋尋覓覓何時休?
每個人都說尋尋覓覓很累人,不但耗體力,也耗精神。從經濟角度來看,尋覓的確要花成本、付代價。當然,尋覓也會有所得,退一步說,不搜尋必然無新的所得或收穫。為此,問題就來了,搜尋最合適的程度為何?意即何時該收手,才是最明智又不會讓自己後悔的決定呢?
我們在搜尋的過程中,因搜尋而要付出額外的一分代價,都會有高於一分的收穫,但漸漸地,合理搜尋的機會都找過後,收穫的進展及可能的收益是遞減的,而相對的,搜尋成本卻仍高居不下,甚至愈來愈高。此時,由經濟學的搜尋理論可以推導出一個重要結論,那就是最適的收手並停止搜覓的時點在於:當額外一分必然會發生的搜尋成本(search cost),與預期的額外一分再搜尋後可能得到的收穫打平時,就是人們見好即收,停止尋覓的最適點了。
這個結論可能有些平淡無奇,卻是經濟學家的智慧結晶。這個結論也有驚人的引伸。那就是當我們能有效降低搜尋成本時,就能比以前做更多的搜尋,如此一來,搜尋的結果有可能比以前更好。反之,若不能有效降低搜尋成本,搜尋行動可能就會因此早早收場,而許多好機會就有可能早早地被放棄了,令人感到無奈。
搜尋理論的應用
搜尋理論的應用很廣,也蘊藏無限商機。最出名的就是谷歌搜尋引擎,谷歌大幅提高電腦搜尋的效率,也成了高科技業最成功的例子之一。此外,在業界也有許多公司提供重要的商業資訊給客戶,例如國內某公司要與國外某家客戶交易,但對客戶所知有限,如與它往來的其他公司對它的信用評價如何,有無不良的交易紀錄等。這些資訊,對國內這家公司而言都是重要參考資訊,因此國際間就有專門的跨國公司提供各國廠商相關客戶的徵信資料。這些資料,對許多外地的其他公司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參考資訊,因此也能創造出龐大的商機。
搜尋是必要之惡,因此,如何讓搜尋成本降至最低,常常成為公共政策重要的一環。以失業者扶助政策而言,許多國家在失業者請領失業保險之前,都會主動協助失業者進行就業媒合;藉由提供相關工作資訊、工作機會的媒介,從而使失業者及時找到工作。如此不但能有效縮短失業時間,失業後重返工作的工資也能有不錯的水準,甚至可能更好,這就是政府在公共政策上藉由搜尋成本的降低,從而提升人民福祉的具體例子。
就個人而言,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及決定與搜尋相關。例如,是否要繼續與某君來往?下一個對象是否會更好?又例如,是否要換個工作?下個老板是否會更好?我們一直都要在資訊不確定且不對稱的情況下做決定。根據搜尋理論,我們就要先想想,若放棄現有的,再做一次搜尋,可以找到更好的機會有多大?放棄現有的話,代價有多大?若是不合算,當然一動不如一靜;反之,就可考慮大膽一試。
搜尋成本因人而異
在此也要說明,每個人放棄後的成本是不一樣的,有人高,有人低。相對成本高的人通常會比較保守,相對成本低的人反而就會比較積極些,這是人性,是正常的理性抉擇。別人的決定不一定能原封不動地適用在自己的身上,但法則是人人都可以運用、可以參考的。
搜尋是我們在社會上必需面對的課題。有人保守,有人進取。倘若某甲與某乙兩人的客觀條件相當,兩人所面對的機會好壞也差不多,但兩人在主觀意識上不同,某甲主動積極,某乙則消極保守,如此一來,某甲會一直主動地尋覓有利自己的機會,期間雖然搜尋成本高,且歷經困難但仍咬牙苦撐;而某乙因態度消極,碰到挫折後就鳴金收兵。因此,在合理的情況下,兩人搜尋後的結果必然出現很大的高低落差。古人有言,「事在人為」、「有志竟成」,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在現代經濟學的搜尋理論裡找到對照與驗證。
一個和資訊不對稱的笑話,在此與讀者分享:有位老兄看到貓就怕,因為他總以為自己是小老鼠。這個問題嚴重到讓他無法出門找工作。後來,經過心理醫生的治療,他終於克服心理障礙,說服自己不是怕貓的小老鼠,並鼓足勇氣上街找工作。結果,很不巧地,他又碰上那隻常見的大黑貓。他看著那隻大黑貓,一再地告訴自己,我不是小老鼠,最後仍然不幸地敗下陣來,跑回自己家裡。於是,心理醫生又來了,問他:「這是怎麼回事?你不是已經確定自己不是小老鼠了嗎?」那老兄說:「是的,我很確定自己不是小老鼠。」那醫生不解地問道:「那你還怕什麼呢?」那老兄遲疑了一會兒,不安地說:「但是我怕貓兒不知道我早已不是那膽小的小老鼠啊!」
摘自《天堂裡沒有經濟學》第21章
經濟學,生活的科學與思考的利器
單驥
經濟學的大前提
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我不覺地想起1995年4月,我為《天下雜誌》寫了篇專欄文章,該文章的名稱是「天堂裡是否有經濟學?」在該篇文章中,我以推論的方式說明經濟學只適用在「資源有限而人欲無窮」的現實生活裡。在天堂裡,不論是「資源無限」,或是「欲望有限」,經濟學在這兩種情況下,是不需存在,也根本派不上用場;因此,天堂裡是沒有經濟學的。
這樣的想法,或可做進一步地衍伸與思考:在阿拉伯神話故事《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與神燈」是大家都聽過的故事。故事中,窮小子阿拉丁若能把神燈中的精靈放出來,精靈就能助阿拉丁實現三個願望。最後,阿拉丁在精靈的協助下終於如願娶了美麗的茉莉公主,過著富裕、快樂的日子。
每個神話故事都是超現實的,因此可以有無限的想像空間;當然,它也隱喻著在故事中,每個精靈都有點石成金的本領,因此資源永遠都是無限的。
然,它是神話,並非現實。
在現實世界裡,「資源有限,惟人欲無窮」是它最貼切的寫照。故經濟學乃發軔伊始,窮究如何讓資源做最有效的配置,而能讓我們在現實環境下能夠更安適些、更滿意些。
人世間是否真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之物?仰或它或只存在於文人雅士的心靈意境中。蘇軾〈前赤壁賦〉的名句或可提供一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清風與明月是一種意境的表現,人只要有心,皆可得而享之,故它不需經濟學費心討論。
同理,在資源無限的富麗天堂裡,或在天馬行空的神話故事裡,它也不需要經濟學,當然也無其立錐之處。相對的,經濟學只適用於庸俗的、凡人的現實生活中。至少,它可務實且理性地幫我們解決我們每天所須面對種種的想法太多,但手上資源卻永遠都不夠的問題。
作者透過深入淺出的文字,讓讀者了解到生活中俯拾皆有經濟學。經濟學融合了心理學和科學,可還原許多社會現象和人類行為的本質,梳理包括教育、宗教、科技、管理等不同領域的脈絡;相信不論對大眾讀者或學界而言,這都是一本極具參考價值的好書。
──王志剛(外貿協會 前董事長)
單教授用生活經驗詮釋經濟學的專有名詞及概念,十分獨到,即便是鑽研經濟學日久的人,也有老樹生花的感覺。
──陳添枝(台大經濟系 專任教授)
這是一本把很多實例、常識、成語、童話、歷史故事,甚至是聖經的故事融入經濟學觀念的好書。全書深入淺出,不但有趣,且可供日用及政策參考。本書不僅適合經濟學初學者做為補充教材,對熟悉經濟理論的學者,在運用理論及教學方面也能有所啟發。
──梁啟源(中華經濟研究院 董事長)
經濟學的研究目的,在面對資源有限而人的慾望無窮下,如何對資源做最有效的分配,使人類得到最大滿足。人自出生以後,不論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在從事經濟行為。作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利用理論與實務的各種案例,彰顯現實生活中的重要經濟觀念。本書值得一讀。
──麥朝成(中央研究院 院士)
單教授以其三十餘年教學、研究及服務公職的經驗、體會與觀察心得為基礎,以白話講述故事、分析事例,說明眾人經常面臨、看到的問題與現象,藉此將經濟觀念融會貫通。本書所談論的經濟觀念、問題與應用範圍雖然相當廣泛,但由於作者文筆流暢,事例多生動有趣,讀來興味盎然,難以釋手。本書是不具教科書型式、極有助於理解經濟觀念及應用的好書
──許嘉棟(台灣金融研訓院 董事長)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