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連接未來無限可能
「互聯網+」是中國當前最火紅的社經話題
但你真的知道「+」是什麼?「+」什麼嗎?
互聯網行家一致推薦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詹宏志
臺大工管系暨商研所教授 黃俊堯
世紀智庫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 許景泰
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 鄭緯筌
Airyzone科技共同創辦人 許世杰
(依來稿先後排序)
「互聯網+」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新常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015年首度提出「互聯網+」國家級行動計畫,認為據此發展順勢而為,將能提升國家未來社會經濟的水準。
「+」指的是「連接」,即連接傳統各行各業;「跨界融合」是全書的主要概念,也是書中諸位倡導者不斷強調的重點。
本書從理論層面、實踐經驗等多角度切入,全方面闡述互聯網結合各產業的趨勢,推薦給關心傳統產業轉型、互聯網新經濟等具備前瞻性思維的讀者。
騰訊集團主要創辦人,現任騰訊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2016年兩會提交議案〈關於促進共享經濟發展釋放經濟成長新動能的建議〉。
價值中國會聯席會長,「互聯網+百人會」發起人,「價值中國智庫叢書」主編。
前 言|「互聯網+」連接普惠經濟 馬化騰
序 章|跨界融合,連接一切 張曉峰
「互聯網+」的密碼 于揚
第一篇 「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之因
第一章|「互聯網+」國家級行動計畫
第二章|「互聯網+」時代的六大特徵
第三章|順勢而為,勢是什麼
第二篇|「互聯網+」連接一切
第四章|互聯網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
第五章|用「互聯網+」連接未來
第六章|開創移動互聯網新生態(1) 眾創空間
第七章|開創移動互聯網新生態(2) 微信
第八章|開創移動互聯網新生態(3) 泛娛樂
第九章|連接社交網路
第十章|連接數位鴻溝
第三篇|「互聯網+」行動計畫
第十一章|行動計畫導引
第十二章|互聯網+工業
第十三章|互聯網+金融
第十四章|互聯網+能源
第十五章|互聯網+健康、教育
第十六章|互聯網+智慧生活
第十七章|互聯網+X
第十八章|時代的風口
結 語|創造屬於你的「互聯網+」時代
後 記|「互聯網+」是一種能力
出版說明
跨界融合,連接一切
張曉峰
價值中國會聯席會長
「互聯網+百人會」發起人
「價值中國智庫叢書」主編
「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尚未流行。」
如果說,過去我們對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這句話的理解還不那麼深刻的話,我們面對互聯網、「互聯網+」似乎都可以變成那位先知,以我們的親身感受,來給出未來流行度的一個預判。未必你不會再加上另外一句話:「連接已無處不在,將來終連接一切。」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推崇iGDP(互聯網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重點考察互聯網在GDP(國內生產總值)中的貢獻度;華為認為「連接」是新的生產要素,並推出「全球連接指數」(Global Connectivity Index,簡稱GCI),據以判斷一個區域、一個行業的競爭力;近期騰訊亦發布「互聯網+」指數。
史帝夫.賈伯斯視「一切都將無縫連接」為蘋果(Apple)的持續競爭優勢;馬克.祖克柏2014年確立的臉書(Facebook)下個十年三大發展方向,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們想要連接整個世界」;而張瑞敏的海爾通過「人單合一雙贏」戰略,即「人」是員工,「單」是用戶價值,將每個「人」和他的「用戶價值」連接起來,人人是創客,「企業即人,人即企業」。
在2013年的WE大會上,馬化騰曾提出了「互聯網的未來是連接一切」的觀點;2014年,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騰訊首席運營官任宇昕對「騰訊是一家連接型的公司」進行了闡釋;世界互聯網大會上,馬化騰進一步明確表示騰訊要回歸本質,專注做「互聯網的連接器」。在騰訊集團副總裁程武看來,「做為騰訊目前重要組成之一的互動娛樂業務,它的使命也應該是連接、維繫人類一切的情感、夢想和想像」。
互聯網、無縫連接、連接一切、跨界融合、協同創新,這些原來看起來不相干的字眼,現在組合起來讓每個人都可以產生出聯想。
互聯網的實質是一種關係,「互聯網+」的實質是關係及其智能連接方式。互聯網去中心化,降低資訊不對稱,重新解構了過去的組織結構、社會結構與關係結構,關係及其連接方式相對更具有隨機性,主要是連接意義上的人工智能在發揮作用;「互聯網+」真正實現了分散式、零距離,關係的建構與連接融匯了人的智能,是「人工智能+人的智能+群體智能」的交匯。
互聯網是通過電腦的連接,部分的實現了人的連接、人和資訊的連接;「互聯網+」融合雲端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人與服務、人與場景、人與未來的連接。
連接未來,就要讓連接隨時隨地隨需求自然發生;連接一切,沒有人這個核心,沒有信任這個要素,「一切」就是空談。敬畏人性讓未來臨近,強化信任讓未來流行。
習近平和李克強正帶領新一屆政府著眼於人人、大眾、萬眾這些小顆粒度的連接「細胞」,點亮從「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其才」到「人人皆可創新、創新惠及人人」之火,用「互聯網+」連接人性,用「互聯網+」培育生態,用「互聯網+」鍛造競爭優勢。
什麼是夢想?夢想就是可以對未來進行美好想像的空間。什麼是未來?未來就是有夢想、有創意、有努力的人融合在一起可以到達的地方。什麼是中國夢?中國夢就是通過有效的連接,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到夢想的設計中,讓更多的創意、創新、創造匯集交融,從而共創未來、各得其所!
談「互聯網+」還有一個關鍵字不得不強調,那就是「生態」。張瑞敏希望把海爾變成一個平臺、一個自然界、一個生態系統;騰訊則通過打造具有生態性的開放平臺,「把半條命交給了合作伙伴」,他們下一步的目標是打造最好的生態性全要素眾創育成平臺。「互聯網+」對於生態的建構、完善、要素匹配有獨到的作用,不但可以實現跨界融合,而且促進信任產生、累積,再產生出更多的連接。所以,生態不僅給連接提供了環境,而且讓連接自動生長。
本書的內容結構與邏輯關係非常清晰嚴謹,第一篇解構「互聯網+」及其時代,分析「互聯網+」的未來、中國的未來與我們共同的未來;第二篇是針對互聯網產業,通過分析騰訊這個「互聯網+」的樣本,尋找互聯網產業通過自身融合以服務「互聯網+」的路徑線索;第三篇在「行動」上進行洞察前瞻與樣本剖析,嘗試描摹國家、行業乃至個人的「互聯網+」行動路線圖。
感謝騰訊集團組織部分雲中智庫專家,對「互聯網+」、「連接器」、「連接一切」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解讀,並允許對騰訊進行客觀中立的剖析與觀察。也特別感謝所有的作者用「互聯網+」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有關「互聯網+」的合作,這種連接的確很神奇!
我們處於從傳統社會走向全面資訊社會的大變革時代,用戶行為、商業行為、技術變革、商業模式變革、跨行業的融合等等都在發生巨大的改變,「互聯網+」、連接、生態、信任、大數據、智力資本都成為生產要素、價值創造要素的一部分;從工業文明走向資訊文明,走向連接一切的智慧世界,需要重塑新思維,建構治理與管理的新框架,唯有擁抱變化,才能擁有未來。
未來已經來臨,你我讓它流行。
摘自《互聯網+中國經濟成長新引擎》
「互聯網+」連接普惠經濟
馬化騰
騰訊主要創辦人
董事會主席
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
今天,「互聯網+」(Internet+)一下子成了社會和業界追捧的流行語,這是我兩年前始料未及的。騰訊當時已在這個方向上積極探索了。
2013年,我和馬雲、馬明哲在上海一起推出眾安保險時,就談到了「互聯網+」的實踐。幾天後的「WE大會」上,我再次提出「互聯網+」是互聯網未來發展的七個目標之一。
當時頻繁提及「互聯網+」,主要是想改變人們的一些固有看法。因為我們跟一些政府或傳統行業的朋友交流時,發現他們很難理解我們在做什麼。大家覺得,互聯網是新經濟、虛擬經濟,跟自己所在的領域或傳統行業沒有太大關係,或是覺得互聯網和傳統行業存在衝突,是顛覆、取代、搗亂甚至對立的關係。
今天「互聯網+」引發前所未有的熱烈討論,表明政府部門和各行各業對互聯網的看法已有很大改變,甚至在某些領域,出現了虛炒「互聯網+」概念的情況。
我一直認為,互聯網不是萬能的,但互聯網將「連接一切」;不必神化「互聯網+」,但「互聯網+」會成長為未來的新生態。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愈來愈多的實體、個人、設備都連接在了一起。互聯網已不再僅僅是虛擬經濟,而是主體經濟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經濟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與互聯網相連,互聯網與萬物共生共存,這成為大趨勢。
過去兩年,我在各種場合提到最多的詞可能就是「連接」。騰訊要做互聯網的「連接器」,希望實現「連接一切」。連接,本身是互聯網的基本屬性。我們的QQ(一款即時通訊軟體)、微信,首先就是為了滿足人與人的連接這個最基本的需求。現在,我們把人與服務、設備和內容源等連接起來,開始實現互聯互動,虛擬與現實世界的邊界已經模糊。
連接是一切可能性的基礎,未來「互聯網+」生態將建構在萬物互聯的基礎之上。
「互聯網+」生態,以互聯網平臺為基礎,將利用資訊及通訊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簡稱ICT)與各行各業的跨界融合,推動各行業優化、成長、創新、新生。在此過程中,新產品、新業務與新模式會層出不窮,彼此交融,最終呈現出一個「連接一切」(萬物互聯)的新生態。
摘自《互聯網+中國經濟成長新引擎》
近年來,兩岸席捲一股「互聯網+」風潮,不但媒體熱炒這個話題,網路創業也喜歡和「互聯網+」扯上一些關係。但,「互聯網+」到底是什麼?我們鮮少在報章雜誌上看到完整的論述,更有很多人不明就裡那個「+」的意涵。
本書原文版甫推出之際,我便已經搶先購買並閱讀完畢,作者群在書中談到「互聯網+」時代的六大特徵,馬化騰更以騰訊公司投入泛娛樂和微信等服務為例,闡述他眼中的「互聯網+」。本書從國家的高度切入,讓讀者可以將實務與理論相互印證,堪稱近期一堆談論「互聯網+」書籍中的佳作,我也很樂意推薦給大家。
——鄭緯筌 臺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
「互聯網+」的本質是「無所不在的連結」,因此「網路產業」一詞已經不再具有意義,所有的行業,不管是企業還是個人,原有的力量與資源,都可以因為某些「連結」而產生「相乘」的變化。本書集結了十幾位中國產學菁英的前瞻觀點,詳述了這些變化可能的樣貌,以及這些變化會如何重塑中國社會與經濟的未來發展,值得所有關心臺灣未來發展的人仔細一讀,尤其是「非網路產業」的企業家、政府官員與意見領袖們。
——許世杰 Airyzone科技共同創辦人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