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策劃,創新工廠採訪製作,陳士駿的第一本授權傳記。
陳士駿,科技界的台灣之光,27歲創辦網路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
陳士駿以第一人稱細數自己從八歲移民美國、叛逆高中生到在車庫創出YouTube,兩年不到,成長為全球最受歡迎網站,每分鐘有超過七小時的影片上載,每日有一億人上網觀看。Yahoo! Google爭相買下,Google併購案一過,陳士駿瞬間從卡奴變億萬富翁,還追走了Google韓國的第一美女,人生正得意時,忽然得了腦瘤,命在旦夕……
李開復策劃,創新工廠採訪製作,陳士駿的第一本授權傳記。
陳士駿,科技界的台灣之光,27歲創辦網路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
陳士駿以第一人稱細數自己從八歲移民美國、叛逆高中生到在車庫創出YouTube,兩年不到,成長為全球最受歡迎網站,每分鐘有超過七小時的影片上載,每日有一億人上網觀看。Yahoo! Google爭相買下,Google併購案一過,陳士駿瞬間從卡奴變億萬富翁,還追走了Google韓國的第一美女,人生正得意時,忽然得了腦瘤,命在旦夕……
「1978年8月25日,我生於台灣,長於台北,處女座。因為屬馬,所以父母給我取名時用了個『駿』字。記得最清楚的三件事是:被老師逼著背九九乘法表,被媽媽『勸』著學鋼琴,還有,算命先生說我『這輩子都不會有錢』。
把YouTube賣給網路龍頭Google,從而變成『億萬富翁』的那年,我28歲。我這麼說並沒有炫耀的意思,只是想表示,這二十多年我所經歷的成長磨練,也許,比同齡的年輕人更激烈一些。」
「陳士駿開創YouTube的故事是最值得閱讀和品味的矽谷創業故事之一。」
──李開復
網路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創辦人,Web 2.0時代的經典人物,美國科技財經雜誌《Business 2.0》「最具影響力人物」、《財星》(Fortune)「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領袖」、《GQ》「年度風雲人物」。
《北京晨報》經濟新聞中心記者。專長財經新聞及IT領域 ,長期追蹤中國各大網路企業創業歷程,合著有《中國式成功》一書。
序 依隨我心
前言
移民美國:除了我們家沒人講中文
「九九乘法表」是我小小自尊的最後防線,陌生環境中的莫大安慰。
我的第一台電腦
小學六年級時, 我發現了一種神奇的電腦語言Basic,我在圖書館看了一下,就決定回家動手寫程式。
青澀少年時
進入高中,我就像一隻初獲自由的籠中鳥,因為再也沒有人管我,再也沒有人催促我應該做什麼。
大學街165號
我在小客廳的地板上給自己找了個地盤躺下,就這樣開始了我矽谷工程師的生活。
我和賀利、宅男同事以及IPO漢堡
在壓力和榮譽感的刺激之下,每個工程師一雙雙充血的眼睛看上去卻兩眼放光。
尋找矽谷基因
創業即使失敗也沒有什麼可恥的,重新再來就是了。創業風氣是一件耳濡目染的事。
管理真讓人頭痛
管理工程師是門藝術,他們是天才,每個人都是,也都認為自己是。
關於Facebook的小插曲
假如我只是工作,沒有學到新的東西,沒有挑戰,那就到了我該離開的時候了。
為什麼叫YouTube?
從零到38億的奇蹟誕生。
乘載夢想的平台
傳影片、播影片,就來YouTube吧。
信用卡刷爆邊緣
哪怕走到最後一步,公司真的垮了,兩個合夥人一定會把錢還給我吧。
網站爆紅
愈有爭議,你愈會想給朋友們看,YouTube讓企業廣告和行銷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紅杉天使來了
自由了!我們做事可以不用綁手綁腳了!
為什麼是GOOGLE?
我們缺資金、缺伺服器、缺頻寬、缺人。
工程師文化vs.業務掛帥
無論你們當年給YouTube出價多少,我們都願意出更高。
敵人變老大
我們買了你們最大的競爭者,而且還是打敗了你們的那個。
爆紅的滋味
自YouTube獲得用戶認可之後,對於我和賀利而言,每個月都會有愈來愈瘋狂的事情發生。
你,就是媒體
它就像有了生命似的瘋狂生長,最終顛覆了整個傳播媒體和收看體系。
我的愛情故事:約會三次就求婚
我的羅曼史就像我所有的重大決定一樣,很快就有了幸福的結局。
死亡是生命最好的發明?
既然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戛然而止,為什麼不選擇你最中意的生活,幹嘛要讓自己後悔。
離開是個難題
在創業這件事上,我不希望「退可守」,安穩的嘗試性投入豈不是太無聊了?
改變世界的夢想不滅
你工作,是因為你喜歡工作,而不是要用它換什麼。
投資創新工場
我們這些矽谷人都有自己的癮,都是為了夢想執著的瘋子。
這裡會是中國的矽谷嗎?
創新工場的合作夥伴中,我看到同樣的眼神:渴望、投入、熱情和永不服輸。
我來了!陽光明媚的加州!在1998年的11月!伊利諾州再見!
向所有追逐矽谷夢想的年輕人致敬,向麥克斯‧拉夫琴致敬,因為自他之後,不少中西部學電腦的年輕人都相信:你可以兩手空空帶著一個想法來到矽谷,最後成為百萬富翁!而且你得到的將遠遠超過金錢,還有無可取代的人生經驗。
走的時候,我身上只有200美元。
我走得很匆忙,做為學生的我本來就沒什麼積蓄,買完機票之後,又忙著跟父母電話,跟弟弟告別,到飛機降落在舊金山之前,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只剩200元現金了。我的信用卡額度當時只有600美元,而且馬上就要超支了。
無奈之下,我只好求助伊州的老朋友。在1998年,伊州很少有人去加州工作,「離鄉背井」的人通常都很團結。我前女友海瑟開車來機場接我,我們是校友,她大我一歲,也比我早來加州,她哥哥是電腦協會(ACM)在伊大俱樂部的主席,但我當年認識她,只因為她是班裡少數的女生。
「歡迎來到加州,你會發現這裡跟伊利諾很不一樣,」海瑟說。是很不一樣,這裡竟然有壽司店!我也不太理解自己的選擇性記憶,我總是對各種食物情有獨鍾,印象深刻。我忘了第一次看到橘紅色的金門大橋橫過天際時有沒有激動,也忘了那些伊州沒有的高樓大廈、傾斜40度的街道給我的第一印象,雖然我也多次享受舊金山海灣邊的金色落日,但那的確不是最讓我感動的事情。
美國作家威廉‧薩洛揚(William saroyan)說,「如果你還活著,舊金山不會使你厭倦;如果你已經死了,舊金山會讓你起死回生。」但這所有的美好,濃縮成舊金山給我的第一印象,竟然是一家小小的壽司店!
在伊利諾,我們過著寧靜平穩的中西部小城生活,那裡有一排整齊乾淨的住宅和翠綠的草坪,如果想吃壽司,就開上半小時車前往大型超市採購,然後帶回家和家人靜靜享用。在舊金山就有各種美食,有號稱全美最佳的法國菜、義大利菜和中國菜,數不清的壽司店。人們吃著剛剛製作好的新鮮壽司,那些美味的海膽、魚卵和白鮭魚,啜飲小酒、高談闊論……加州首先征服了我的胃。
這裡一點也不安靜,但我真是喜歡。
我完全忘了,接下來的兩個月我必須吃漢堡度日,我自然也想不到,在六年之後,我會在舊金山買下我人生的第一棟房子,還一下子用掉我超過一半的財產。
到舊金山的第二天是星期日,是在15分鐘網路面試後的第五天,海瑟開車帶我前往矽谷。我們沿著一○一公路一路向南邊的小城帕拉奧托,這是一條沿海公路,也是從舊金山前往矽谷的必經之路。實際上,人們所謂的「矽谷」,是指從舊金山灣往南,經過門羅公園、帕拉奧托、山景城、桑尼維爾到聖克拉拉,再經過坎貝爾直達聖何賽的這條狹長地帶,你在地圖上是看不到一個地方叫「矽谷」的。
矽谷籠罩在海洋氣候,氣候溫潤、陽光燦爛,高大的樹木在這裡隨意伸展,兩三層的木質小樓是常見的建築,樓下盡是咖啡館、餐館,聚會的人不算多,也不算少,總是三三兩兩有人坐在那兒。我現在都還記得第一次到帕拉奧托的情景,這裡緊鄰史丹佛大學,矽谷的核心,所以總有很多學生來來去去,他們談著流行的電腦語言,或者是新的創業點子,也許恰好就被鄰座的風險投資合夥人聽見,於是就有了融資。
1998年,總部在矽谷的SGI(矽圖,高性能計算系統、複雜資料管理及視覺化產品的重要提供商,它提供世界上最優秀的伺服器系列以及具有超級計算能力的視覺化工作站)在紐約股票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
1998年,甲骨文(Oracle)成為全球第四大軟體公司,它的版圖朝著南美和亞洲不斷擴張,一年後,收入又翻一倍至2.82億美元。
那是在1998年,重返蘋果不到一年的賈伯斯發表了第一台iMac,以「非電腦」做為設計理念,當年10月,iMac的銷售額已達16億美元。而現在,蘋果擁有的現金已經超過美國政府。
那是在1998年,矽谷, eBay找到了後來名噪一時的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他們的伺服器開始跟不上公司的發展速度,網路經濟增長得太快。我也沒想到,自己會在四年後加入eBay工作,並深刻體會到它的「強力」。
那是在1998年,孵化器Idealab開始籌備自己的上市計畫,它的總值竟然高達100億美元。1998~1999年,Idealab從吸收了超過10億美元的資本,創辦了十幾家公司,其中包括了第一家網上寵物店和第一家烹飪網站。Idealab創辦的多家公司以驚人的態勢開創上市潮。如果以股票來計算,創始人格羅斯(Bill Gross)早已是超級富翁。1997年,格羅斯還創辦了一家名為GOTO的公司,GOTO公司是搜尋引擎Overture的前身,這家公司開創了一種重要的網路廣告模式——搜尋引擎競價排名,也就是後來的關鍵字廣告。到2003年7月,Overture被雅虎收購。
那是在1998年,雅虎正是網路世界的標誌,那一年,它的淨收入增長到2.2億美元,並實現了首次年度盈利。這個首次盈利儘管只有279萬美元,卻是一個轉折性的象徵意義。美國新聞週刊的一篇文章,標題就定為「看,雅虎賺錢了!」這一年,雅虎市值達到91億美元,年僅30歲的雅虎創始人楊致遠擁有7億美元,後來他在《富比士》(Forbes)雜誌高科技百名富翁排行榜排名16位,超過了冠群CEO王嘉廉,成為高科技中的華人首富。那時候,我還不認識楊致遠,我更不可能想到,有朝一日我竟然還能從雅虎手中買下資產。
那是在1998年,昇陽(Sun)聯合創辦人安迪‧貝托辛(Andy Bechtolsheim)拿出10萬美元投資,賴瑞‧佩吉(Larry Page)和賽吉‧布林(Sergey Brin)在加州一個車庫裡創立了搜尋引擎Google,走出了這個網路龍頭的第一步。我哪裡知道,七年後,我將見到賴瑞‧佩吉,並在此後兩天內做出我有生以來最重大的一個決定。
在矽谷,最重要就是創業者,是那些放棄了學業僅憑著夢想就來到矽谷,甚至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那些把自己最美的時光完全投入程式設計或者設計或者創意的「永動機」(Perpetual motion,不需任何外界能源就能永遠運作的機器)。
那是在1998年,我對於矽谷一無所知,這安靜內斂的谷地隱藏了它所有正在湧動的力量,在那些低矮乾淨秀氣的小樓裡正在發生顛覆世界的創新,網路泡沫在蒸騰。就在那些咖啡館,在破舊、走上去吱嘎作響的樓梯間,在雜亂無章的車庫裡,每個人提到「我有一個新網站」就兩眼發光,工程師為了程式設計測試瘋狂加班,投資人衣著光鮮,目光銳利一擲千金。
一年之後,我知道自己趕上了第一次網路泡沫。
十三年後,我知道創業者才是矽谷的靈魂,而充實的靈魂,是無所謂泡沫的。
矽谷是美國乃至全世界高科技產業的象徵,它之所以成為一種現象,當然是因為很多年來的故事沉澱。灣區從上世紀三○年代就是美國海軍的研發基地,即便是到了現在,你在桑尼維爾火車站外的小廣場上還常常能看到掛著導彈的飛機經過,是不是很酷。
二戰後,海軍將西海岸的業務移往加州南部的聖達戈,國家航太委員會(美國太空總署 NASA 的前身)將墨菲飛機場的一部分用於航太研究,為航太服務的高科技公司開始出現,這是在矽谷最早出現的科技類別。
二戰結束後,大學回流的學生突然增加,史丹佛大學採納弗德列克‧特曼教授(Frederick Terman)的建議開闢工業園區,允許高科技公司租做辦公用地。特曼同時也提供民間技術的初創企業風險資本,他也投資了惠普,而惠普的創始人為矽谷帶來了第一個「神聖的創業車庫」。
精彩的故事才剛剛開始。1956年,電晶體的發明人蕭克利(William Schockley)在史丹佛大學南邊的山景市創立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他給這片谷地帶來了後來史稱「蕭克利八傑」(他們自稱叛軍八將)的人物,我在2006年曾經有幸和其中一位——皮耶‧拉蒙德(Pierre Lamond)共事過,並深深受其影響。
1957年,從蕭克利半導體實驗室出走的八位工程師成立了快捷半導體公司,再往後,八人中的諾伊斯(Robert Noyce)和摩爾(Gordon Moore)創辦了英特爾 (Intel) 公司,查理‧史波克(Charlie Sporck)和拉蒙德創辦了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National Semiconductor),傑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則創辦了超微半導體(AMD)公司。我碰到拉蒙德時他已經75歲了,但還在創投第一線活躍,在後來我的創業團隊裡,大家待他都像對待父親一樣……
摘自《YouTube你的熱情和直覺: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的創業人生》
陳士駿
2011年10月5日下午,矽谷最偉大的創業者賈伯斯去世了。這讓每一位矽谷人都感到深深的哀傷,尤其是矽谷的創業者們。相比「蘋果的CEO」這個身份,我更樂意把賈伯斯看成矽谷的創業者,他的身上有一種「癮」,不斷突破、不斷改變自己也改變他人,不斷讓人們發出「哇」的讚歎聲的那種「癮」。
我相信所有的矽谷人都會以有賈伯斯這樣的前輩和同伴為榮,所有的矽谷創業者也都懷著和賈伯斯一樣不斷改變世界的夢想。賈伯斯為了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癮」,一直堅持到生命的最後。
能為自己的「癮」堅持多久,也許是評判一個人是否屬於矽谷的標準吧。
而我又是從什麼時候變成矽谷人的呢?
是從13年前,裹著舊毯子躺在一間矽谷小公寓的地板上開始的嗎?還是在第一次網路泡沫時期,突然得知自己變成了百萬富翁,我才體會到矽谷的味道?
從創辦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開始的嗎,又或者是,因為這個網站風靡全球,被Google收購,我得到認同,被當成了英雄,才真正成了矽谷人?
不是,這些都不是。
是到了好久好久之後,當我終於下定決心離開Google,拒絕豐厚獎金,告別整個矽谷最令人豔羨的辦公環境和人才庫,搬進現在這間簡單的辦公室,重新組織團隊、寫起程式、熬夜、加班,一切從頭再來……我才更加明白了,創業,做一點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想要做出點什麼來改變世界,這是我的「癮」,是所謂矽谷人的「癮」。
現在,我站在矽谷小城聖馬特奧的一間簡陋辦公室,跟大家分享這個矽谷故事。這裡總是有這麼一群怪人,即使已經賺了上億的家產,家裡房間多得數不完,但他們還是回到矽谷,租下一間狹窄的辦公室,絞盡腦汁工作,每週工作接近100個小時。又或者即使滿身病痛,也要堅持到底,珍惜人生時光。正是這些「瘋子」的努力,成就了矽谷這個全世界的創業中心。
我很高興自己能成為這些矽谷人的一份子。
所有為了夢想勇往直前的人們,親愛的讀者,包括你在內,在內心深處,都可能是他們中的一個。
摘自《YouTube你的熱情和直覺: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的創業人生》前言
李開復
陳士駿正是在創業取得圓滿成功並需要再次規劃未來的轉捩點上,知道了一個不亞於晴天霹靂的壞消息——他得了腦瘤。在面臨死亡威脅的時候,也許一個人會更懂得「追隨我心」的重要性。這次患病、手術和長期病休的經歷讓陳士駿在人生最重要的十字路口重新思考和審視自身,重新選擇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正是在經歷了這一段生死考驗之後,他下定決心,離開成功的大平台,再次走向未知的創業道路。
YouTube的創業歷程給我們的啟迪很多,例如:擁有志同道合的創業夥伴非常重要;創業最關鍵的是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就像YouTube在2005年時開創視頻分享模式那樣;創業絕不是第一個點子就能挖到金礦,YouTube也是在嘗試了社區等多種模式不成功後,才找到了真正的用戶需求;做產品時要有愛,也要充滿對技術創新的激情;創業時精幹的小團隊往往可以抵上大公司的大團隊,YouTube打敗Google Video的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點;創業核心團隊的成員之間要股權清晰、利益關係分明,否則就容易陷入內耗和紛爭……
但對於所有渴望成功的創業者來說,陳士駿的故事裡最有價值的啟示仍然是「依隨我心」。只有做自己真正鍾愛的事情,才最有可能取得成功。正如陳士駿所說:「如果有一天我在一個寂靜的森林裡迷失,面前給我兩條路,我一定會在觀望很久之後,放棄充滿車轍的那一條,選擇雜草叢生的那條。因為,走可以預期結果的路,太沒意思了。」
摘自《YouTube你的熱情和直覺: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的創業人生》
洪蘭
假如你只是工作,沒有學到新的東西、沒有挑戰,那你就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陳士駿說。這就是矽谷傳奇的由來,從這本書中,讀者看到天下沒有傳奇這回事,它是創意、熱情和毅力努力的結果,人要不停的激勵自己往前進,陳士駿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子。
摘自《YouTube你的熱情和直覺: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的創業人生》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