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茲收藏達文西手稿,他說:「二十一世紀將是達文西的世紀。」
比他存在的時代早活了五百年,站在創造的高峰,達文西孤獨而又自負。
達文西,一位集讚譽與爭議於一身天才畫家,更是一位橫跨生物、天文、科學、建築、機械等領域的發明奇才!經歷五個世紀的萃煉與沉澱,他充滿開創與批判性的超凡成就,至今仍舊深深撼動著渴求真理與極致美學的無數靈魂。
本書作者蔣勳是五百年後出現的達文西的「知音」,從一幅幅畫作、手稿裡,從所隱藏的禁忌手勢與謎樣微笑中,破解瑰麗神祕的「達文西密碼」,並從歷史與科學、理性與感性、聖潔與沉淪等不同面向,解開達文西一生,引導讀者深入一場前所未有的探索之旅……
出版緣起
井水與汪洋──企業界與文化界的匯流 ◎ 陳怡蓁
作者序
關於「破解」達文西密碼 ◎ 蔣勳
第一部
蔣勳現場 Scenes
耶穌基督受洗圖
天使報喜圖
聖傑若像
東方三賢士的朝拜
抱貂的女子
岩窟聖母
生殖解剖圖
子宮解剖
最後的晚餐
飛行理論之父
維特魯維亞人體比例圖
機槍設計圖
聖克里斯多弗運河設計圖
聖母、聖子、聖安妮與施洗約翰
聖母、聖子與聖安妮
蒙娜麗莎
施洗約翰
自畫像
植物素描
衣紋手稿
幾何圖形
馬頭羊角七弦琴草圖
起重機械設計圖
肉身天使
第二部
達文西 Leonardo Da Vinci
文藝復興與中世紀
甦醒的年代
新階級的形成
達文西的童年與青年時期
教堂圓頂上的金球
戰爭和音樂
岩窟聖母和抱貂的女子
解剖學
最後的晚餐
神祕的領域
微笑的開示
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
最後的歲月
附錄
年表
重要作品列表
預知死亡的鉅作
「最後的晚餐」是《聖經》圖像中最常見的一個畫面。描寫耶穌和十二門徒進入「客西馬尼」(Gethsemane),坐在一起用餐。耶穌已預告門徒中猶大出賣了祂,祂將被逮捕,應驗宿命中死在十字架上的結局。
「你們吃吧,這是我的身體。」又把紅酒分下去說:「你們喝吧,這是我的血。」
一般從宗教的教義來看,「最後的晚餐」是基督教信仰的儀式,也是至今仍保存的天主教「彌撒」的起源,在儀式中進行領受聖體(麵包)和聖血(紅酒)的象徵。
達文西從一四九五年開始在米蘭多明尼加修院的聖母感恩禮拜堂的餐廳繪製這件鉅作。這個工作延續了三年,使公爵和修道院不滿,甚至發現達文西常常一整天面對空白的牆壁,沒有動筆。
達文西凝視著空白,凝視著一切的未知,如同耶穌凝視著自己死亡和永生的未來。達文西不再是重複宗教上一再重複的「最後的晚餐」,他要實驗、思考、創造出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幅「最後的晚餐」。
如果生命預知死亡即將來臨,會有什麼樣的表情?
「最後的晚餐」是一幅預知死亡的偉大鉅作,在九○四公分長的牆壁上,圖繪了十三個表情各異的人物。
繪製這件壁畫時,達文西常常一整天徘徊在米蘭街頭,他凝視街上每一個人的臉孔。男的、女的、少年的、蒼老的、憂愁的,或喜悅的,開朗歡笑的,或面容沉重悲哀的。
這麼多不同的人的面孔,用同樣的五官元素組成,卻差異這麼大。
達文西解剖人的屍體,為了在科學上精準掌握人的物理組織。
但是,人的存在不全然只是「物理」。
達文西在解剖完三十具人體之後,在他的手稿中寫下這樣的句子:我都解剖完了,「靈魂」究竟在哪裡?
達文西似乎相信:除了物理性的存在,人類還有一個精神存在的空間。
他一定也想知道:人類物質性的肉體死亡之後,有沒有一個屬於「精神性」的存在?
那個亙古以來人類說的「靈魂」,究竟在哪裡?
「最後的晚餐」原來只是基督教《聖經》傳述有關耶穌預知死亡的事件,祂在被釘上十字架以前,最後一次與十二位門徒一起晚餐。
達文西把宗教的主題擴大成為普遍的哲學命題。
達文西把每一個人邀請到「晚餐」的桌上,他要每一個人省思,死亡來臨是必然,死亡來臨時,我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
「最後的晚餐」運用了最嚴格的透視法,使如此巨大的畫面,結構一絲不苟,牆面上向後退遠的長方形,天花板的方格,餐桌上的食物、餐具,甚至,畫面沒有被破壞以前,桌子下面耶穌的腳,每一個物件,都經過幾何學的精密計算,放置在準確位置,構成上下左右向中央點集中的透視法的絕對構圖中。
在達文西以前,從來沒有畫家把數學的透視法用在如此巨大的構圖計畫裡。
「最後的晚餐」是一個舞台,十三個人全部坐在同一面吃飯用餐,根本不合理,只是,達文西要繪畫的已經不是一場「晚餐」,而是一個生命不可逃避的宿命主題──死亡。
摘自《破解達文西密碼》
Dan Brown的《達文西密碼》在短短的時間銷售了三千多萬冊,翻譯成世界各種不同的語言,也連帶地使達文西變成了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
《達文西密碼》是一本成功的商業通俗小說。
他從達文西一生多彩多姿的創作活動擷取一小部分元素,加以渲染演義,達到了行銷策略上空前的成功。
《達文西密碼」或許使達文西知名度更高了,但是,達文西廣闊而深邃的創作領域,是否被了解得更多一點?也許很難定論。
關於《達文西密碼》這本讀起來很「過癮」的小說,其中有關達文西個人生活的史實,或有關宗教歷史的史實,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爭議。Dan Brown的小說,只是用了簡單武斷的「渲染」,快速地下了結論,對暢銷小說的行銷策略而言,或許不必苛責,但在學術嚴謹的領域,當然會引起許多學者的抨擊。
歷史小說應當忠實於歷史,還是可以憑作者主觀任意捏造情節?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本來就存在著矛盾。
不可否認,《達文西密碼》,就一本通俗小說而言,是蠻好看的,尤其在前半部,充滿懸疑推理的安排,使讀者很容易讀下去。下半部作者掉在自己解釋推理的邏輯裡,不可自拔,像一部拍壞的好萊塢電影。
《達文西密碼》,有趣,好看,但當然談不上「深度」。
年輕一代的朋友,如果借這本書入門,引發了興趣,可以對達文西這個人一生的創造產生更多深入的探究,那麼,《達文西密碼》這本小說就有了一定的貢獻。
達文西一生專注於自己的研究與創作,達文西一生不曾有過商業上的成功,達文西一生不曾計較被太多人了解,他在自己創造的領域,很寂寞,很孤獨,但是,我想:他有他的快樂與滿足,他有在巨大孤獨中的自負。
閱讀《達文西密碼》時,我覺得Dan Brown少掉了這種孤獨,小說寫的太熱鬧,人物也就失去了深度。
這本《破解達文西密碼》,記錄了一些我對達文西世界的另一種領悟,看完Dan Brown小說的熱鬧,願意回到達文西創作領域,領悟一下他的孤獨和沉思的朋友,或許可以在這本書裡有不同的感受。
二○○六年一月三十日寫於緬甸
一個美麗的國度
摘自《破解達文西密碼》作者序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