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有才華,但從不因此驕傲、凸顯自己,反而喜歡幫忙同學。」
「她就像陽光一樣,一走進來,立刻照亮了房間,溫暖了你的心。」
這是陳姝伶一雙兒女得自師長的讚語。
他們不僅是學業上的佼佼者,
更在品格上閃現吸引人的光芒,
是每個父母都想擁有的好孩子。
兼具扎實理論基礎和實踐力的幼教博士陳姝伶,
和所有父母分享累積了十六年的教養心得和秘訣,
讓所有父母都能教出這樣的好孩子。
兩位作者在美國長期累積專業和個人經驗;陳姝伶是親職教育專家,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十六年實務經驗,不僅教出人人稱羨的一雙兒女,更經常在舊金山灣區演講、上課,為數以百計的父母解答教養上的難題;余怡菁則是資深媒體工作者及作家,擅長從讀者角度切入,與大眾對話。
本書不談教養理論,而是談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姝伶教小孩子不浪費,身體力行,每餐碗裡不剩一點食物;她教孩子誠實,超市少算了一把蔥的錢,她帶著兩個稚兒回到服務台去補錢。真正的教養,就是透過生活中的點滴,去體現價值觀,否則將只淪為說教。
這本書除了記載姝伶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也是許多媽媽共同經驗的呈現。對於育兒技窮的爸爸媽媽們,將可以在書中找到一些實際可行的方法;遇到挫折時,也可以在書中找到堅持的鼓勵。
台大社會系、社會研究所畢業,奧瑞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幼兒教育系博士,專攻幼兒認知發展及親職教育。1991年在舊金山灣區成立親子樂園,義務解答華人父母在教養上的疑惑,近年並應邀在灣區各處演講,帶領讀書會和父母成長班。
台大外文系畢業,於一九九一年取得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新聞和大眾傳播碩士。著有《與藝術相遇在紐約—華人藝術家訪談錄》、《杜黑傳》(皆為時報文化出版)。目前定居矽谷,任職於美國非營利事業,專長於家庭教養資源。
來自媽媽們的推薦
自序: 以孩子為中心的教養法 -陳姝伶
自序: 教養的完全實踐 -余怡菁
1.別讓孩子失去自主力
媽媽抱抱
可怕的兩歲
孩子的無敵鐵金剛時期
有理說不清
數到多少,可以輪到哥哥?
什麼是救火車?
害羞的孩子
2.自信心,從與父母的親密關係開始
包容是愛孩子的第一課
你是我的無價之寶
爸爸真偉大!
魔鏡,魔鏡,我是什麼樣的小孩?
尊重四部曲
老大難為
3.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培養情緒智商三步驟
快樂選擇權
到底該怪誰?
我最大的缺點,是我最小的優點
我可以和別人不一樣
4.自動自發學習樂
孩子的興趣,最好的指標
每個孩子的學習路不同
做功課的快樂原則
在遊戲中學中文
粗心大意怎麼辦?
不是媽媽要我學的!
陪孩子一起看電視
5.正確的價值觀,讓孩子受用一生
謙虛,聰明孩子的第一課
兩毛五就換到一個祝福
誠實,就從兩把蔥開始
貓頭鷹的故事
愛地球從小開始
可不可以吃洋芋片?
6.當孩子犯錯時,別急著罵!
允許孩子犯錯
乖,不一定是好事
孩子說謊時
獎賞與讚美打孩子,有用嗎?
頂嘴不是壞事
很多父母不喜歡陪孩子做功課,視之為苦差事;有些父母則是興致勃勃地陪孩子做功課,卻因為過度糾正,或是孩子怎麼都教不會,於是忍不住動氣發火,甚至責罵孩子,弄得最後不歡而散。
古時候有所謂的「易子而教」,其實是有道理的。因為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往往會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恨鐵不成鋼」的期待心理,因此父母常不能保持理性而心平氣和的態度。
如果每一次陪孩子做功課,都是氣急敗壞地結束,長期下來,不僅破壞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失去信心,對做功課和學習的動機,自然會愈來愈少。
一定要快樂的結束
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快樂原則。假使過程中不小心發脾氣,也一定要快樂的結束。千萬不要在盛怒之下離開,好像你放棄了孩子一樣,這樣孩子會覺得自己是沒有能力學習,無可救藥的。
舉個例子,教孩子做數學,孩子同樣的問題一錯再錯,你忍不住罵了孩子一頓,孩子開始大哭。在這種情形時,應該自己先冷靜下來,找幾題孩子以前會做的題目讓他練習一下,全部都做對了,就誇他做得很好,高高興興的結束這一段做功課的時間。你可以隔天再教孩子一次,如果孩子還是教不會,此時就要檢討你教授的方法是不是需要修正,但每次仍然要堅持快樂原則。
我們常說,在孩子成長過程,父母要積極參與。但積極參與,並不只是每天跟在孩子後面,問他功課做完了沒?而是分享孩子學習的東西,和他們討論,讓他們體會學習的內容是有趣,有意義的。
有些父母雖然很注重孩子的功課,但對孩子學習的內容卻沒有興趣,或是因為其他因素,動不動就對孩子說:「我聽不懂,不要和我講這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和你分享他的學習。
很多媽媽陪孩子做功課,看孩子寫字不工整,就會一邊唸,一邊幫他擦掉。這情況最好避免。因為在擦的過程中,你可能也擦掉了孩子的信心。在二、三年級之前,孩子小肌肉的發育還不健全,握筆不穩,字也寫得歪七扭八。因為發展上的限制,如果過分要求,不僅沒有幫助,只徒增孩子的挫折感,讓孩子覺得「我就是沒辦法把字寫整齊」。一般來說,最好等到七、八歲之後,再要求工整,孩子比較有能力做到。
把字寫反,雖然不常見於七歲以下的孩子,但還是可能會發生。事實上,孩子長大了,這個現象自然會消失的。我們很少看到成年人把數字寫反的,所以不用擔心,不要把這個現象看得那麼嚴重,把你自己的焦慮加諸在孩子的身上,打擊孩子自信心。
摘自《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幼教博士陳姝伶的媽媽經》
陳姝伶
這本書除了記載我和孩子之間發生的故事,也是許多媽媽共同經驗的呈現。書中提到給予孩子自主性、尊重孩子、允許孩子重複犯錯、鼓勵孩子自動自發、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等等教養觀念,都是「以孩子為中心」(child-centered)出發。這和父母自身成長過程中是「以大人為中心」(adult-centered)取向的教養觀念很不相同。
摘自《教出這樣的好孩子:幼教博士陳姝伶的媽媽經》自序
余怡菁
我在姝伶身上,看到的不是理論,而是完全的實踐。她教小孩子不浪費,身體力行,每餐碗裡不剩一點食物;她教孩子誠實,超市少算了一把蔥的錢,她帶著兩個稚兒回到服務台去補錢。我那時心裡想,真麻煩!拖著兩個小小孩,再跑去多付五毛錢,這太折磨人了!但我慢慢了解這其中的差別。真正的教育,是透過生活中的點滴,去體現價值觀。就如姝伶所說,就是因為帶著兩個孩子,所以一定要去補少算的錢。真正的教育,是教化;很多時候,我們只教,沒有經過「化」的過程,於是淪為說教。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