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認為自己已經成功,
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我一直是個披星戴月、兼程趕路的旅人,
而一路走來,從不覺得孤單。
所有伴我同行,以及提攜、指導與幫助過我的人,
如同無數的光,匯聚成了火炬,照亮前方的道路。
沐浴在這樣的愛與情誼中,穩健前行的我,心中充滿了感恩。
──蔡長海
蔡長海,何許人也?如何值得我們大書特書呢?一個從貧困鄉下成長的小孩,努力成為小兒科醫師,他的成功路途已是眾多台灣之子的模式之一;但不同的是,他跳脫框架,從醫師走向辦學,創造生命的另一個巔峰。
本書作者林靜宜從各種不同面向觀照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董事長兼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描述他的獨特之處與成功之道。透過她的筆,我們看到了蔡長海從一無所有的漁村孩子到成為橫跨醫療界與教育界的巨人,創造了許多人都難以達到的成就,也感受他持續奮鬥、不斷翻轉人生的重要力道。
然而,謙遜的蔡長海,從不認為自己稱得上成功。他說,一個人若小有成就,是結合了眾人心血的結果,因此,更要謙卑和感恩,進而擁有一種兼善天下的利他情懷:不問自己可以成就什麼,而是可以為世人貢獻什麼。他深信,與人為善、利益他人,才是成功的真諦。
推薦序 充滿熱情與行動力的人 安藤忠雄
推薦序 其恩深長、其德如海 胡志強
推薦序 跨領域的成功領導者 李焜耀
序 有企圖心,才能逆轉人生 蔡長海
楔子 令安藤忠雄感動的台灣第一人
第一部 從中國醫藥大學到亞洲大學
第一章 漁村囝仔披上白袍
第二章 醫院蛻變的關鍵人物
第三章 醫學院升格大學
第四章 創辦亞洲大學
第五章 兩位貧困之子的對話
第二部 改寫成功定義
第六章 決策,洞察危機應變
第七章 執行,體現水牛精神
第八章 領導,奉行僕人哲學
第九章 人才,匯聚優秀精英
第十章 使命,推動社會企業
第三部 上善若水
第十一章 利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第十二章 捨得,奉行健康、快樂、助人
第十三章 誠信,打造黃金人脈
第十四章 情義,贏得服氣與肯定
第十五章 沉思,累積生命厚度
第十六章 感恩,人生快樂密碼
第四部 美麗的新願景
第十七章 改變,發展生醫產業
第十八章 創新,提升教研、服務品質
第十九章 雄心,邁向世界一流
第二十章 壯志,培養諾貝爾獎得主
第二十一章 健康,人類的百年大計
後記 一位人事理皆圓的董事長
肯嘗試就有希望,如果試都沒試,就打退堂鼓,希望之門如何為你而開?
二○○八年,亞洲大學因為安藤忠雄,知名度突然大增,很多沒聽過亞洲大學的人,開始注意這所能邀請到安藤忠雄設計藝術館的中部大學。
二○一一年,這座以清水混凝土為建材,占地約二公頃的安藤忠雄藝術館就要落成,屆時,與同樣被九九峰環抱的行政大樓圓頂建築相互輝映。
興建安藤忠雄藝術館是頗為可觀的投資,硬體建築約需四億元,這還不包括日後陳列的藝術品與館場營運等開銷,如此的耗心力與大手筆,只為了一座大學校園裡的藝術館?
蔡長海的想法當然不只是因為學校需要藝術館。「一座城市能因建築而聞名,一所大學也能因建築而發光。」喜歡收藏雕塑品的蔡長海認為,建築物本身也是藝術品,猶如校園中的大型雕塑,安藤忠雄的建築不應該在台灣缺席。
蔡長海非常欣賞安藤忠雄熱愛自然的創作風格。他以安藤忠雄成名作「光之教堂」為例指出,安藤忠雄強調建築要與大自然融合,對光影的掌握極為精準。當他實地置身光之教堂,看到從清水混凝土牆縫透射而入的自然光,當場被深深震懾住,十字架的光線從高處射下,在地上投影出清晰的一道十字光束,教堂莊嚴而美麗,隨著時間變化,光線又有不同的強度和色澤。
安藤忠雄為亞洲大學設計的藝術館是由三個正三角形錯落堆疊而成。三角形分別代表了大自然、人類,以及人類與大自然共同孕育創新事物的精神,蘊含與自然對話的哲學,傳達一個人無法離群索居、獨立生存的想法。
安藤忠雄有此想法,是因為他常應邀到哈佛、耶魯、哥倫比亞、東京等一流大學講課。他發現,愈是優秀的學生,愈難以傾聽別人的意見,以致進入社會之後,很難真正發揮對社會的影響力。
「我希望,亞洲大學的學生不要成為這樣的人,要把台灣當作一個可以對未來、對地球盡一份心力的發訊中心。」安藤忠雄如此期許。
能獲得安藤忠雄的青睞,除了這位大師認同亞洲大學的辦學理念,以及喜歡充滿藝術典雅的校園氣息之外,背後還有個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爭取機會 決定性的一分鐘
為了與安藤忠雄能有初步的接觸,獲知安藤忠雄受邀來台演講,蔡長海特地從台中北上,到台北小巨蛋,希望能有機會在安藤忠雄演講完,與大師見上一面。
負責招待安藤忠雄的劉育東曾提醒蔡長海,此去不一定能見到安藤忠雄本人。蔡長海回答,他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可能與安藤碰面的機會。「肯嘗試就有希望,如果試都沒試,就打退堂鼓,希望之門如何為你而開?」
由於當天現場一萬三千名觀眾反應太過熱烈,使得安藤忠雄必須在媒體聯訪結束後,馬上趕往下一個行程,實在抽不出時間見蔡長海。劉育東跟蔡長海說,唯一見面的機會就剩下安藤忠雄從會場走出到搭車處的十公尺路程,他問蔡長海願意把握這麼點時間嗎?
蔡長海點頭,隨即起身,在記者室外面,等待媒體聯訪結束。苦等六小時,只為了和安藤忠雄握個手,說一、兩句話。但這短暫的一分鐘,令安藤忠雄初次見面就感受到蔡長海十足的誠意。
蔡長海隨後請劉育東協助,將邀請信與亞洲大學資料寄給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答應會面後,蔡長海親自飛到大阪。
「那時完全沒把握,不知道他會不會答應?總之就是盡力而為。」蔡長海赴大阪途中,心中忐忑如面臨大考的學生,不斷翻閱著與安藤忠雄有關的資料。
安藤忠雄建築事務所規模不大,員工約三十人。他先派事務所主任三浦朋訓與蔡長海一行人會談半小時,再出面會客。
待人處事細膩周到的蔡長海,光是準備伴手禮就煞費心思,他事先請教日本友人,認真研究安藤忠雄的個性,知道這位大師尊重人權,因此帶了監獄受刑人製作的陶瓷。當他向安藤忠雄解釋陶瓷出處與象徵重生,安藤忠雄含笑表示,很喜歡這個有意義的禮物。
令蔡長海驚訝的是,安藤忠雄當場拿出他為亞洲大學初步設計的十二個草圖模型,請他從中挑選三個。
「我沒想到他早就默默開始行動,而且畫好草圖,問我們有沒有要修改的地方?」蔡長海當場對安藤忠雄說,自己完全尊重所有設計,絕不干涉,也承諾興建藝術館的經費不設上限,將力邀台灣最擅長清水混凝土工程的姚仁喜建築師在地執行,以確保施工品質。
與大師面對面,蔡長海發現安藤忠雄很健談。「我們一聊就是兩個小時,晚上他還請大家吃飯。」席間,安藤忠雄問蔡長海為什麼來找他?
蔡長海回答:「因為想要給學生最好的。」這位建築大師在訝異蔡長海竟願意不計成本,斥資打造藝術校園之餘,更感動於他辦學的用心。
從逆境奔向光明
其實,安藤忠雄與蔡長海的成長背景有著相似之處。兩人皆出身貧困,想要達成人生目標,得憑一己之力。
安藤忠雄是全球建築界的傳奇人物,出生於貿易商之家,是同卵雙胞胎中的哥哥,因為母親是獨生女,一出生就過繼到外公家。外公家在日本戰敗後家財盡失。安藤忠雄上小學後,外公與世長辭,自此跟著外婆兩人相依為命。由於老家對面是木工廠,他幾乎是天天下課回家後,書包一扔,就往那裡跑。
十七歲的安藤忠雄,升上高工二年級時,考上拳擊手執照,還曾到泰國曼谷參加招待賽。高工畢業後,立下當建築師的志向,因家境貧困,無法上大學,只能自學建築。為了圓夢,每天少吃一餐,存錢買書。
後來他把旅歐的決心告訴外婆,外婆說:「錢不是拿來存的,要善用在自己身上才有價值。」所以安藤忠雄透過旅行,觀察各地建築,大開眼界。直到一九六九年事務所開張的前四年,他只要存夠錢就會去旅行,把賺來的錢都用在旅行上。七年後,他以「住吉的長屋」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一九九五年,拿到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立茲克建築獎」。
蔡長海形容,安藤忠雄是位持續戰鬥,追求完美的藝術家,也是個熱愛生命的人,不僅作品,連人生故事都富有勵志性,「他的人生比電影更精彩。」
安藤忠雄的外婆曾告訴他:「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話被安藤忠雄奉為圭臬,而這也正是堅持目標、勇往直前的蔡長海所秉持的信念。
這兩人因為亞洲大學藝術館而結緣,進而成為好朋友。去年,安藤忠雄應蔡長海邀請到台中舉辦五千人演講,臨時增加行程,前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參觀,對醫院的建築、經營管理和品質極為讚賞。之後,安藤忠雄一有新書出版,馬上從日本寄給蔡長海。
安藤忠雄和蔡長海身上都流著挑戰自我的血液,即便面對嚴酷的現實,也絕不放棄,如同安藤忠雄在自傳裡寫的:「要在人生中追求光,首先要徹底凝視眼前叫作『影』的艱苦現實,而為了要超越它,鼓起勇氣向前邁進。」
這種勇於突破人生逆境的韌性,正是在這個人們對未來惶惑不安的時代,最需要的驅動力。
摘自《改變成功的定義》第五章
安藤忠雄
二○○七年和蔡長海先生初次見面,他柔和而又穩重的談吐,在台灣人中並不多見,我感受到他是一位沉靜、溫文、誠實的人,但同時從他的談話中,我也立刻感受到他堅強的意志。
實際參觀蔡先生所經營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國醫藥大學,以及亞洲大學等事業後,我非常欽佩他在多項大計畫中都有令人讚嘆的成績,而且又能不斷地擁抱夢想、持續前進。然而,蔡先生雖然工作十分繁忙,但他依然從容自在、不慌不亂,對工作夥伴都仁慈寬厚、親切相待,讓我相當驚訝。另外,蔡先生除了追求本身事業的提升外,也非常關注台灣與亞洲、世界間的公共事務,讓我十分感動。
對我而言,工作其實是一種協同作業。因此,作為合作的業主,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建築物是否能有完美的品質,取決於業主是否有強烈的決心與執行力。我能在「亞洲大學藝術館」計畫中,遇到蔡先生這樣具有卓越遠見、冷靜熱忱、又有執行力的業主,是十分幸運的。
台灣與亞洲、世界今後必將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在這當中,我認為蔡先生具有寬廣的視野和獨具的慧眼,一定能扮演重要角色、發揮作用。
衷心期待蔡長海先生在台灣以創新思維所開創的各項發展。
摘自《改變成功的定義》推薦序
蔡長海
人生是一連串的抉擇,每個抉擇都是一個可能改變的機會。二十七年前的一個抉擇,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
當時,我在長庚醫院剛完成小兒科專科醫師訓練,成立未久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極缺醫師,陳立夫先生希望我回母校幫忙。經過深思,基於愛校的心和使命感,以及七十年代的中部地區醫療資源比較匱乏,這裡的孩子比北部更需要小兒科醫師,因此我接受立夫先生的號召,回來了!
坦白說,當時許多人認為這是個很冒險的抉擇,甚至是個錯誤的抉擇,但我終究還是跨出了後來證明是逆轉我人生最關鍵性的一步。
面對新的改變,覺得惶恐、感到焦慮,這是人性;然而,如果太計較眼前的得失,劃地設限,偏安一隅,不敢放手一搏,你將永遠無法得知世界有多開闊?未來有多寬廣?
我是從逆境中磨練過來的人,小時候家境不是很好,兩手空空,但信心滿滿,渴望改善環境的企圖心一直驅策著我向上,因而我向來不畏挑戰,不停地追逐自己的極限。我始終相信,縱使走在黑暗的長巷,只要氣正、心細、膽識足,認真地向前衝刺,一定可以進入光明大道。
或許是承襲了「討海人」子弟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做每件事情的態度都是全心投入、全力以赴,秉持著求知上進的進取心,以及鍥而不捨的企圖心,不管多困難,一旦設定目標,就會盡力去完成。在相繼接任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長和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之後,任重道遠,更是絲毫不敢懈怠。
如今,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國醫藥大學及醫療體系在穩定中進步,部分醫療服務和研究已達國際水準,並且和世界一流的大學與研究中心交流合作或策略聯盟,情勢較以往好,但眼前的路依然迢遙啊!我隨時都在思考著如何讓學校和醫院變得更好,這個擔子不僅挑在我的肩上,也壓在我的心頭。
在這段個人及團隊成長的過程中,我常反躬自省,原本一無所有的自己,何以能脫離困頓,從昨日之我到今日之我?教育應該是最重要的墊腳石、敲門磚!為了幫助更多年輕人有更好的機會去實現夢想,十年前,我與由鉅建設前董事長林增連先生共同創辦了亞洲大學,希望為台灣培育更多優秀人才,讓無數像我們當年一樣兩手空空的小夥子,也能拿到一塊墊腳石、敲門磚,去開創自己的天下。
醫療和教育事業有著濟世救人與百年樹人的使命,比一般企業肩負更高的「企業社會責任」。以病人為中心,給病人最好的醫療服務品質,給學生最好的教育環境,為台灣的未來紮根、灌溉,在這塊土地上揚起蓬勃的生機,營造理想的家園,這就是我的夢、我的理想、我的願景。
時代在進步,沒有創新的思維,機構將停滯不前,非但無法突出與卓越,甚且會逐漸凋萎,遑論永續經營。尤其面對競爭激烈、瞬息萬變的環境,我認為唯一不變的原則就是天天在變,而且要愈變愈好、愈快、愈進步,如何闖出一條新路,實是刻不容緩。因此除了本業品質的提升之外,我近年來積極跨出原有的框架,追求國際化,促進異業結盟,加強跨校與跨國合作,發展生醫產業,期盼能推動台灣健康產業的發展,滿足人類健康的需求。
我從不認為自己已經成功,在通往成功的大道上,我一直是個披星戴月、兼程趕路的旅人,而一路走來,從不覺得孤單。所有伴我同行,以及提攜、指導與幫助過我的人,如同無數的光,匯聚成了火炬,照亮前方的道路,沐浴在這樣的愛與情誼中,穩健前行的我,心中充滿了感恩。
過去的歲月使我深深明白唯有付出才能擁有的道理,吃小虧、積大福,在反省向上、冒險求進當中,可為生命找到更好的定位,秉持服務人群的「利他精神」,能讓心靈充滿喜樂,這是我的人生體驗。
在人生的課堂上,每個人都應做個虛心受教的學生,即使現在的我,依然孜孜不倦地學習。二十一世紀比起我生長的年代,環境變化快也複雜許多,新一代的年輕人要懂、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年輕人要有想改變的企圖心,才能扭轉生活劣勢,而思考未來,必須鉅細靡遺,有些小細節往往也是成功的關鍵,奮鬥也要有目標,加上有智慧的規劃和努力,而不要沒有章法和方向的莽撞衝刺。但願能透過這本書與大家分享經驗,也能讓大家有新的思考與啟發,創造更成功的人生。
人生的奮鬥沒有終點,對於奮鬥半生的我而言,這本書只是個開始。攤開書,回顧過往,我用它來提醒自己萬事待舉,責任猶未了;闔上書,我將閉目沉思,聆聽心靈的指引,思考下一個讓人生愈變愈好的奮鬥目標。
摘自《改變成功的定義》序
很榮幸在過去八年追隨蔡長海創辦人在亞洲大學服務,在這個充滿溫暖回憶的工作中,為蔡創辦人的遠見與決斷力、執行力深受感動。他更是一位有愛心的諄諄長者,從不吝於對人群付出關愛與鼓勵,特別是年輕學子與重病患者。他的不凡成就與處事之道,足為當前紛擾社會的卓越典範。
──衛生署長 楊志良
蔡長海董事長不僅深具醫術及醫德,更具有一般醫師較欠缺的熱情和使命感。他所領導的醫療團隊是以文化扎根,長期培訓和教育醫療團隊,養成醫護人員高度服務的熱情並展現親切的笑容,這是醫界非常少見、很難得的精神,可謂與時俱進地將醫德發揮得淋漓盡致。
──巨大機械工業公司董事長 劉金標
敢於提出大遠景又能做出有效行動,是現代成功領導人的必要條件;教育與醫療這兩大塊領域,應正視危機,走出封閉,邁向國際化;民間的活力與彈性,可以補足公部門並引領風潮。來自海邊小鎮的蔡長海,用他的大半生精采地告訴大家,假若提早立志準備,你也可以像他一樣,做到這三件大事。
──中國醫藥大學校長 黃榮村
我所認識的蔡長海,外表溫文儒雅,卻有強烈的企圖心;從企業CEO的觀點出發,引領中國醫藥大學暨附設醫院以及亞洲大學向上提升,並且廣伸觸角,讓偏遠地區的居民也能接受醫療服務。他大膽前進、勇於變革的精神,堪稱「醫學教育界的成吉思汗」。
──前衛生署長 葉金川
對蔡長海認識不是那麼深的人,這本書解開了為何他在經營醫院、興辦學校和推動社福志業總能無往不興之謎;對蔡長海完全陌生的人,如有機會細品本書,也必能體會成功的真實意義和它絕無倖致的道理。這是一本言教和身教意涵兼具的人物書寫。
──前教育部長、政治大學校長 鄭瑞城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