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並不需要寶塔,而是眾生需要,我憑著這句話而建寶塔
──星雲大師
讀書俱樂部會員獨享扉頁印製星雲大師墨寶祝福版,限量500本。
十三年前,星雲大師赴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西藏貢噶多傑仁波切,把護藏了三十多年,由印度到西藏,再由西藏帶出來的佛牙真身舍利鄭重託付給他,希望他請回台灣,建館供奉,讓正法永存,舍利重光。
佛牙真身舍利世上只有三顆,星雲大師乍聞原本不敢相信自己有此福報,經貢噶多傑仁波切誠懇相告,這顆佛牙舍利經過多位法王認證無疑,並將由十二位仁波切聯名捐贈。同時為了避免印度政府干擾,迎請佛牙舍利必須繞境曼谷,從泰國迎回台灣。從此,建立佛陀紀念館的願力開啟。
克服無數艱難,凝聚千萬人善念共同成就的佛陀紀念館,終於民國一百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啟用,前後歷經十餘年,有太多殊勝的人事因緣值得記錄,因此佛教傳記作家潘煊,開始親歷親訪,撰寫了這本書。她深深感受,佛陀紀念館的規畫,完全是一部「立體佛法」,佛說的一切,都巧妙含容在建築設施中。來到這裡的信眾,透過禮拜佛塔,與佛陀的法身接觸,參觀時自然了解經藏,自然學習佛德,而實踐於日常生活。
星雲大師以八十多歲高齡,一刻不敢懈怠,日巡三回,解決問題,以再次開山的精神,完成弘法利生新建構,他說:「偉大的佛陀並不需要寶塔,而是眾生需要,我憑著這句話而建寶塔。」
本書不但呈現所有佛館建築及空間布局,每一篇文章所描寫的每一個設施,都有星雲大師的慈悲導言,讀者可以隨著這位長者的親自導覽,一步一步認識嶄新落成的佛陀紀念館,一處一處深入佛陀真身舍利所在的人間佛國。
出生於埔里小鎮,自大學中文系畢業後,歷任雜誌、新聞媒體編輯、撰述等職。
多年來得遇因緣,寫作佛教傳記與理念,傳達人間美善事蹟。
著有《慈悲在人間:走過尼泊爾震災之路》、《行願半世紀:證嚴法師與慈濟》、《心靈的故鄉:靜思精舍巡禮》、《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法影一世紀:印順導師百歲》、《慢行聽禪:殷琪問法 聖嚴解惑》、《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證嚴法師:琉璃同心圓》、《相信閱讀:天下文化25年的故事》等書。
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
一九四九年春來台,一九五三年創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近三百所道場,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雲水醫院、佛教學院,暨興辦西來、佛光、南華、南天及光明大學等。
一九七○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編著《佛光教科書》、《佛教叢書》、《百年佛緣》、《貧僧有話要說》等。
二○一七年五月發表《星雲大師全集》,共三百六十五冊,收錄畢生著作。
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同體與共生、平等與和平、環保與心保、幸福與安樂等理念多所發揚,於一九九一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出版者的話 高希均
慈悲與智慧──星雲大師創建的佛陀紀念館
序 星雲大師
建築空間
當你來到佛陀紀念館
當你禮拜佛牙舍利
當你走進本館「三殿」
當你透視本館的塔剎
當你步入「大覺堂」
當你佇足四大「常設展」中
當你仰望「佛光大佛」
當你提筆抄《心經》
當你慢慢繞行「四聖諦塔」
當你頂禮「四大菩薩」
當你深深體會「八塔」
當你欣賞星雲大師的「一筆字」
當你這樣預見「地宮」
當你有緣登上「天宮」
當你看見文殊菩薩的禮物
當你與「十八羅漢」相遇
當你進入佛陀的課堂
當你靜靜欣賞「 護生圖」
當你在「禪畫禪話」前會心一笑
當你注視「千家寺院百萬人士碑牆」
當你沉浸在「靈山」的寧靜中
當你聽見「恆河」的水聲
當你悠遊在「祇園」
當你在「滴水坊」坐下來
當你踏進「禮敬大廳」
人物專訪
從建築體現人間佛教
在建築中學習 在活動中修行
眾緣和合 集體創作
給人歡喜的多元化藝術饗宴
善因緣造就美滿人生
建築師也佩服的智慧尺度
世界性佛教聖地
無私無我大開大闔的格局
在「佛陀的家」賺到健康與歡喜
見證未來的歷史建築
「拈花惹草」莊嚴道場
日光下的本館塔剎(註:位於塔的最高處,俗稱塔頂)金光輝耀,想像過這個崇高的頂端裡,封存著一個燦爛的故事嗎?這個故事,是台灣社會乃至遠及全球各角落的一百萬人,所共同創造。
為興建「佛陀紀念館」而發起的「百萬心經入法身」全球抄經活動,邀請了世界各國人士的百萬份寫經,一起參與興建工程。百萬份《心經》匯集之後,就奉納在本館最高處的塔剎裡。個人生命是有限的,但抄寫的《心經》卻能隨著佛陀紀念館長存人間。
「一時千載」,每一字每一句都與十方諸佛心流相應;「千載一時」,就在每一位抄經者執筆的當下,開啟自己身心的智慧。
星雲大師說
《心經》是每一個人最切身緊要的一部經,要認識自己,就要活用《心經》。我們聽過很多道理,擁有很多常識,但是曾深入了解「講自己的經」嗎?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嗎?
心是這麼重要,人人都有心,卻人人不認識心;人人有個如來佛,可是這如來佛是什麼樣子卻不自知,而都是在心外求佛。現在,也只有藉外面的佛做緣,來發覺心中的佛了。
二百六十個字的奇蹟
《心經》,是跟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經典。日本奈良的藥師寺,就以《心經》創造了一則動人的奇蹟。
藥師寺中蒼蒼古色的東塔,有「凝凍的音樂」之美稱,已屹立了一千三百年。但是與東塔同在西元七、八世紀興造的藥師寺建築,包括金堂(主殿)、講堂、西塔、中門、迴廊等,卻在西元1528年,全毀於大火之中,從此消失了四百四十年,獨留東塔記憶著歷史。直到1967年,藥師寺方丈高田好胤發願重建,一切開始改變。
這個重建計畫,從主殿金堂開啟序章,高田好胤方丈從1968年起,巡迴日本各地宣說金堂復興的理念,普勸大眾前來寺裡抄寫短短260個字的《心經》,一份兩千元日幣(計畫剛啟動時,抄經費則是一千元日幣),稱為「納經迴向料」,寺方就以此作為建築經費,進行復興工程。
不到十年,日本社會就圓滿了一百萬部的《心經》,金堂在1976年落成,重現於世人眼前。然而,《心經》抄寫持續未停,後來達到七百三十萬部,不只重現原本的所有建物,還新添了玄奘三藏院與大唐西域壁畫殿。由於所有建築,都是以藥師寺創建年代白鳳時期的樣式為藍圖,因此稱為「白鳳伽藍大復興」。如今藥師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
塔剎之內有全球之心
以個人小小的抄經之舉,凝聚大眾浩蕩的願力,千年建築重現了,起初幾乎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竟締造了二十世紀日本的佛教奇蹟。
如今二十一世紀的臺灣,「百萬心經入法身」的活動一開跑,佛光山上超過千位僧眾即率先以身作則,齊集於大堂,行列工整,端身正坐,凝神專注抄寫《心經》。
全臺各地的佛光山別分院,處處都有千百信眾在法師帶領下,抄經修持。置身大殿之中、佛陀座前,道場共修,攝受力量特別深刻。有一位佛光山友寺的法師,聽到抄經活動非常歡喜,不僅自己參加,並且發動一百多位信徒支持。這位法師並不識字,但他照著《心經》範本抄描,一路跟著信眾抄寫之下,如今已能辨認字句,為不識字的信徒代筆抄經。其實很多不識字的老人家想要抄經,於是找來兒女孫子代筆,自己則坐在旁邊認真看著一筆一畫的抄寫。一個人抄經,二個人修持。
在全球五大洲也都有民眾熱烈響應,甚至從未寫過書法的各國人士,也興致盎然。一群南非的年輕朋友,生平第一次寫中文,第一次握毛筆,從歪七扭八的字體開始,學習讓筆劃平穩、心思安定,堅持到最後一個字。佛陀紀念館塔剎之內,就有許許多多像這樣筆法稚拙但誠懇的手寫《心經》,它可能來自非洲,可能來自美洲,或者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
抄寫心經,是佛入我心、我心入佛的心流相應,如果你用心透視本館塔剎,就會看到繽紛豐富、多彩多姿的全球之心。
當你步入「大覺堂」
不論你是不是佛教徒,在翻開佛經讀到第一句「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相信許多人心中會有一種想像,二千六百年前佛陀為弟子們講經說法,是如何的景象?
星雲大師把經典上文字的描寫,化現為立體的空間,在「本館」二樓挑高的「大覺堂」,以劇場概念結合在修行概念裡,打造出一個模擬實境的體驗式設計。
運用高科技與多媒體裝置的表現形式,並非造作奇觀式的讚歎,而是回歸於佛法最觸動人心的共鳴。所以,當你瞻仰過佛牙舍利,然後走入「大覺堂」,剎那間,就彷彿化身為聽佛說法的百萬人天,與佛陀同一時空。
星雲大師說
「大覺堂」一切情境都是動態的,就像置身在佛國世界一樣。佛陀說法的聲音,很真實的在空中迴盪,雄厚、莊嚴、慈悲,遙遠而宏亮,字字句句透入人心,讓來到這裡的參訪者,都能帶著一個不同的感受回家,那就是歡喜與平安。
二千六百年的花瓣
星雲大師運用科技聲光的穿越性,帶著人們回歸佛陀時代。
虛空中,佛陀冉冉上昇,丈六金身光彩輝耀,身邊大菩薩、大阿羅漢圍繞著他,四眾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齊聚一堂。鼓聲從悠遠處響起,微妙的音籟,正以偈頌讚歎如來。
梵樂迴盪中,天人盤旋,飛翔的鳥兒也在同聲歌唱。這時,天空就如下雨一般,繽紛落下曼陀羅花,潔淨的花朵飄在佛的身上,也飄在所有菩薩、羅漢和四眾弟子身上。檀香嬝嬝,瀰漫每一個角落,供養著佛陀說法的殊勝大會。
二千六百年的花瓣飄灑在身上、鼓樂繚繞在耳中、天人飛舞在眼前、法音流潤在心頭,拔苦予樂的信心歡喜,古今交會的光明希望,每一位參訪者都在星雲大師建構的感動時空中,參與了千年生命相融的大合唱。
摘自《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
高希均
當世界出現偉大的新建築時,即為全球焦點。如今這一座萬人矚目的新建築即將誕生,閃耀著文化生命與佛教世界的光芒,那就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這座磅礴建築的擘畫者是星雲大師。多年來他有一個深藏於內心的強烈願望:讓世人感受佛陀的精神。在建國百年的十二月,星雲大師實現了願望並把它獻給台灣百姓、華人世界、全球教徒。
回溯發願建館供奉之初,從一九九八年迎回佛牙舍利,這座佔地一百公頃,歷時九年,位於高雄佛光山上,即將於今年十二月落成。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想像這其中經歷了無數的艱辛、無數的心力,及無數的期許。
近幾年我都在佛光山渡春節。每次上山,想聆聽的是星雲大師的話,想看到的就是興建中的佛陀紀念館。每次走到現場,就震撼於紀念館的雄偉;每次離開,心中惦念這座偉大的建築真能如期完成嗎?
最近一次當我漫步在即將落成巍峨的建築群中,不論是仰望中央「本館」,或是遠眺「四聖諦塔」、縱觀「八塔」,從各個角度觀賞,對星雲大師的構思與用心,感動不已。
摘自《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出版者的話
星雲大師
回想一九九八年二月,由貢噶多傑仁波切贈送,以及十二位法王聯名認證的佛陀真身舍利,從印度經泰國恭迎到了台灣。其盛況之熱烈空前,眾人之歡喜踴躍,帶給社會無比的影響,我們決定進行建設佛陀紀念館的計畫。此後,從覓地到興建,至今一晃十三年了。期間,幾經人事的奔波周折,多次的工程會議修改,配合政府種種的法令規章,感謝佛光的加被,十方善緣的共同成就,所幸都能一一克服困難,佛陀紀念館在世界眾人的企盼與祝福下,於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正式落成啟用了。
有人問:「為什麼要建佛陀紀念館?」其實,這和建設捷運、高鐵的意義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捷運和高鐵是硬體的建設,佛陀紀念館是歷史的建設,是人心的建設。因此,我曾經說過:「誰能有『無我』的觀念,誰就能興建佛陀紀念館。」
完成後的佛館,有禮敬大廳提供各種服務,有三殿八館可以禮拜參觀,八座寶塔、一百零八米大佛巍峨聳立;八宗祖師、十八羅漢慈眉垂目,我們希望所有來到這裡的人,都能與佛接心,點亮心靈的燈光,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心靈得到淨化,人格獲得昇華,進而創造祥和安樂的「人間佛國」,明白淨土就在現前,佛陀就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完成後的佛館,它是十方的,是大眾的,只要有人需要它,誰都可以來親近它;它也是文化的,是教育的,無論個人、家庭、學校、機關團體,都可以在這裡團聚、聯誼,都可以在這裡圍繞、教學。我們希望來者能體會眾人願力的成就;我們也期望眾人感受世間善緣的美好。
二○一一年十月
星雲 于佛光山開山寮
摘自《人間佛國: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紀事》序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