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幾歲,每個人、每一天,都可以有自己的夢想,也都有能力逐夢、圓夢。
只要你願意相信,相信自己、相信未來,夢想終究不會與你只是擦肩而過。
★博客來心理勵志月暢銷榜 | TOP | 2 |
2015/4/20~5/31 | ||
★博客來心理勵志週暢銷榜 | TOP | 1 |
2015/4/20~5/17 |
看見「美加」,難免會想到出國留學或遊學。確實,經過半世紀的經營,從沒有網路、資訊封閉、出國不易的年代,到上網便捷、資訊爆炸、自由出國的現在,已經有四、五十萬學子,透過「美加」的協助,負笈海外。
但,這不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創業的傳記書,也不是一本傳授我們怎樣經營企業的管理書。
出國留學或遊學不是最終目的,只是一種方法,讓我們拓展視野、擁有接觸世界的能力,有機會與來自各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共同學習、彼此交流、相互競技,甚至開創自己的事業。而語言,則是幫助我們運用方法、實現夢想的工具。
夢想,或多或少存在每個人心底,只是會否被深埋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從此不見天日。所以,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是如何在每一天,透過點點滴滴的努力,一步步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這不是一個人的故事,而是許多年輕人透過強化自己的英語能力,遠赴異地他鄉,追逐、實現夢想的相似體驗。它,讓我們看見,如果敢把眼光放在世界,未來的成就,也將是以國際為舞台。
序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 立法委員 丁守中
他們圓了青年的留學夢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王力行
美加的「早一步」哲學 前淡江大學校長 陳雅鴻
如果人生再重來一次 美加文教機構副總裁 陳上春
圓自己的夢 美加文教機構創辦人 叢樹朗
開場白
追夢五十年
第一部 種下一棵夢想的樹
流亡學生變托福教父
南陽街上的第一家補習班
三十年,不曾言悔
看見風起雲湧時
半世紀的變與不變
第二部 為教育,傾注一生
莫清崴
三十五年熱情不減
江璞
每個月都要考托福
黃冠文
愛他,就要教會他
蔡睿
一輩子只有一個職業
陶維極
執著打造學生英文實力的外籍老師
第三部 那些年,我們追逐的夢想
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
得到再一次發掘自我的機會
大愛電視台總監湯健明
從追求風光到享受喜悅
ETS台灣區代表忠欣公司董事長邵作俊
在全球化潮流中找到自己的舞台
夏一新身心精神專科診所院長夏一新
豐富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價值
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所長劉廷揚
夢想愈走愈清晰
演員、製作人林心如
歸零後再起飛
新銳設計師陳彥廷
技職生變身得獎王
花旗銀行商業金融事業群負責人林淑真
自信立足國際金融舞台
尾聲
迎向下一個時代的潮流
附錄
「美加」教會我的事
從留學推廣到終身教育
「美加」大事紀
追夢五十年
2013年3月,一項名為「美國夢‧留學情──台灣人的美國留學故事展」的展覽,在高雄揭開序幕。
這項展覽,讓人有如走進了時光隧道,回到上個世紀的六○年代。當時的年輕人,幾乎人人都有「留學夢」,將赴美留學,視為國內大學畢業後的必然行程。
出國唸書,飛向地球的另一端,看見新的世界,體驗不一樣的文化,一直是許多台灣人的夢想。
在艱苦中昂揚
快速成長的留學需求,來自經濟、社會的豐沛力量。一方面,台灣人民所得逐漸提高,父母更有能力為孩子支付國外的高額學費;而另一方面,台灣從農業社會漸漸轉變為工業科技社會、服務性的社會,知識經濟成為提升競爭力的新目標。
六○年代的台灣,國民所得還不到五百美元;即使邁入七○年代,國民所得仍然僅有約四百四十美元。曾幾何時,後來催生許多「科技新貴」的新竹科學園區,如今有許多人通勤上、下班,但在那時,從台北到新竹,沒有高速公路,只能走省道,單趟車程大約就要兩個多小時。
然而,那是艱苦卓絕的時代,也是起飛昂揚的時代;十大建設計畫在1973年正式展開,包含如今的中山高速公路、桃園國際機場等等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全都是在那個時期陸續啟動,而台灣的國民所得,也在七○年代中期超越一千美元,到八○年代又突破兩千三百美元。
這段變遷的意義,是台灣的國民所得,在十年之間成長將近六倍,而當初的時代背景,卻是台灣面臨退出聯合國、大量資金外移,以及石油危機所造成的全球不景氣等等衝擊。
追逐美好的渴望
這也似乎是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新興風潮,許多國家對於「知識」,有一種熱烈的渴望與追求,希望藉此提升國家競爭力。
依照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的統計,1988到1989年間,全球共有115萬8,906位高中程度以上的畢業生,選擇離開自己的國家,在海外完成高等教育。
為了出國留學,年輕學子不約而同到南陽街補習,尤其是全台第一家提供托福補習的美加。
那時的年輕人,面對自己的人生,各有不同的抉擇。有些人,學成後,留在美國發展,「留學夢」延伸成為「美國夢」;也有些人,完成「留學夢」之後,選擇學成歸國,成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
光陰荏苒,那個年代過去,無論當時的年輕人如何取捨,五十年後,台灣年輕人的「留學夢」,開始有不一樣的面貌。
出國唸書的年輕人變少了,但出國唸書的年齡卻開始往下修;同時,除了留學,還有遊學、打工渡假,也是出國追夢的另類選擇。
五十年來,台灣年輕人赴美圓夢的種種變遷,要說最佳的見證者,絕對非「美加補習班」莫屬。
五十年前,來自山東的流亡學生叢樹朗,因為嗅到台灣年輕人追逐「留學夢」的趨勢,放棄了公務員的鐵飯碗,在南陽街成立「美加」,是台灣留學考試的始祖,也是南陽街上的第一家補習班。
叢樹朗最初也曾有「留學夢」,不過,他選擇留下來,幫助更多人完成留學夢。一開始,「美加」只是以提供補習的方式,幫助學生通過留學考試,後來發展為「一條龍」的服務──成立出版社,方便印製教材;買下旅行社,方便學生購買機票;成立諮詢代辦中心,解決學生出國的各種疑難雜症。
寫自己的故事
「『美加』,不只是家補習班,而是在台灣和海外之間,為留學生搭建了一道橋梁,」一位資深的「美加」學員如是說。
有了這座橋梁,眾多莘莘學子的人生,因此出現不同的風景:有人原本就讀文科,出國後改唸電腦,日後成為科技界數一數二的高階主管;有人最初在本土銀行擔任基層員工,出國進修,再返台進入外商銀行,一路走來,都是平步青雲;有人是技職體系出身,在國外攻讀碩士時,有策略地參加各項國際設計大獎,現在是獲獎無數的新銳設計師......
九○年代中期以後,台灣開始出現遊學的風潮,「美加」在第二代接班後,也率先切入遊學團和個人遊學市場,讓年輕世代藉著短期遊學,也能夠到國外看世界,拓展視野。
「美加」五十年,其實就是一部「台灣赴美留學史」,不同世代的學生,如浪潮般一波波湧向海外,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追夢故事。
刻劃雋永的回憶
一代年輕人,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留下纍纍果實,化做養分、化做翼下之風,讓下一代年輕人擁有振翅高飛的能力與勇氣,勇敢走出舒適圈。或許,有一天,這個夢想開花結果,又將成就更多人的夢想。
「美加」成就了眾人的「留學夢」,為台灣培育了更多出國人才,也成就了自己的事業版圖,更成就了許多老師與學生的未來。
在這裡,老師擁有高度教學自主,得以發揮所長,傳授他們覺得年輕人應該學習的英語課程;在這裡,有執著、認真的老師,幫年輕人把英語變成屬於自己的工具,豐富他們追逐夢想的能力。在南陽街上,這裡,就是一道特殊的風景。
然而,細數這則「美加傳奇」的源頭,或許,就要重回1949年6月23日,廣州的黃埔碼頭……
摘自《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美加與台灣的留學故事》開場白
如果人生再重來一次
美加文教機構副總裁 陳上春
如果人生再重來一次,問我還會不會想辦教育,答案絕對是:我會、我會、我會。(因為太重要,所以會說三次,哈!)
我一直認為,教育對人的影響是深遠而且無時效性的,尤其在參與多個國際性公益組織團體後,更認為教育是改變第二人生的重要關鍵。
或許你的背景、生長環境不具備特殊優勢,但透過教育,你絕對可以成就獨特性格,甚至改變命運,進而從事自己想要做的事。
不僅如此,「活到老,學到老」更是我恪遵已久的觀念。
有了外孫女後,我因想擁有美好的祖孫時光,特別學習了親子共讀的課程;閒暇之餘,我也接觸了拼布、繪畫等相關才藝的訓練,當然,學習的意義不是為了拿獎或是比賽。
有時候,成功完成一件作品,那種心靈層次上的提升,真的是筆墨難以形容的快樂。
2015年,適逢「美加」創立五十週年,很高興能與多數台灣學子一同走過這半世紀,此次也藉由天下文化的出版計畫,讓我重溫了這五十年來的酸甜苦辣。
這一切的種種,歷歷在目,縱使當時備感艱辛,如今回想起來,卻也覺得會心一笑,因為辦教育帶給我的滿足太多,不僅許多人的夢想因此被實現,進一步來說,更讓台灣的人才有了跨足世界舞台的機會。
雖我現已退居「美加」經營的幕後,但我仍時時關注所有教育體制上的最新動態,盡可能地要求所有美加夥伴們要將心比心,因為每個學生的夢想,都是那麼珍貴,因此我們必須使命必達。
「美加」之所以能持續在業界上擁有一席之地,主因就是我們專注在這「教育」這個本業,不浮誇、不跨界其他產業。未來的路上,我們也將秉持這般信念,邁步向前。
最後,獻給廣大年輕學子,Define your future!堅信自己,夢想即在不遠處!
摘自《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序
圓自己的夢
美加文教機構創辦人 叢樹朗
猶記得當初從中國大陸山東家鄉,幾經顛沛流離,跟著聯中來台就讀,一路白手起家,開創教育事業。大概是身為山東人的緣故,深受至聖先賢孔孟與武訓興學的感染,投身教育乃家訓有言: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功德事業。
六○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掀起留學潮,當年卻苦無托福、GRE、GMAT的留學培訓機構,致使懷抱出國理想的學子無路可循!有感於此,我與內人陳上春女士拿出全部積蓄,創辦美加留學英語中心。
遙想當年,創業雖艱辛,但因此卻讓更多青年學子順利走向國際,現在回想起來,著實感到欣慰萬分。
尤其,細細閱讀本書採訪到的跨界優秀「美加」校友,從他們各自精彩的求學路程及後續的人生經歷,可以深知一個道理──想絕對可以被打造,只看你願不願付諸實現而已。
年輕的朋友,別因目前的夢想過於渺小而瞬間忽略它,一點一滴細心積累,某一天猛然回首,或許你會發現,你的人生高度早已不同。凡事別顧慮太多,起身做就對了!
感謝老天給了我辦教育的機會,也因為這個使命,讓我接下來的人生依舊充滿活力。
除了保持運動強身的好習慣外,這些年將「美加」留遊學教育交棒第二代後,轉而投入成人教育,創辦了松山社區大學,提供豐富多元的終身學習課程。
我深信,教育不管在哪個年齡層,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義,也因此結識了年輕的老師與同學等忘年之交,大家教學相長,快樂學習,覺得退休後的日子特別充實。年輕夥伴常用我的座右銘「終身學習,永不休息」來形容我對教育工作的熱愛與堅持。
在我的人生當中,經歷了許多起起伏伏,從流亡學生,最後到企業老闆,現在則是一個快樂自在的社會人。這樣的過程,讓我更加堅信,教育是翻轉人生、實現夢想的唯一選擇。所以,我義無反顧地投入,希望藉由我的努力,讓更多年輕人可以學習到更多東西,豐富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夢想。人生,永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最後,我想說的是,教育,應無分別,理當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學習的恩澤;眼光,必須放大,把握住任何一個可以跨步出去的機會,全世界都是你的夢工場,而你,就是未來成功的主宰者!
摘自《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美加與台灣的留學故事》序
教育是最好的投資
立法委員 丁守中
「美加」投資教育,不僅是為了自己的補習班,更因為創辦人叢樹朗對教育的執著。
當年,我曾經參與開放兒童美語補習班法案推動,而叢樹朗更是其中的重要推手之一。現在,街上隨處可見各家兒童美語補習班的招牌,大家可能很難想像,過去,因為擔心影響兒童的文化認同、妨礙中文學習,兒童美語補習其實是在禁令下求生存。
我們都覺得,英語是國際語言,應該及早學習,而且語言學習本就愈早愈好,因此主張政府應該開放兒童美語補習班。經過長時間的努力,1990年時,政府公布行政命令,同意兒童課餘時間在補習班學英語。不過,我跟「美加」的緣分,其實從更早就開始。
我的學生時期,就是在台灣留學熱潮興起的六、七○年代。那時,許多人都想出國留學,而「美加」可以說是出國留學的必經之路。
這些年來,除了我的兩個兒子,他們也帶了不少朋友到「美加」補習。我看到,許多年輕人到「美加」,強化他們的英語能力,可以走出台灣,在國際舞台上學習、開創自己的事業。
《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是對「美加」最好的詮釋;他們的努力,成就了自己,又成就了新一代的年輕人。半個世紀以來,他們幫助的,不只是當年在那裡補習的學生,更是幾個世代年輕人的未來,以及我們的國家競爭力。
摘自《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美加與台灣的留學故事》序
他們圓了青年的留學夢
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發行人 王力行
六、七○年代大學中流行一句話:「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每個上了大學的年輕人,很少沒有「留學夢」的。當時的留學夢始於考托福,因為美國各大學規定,凡申請入學的人都得透過托福(TOFEL)、GRE考試,檢測英語是否具一定程度。
六○年代、七○年代凡要留學的人,也很少不知道「美加」留學補習班的。因為那裡以教授如何考得托福高分而出名。在美國碰到台灣留學生談起,也很少不是「美加」的班友。
若干年後,我在台北國際職業婦女協會結識會友陳上春,才知道原來她是「美加」的創辦人之一。陳上春和夫婿叢樹朗胼手胝足,建立起一個留學教育王國,造福了無數青年學子,包括當前的產、官、學重要菁英。
1949年叢樹朗來台只有十二歲,當時是跟著山東聯中一起到了澎湖。許多知道那段崎嶇歷史的人定會了解,叢樹朗能到員林實驗中學就讀,算是幸運兒。因為是流亡學生,一切得靠自己。在那個年代,他看到了大學生渴望的「留學夢」,而能創辦提供留學服務的教育中心,可說是極具遠見。
摘自《全世界都是我的夢工場:美加與台灣的留學故事》序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