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當今的政治領袖中,賴清德的聲譽及民調長年名列前茅。從礦工之子、白袍醫師、明星立委、民調第一的五星縣市首長到行政院長,賴清德勇於任事、重視操守和「做實事」的風格,得到各界的肯定。
本書由資深媒體記者郭瓊俐執筆,記錄賴清德2017-2019年擔任閣揆五百天的作為,以及2014-2017年他在第二任市長任內的建樹,旁及賴清德的個人側寫與接任閣揆前後之心境與轉折。
從地方到中央,透過賴清德的豐富施政經驗,可以看到台灣在經濟、建設、兩岸、民生和教育文化等重大問題上,正面臨哪些困難與挑戰?賴清德他個人的意見與實際做法又是什麼?關心台灣現在與未來的讀者千萬不容錯過。
|賴清德|
出生於台北縣(現新北市)萬里礦區,就讀萬里國小、萬里國中及建國中學,台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畢業後,進入成功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就讀。多年後再至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進修,取得公衛碩士。
擔任台南成大醫院、新樓醫院主治醫師期間,出任陳定南競選省長「醫師後援會」分會長,開始接觸政治。後來基於「人生一輩子就是要做一件讓自己血熱起來的事」,投入1996年國大代表選舉並高票當選。自此從診斷、醫治病人的醫師,成為替國家問題尋找解方的政治人物。
從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升格直轄市後的兩屆台南市長到行政院長,賴清德一路秉持誠實、務實、踏實的特質,展現解決問題的效率與施政風格,清廉、勤政的成績讓他多年蟬聯媒體「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的五星首長。
在政治局勢丕變、網紅當道的社會風氣中,依然維持其一貫務實、不膨風的性格。不管世道如何改變,相信賴清德低調、剛毅的從政風格,和他愛台灣、關心台灣的心意一樣,將繼續鼓舞民眾一起以行動扭轉未來,為台灣帶來更多力量與希望。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為未來面對檢驗 / 高希均
序言|用行動帶來希望——從地方到中央的挑戰 / 賴清德
採訪側記|低調而美麗的台灣苦楝 / 郭瓊俐
楔子 閣揆的五百天
Part I|承擔 2017~2019
01 立足台灣,布局全球
——獨立自主,是壯大台灣的基石
02 台灣沒有分裂的本錢
——以全民利益優先,朝野合作,團結台灣
03 文化台灣,讓全世界都看到
——從遠古文明到多元文化的融合
04 以科技、智慧、雙語打通未來之路
——把握優勢迎接工業4.0
05 打造公義社會、幸福家園,致力均衡台灣
——讓台灣安居樂業、生生不息、均衡台灣
Part II |務實 2014~2017
06 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
——不向黑金妥協,拒進議場
07 當感動的事情出現,劫難就會結束
——以專業和行動力,凝聚民眾一起解決登革熱
08 「棒球市長」的大聯盟計畫
——振興台南棒球的三支箭
09 點燃文化火種,照亮台灣
——台南美術館與五大文化園區找回城市榮光
10 科技治水,開源與節流同步
——改善水患,民眾最有感
11 呷飯皇帝大,就業第一
——營造友善、多元的就業環境,吸引廠商進駐
12 城市建設不能停,有承擔就有方法
——推動鐵路地下化,需要魄力與膽識
13 刀口上的執行力,搶救無情災難
——○二○六大地震,考驗應變與救災能力
14 打破常規組織的思維,嚴守財政紀律
——不玩數字遊戲,錢要用在刀口上
15 用教育為孩子裝上飛向夢想的翅膀
——健全制度和環境,讓下一代有追夢的機會
閣揆的五百天
2017年6月,時任台南市長的賴清德,接獲當時行政院長林全邀請見面。會面前,賴清德以為是要談台南市的建設,沒想到,兩人一坐下,林全開門見山地說,他已決定離開行政院長的職位,但必須找到最合適的人接任,他希望賴清德接下這個重擔。
一心要在第二屆任期內完成「大台南十大旗艦計畫」的賴清德,並沒有答應林全。他對林全在民進黨執政時承擔閣揆這個重任,表達感謝,也請林全要繼續堅持,他一定會力支持林全。
撇開黨內同志、朋友與幕僚,對他政治前途的考量與建議不說,賴清德是一個不忘初心、執念單純的人,他真的想做完八年的台南市長任期,之後的政治之路再做打算,即使卸下台南市長職務之後只能「裸退」,也算完成自己幾十年從政的理想與承諾。之後,他可以到世界各國參訪交流,了解其他國家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面,也把台灣介紹給全世界。
對於台南,賴清德有太多的感情和責任。這個有著深厚文化與歷史、有著熱情且善良人民的地方,是他就讀醫學院、完成當醫生的救人使命感之處,也是他成家立業的地方,更是促使他走向政治之路的民主聖地。
2017年7月,賴清德訪問美國回台後,林全再次約賴清德見面。這次林全更坦白地說了,他並不是民進黨員,現在執政已出現困境,他認為民進黨員應該要站出來。這席話,讓賴清德陷入長考。
賴清德知道,林全一直都不是民進黨員,但前總統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延攬林全擔任台北市財政局長,從那時開始,不管是執政或在野,林全一直在協助民進黨。一個不是黨員的人,為了民進黨付出這麼多,而他身為民進黨員,知道民進黨是在無數前輩犧牲奉獻之下,辛苦的組黨,在艱難的環境一路前進,第一次取得執政權,又失去政權,好不容易再爭取到執政,就是為了服務人民、建設國家,如果怯於執政的困難,或因個人的利害考量,不願意承擔這個重任,那民進黨又該如何面對全國人民?
中繼投手 扛下重擔
在此同時,蔡英文總統也數次約見賴清德,剖析政治局勢,對賴清德委以組閣的重任,希望他一起打拚,共同承擔執政的責任。
為了挽救執政困局,幾番思量後,賴清德決定接下這個重擔。
當年,賴清德放棄醫師穩定而大好的前程,投入國大代表選舉,是為了對台灣民主的堅持與熱情。這次,他不顧同志、幕僚的反對,答應接下行政院長之職,是為了對民進黨與人民的承諾。他對幕僚說:「戰士沒有選擇戰場的餘地,咱就是得要做下去!」
任命案正式發布前,賴清德再進總統府和蔡英文總統見面,就一些議題做最後確認。當時,賴清德提出四個問題。第一,勞基法修正後的一例一休等問題很嚴重,對台灣的產業衝擊很大,企業和勞工也有很大困擾,他認為應該再修法,總統是否同意?蔡總統表示同意再修法。第二,他主張台灣獨立,以他擔任過多屆立委的經驗,他知道若以閣揆身分到立法院備詢,立委一定會詢問台獨相關議題。蔡總統對他說,他可以在立法院維持一貫的說法。
第三個問題,賴清德說,前總統陳水扁的官司在中途更換法官,並未受到公平審判,加上六年牢獄身體也出問題,陳水扁是台南子弟,他在台南市長任內在議會備詢時,已經表態支持特赦陳水扁,總統的態度如何?當時蔡英文表示,她會處理,賴清德可以維持贊成特赦陳水扁的說法。最後,賴清德提出,台灣憲政體制屢屢出現問題,希望總統啟動憲政改革,蔡總統表示,未來她會推動。
2017年9月5日,蔡英文親自召開記者會,宣布由賴清德接任閣揆。蔡總統也交付賴清德七個任務,包括:一、加速執行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二、有效率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三、持續強化勞工安全及福利,在經濟轉型中,保持產業所需的人力和彈性。四、全力執行能源轉型計畫,確保供電穩定,落實非核家園。五、接續完成稅改工作及已經啟動的改革工程。六、加速執行長照及托育計畫,以因應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社會趨勢。七、強化政府國家發展的整體規劃,有效管控各項計畫的執行進度和預算效能,減少財政上不必要的浪費。
2017年9月8日,賴清德宣誓就職行政院長,他致詞時指出,一定全力以赴,做出成績,不負國人所望,他的組閣原則就是:一、用人唯才,適才適所;二、力求穩健,特別是在政院三長都調整的情況下,部會首長要能立即上手,讓施政無縫接軌;三、重視未來目標的執行成效,內閣會隨時檢討。
賴清德強調,他的內閣是「做實事」的內閣,將誠實面對台灣產業結構轉型、排除投資障礙、一例一休衝擊及能源轉型的挑戰、少子化、人口老化帶來的社會危機、政府計畫的管控等議題,務實擬定策略,踏實解決問題,讓改革展現效率,讓建設加速推動,讓經濟得以進歩發展。
投入全國治理的戰場,賴清德不計毀譽,像個拼命三郎。他以「拚經濟」為優先,射出三支箭。第一支箭是宣布為軍公教人員調薪3%,這個政策帶動民間企業響應,根據人力銀行調查,超過五成民間企業跟進,加薪的平均比率是3.7%。
第二支箭是減稅,行政院的稅改方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受薪階級大幅減稅,包括薪資扣除額自12.8萬增加至18萬、標準扣除額從9萬增加至11萬、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提高至18萬;有學齡前兒童的四口之家、總收入123萬元以下的家庭不會被課稅,以減輕家庭負擔。企業的稅賦負擔也降低,雖然營所稅由17%調整為20%,但保留盈餘從10%砍半為5%,綜所稅最高稅率從45%降為40%,同時拉近內、外資課稅標準,以吸引外籍人才留台。
第三支箭是改善投資環境,包括解決五缺、鬆綁法規、提高行政效率、修改勞基法一例一休等規定。賴清德任內,指示各部會鬆綁了數百條法令,讓不合時宜的函釋、行政規則及法規命令鬆綁,建立更彈性與高效能的行政文化。他也成立「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親自主持會議,逐項解決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讓企業可以放心投資台灣。
解決五缺 瘦了三公斤
賴清德曾經說過,醫學院的訓練與教育,除了讓他擁有醫療專業外,也讓他接受扎實的實證科學訓練。這種訓練,就是要誠實面對問題,務實尋找解決之道。這也是他從政以來,一直維持的問政與執政風格。因此,當企業界呼籲台灣有土地、水、電、人力和人才的「五缺」問題,而且這個問題已經喊了很久,表示這是台灣產業發展面臨的一大問題,賴清德認為,政府要誠實面對,不是一直解釋問題為何存在,而是要務實解決問題。
要解決「五缺」問題,涉及的部會與法規非常多,賴清德成立「加速投資台灣專案會議」,由他親自主持,召集各部會舉行一場又一場的會議,白天開會,晚上回到官邸繼續研讀資料,那段期間,他瘦了三公斤。
歷經密集討論與盤點問題,逐項研擬出解決方案後,就任不到兩個月,賴清德從11月6日起,一連召開四場記者會,分別提出「排除企業投資障礙」解決缺地、穩定供水、穩定供電、解決缺工缺人才的具體做法,回應企業對解決「五缺」的呼籲。
為了讓全國供電量更穩定,解決企業最大的擔憂,賴清德也展現魄力,2018年2月初在行政院拍板定案,重啟核二廠二號機。這個決定引起很大的關注與爭議,但賴清德一肩扛下,也對外說明,核二廠二號機再運轉,並沒有違反《電業法》規範核二廠要如期除役的目標,也沒有影響「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
核二廠二號機再轉之後,滿載發電量達九十八萬瓩,可挹注備轉容量率百分之二點七,讓那一年炎夏的用電高峰期,備轉容量率都維持在百分之六以上,解決缺電的危機。
採訪側記
低調而美麗的台灣苦楝
文/郭瓊俐
賴清德在台南,曾為了信守對台灣付出許多的一位神父的承諾,花了很多年時間,幫他完成所有心願。
二○○九年賴清德第一次準備競選台南市長時,為了蒐集政見,聆聽地方需求,廣泛拜訪台南各界,他也去學甲區,拜訪已在台灣服務半個世紀的美籍神父甘惠忠。甘神父為台南做了很多事,包括遷建天主教瑞復益智中心到安平,讓瑞復益智中心成為台灣最早登記立案的心智障礙兒日間托育機構。一九九六年他在學甲籌設伯利恆文教基金會,提供身障幼童早期療育的服務,並附設慈母幼兒園。
甘神父那時跟賴清德說,他有三個心願。一個是幼兒園旁邊,有個一千坪的建地,挖了十米深的大洞,建商蓋到一半沒錢就跑了,一下雨那裡就是一個大水窟,他每天都很擔心,萬一地震或下大雨,會連帶讓幼兒園坍方;第二個心願是他希望蓋一個「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建立專業教室、培訓師資,並推動正確的「融合教育」觀念(身心障礙兒童應與普通兒童一起就學);第三是他希望拿到台灣的身分證。
賴清德跟甘神父表示:「三件事我都盡量幫你完成。」甘神父卻回答:「很多人都這樣跟我講,可是都沒有用。」
但是賴清德牢牢記住甘神父的三個心願,而且用心幫他完成。
賴清德一就任市長,就找時任市府祕書長陳美伶討論,如何解決伯利恆基金會旁邊那個大洞的問題。
陳美伶後來去了解,發現大洞已存在十六、十七年,原來是地主和建築公司合建房子,後來建築公司倒了,地主想自己填滿那個洞也沒辦法,因為建築執照還有效,甚至建照還被延長過。
學法律的陳美伶告訴賴清德,先取消建照,建商如果要告市府就讓他告,因為必須先解決建照問題,才能要求地主解決大洞問題。賴清德施展魄力取消建照後,建商並沒有提出告訴,原先市府協調用中鋼的轉爐石給地主填洞,但地主後來自己買土方將洞填平了。
陳美伶說,一個延宕十幾年的問題能不能解決,「簡單來講就是態度及決心」,賴清德有心要解決,就能想出辦法。這同時也解決地主十幾年來的問題,地主把洞填平後,重新蓋了房子租給連鎖超市,生意興隆。
二○一四年競選連任台南市長期間,台南市幾個企業家集資八百多萬元,要捐給賴清德做競選經費。賴清德跟企業家講,他不打算成立競選總部,不插旗子也不設看板,沒有宣傳車也沒有造勢活動,所花的經費不多,不需要這筆捐款。
企業家說,錢已經收齊,大家也都簽了名。賴清德建議,這筆錢先放著,他之後會將自己的選舉補助款,捐給「伯利恆文教基金會」,讓甘神父蓋早療中心,如果大家願意,這筆錢可以一起捐給伯利恆。
賴清德連任後,立刻捐出五百萬元選舉補助款,加上企業家原本要贊助賴清德的競選經費、台南各界的捐款,共二千一百萬元,在二○一四年十二月底捐給伯利恆文教基金會。二○一五年七月,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舉行動土開工典禮,賴清德親自參加。二○一八年三月,伯利恆早療暨融合教育中心完工,時任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專程返回台南參加落成典禮,致詞時他說:「這是一棟用愛打造的建築。」
至於甘神父想要的台灣身分證,賴清德也一直惦記在心。民進黨執政後,賴清德在行政院院會向時任行政院長林全建議,應修改國籍法,讓對台灣有特殊貢獻者,不必喪失原有國籍,即能取得我國的國民身分。
行政院後來提出國籍法修正案,二○一六年底經立法院通過,規定對我國有特殊功勳或有助我國利益的各領域高級專業人才申請歸化,無須喪失原國籍。這讓已領有永久居留證的甘神父,不須放棄美國國籍就能領有中華民國身分證。
二○一七年一月,在台灣奉獻五十四年的甘神父,從行政院長林全手上接下身分證,成為國籍法修正後,第一位取得我國身分證的外籍人士。當時高齡八十一歲的甘神父,拿著D開頭(台南戶籍)的身分證,開心大喊「台灣萬歲!」後來很多在我國奉獻數十年的修女、神父,也都如願取得身分證,成為「正港台灣人」。
甘神父的三個心願,賴清德一直放在心裡,一一幫他完成。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