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踐全民照護、醫療公平,他賭上烏紗帽,讓二代健保法過關。
為了革除醫界沉痾,他自揭署醫弊案,嚴懲嚴辦。
為了誠實面對國民,他不顧美方施壓,公佈美牛檢驗結果。
為了修補防疫網漏洞,他以衛生署長之尊,狀告電視名嘴。
台灣要走向「公義社會」,需要更多楊志良!
楊志良給獸醫師的公開說明信楊志良 100.7.25 |
備註:更新版本將於書籍第二版印行時更新。 更動後的全文如下 :http://www.bookzone.com.tw/Publish/book.asp?bookno=gbp001&type=excerpt |
為了實踐全民照護、醫療公平,他賭上烏紗帽,讓二代健保法過關。
為了革除醫界沉痾,他自揭署醫弊案,嚴懲嚴辦。
為了誠實面對國民,他不顧美方施壓,公佈美牛檢驗結果。
為了修補防疫網漏洞,他以衛生署長之尊,狀告電視名嘴。
台灣要走向「公義社會」,需要更多楊志良!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是個引發諸多爭議的人物,討厭他的人,說他白目、一意孤行、只出一張嘴;欣賞他的人,說他有guts、敢做敢言、值得尊敬。對這一切褒貶,楊志良笑罵由人,船過水無痕,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手段,目的是實踐自己的終生目標:「社會公義、全民照護」。其他的,他一點也不在乎。
這本書裡,楊志良談到他對最愛「公共衛生」的一世深情,他認為健康與教育是一個人獲得立足點平等的根本,而要讓每個人都獲得健康,就必須用福利國家的方式分配醫療資源。他也從一個公衛學者的角度,重砲轟擊白色巨塔內的醫界,愛深責切,恨鐵不成鋼。還有他對台灣這塊土地殷切的期待:「清廉施政、公平加稅、合理漲價、照顧弱勢,救台灣」。
拚公義這條路,崎嶇難行,但楊志良期許自己做公衛界的唐吉柯德,面對再多打擊,也從來不曾後悔!
1946生,師大衛生教育系學士、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個性鮮明,說話率直,勇於面對困難,以實踐社會公義為人生目標,對台灣最大貢獻是規劃、推動全民健保,也監督、改革全民健保。
曾是台大公衛所破格任用的最年輕所長,也曾是經營績效佳的醫院管理者,擔任衛生署長時,不改快人快語作風,嚴辭批判時局,痛斥惡質媒體,多次挑戰立法院及監察院權威,被譽為「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另著有《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天下文化出版)。
政大新聞系畢業,任職《聯合晚報》多年,現為自由撰稿人。
著有《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台灣大崩壞》、《張心湜醫者之心》、《我是小志工》、《清淨赤子心》、《草根的力量》、《善的循環》(以上均由天下文化出版)等書。
目錄
序 誰說「官員無能」?─前衛生署長楊志良的志業 高希均
自序 何能言謝
第一部 一個公衛學者眼中的白色巨塔
1.是醫院還是血汗工廠?
2.什麼才是「卓越」的醫院?
3.良醫為什麼變「惡醫」?
4.白袍染銅臭,誰之過?
5.醫院改革,事在人為
6.我一定要把署醫救回來
7.有些醫界大老對我不滿,我對他們更不滿
第二部 走在懸崖邊的施政路
8.全民健保:右派政府的左派政策
9.全民健保得之不易
10.健保一定要長成萬年神木
11.被政治染色的H1N1疫苗
12.難以下嚥的美國牛肉
第三部 非典型署長
13.從上到下的相挺情義
14.媒體火光溫暖我,也灼傷我
15.立法院攻防
16.乘願而來,隨緣而去
17.因為窮,遇到了最愛
番外篇 我是楊志良
18.幸而路上遇到這些人
19.太棒了,這就是我要的!
20.老天爺也要我再多做一點
21.我憧憬的美好國度
採訪後記 願解其中味 邱淑宜
備註:以下更新版本,將於書籍第二版印行時更新。
-------
醫療是高度專業的領域,巨大的知識鴻溝,
往往讓醫師成為高高在上的「神」,不知人間的苦與難。
對病人冷感的結果,就是醫學倫理蕩然無存,
如果只是把人當成「活體」來醫,
那麼醫師就會淪為惡醫了。
曾經有朋友跟我說,他在火車上聽到一群醫師在聊天,從他們聊天的內容,可以知道他們是要去參加一場醫學教育的研討活動,但準備簽完名就走人。而這群醫師毫不避諱他們身處火車這樣的公共場合,高談闊論怎麼弄到更多的錢,從頭到尾,沒有人談到如何把病人照顧得更好。
「視病如親」、「醫者父母心」,是醫師的信條,醫界的確有不少這樣了不起的醫師,但很遺憾的,也不斷出現害群之馬,醫德放兩旁,牟利擺中間。原本用來救人濟世的醫術,反而成了戕害病患的工具,醫學紀律及醫學倫理蕩然無存,令人憤怒。但我的感慨更多,醫師怎可變成惡醫?
我上任衛生署長沒多久,2009年年底,醫界爆發大醜聞,不法集團勾結醫師,掉包病患檢體,切除健康人頭病患的乳房、子宮、卵巢、直腸等器官,詐領保險金。涉案醫院由北至南,從署立醫院、區域級私立醫院、教會醫院到醫學中心,多達十數家。我覺得這是醫界一大恥辱,更無法忍受醫師如此不尊重生命,罔顧病患權益,所以在司法定讞前,先對三名涉案情節重大已被起訴的醫師,祭出了最嚴厲的行政處分──廢止醫師證書。
這件事是檢調單位主動偵辦的,但是當我知道偵辦即將終結時,立即聯繫拜會當時的法務部長王清峰。我拜託王部長,請偵辦此案的桃園地檢署檢察官及刑事警察局,先不要發布新聞,給我一點時間,由衛生署先出面處理。
我的想法很簡單,事情絕對遮掩不住,醫藥界自己處理總比檢調先出手好。由衛生署主動宣布,表示衛生界願意負起責任,醫界也能保住起碼的尊嚴。而且醫界自行處理掉壞的部分,社會比較能夠相信剩下的是好的,如果自己不動手,讓外界來處理,醫界會輸得更慘。我很感謝王清峰部長及檢方願意配合,讓我們自己處理。
我在華國飯店邀宴多位醫界大老,包括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明濱,以及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吳德朗。我當場給大老們看醫院涉案資料及證據,讓他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凝聚共識,支持醫界自清門戶的行動。
準備周全後,2009年12月29日,我偕同吳德朗及李明濱召開記者會。我首先表明醫師濫切正常人器官的醫療行為太不可原諒,為了維護醫界的尊嚴,必須嚴懲涉案醫師。接著我們三人共同宣布,廢止三名犯案證據確鑿、已被起訴醫師的醫師證書。
這是台灣醫界有史以來第一次對醫師祭出最重的處分。過去對醫師的違法行為,最多撤銷他的執業執照,執業執照被撤銷就像駕照被吊銷,一段時間後又可以再申請。但醫師證書被廢止,就永無翻身機會,好比被褫奪(行醫的)公權終生。我希望這次的懲處成為範例,以後同一批犯案醫師就按照這個標準處理,凡被起訴就廢止醫師證書。
高醫堅不認錯,面子裡子盡失
這起詐領保險金案件,涉案醫院不只是詐領商業保險的保險金,診療過程中也虛報了健保費,這些A健保的醫院也必須接受行政處分。其中,桃園怡仁醫院是前立委楊敏盛經營的敏盛醫療體系的一員,事發後楊敏盛親自打電話到衛生署致歉,怡仁醫院院長也帶醫師前來衛生署認錯;但同樣涉案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卻始終不認為院方有錯,讓我非常非常的憤怒。
健保合約對象是醫院,醫師出現這種行為,難道醫院不必負責嗎?高醫涉案情節為前婦產部許姓主任與不法集團勾結,將癌症檢體混入人頭病人的病理組織中,據此切除人頭女病患的器官。整起案件連病理科、放射科都牽涉其中,絕不是醫師個人的問題,可說是集體犯罪了,顯示醫院的管理大有問題。何況高醫附設醫院既是醫學中心又是南部醫療重鎮,擔負的社會責任比一般醫院更大,雖然當時許姓主任已離職,但我希望醫院主動出面認錯道歉,並處分相關失職人員。
我前後打了多次電話跟高醫附設醫院院長溝通,也要健保局總經理鄭守夏打電話,但高醫堅稱這是醫師的個人行為。跟醫院說不通,我甚至找高雄醫學院校長余幸司出面,但他也難以著力。
我天天催鄭守夏,但事情拖了好幾個月還是沒下文,我等得不耐煩了。唉!你殺了人、做錯事,我拜託你出來自首,可以罰輕一點,你還不肯,那就別怨我出手重!
通常醫院發生醫療弊端,是由地方衛生主管機構處分,但重大案件衛生署可以直接處理。我原本要停止高醫婦產部住院及門診一年健保特約,但醫學中心的婦產科停約一年,對病患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其他科的女病患也常需要會診婦產科。我考量民眾就醫權益及需求,最後改採行政罰款,金額採取回溯一年的計算方式,即高醫必須將過去一年婦產科門診及住院申報的健保給付,全數回繳。
高醫A健保案最後以重罰「天價」一億五千萬元了結,創下歷來處分醫院罰款的最高紀錄,高醫可說面子裡子盡失。可以感到安慰的是,高醫雖然受到重創,但也獲得重整的機會,院長換了人,而之後我拜託高醫調派主治醫師級以上醫師,支援署立台東醫院及恆春醫院,院方都能從善如流,配合度相當高。
這個案件中涉案的人頭女病患,雖然配合詐領保險金有罪,但如果不是經濟與知識上處於弱勢,哪個女性願意被切除子宮、卵巢甚至乳房?我認為是值得憐憫的。她們雖然一併遭到起訴,但我私下希望不會被判刑太重。
這件事讓我感觸良多,是醫學教育出了問題,才讓醫師如此胡作非為嗎?我曾經在台大醫學系教授公共衛生這門課多年,每學年結束前的最後一堂課,我都會跟台下這群未來的醫師說:「以後請當良醫,不要當惡醫。」
醫學系很多學生家境優渥,從小一路優秀到大,我都說他們是特別培養的飼料雞,關在籠子內,仰頭沒有看過天,俯身沒有踩過地,課本上的知識都知道,課本沒有的常識都不曉得。以前我帶醫學系學生下鄉做醫療服務,我還得煮飯給他們吃,因為有些學生連電鍋怎麼用都不會。
很少醫學系學生有貧、病的經驗跟體驗,又怎麼會知道貧病交迫的苦?很多醫師跟鄉下歐吉桑、歐巴桑的文化差距太大,對病人提出的問題,有的醫師不屑回答,有的醫師認為沒必要解釋,因為說了他們也聽不懂;還有的醫師覺得自己是神,病人聽就好了,「信我者得永生」。
我看過太多太多這樣的例子,我跟學生說,以後要是看到你們看診時,是用非常鄙夷的眼光在看窮、老的病人,我絕對當場發飆罵人;沒有體諒病人的心,你們只會成為惡醫,而不是良醫。
惡醫是什麼意思?可以分兩個層面來說,一是醫師惡劣的看診心態,把病人視為活體診治,只提供醫術,未給予絲毫尊重,病人全無尊嚴;一是醫師惡劣的看診行為,反正病人麻醉後不醒人事,不會唉唉叫,就任意宰之割之。濫切病患器官的醫師,就是屬於這種泯滅天良、不折不扣的惡醫!
我常跟學生提到一位我印象最深刻的良醫──楊英哲醫師,1982年我幫南投縣鹿谷鄉評估設立農民診所時,楊醫師正在當地駐診。有一次我看到一個病童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哭鬧,楊醫師張開雙臂抱住病童安慰,毫不在意醫師白袍上沾滿鼻涕眼淚。在我看來,這才是視病如親的良醫,非常有人味。楊醫師不是台大畢業的,但我希望台大醫學系的學生畢業後,都能夠成為這樣的醫師。楊醫師一直在南投偏遠山區看診,目前還在信義鄉地利村服務原住民。
其實醫師不只不願費唇舌在教育程度差的病人身上,連我自己的就醫經驗也是如此。1994年我罹患胸腺瘤,是台大外科李元麒醫師幫我開的刀,他對我的照顧很周到,我非常感謝他,有一次他開車看到我在路邊走,還停車載我一程。當時我擔任台大醫院資訊室主任,是醫院的一級主管,但當我問他一些胸腺瘤的癒後問題,他只給了我一個大大的微笑,沒有回答。那我怎麼辦?只好自己去查資料。李元麒醫師2010年底往生,我以署長的身份率領署內同仁去祭拜他。
還有一次,我辭掉柳營奇美醫院執行長一職後帶女兒去看診,醫師當然認得我,態度很客氣,但對我女兒提出的問題也完全沒有回答,大有「我講了你也不懂」的味道。
但我們似乎也不能苛責醫師,一個上午要看六十個、八十個,甚至百名以上的病患,有時間一個一個仔細解釋跟回答嗎?要醫師一個病人花上二十分鐘看診,天方夜譚嘛!
我在台大醫院任職時,曾經糗過院長戴東原。戴院長是糖尿病名醫,病人多得不得了,衛教是治療糖尿病很重要的一環,教導病患如何自我照護,但他門診時根本無暇逐一為病患「上課」,後來他寫了一本有關糖尿病治療的書,跟病患說去買書看吧!於是我笑他,原來你的衛教就是叫病人去買書。
醫療是高度專業的領域,病人遇到吝於開尊口的醫師,通常也是高度無奈。美國人平均一年看診四到五次,台灣則是十多次,我常開玩笑說,這是因為台灣醫師每次看診時間都很短,所以病人必須看很多次才夠。但民眾不要抱怨醫師看診只看三分鐘,因為你繳的健保費就只能看三分鐘,如果你希望醫師看診二十分鐘,那就要多交健保費。
這個笑話的背後,是嚴肅的醫學教育與醫學倫理的問題。當整個社會大環境是功利主義當道,我們如何期望醫師成為史懷哲?
1982年,時任經濟部長的趙耀東,因為在一場演講中說台大人對台灣的貢獻很小,引起台大強烈反彈。趙耀東說這番話,是因為1970年代他創辦十大建設的中鋼時,發現台大畢業生很難定下心在國內工作,很多人工作不久就出國留學。當時中鋼人事處還因此建議,最好不要任用台大畢業生。台大集各方寵愛於一身,獲得的資源無論是政府預算還是民間捐款都最多,但學生畢業後對國家社會的貢獻度卻很低,令趙耀東心有所感。
以前台大醫學系曾經一百個畢業生有八十個出國「援美」去了。那時候美國有一個美國醫藥援華會,捐錢興建醫學圖書館,表面上看起來是美國幫助我們,但台灣用大量資源培育的最優秀醫學生,畢業後為美國所用,等於台灣回捐了好幾倍的錢給美國。
有一年我做醫事人力研究,發現在台灣省執業的牙醫師,畢業於台大牙醫系的僅有個位數,不禁興起與趙耀東相同的感慨。那一年我教牙醫系生物統計,學期結束時,學生給我鼓掌,這是對老師很大的肯定,因為自己學校的老師教得好是應該的,通常他們不會特別表示感謝。但是當時我說「沒聽到」,他們就「噓~~~」開我汽水,意思是老師真不識抬舉,給你殊榮還拿翹。我還是跳開不回應,反問學生一個問題:「台大牙醫系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牙醫系,培育了不少畢業生,你們知不知道,目前在台灣省執業的牙醫師,有幾個是台大牙醫系畢業的?」沒有學生答得出來,我告訴他們:「不是七千個,不是七百個,答案是七個。」其他的畢業生呢?都出國去了。
我接著說,有沒有這七個台大畢業的牙醫師,對台灣省的口腔衛生保健一點影響都沒有。如果我有良心,以畢業生對台灣的貢獻程度來決定任教學校的話,我應該辭掉台大教職,到中山醫專(後來升格為中山醫學大學)教書。他們的牙醫系,學生很多,老師很少,那時在台灣省服務民眾最主要的就是中山醫專的畢業生。我這一席話說得學生很不好意思,頭都低下去了。
我們要怎麼樣的醫師?是最聰明能幹會讀書會做研究的,還是最能照顧病患的?聰明能幹會做研究的醫師不能沒有,但應該是走學術路線的少數,畢竟醫學院的教授名額也不多。社會最需要的是能照顧病人、也願意照顧病人的醫師,大學醫學教育還是應該以訓練好的「良醫」為目標。
我的這些批評,有些人聽了可能很不舒服,但這是整個環境的問題,並不是要責怪哪個個人,反而我們這些當老師的要檢討,校園中沒有建立一套讓學生體會生老病死、貧病交迫的教育機制;學生畢業成為醫師後,又欠缺良好的典範供他們追尋學習。
在醫學教育中,身教比什麼都重要,當學生看到頂著名醫光環的老師汲汲於獲取更高的權勢名位,當年輕醫師看到前輩醫師看診對病患不是傾聽而是命令,以及前輩們如何從看診中鑽營獲利,我們能期望他們學到什麼?
摘自《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
楊志良 本書作者
在擔任署長期間,高希均教授及王力行發行人盛邀我到天下遠見出版公司的人文空間餐敘,原因是說我這個政務官非典型,一定要我在離開衛生署後,出版一本有關我個人的冊子,離開衛生署職位不及一週,高教授又來電盛情邀約,只好勉力為之。
然而由於缺乏紀錄,個人記憶有限,必然有些人、事、地、物與事實有所出入,出版社又要求在六月底、七月初完成,謬誤之處,得罪之處,就當作我個人的胡言亂語。若真要怪罪,邀我出書的王發行人及高教授其罪難逃,若覺有趣,不妨共襄盛舉捐個三、五百給健保愛心專戶。
今年初已領到敬老悠遊卡,搭公車免錢,捷運及高鐵半價(未來老人不斷快速增加,此制度不知還能撐多久),每天台北、台中,高鐵、捷運、公車轉來轉去,好不快活!呆望窗外常想起一生中有恩於我者,對我包涵、鼓勵及指導者,不知千百,很多都不曾言謝,也有不少已不及言謝,然這些都常在午夜夢迴中,在腦海中翻滾,就藉此冊子,說聲謝謝。
完成此書,要感謝王發行人、高教授的力邀,邱淑宜小姐、余宜芳小姐、丁希如小姐辛勞的撰寫、編輯,更特別的是在副署長及署長任內兩度擔任我秘書的盧胤雯簡任技正,雖未曾交代,卻主動收集我署長任內所有相關活動的文字、影音等資料,又自願利用留職停薪照顧兒子期間,陪同訪談,無一缺席,不時提醒謬誤,提供寶貴意見及資料,否則無法成書,在此特別感謝。
擔任署長期間,因才能有限,身心常陷入極度困乏,至於家人的包容與支持,何能言謝。
摘自《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自序
高希均 天下遠見出版公司創辦人
凡是公平正義的鬥士,我都想認識;凡是腐化的權貴與吝嗇的富豪,我都會避免。一年前認識這位衛生署長,立刻被他的使命感感動。卸職後,他接受「天下文化」的邀請,在極短的時間,完成本書。我向他說:「分享你的經驗,比分享有錢人的財富更有價值。」楊教授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
像一道彩虹,像一團煙火,驚喜、燦爛又歸於平淡,楊志良在政壇消失了。這位政務官是官場規矩與政壇倫理的異數,卻轟轟烈烈地在十八個月(2009年8月─2011年2月)做出了一番事業;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然後不經意地以五百萬台幣標出一隻用過多年的公文包,再加上他自己的五十萬,捐給了公益團體。
(一)獨裁可惡,民主可悲
近卅年來台灣的民主政治,曾經帶給我們全民極大的驕傲:五千年來華人世界中第一個推動民主政治的國家,包括了2000年國民黨政權的和平移轉。不幸的是,當前西方民主社會所經歷的缺點,一一在台灣提早出現。
美國的民主政治是否已走到了盡頭?美國政治評論家指出五個因素造成了美國國力的持續下降:國會立法的僵持、利益團體的囂張、媒體評論的二極化、單一議題的主導、選民的失望與冷漠;這些因素完全可用來解釋今天台灣民主的病態及人民的焦慮。
摘自《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序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