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真實感的健康寶典
本書是從慈濟與您健康有約電視台
廣受好評的醫療節目「慈濟與您健康有約」約兩百六十集的內容精選、改編而成。
包括胃腸肝膽、骨骼肌肉、免疫風濕、意外傷害、減重等各方面醫療問題,
是您最佳的家庭常備參考書。
本書是從慈濟與您健康有約電視台廣受好評的醫療節目「慈濟與您健康有約」,共四季、約兩百六十集的內容精選而成。「慈濟與您健康有約」自二○○○年七月三日開始播出,介紹的範圍廣及國人常見疾病的治療和保健方法、新的醫療科技,以及大眾都感興趣的健康瘦身法等。
全書依疾病的類別重新整理而成,共分為腦血管、神經系統、呼吸道、心臟血管、新陳代謝、癌症、胃腸肝膽、骨骼肌肉、免疫風濕、意外傷害、減重及其他等十三個類別。
閱讀本書時,除了能夠吸收最新的醫療知識,更能深刻體會到,除了新療法、新儀器、新技術,還要加上醫療團隊的關心和用心,才是治病的最佳良藥。
胃腸篇
戰勝胃潰瘍
肝臟長膿包——肝膿瘍
搶救肝硬化
雞尾酒新療法治癒C肝
戒酒遠離胰臟炎
腹腔鏡切除膽囊
葛西氏手術救活膽道閉鎖兒
泌尿生殖系統篇
吊帶手術解決尿失禁
小腸做成的人工膀胱——全世界首創的療法
肉毒桿菌毒素治療排尿障礙——摘除子宮肌瘤的新方法
動脈阻斷手術
卵巢囊腫開刀新選擇
骨骼肌肉篇
醫生手指的延伸——關節鏡
重建十字韌帶
要給病人最好的人工膝關節
更「合身」的人工髖關節
腳跟可以著地了
骨質疏鬆預防有道
骨質疏鬆的後遺症——腰椎骨折
骨骼銀行
逃過壞死性肌膜炎的虎口
免疫風濕篇
終結乾眼症
攻擊紅斑性狼瘡
自體免疫疾病——類天庖瘡
意外傷害篇
小心,別讓幼兒誤食鹼粽水
有復健就有希望——脊髓損傷不必完全癱瘓
意外之箭
壓力衣——燒燙傷病人的最愛與最恨
減重
神奇的中醫減重
回歸自然的減重法——四十天減九公斤的例子
減肥不必餓肚子
有氧有健康
其他
早期療育,跨出身心障礙的禁錮
手術後,自己控制疼痛
只要肯走,就有路
致命的吸引力
逃過壞死性肌膜炎的虎口
鏈球菌是一種很常見的細菌,當我們身體健康時,鏈球菌對我們不會造成嚴重的威脅;但是對於生病或是免疫力差的人,任何一個小傷口都有可能引發致命的危機。然而,生命自有其奧妙之處,看似沒有好轉希望的嚴重病例,在親情的呼喚和醫護的照顧下,生機又會再度萌發。
小傷口引起大麻煩
一個夜晚,洪樹城跟妻子一如往常的在他們賣冰的店面裡相伴看電視。洪樹城被連續劇曲折起伏的劇情牽動著,完全沒有想到,今天他在工作時右手肘上不小心造成的傷口,正在發生急遽的變化。
當晚洪樹城就開始出現發燒的症狀。他沒有警覺到病情的嚴重性,第二天只是在關山鎮上的小診所拿藥服用;可是情況沒有好轉,發燒與昏睡的狀況一直持續。三天後,家人把他送到關山慈濟分院。這個時候,他右手肘上的小傷口已經擴展到整個右手臂膀。
這種狀況醫學上稱為壞死性肌膜炎。
與洪樹城結婚四十八年的洪黃時,跟著丈夫從年輕打拚到現在,當孩子都離家各自發展後,她就跟丈夫守著小店面,以為日子會這麼平平順順的過下去,沒想到,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病,卻差點讓洪黃時失去相守近半世紀的老伴。
可怕的鏈球菌
造成洪樹城傷口惡化的元兇是鏈球菌。它是常見的一種細菌,健康人的免疫系統能有效阻擋它的入侵,但是免疫力差的人就擋不住了。而且它還有一項可怕的特性:它一旦入侵人體,會快速的滋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會造成人體大片皮膚組織的壞死。
洪樹城的情況非常嚴重,他不但陷入昏迷、意識不清,也不能自行呼吸,關山慈濟分院急診處的醫師趕緊幫他轉診到花蓮慈濟總院。
腸胃內科黃士哲醫師一接手治療,馬上將他安排住進內科加護病房。洪樹城因為病情變化快速,同時引發了敗血症,造成休克而使得腦部缺氧,之後陷入昏迷,呈現植物人狀態。
清創手術
那晚整形外科鄭立福醫師已經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在回家的途中,卻接到了緊急會診的通知。當鄭醫師返回醫院,一看到洪樹城的情形,當場就決定在加護病房內緊急為洪樹城的右手臂做清創手術。
鄭立福說:「我看到傷口很腫,感覺裡面有東西,所以馬上劃開,讓細菌和滲液流出,以減少他的毒性往內跑。」
糖尿病人和慢性病人被鏈球菌感染時,會很嚴重,不儘快處理的話,死亡率高達三○%以上。
在接下來的一個半月裡,洪樹城進出開刀房五次,還曾有腎衰竭現象,在內外科醫師聯手救治下,生命癥象總算慢慢穩定下來。
深度昏迷
沉重而規則的呼吸聲,是陷入昏迷的植物人對世界宣告他們還存在的唯一方法。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機會再度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鄭立福醫師就對洪樹城的狀況不樂觀:「他是深度昏迷。昏迷指數若下降到八分,預後情況就不好,何況他只有三分,醒過來的機會很少了。」
即使洪樹城意識還未清醒,也不能自行呼吸,需要依賴呼吸機的幫忙;但是從洪樹城漸漸好轉的狀況來看,他自己並沒有向病魔屈服,而家人更是期盼著他的清醒。
女兒洪桂英說:「我們子女全不放過病房會面的時間,每次會面時,我們就一直吵他、叫他、喊他,要他趕快醒來。」
要拚到最後一分鐘
老伴洪黃時更是堅定:「我們堅持不放棄,要拚到最後一分鐘。拚得起來是我們的福氣,拚不起來是他的命。」
住在加護病房四十五天,普通病房三個月後,洪樹城終於可以出院回家了。回到家中的洪樹城,照顧的重擔就落在妻子身上。
照顧臥病在床的病患是非常累的,從飲食、清潔到所有的生活起居,都需要人力、時間和金錢。但是不管多累,洪黃時仍舊不願放棄喚醒洪樹城的希望。
突發奇想
她每天都跟洪樹城說話,也跟看護推著輪椅上的先生到附近散步。除此之外,洪黃時想起了樹木會在早上放出氧氣,有益於人體的說法,為了幫助丈夫多親近大自然,她還突發奇想,採用了一個奇特的方式。「早上七、八點我就吸收樹的氧氣,再幫我頭家按摩,幫他吸收,看能不能救他回來。」
這種做法不一定有效果,但充分顯現妻子對丈夫的愛心。
洪黃時還堅持要讓洪樹城每天的作息正常,所以每天一早起床,她就會把洪樹城帶到客廳,告訴他當天的日期和時間。
內科醫師黃士哲很贊成這種做法:「你要給病人保持刺激,因為不用則退。跟他打招呼、有身體的接觸,這都對病人有幫助。」
他有回應了
在洪樹城回家一個多月後,令人驚訝的事發生了。家人發現洪樹城居然將他鼻子上的鼻胃管給拉扯掉了,這表示他的情況有了重大的改變。接下來的變化更令人驚喜,他對家人的叫喚漸漸有所回應了,雖然還不能發出聲音,但是他卻可以移動眼睛或是手腳,讓親人知道他聽到了。
洪黃時說:「他喜歡什麼我就拿來給他看,後來看到他眼睛動,我就知道有反應了。」
長時間昏迷不醒的病人,即使後來清醒了,頭腦的認知和記憶能力通常都會退化,而必須要重新教導訓練,但是洪樹城卻非常幸運,他大部分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都還存在。
洪黃時回憶說,洪樹城剛清醒時,記憶力和認知有一些錯亂的現象,但是慢慢就恢復到跟生病前沒什麼兩樣。他可以正確寫出自己的名字和家裡的地址。還有一次他跟太太說要戴手錶,太太不曉得手錶在哪,他說在中間抽屜裡,果然沒錯。
醫師的解釋
神經內科主任曹汶龍針對洪樹城這個個案,提供了解釋:「感染到腦的問題,只要儘快把感染的問題除去,原則上患者都不會變成植物人,因為感染的破壞是有限的,一段時間內會破壞得很深,但是有機會恢復。」
洪黃時非常感謝在丈夫昏迷的這段期間,持續而認真幫他做復健的慈濟醫院物理治療師林啟文。
林啟文並不居功:「植物人清醒是不是復健的功勞,目前並不能做研究,國外也不能保證,但是,每年有人清醒,都是在治療的情況下清醒的。」
幫洪樹城做復健長達三個月的林啟文,對洪樹城的不斷進步感到驚訝。「我只希望他能坐,但是之後他會站了,站之後又會走。那些進步都出乎我意料之外。」
現在的洪樹城,每週仍然持續有三天下午的時間,到慈濟關山分院去做復健,為的就是希望能讓自己能夠踏穩未來人生的每一步。
我捨不得走
洪桂英發現經歷過這場大病後,父親不一樣了。「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我爸爸變得比較感性了,現在會跟我說,『都是你把我留下來的。我的兒女這麼好,我捨不得走。』」
一株逐漸枯萎的老木,只要勤加灌溉,誰敢說它不可能再現生機,冒出新芽呢?就如同洪樹城的故事,從昏迷到清醒,從躺著到坐起來,到現在站起來行走,這一段路他走得驚險萬分,但是家人和醫師卻一直守護在他的身旁,為他加油打氣,期待奇蹟出現。
奇蹟真的有可能出現。
本書最精采的部分是,每一疾病皆由實際的病例、真人真事地詳實描述,透過人物的舖陳,讀者可以輕鬆地認識疾病,如中年人熟悉的知名人物孫運璿資政,因為腦中風,致如日中天的事業戛然而止。
另外,透過音樂家李泰祥,帶讀者認識巴金森氏病,及明確診斷巴金森的退化程度與位置的方法。還有,經濟又準確的檢查媒介─核醫藥物TRODAT-1如何而來,及植入晶片的深度腦刺激手術、移植多巴胺神經細胞的積極療法等,以我這個在腦神經外科執業超過二十年,尤其,對巴金森氏症病患診治超過萬人,植入晶片超過六十人的專業人而言,本書的確可說深入淺出,使大眾了解尖端的醫療資訊。
知名人士現身說法,固然可以引人注意,但平常百姓人家的經驗,也是直指人心,提醒讀者不要忽略影響健康的警訊,同時藉由案例,闡述家人支持的力量,及慈濟醫療志業的以人為本。其中一個例子特別讓我感動。
臺東縣關山鎮賣冰的洪樹城,只是免疫力差,致小傷口感染鏈球菌,發燒之後陷入昏迷,從關山慈濟醫院後送至花蓮慈濟醫院急診,由腸胃內科接手,在加護病房四十五天,轉入普通病房後,與整形外科、神經內科、復健科聯手照顧三個月,雖成植物人,但無人放棄,後來終於醒來。
在醫病關係方面,慈濟醫師的「愛問話」,屢屢成為拔除病苦的關鍵,例如呼吸治療科楊治國主任,依其經驗,百分之八十五的氣喘病人,可以用問診找出真正的原因,也因此,從事洗染業的李文成,得能找出乾洗衣物的化學劑是隱形殺手。還有,賴寧生主任本於「這個病人的問題,我一定幫他解決」的想法,讓己經中風的紅斑性狼瘡患者,可以再度揉出麵糰;也不厭其煩地幫助類天庖瘡患者,解決口腔潰爛,連講話及嚥口水都痛的病苦。
而全方位的報導,也是《健康有約》的特色。在「風濕性心臟病手術」單元,讀者可以了解「心病」醫療模式,包括置換瓣膜、免開刀的心導管手術等心臟內外科療法;「運動救心」深入報導了心臟科與復健科研究運動療法,開立運動處方,增強心臟病患者心肺功能的重要性;另外也介紹了全天候的救心小組及冠心病共同照護中心,如何不捨日夜地守護病患。
除醫德、醫術之外,《健康有約》更讓讀者認識了許多輔佐醫療的新儀器,例如「光子刀殲滅鼻咽癌」一文,教書的葉老師,耳朵出現些許不適症狀,反覆求醫,卻找不到病因,甚至被誤診為高血壓,幸有耳鼻喉科陳培榕主任細心診斷出第一期鼻咽癌,在精準的光子刀治療之下,已完全康復。還有,毫無症狀的黃素鄉為安撫胃痛的女兒,「示範」做胃鏡檢查,竟然發現胃癌,得以及早治療。其他,例如陽壓呼吸器改善睡眠品質,讓經常神智不清不敢開車的蘇進東,得以悠遊自在。而關節鏡手術,有如醫師手指的延伸,不用打開關節,即能完成重建十字韌帶手術,也同步留下電子病歷,令人激賞。
疾病,不全然是悲劇的結果,透過醫療團隊的合作,在《健康有約》書中,經常看見希望。例如膽道閉鎖的小兒,接受媽媽活肝,生命得以延續。尿失禁患者,用小腸做成的人工膀胱,重拾尊嚴。首創肉毒桿菌治療排尿障礙,改善生活品質。骨骼銀行、少見的變形腳─馬蹄足,及于載九主任研發的人工髖關節,讓行不得也的病患邁開大步。而骨髓移植,及棄物變寶物的臍帶血,都是希望的燈塔。
從影像、語言變成文字,《健康有約》成為健康寶典。我們可以預見,讀者因此擁有照顧自己、家人及朋友健康的常識,未嘗不是厚植國力的根本;如今,欣見《健康有約》付梓,感恩之外,也祝福「天下」讀者都有滿滿「大愛」。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