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效文曾身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作者、攝影家多年,
他以銳利的鏡頭,寬廣的心胸,跋山涉水,
進入最荒僻的地區,攝取數百幀既珍貴、又精彩的影像,
許多更是歷盡艱難,追蹤守候多時,可遇不可求的攝影作品。
而其文字,不論是觀察、研究、省思或紀錄,也充滿著流暢與即興的趣味。
黃效文所率領的探險隊,以專業的背景,先進的設備,深入中國及其邊境進行探險考察。每年,「中國探險學會」有數十個計畫同時在中國進行著,新疆、蒙古、雲南、西藏、敦煌、四川,甚至印度、寮國、越南、尼泊爾等邊界地區,都有他們的足跡,他們的計畫包括古蹟保存、民族研究、動物保育、追蹤盜獵、歷史調查、神山探索……。
為了登上高峰、進入蠻荒,他們有最尖端的配備——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太陽能浴盆、充氣加壓艙;為了調查研究,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涉水、攀岩、探洞、騎駱駝,樣樣難不倒他們;攀上五、六千公尺的高峰,對他們來說,並不足奇;夜宿零下十數度低溫,他們也視如家常便飯。
黃效文在中國最偏遠的地區工作了四分之一世紀,【跨世紀探險】系列輯一《接近天堂》和輯二《邊城顯影》,將激發您的探險精神,實現您的探險夢想!
本系列一套兩冊,中英對照,輯一《接近天堂》收錄自然、保育、探險等考察文章;輯二《邊城顯影》則收錄關於歷史、人文、邊境民族研究等考察文章,並各收入百餘張彩色照片。黃效文曾身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作者、攝影家多年,他以銳利的鏡頭,寬廣的心胸,跋山涉水,進入最荒僻的地區,攝取數百幀既珍貴、又精彩的影像,許多更是歷盡艱難,追蹤守候多時,可遇不可求的攝影作品。而其文字,不論是觀察、研究、省思或紀錄,也充滿著流暢與即興的趣味。
本系列一套兩冊,中英對照,全彩雪銅印刷
中國探險學會創辦人及會長
二○○二年《時代雜誌》提名黃效文為二十五位亞洲英雄之一,讚譽他「在世的中國探險家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內對他的工作報導了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時節目。紐約《華爾街日報》曾在頭版登載他的故事。「半島電視」Al Jazeera主播Riz Khan也為他做出半小時訪問。「探索頻道」及「國家地理頻道」都對他的工作做過多次主題報導。二○一一年CCTV開始製作十二集關於他在中國的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兩集。
自一九七四年起,黃效文就以記者身分開始探索中國。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兼會長,這所名聲卓著的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探險、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黃效文在一九八六年於美國創立中國探險學會之前,曾為《國家地理雜誌》率隊進行六次重要探險活動。在該雜誌社工作期間,他身兼探險、寫作、攝影三職,並且發現了長江的一條新源流。他為雜誌所撰文章曾獲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報導獎的提名。近年來,他並且為湄公河(瀾滄江)、黃河源頭的定位奏功。
黃效文的著作超過十本。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於一九九九年榮獲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於一九九○年在英國出版,其問世時間遠在全世界對此議題發生興趣之前,並於二○一一年再出新版。台灣的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為他出了一個系列,包括十四本書,獲選為該公司二十五種最佳叢書之一。
中國探險學會成功地進行了數十項保育計畫,許多計畫拍成正式的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在重要的國際場合應邀主講,對象包括大企業與特邀的聽眾團體。他的演說被選為青年總裁組織與世界總裁組織的最佳演講之一。很多基金會、個人與企業都在支持他的工作。
在歷年來得到多種榮銜,包括二○一○年黃效文獲得母校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瀑分校授予的名譽博士。還獲得二○一三年第五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
一九八九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系畢業,一九九五年紐約Parsons School of Design時裝設計系畢業。一九九七年起為香港「中國探險學會」擔任翻譯工作。曾任職電影、電視幕後, 現自由身從事翻譯及雕塑。
跨世紀探險 輯一 接近天堂 Closer to Heaven——An Exploration Series
序 林百里
前言 Introduction
高原仙鶴的呼救 Urgent Calls of an Auspicious Bird on the High Plateau
接近天堂 Closer to Heaven
祁連山的岩羊 Searching for the Evasive Blue Sheep
西藏偏隅的新年 New Year in the Remotest Corner of Tibet
神聖之生,殘暴之死 Sacred Birth, Violent Death
皇家山中朝聖行 A Royal Mountain Pilgrim
考察迷思 Between Expedition Glamours
世界之巔 Pinnacle of the World
天堂捷徑 Fast Track to Heaven
地下情 An Underground Affair
野生動物的天堂 Wildlife Paradise
大熊貓的詛咒 Curse of the Giant Panda
冬日轉神山 Winter Pilgrimage to Mountain Deities
保護事業的高速公路 Conservation Express
在海拔五千二百米,人和車子都生了病。通往艾佛勒斯峰海拔八八四八米峰頂的六個營地之中,基地營才只是第一個營。厚雲濃霧把峰頂嚴嚴蓋掩,縱使我們遠道而來,亦無緣一睹這藏人口中的珠穆朗瑪峰。攀山者、旅人們從世界每一個角落跑來這裡,為的是看一看那壯觀的景象,攀登、挑戰這群山之冠。
但整整一個星期過去了,除了在珠峰石碑旁邊站一站,拍下一些雲霧的照片以外,他們也只能無奈地垂頭歸去。看來,山君並無娛賓之雅興。
在基地營處有一個大帳蓬,劉宜明待在此已差不多兩個月了,看見不少攀山隊來來去去,連他那十八歲的同伴也來了又去了──劇烈的高山反應逼使他得迅速撤退到日喀則。現在,只剩下老劉獨個兒處理後勤工作,以支援正在考察珠峰冰川的中國研究人員。這些冰川學家上了海拔六千五百米處,迄今已逾數星期。
老劉要弄來一隊當地的藏族犛牛隊,明天上山把他們接回來。我們紮了四個營,老劉很高興有我們作伴兒,他實在受不了整天自言自語、偶爾和一兩隻牧人的狗答訕的日子了。他說天氣看來不會轉好,我順口問他有沒有見到些什麼野生動物。
「不時都有的啦,岩羊嘛。」他隨便地敷衍我,就像答一個最普通不過的問題一樣。可是這一來,我和張帆卻馬上興奮得從高山的頭昏中清醒過來。
「只要靜一點,牠們會留個把個鐘頭,你們就可以在二十米外作近距觀察了。」不可能吧,我們在高原研究岩羊多年了,牠們在大獸類中是最羞怯、最警惕的一種。
我在崑崙山脈、阿爾金山,以至四川、西藏不少地方都追蹤過岩羊,即使用長鏡頭也很難看見牠們,更何況是近距離呢。一群岩羊覓食時,總有一隻大公羊在高處守望的。看不見珠峰的落寞心情,迅速被這野生動物的好消息取代了。一輪「嚴刑逼供」之後,碓定了老劉所見確是岩羊,我們掏出所有的長鏡頭傢伙,等待清晨的來臨。
次晨,飄來了更多雲。在這種海拔上,我們理應是靠得神靈近一點的,但珠峰之神卻重門深鎖。九點過後,八頭岩羊從山上走下來覓食,慢慢走近營幕旁邊的山坡。第一眼看見時,牠們離我們約兩百米。帳中各人興奮得慌慌張張的亂爬,抓出自己的相機,有的潛到垃圾房旁邊,有的躲在車子後面,有的用帳蓬作掩護。及至牠們走到山下,在泉邊喝水時,牠們距離我們不會超過五十米。
老劉從營中一個箭步衝出,叫我們不用閃閃躲躲,大大方方的慢慢走上去就可以了。然後他便朝石碑的方向走,離岩羊們只有三十多米,而牠們則彷彿自顧不暇的,不當一回事。我們小心翼翼,緊張兮兮地跟上去。現在,在這有利之點,我可以輕而易舉的拍攝這五頭母羊及三隻小羊了。接下來的早上和下午時間,我們兵分多路追蹤山峽裡的岩羊。小曹和阿軍收獲豐富,拍到了兩頭公的和一群母的。劉宏跟著去,回來報稱收獲更佳。我和張帆於是也在下午走進山谷中那同一條路。
才三十分鐘,便看見一群在吃草的公岩羊和羔羊。我們又觀察又拍照的,有一次竟走到十米範圍以內,對著四頭公羊,每一隻頭上都頂著長角。下山時,我感覺極度心滿意足。在海拔五千三百米的高度上山這碼事,忽然變得沒什麼了不起了。在高原考察了差不多二十年,想拍一幀照片,如實展示出岩羊的雄偉風姿的這個心願,今天終於也實現了。這晚,雲霧開始轉得更快,好像舞台上的大布幕快要掀開的樣子。晚飯後,我一直等呀等,珠峰的一些雪地和岩石慢慢地現了出來。
最後,九時過了,當夜幕逐漸降臨,附近的山影蓋上了營地時,珠穆朗瑪峰終於露出了其莊嚴的峰巔。約九時二十分,一線落日光茫突然穿透遠處雲層,照耀在山峰的頂端。那小小的世界之巔由金黃而泛紅,在最後一絲光線消失之際,慢慢褪為淡淡的紫藍色。我想那些岩羊就在附近,說不定也在欣賞這一切。這寧靜的一刻,我彷若找到生存在大自然天地間的一些共通意義。
摘自《接近天堂》
前言
黃效文
八十年代初及中期是我在國家地理雜誌工作之時,當時我一個人便充任了三個角色——探險家、作家和攝影師。八十年代後期創辨了「中國探險學會」後,又另加了幾重化身。既要選定、設計一些中國偏遠地區的自然與文化保護項目,將之付諸實行,又要兼顧經費籌募的工作。
這些職責令我抽不出空檔來追求我其中一個最熱衷的、也備受過專業訓練的愛好——寫作。我已找不到一段既長且集中的時間來寫篇長一點的文章或書本。幸好,我仍可以在旅程中擠出點滴時間來寫一些短的文章。
這裡收列一部分短篇的作品都是在以往三年間斷斷續續寫成的,有考察片段,有訪問、研究,以及個人感想等,所以各篇章之間似乎互不關連。而幾乎所有文章均於野外實地寫成,執筆之際,身在地球上最偏僻的地區,伴著事件在周圍瞬息變化,故大都帶有一份當時即興的感覺。
作為一個在中國偏遠地方工作了四分之一世紀的人,許多事物對我來說已成為理所當然的。這種心態間中亦滲在行文落筆之間,而沒有顧及到一些未能踏足這些土地的讀者,致令他們無法將這些事件和地方綜合連結,梳通條理。實為本人疏忽,謹此致歉。若果這些令人迷惑的失蹤資料可以激發看書人自己走進中國去探險,令探險精神長存,用知識來填補這些空隙就是看這本書的最實在的體驗了。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