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作家保羅.科賀全球暢銷超過2,500,000冊的作品
愛情充滿了風險,然而,拒絕去愛卻是生命最大的遺憾。
在本書中,派拉和青梅竹馬男友在分別十二年後重逢,
此時,男友正面臨人生最重要的抉擇......
科賀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在追尋愛情的歷程中,
男女內心的掙扎與轉折:以及勇敢愛過的深刻體悟。
小時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十二年後竟又再度相逢。重新找回的愛,背負多少心情?
愛的價值與意義,經過歲月的洗禮,發生了什麼改變?
本書刻劃男女追尋情愛的內心掙扎與轉折,傳遞神與愛的崇高力量及其神奇魔幻。
當代最受歡迎,也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47年出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曾任劇場導演、記者、專欄作家、作詞者。對宗教和性靈世界向來好奇,為此周遊列國。他最膾炙人口的際遇,就是於1986年探訪古西班牙的朝聖之路,後寫成《朝聖》一書。他並於2006年重遊舊地,紀念朝聖之旅的20週年。
1987年出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成為全球暢銷書,自此奠定文壇地位。1994年出版《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後著有《薇若妮卡想不開》、《魔鬼與普里姆小姐》。由於這三本書同是以七天為架構,敘述主角突然面臨命運的考驗與抉擇,故合稱為「到了第七天」三部曲(And On the Seventh Day Trilogy)。
科爾賀深信,人生最重要的體驗,常發生在極短的時間內,因此他筆下的主角,常在一個特定的時空內,追尋自我,省思生死、真愛與信仰;他的作品也因此成為富含哲學色彩的動人寓言。
科爾賀有30本著作,被譯為83種語言,在全球逾170個國家出版,銷售超過3億2千萬本。他的臉書有超過28,860,000人追蹤。
科爾賀自2002年起即為巴西文學院院士,獲得超過115個獎項與榮譽,包括「國際安徒生獎」,亦為法國榮譽軍團第六等「騎士」勳章得主,並於2007年成為聯合國和平使者。
BLOG:paulocoelhoblog.com
FB:Paulo Coelho
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教育碩士。曾任媒體記者、編譯,現從事出版工作。譯作包括《我是你的延伸》、《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等書。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的東西,不管是落葉、蟲屍或鳥羽,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假若我能將我的心撕成碎片,投入湍急的流水之中,那麼,我的痛苦與渴望就能了結,而我,終能將一切遺忘。
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冬天的空氣讓頰上的淚變得冷洌,冷冷的淚又滴進了眼前那奔流著的冷冷的河裡。在某些我看不見、也感知不到的地方,它將匯入另一條河,然後,再匯入另一條河,直至流到大海。
且讓我的淚流到那麼遠吧,這樣,我的愛人將永遠不會知道,曾有那麼一天,我為他而哭;且讓我的淚流到那麼遠吧,這樣,或許我就能遺忘了琵卓河、修道院、庇里牛斯山的教堂、那些迷霧,以及我倆曾一起走過的小徑。
我終將遺忘夢境中的那些路徑、山巒與田野,遺忘那些永遠不能實現的夢。
我還記得我的「神奇時刻」,在那樣的瞬間,一個「是」或一個「否」,就能永遠地改變人的一生。只是,現在它似乎離我那樣遙遠,多難相信就在上個星期,我曾尋回我的愛人,而後,又失去了他。
在琵卓河畔,我寫著自己的故事,我的手凍僵了,腿也麻了,沒有一分鐘不想停下筆來。
「想辦法活下去。只有老人才不斷回憶往事。」他說。
或許是愛讓我們早早變老,或是變得年輕,如果,青春曾在我們身上停駐。然而,叫我如何不去回想那些時刻?而這也是我提筆之因──試著想將悲傷轉成期待,將孤獨化為回憶,這樣,當訴說完自己的故事之後,我就能將它沈入琵卓河底,這是那位給我庇護之所的女人教我的法子。正如某位聖者曾說的,只有那時,河水會將筆下的火花湮滅。
所有愛的故事都是一樣的。
小時,我倆一起長大。而後,他離開了這個小鎮,一如其他年輕人一樣。他說,他想對世界有更多的了解,他的夢想得在索利亞小鎮之外的遠方,才能實現。
幾年過去,幾乎沒有他的消息。偶爾會接到他的來信,不過,他從未曾再回到小時我們一起走過的小徑及森林。
讀完高中,我搬到札拉哥沙,在那兒,我明白他的抉擇是對的。索利亞真是個小鎮,正如該鎮唯一知名的詩人所說的,路,就是要讓人走到外頭的世界去的。我進了一所大學,還交了一個男朋友。為了爭取一份獎學金,我開始認真讀起書來(為了付學費,我曾去做推銷員);不過,我仍然沒法獲得那份獎學金,在這之後,就和男友分手了。
而後,從我童年好友那兒寄來的信開始多了起來,只是信封上不同國家的郵票,讓我好生嫉妒。看來,他什麼都懂;翅膀長成了,現在,他可以漫遊世界各地;不過,此時的我,卻只想找到安身立命之處。
他從法國某一處持續寄來的信裡,提到了上帝。在其中的一封信,他寫道想進神學院,終身擔任神職工作。我回信給他,要他晚點再作決定,在獻身這麼嚴肅的工作之前,不妨以自由之身多經歷一點事情。
不過,重讀自己所寫的信後,我卻把信撕了。我懂什麼呢?竟然敢和他談及「自由」或「獻身」?和他相比,我對這些事可說一竅不通。
有一天,我發覺他開始對我傳教,這讓我頗感驚訝,我總以為他還太年輕,無法啟迪別人的。之後,他來信說,他將在馬德里對一個團體佈道,要我屆時去聽聽。
於是,我花了四小時從札拉哥沙前往馬德里。我想再見到他,想再聽聽他的聲音;我想和他坐在咖啡館裡,回憶那些逝去的時光──那時的我們總認為,世界太過遼闊,沒有人能真正了解它。
摘自《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
愛就是導引
保羅.科賀
一位西班牙的傳教士在某個小島上,遇上了三位阿茲特克(Aztec)的僧侶。
「你們怎麼作禱告?」這位傳教士問。
「我們只有一句禱文,」其中一位僧侶回答:「我們說,『神啊,你是三,我們也是三。請悲憐我們吧!』」
「很美的禱詞,」傳教士說:「不過,這句話恐怕不易讓上帝注意到。我可以教你們另一個更好的祈禱方式。」
這位傳教士於是將天主教的禱告儀式教給三位僧人,而後便離開了,繼續到各地傳播福音。幾年之後,在回到西班牙途中,他的船又停泊在這個小島上。在甲板上,神父看到那三個僧人站在岸邊,於是揮手向他們打招呼。
就在那時,那三個人也開始涉水走向他。
「神父!神父!」接近船身時,其中一人喊道:「再教一次那個可以讓神聽到的祈禱法子吧,我們已經忘了該怎麼做了。」
「那不重要。」再看到這個奇蹟時,傳教士回答說。同時他很快地請求上帝的寬恕,因為之前他竟不能體會到,上帝能說各種語言。
這個故事的寓意,正是本書所想表達的。我們極少明白,自己正置身於某個不尋常的時刻之中。奇蹟就在我們身旁出現,上帝的指引隨處都在,天使總在懇請我們聆聽祂的話語,然而,我們卻以為,只有透過某些特定的法則或儀式,才能找到上帝,以至於完全不能察覺神是無所不在的。我們並不知道,只要我們敞開心扉,上帝就會走入其中。
傳統的宗教儀式自有其重要之處:讓我們得以與其他人共同分享讚美與祈禱的性靈經驗。然而,我們卻不該遺忘,至高的性靈經驗無非是得自愛的實踐,當心中有愛,儀式與法則便不是絕對的重要。有些人或許會想掌控自己的情感,發展出某些行為準則;也有些人或許會藉由閱讀人際關係專家的書,來尋求解答,然而,這些都是不智的。傾聽自己心底的聲音吧,你的心才是主宰,它明白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
我們全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某些時候,我們會流淚歎惋:「我正為著一份不值得的愛而苦。」我們感到愁苦,是因為自以為,付出的遠比得到的要多;我們感到愁苦,是因為我們的愛逐漸不為對方察覺;我們感到愁苦,是因為我們無法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
然而,其實我們並沒有什麼理由要感到愁苦的,因為只要去愛,我們心中就已埋藏了一顆成長的種子;我們愛得愈多,就愈接近性靈經驗。那些真正去愛,靈魂因愛而綻放出光熱的人,才能夠克服一切的限制及成見,能夠開懷歌唱、歡笑、讚美;也只有他們才能婆娑起舞,經歷使徒保羅所說的「聖潔的瘋狂」經驗。他們體驗了極致的喜悅,因為有愛的人能夠克服一切,一點也不害怕失去什麼;真愛是一種完全的放下,完全的順服。
這本書所談的,正是這種「放下」的重要。派拉和她的男友是虛構的人物,不過,他們卻代表了我們每個人在尋找真愛的過程中,經歷種種衝突與折磨的寫照。終究,我們得克服心中的恐懼,因為只有經由每日的愛的實踐,才能真正走入精神的最高境界。
聖哲墨頓(Thomas Merton)曾說,性靈生活的本質就是愛。做慈善事業或是保護別人,並不一定就是愛,如果我們僅僅是那麼做,把人當做簡單的物品,自認為慷慨或明智,其時一點也算不上是愛。愛是能夠與另一個人心靈相通,透過那一個人,找到神的光輝。
但願派拉在琵卓河畔的詠歎,能夠引領我們走向這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