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看見需要,因為聽見呼喚,聯新國際醫療集團號召了醫護專業人員,前往尼泊爾義診,不僅照顧當地人民的健康,更教導他們正確的衛生、就醫觀念。由於當地的醫療需求十分龐大,絕不是一兩位醫護人員偶發的義行所能支撐。因此,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希望透過此書,將當地迫切的需求傳遞給更多讀者,並期盼能號召到更多的醫療人員付出己力。
年幼小孩粉嫩的屁股上,巴掌大的膿瘡再不處理就會惡化成蜂窩性組織炎;男孩的中耳炎因為沒有醫生可看,一拖四年,導致聽力嚴重受損;骨折好幾個月了的小女孩,只用草藥、竹簡草草包裹,臉上早已看不出痛苦的神情;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因為沒錢開刀,只能一天拖過一天……
尼泊爾,一個風景如畫、美如天堂的國家,當地居民的生活卻飽受貧窮、疾病所苦,醫療資源更是嚴重匱乏。因為愛,因為聽見了呼喚,位於台灣中壢的壢新醫院,號召院內的醫療人員組成義診團,遠渡重洋,年年前往位於尼泊爾南部的村落喬哥地義診,照顧村民的健康,更教導他們正確的衛生與就醫觀念。
壢新醫院的醫護人員,成了當地居民健康的守護神,但短期的義診只能救急。因此,壢新醫院希望透過這本書,將尼泊爾當地的需求傳遞開來,感動更多讀者的心,更期盼能號召到更多的醫療人員、志工付出己力,共同協助,送愛到天堂!
推薦序一 走出白色巨塔 朱立倫/行政院副院長
推薦序二 天堂國度的天使 嚴長壽/亞都麗緻總裁
推薦序三 付出愛心,找回初心 陳長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序 文 無國界的愛 張煥禎/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
第一章 愛,無國界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消失的班機
獨立籌組義診團
第一批醫療團隊出爐
九大箱藥品與衛材憑空消失
與當地志工相見歡
第二章 喬哥地的夢
小男孩的夢想
十年前的心願近在眼前
等一等,馬路總有暢通的時候
國際援助的大本營
第三章 台灣醫生來了
踏入緊急醫療轉運的領域
順著河流走
市集裡的小天使
笑容,淹沒在花海裡
盛大的歡迎慶典
第四章 藥先到,還是病人先到?
徒具形式的衛生站
活耀的在地力量
希立的願望
爬山涉水,到處宣傳
暗暗心焦
第五章 含著病痛求生存
熱烘烘的看診現場
時空移轉下的農夫病
巴布屁股上的大膿瘡
臭頭小孩滿街跑
只能一日拖過一日
超越義診能力的事
先天性心臟病孩子的未來
第六章 我們一定會再回來!
一口氣吞了三十顆藥的老伯
志願下山當志工
一日吃兩餐的尼泊爾人
最後的看診日
第七章 再度邁開的腳步,充滿力量
石沉大海的email
無法停歇的腳步
支持公益,拋磚引玉
北台灣的尼泊爾旋風
年輕學子共襄盛舉
醫療團隊心中的問號
在義診中發揮創意
第八章 治一種病,解一段生活因果
幸運撿回一命的產婦
深入居民生活
五坪屋子擠了十三人
肺結核的威脅
水從哪裡來?
胃痛問題的背後真相
第九章 我要親自走一趟
與鄰里村民搏感情
親赴尼泊爾
親眼所見的衝擊
村民的急迫需求
第十章 長期投入的第一仗
電子病歷是第一步
克服停電的挑戰
個人化的塑膠病歷卡
義診之後的衛教營
搞不清經痛和肚子痛的女孩
迷霧中光芒乍現
第十一章 傳遞希望的火苗
拉長義診戰線的幕後英雄
罷工活動把路封死
每一分錢都在掙扎
診療室外的診療室
我們來募款吧!
種子撒在土裡
第十二章 永不止息
由志工變成病人
醫療站藍圖展開
從社區開始改變
未來的藍圖
人影匆忙的桃園國際機場,成堆的尼泊爾義診團紙箱,活像一座小山丘,格外引人矚目。聯新醫療團隊神情期待地守候一旁,壯觀的陣勢,裝滿挽救生命的藥品和衛材,也承載著數不清、算不完的愛心,即將從台灣遠渡重洋,航向那千年不變、神祕不語的內陸古國「尼泊爾」。
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台灣人熟悉的旅遊地圖,出遠門就是歐美,就近散心就是日本、中國和東南亞,對於坐落南亞、夾在西藏和印度中間的小國尼泊爾,腦中唯一的印象,就是一座白雪皚皚的山頭,景色美若天堂。
終年積雪的喜馬拉雅(Himalaya)山脈,幾乎成為尼泊爾代名詞,每年三、四月份以及九月到隔年一月是登山旺季,慕名而來的全球登山觀光客,爭先恐後聚集在加德滿都或波卡拉(Pokhara),先待一晚確認嚮導和裝備,隔天沿著登山路徑節節爬升,由吃苦耐勞的專業挑夫幫忙背沈重行李,嚮導繞著尼泊爾特有的英文腔調,沿途指點方位。
尼泊爾的確是高山雪地環繞而成的國度,海拔六、七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多達三百多座,其中有八座是八千公尺以上的雪峰,直挺挺站上世界的屋脊。尼泊爾也是個標準的內陸國家,一輩子看不到汪洋大海。相對疆土浩瀚的中國和迅速崛起的龐大印度,尼泊爾顯得嬌小玲瓏,但是和隔鄰的不丹比較起來,卻又是遼闊許多。
飛往尼泊爾的航線選擇不多,連年內戰凌遲,航空公司紛紛停班、減班,距離最近的航線,就是從香港轉機尼泊爾航空,退而求其次,就要搭泰航先到曼谷過一夜,隔天再飛抵尼泊爾。偏偏尼泊爾航空公司班機只有幾架,隔日才有航班,一直到近兩年港龍航空加入陣線,復飛從香港往加德滿都的航線,才稍稍紓解航班爆滿的景況,但仍然是一位難求。
二○○七年四月,聯新義診團隊浩浩蕩蕩,推著厚重的行李出發了。幸好航空公司願意贊助公益,不收取超重費用,成堆的藥品和衛材才能順利離境。
一路上大家相互提醒,千萬不能弄丟珍貴的通行證,就是那三張爬滿渾圓尼泊爾文、蓋滿正式圖章的A4大小文件。可別小看這三張薄紙片,那可是耗時兩個月、費盡力氣才取得尼泊爾政府許可的義診證明。
為了避免國外醫療團體聲稱「義診」,骨子裡卻是人體實驗或是新藥測試,尼泊爾政府對於義診管制甚嚴。未經核准的醫療人員,禁止隨意入境義診。曾經有日本的實習醫生組團,循正式管道申請義診,卻因是實習醫生的身分,遭尼泊爾官方駁回。就算是合格的專業醫療人員,也必須備妥繁瑣的文件,經過層層關卡,透過在地組織批准,才能順利拿到官方核准的正式義診文件。
聯新集團這一趟義診,是透過在尼泊爾當志工的台灣女子Nana,請託當地志工協助,從尼泊爾首都奔波五小時車程,取得義診當地社區發展委員會的邀請、申請當地紅十字會批准後,附上台灣醫師的專業執照,才能向尼泊爾政府提出正式申請。
身在毫無行政效率可言的尼泊爾,光是跑完這一趟流程,就得耗上一整個月。萬一遇到突發狀況,像是公家機關無預警歇業、申請文件被退回,也只能耐著性子,從頭到尾重新跑一遍。
消失的班機
小心翼翼收起尼泊爾文的通行文件,大夥飛抵香港機場後,拖著隨身行李趕到登機門。從來沒搭過尼泊爾航空,這趟義診,究竟會是什麼樣的異國體驗呢?醫護人員握著機票和護照,滿肚子好奇心等候著。眼看登機時間一分一秒逼近,卻沒聽到廣播提示,也不聞任何聲響,大夥逐漸發現情況不妙。
「沒看到尼泊爾航空的飛機過來,沒飛過來,就不能飛過去。」
「有可能停飛了。」
「聽說是載國王去中東訪問,還沒回來……。」
趴在代辦的航空櫃台前,聽到這些話的義診團隊傻眼了。
寬敞的香港機場,孤單單站著一小群人影,大家拚命回想中間到底出了什麼差錯。出發時神采飛揚的豪氣,瞬間墜落到最低點,萬萬沒想到頭一次出師,卻卡在機場進退不得,一整架尼泊爾航空客機憑空消失了,連機場的航班表都找不到蹤影。原來,訂好機票還不保證能順利登機。貨真價實的機票握在手上,神祕古國的面紗卻愈加迷離。
千拜託、萬拜託,代辦的航空公司挪呀挪的,終於改好行程,隔天先改搭泰國航空到曼谷轉機,再從曼谷飛到加德滿都。遠在尼泊爾急得滿頭大汗的Nana和當地志工收到消息後也鬆一口氣,因為義診消息老早傳遍村莊,村民都在伸長脖子等著呢。
從台灣跨一步到尼泊爾,竟是這般困難。同在亞洲的尼泊爾,看似同鄉、實則遙遠,不過,真正分隔兩地的,不是里程表上的數字、也不是一票難求的機位,而是千百年的悠久時光,一刀、一斧刻劃出來,截然不同的社會差異。
獨立籌組義診團
「去尼泊爾義診……?」
時間回到二○○七年初,聯新集團的營運決策委員會上,突如其來的尼泊爾義診提案,打破日復一日的平靜,會議桌上大家一片沈寂。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是桃園中壢的壢新醫院結合十多家醫院、聯合發起的跨國醫療聯盟,在每個月一次的例行會議上,迅速敲定無數的跨洋決策。但是,今天的會議非比尋常。
長期投入社區醫療的聯新集團,對於海外援助並不陌生,包括飛奔兩岸偏遠區域、深入災區救急救難,或是協助海外台商、緊急返台治療,不過,獨立籌組醫療團隊、單槍匹馬深入尼泊爾邊境,卻是第一遭。
印象中,只知道尼泊爾淨是終年白雪覆蓋的高山,但深入追問卻一無所知,究竟要從何處著手?派誰擔任前鋒部隊?非得跨出這一大步嗎?這是一場空前的挑戰。
事情的開端,是駐守桃園十多年的電視台記者林注強,他利用工作之餘,攻讀國立體育學院休閒產業經營研究所,國體研究生在一門「戶外冒險領導與服務學習」的課程上融合服務學習的理念,擬定一趟赴尼泊爾喜馬拉雅登山的計畫。大家千里搜尋,發現一名台灣女子Nana單槍匹馬投入加德滿都的孤兒院,已經默默耕耘兩年多。
透過Nana的協助,國體研究生逐步了解,原來在尼泊爾登山路徑沿線、觀光客常見到的人家,多是賺到觀光財的有錢家庭,真正貧困無依的鄉村,其實隱沒在觀光地圖背後。而這些鄉村最迫切的需要,正是關乎生死的醫療資源。
這些研究生很想幫忙,只是,缺乏大筆資金的情況下,該到哪裡邀請專業的醫生和護士,千里迢迢飛到喜瑪拉雅山脈下的小國度,投身語言不通的異國村落看診呢?
林注強扛下這份任務,著手和桃園地區的醫院聯繫。原本他並不抱太大的希望,心裡揣測著:就算有醫院認同這股服務的理念,大概也很難提供具體的協助吧!就在碰運氣的心態下,林注強走進壢新醫院的公關辦公室,談起前往尼泊爾義診的提議。
漫長的營運決策委員會上,聯新集團總執行長張煥禎望著身旁一起打拼的夥伴,究竟要不要遠赴尼泊爾義診,勢必要做出最後決定。他腦海浮起壢新醫院多年來經營社區醫療、免費幫社區居民健康篩檢的畫面,還有二○○二年起,進駐桃園機場醫療中心、守在第一線服務出入境旅客的行動。背後的信念,就是醫療不能局限在建築物裡。肩負使命的醫護人員,唯有走出醫院大門,深入有需要的角落時,才能真正發揮醫療的價值。
此時此刻,會議桌上一張尼泊爾義診提案,正指向一個窮困的村落和一群需要援助的居民。雖然國度遙遠,雖然有著截然不同的人情風土,基於一股相同的執著及對醫療理念一貫的堅持,說什麼也沒有理由拒絕。
營運決策委員會拍板定案了,決定儘速籌組醫療團隊,援請資深副院長許詩典擔任專案執行人。很快地,醫院的布告欄上增加了一張新公告,吸引來往的醫護人員,吆喝夥伴一起遠赴神祕古國義診。這時,距離出發日期,只剩下一百多天。
第一批醫療團隊出爐
這個天外飛來的尼泊爾義診決定,打斷了許詩典一天忙過一天的時間表。「尼泊爾」三個字,有一股莫名其妙的吸引力,悄悄爬上許詩典的腦際,怎麼也揮不去。
名片上印著壢新醫院資深副院長頭銜,卻是一點也不擺官架子,大家都喜歡稱許詩典為「許副」。灰白的髮絲瀟灑散在耳際,五十多歲,身體仍然硬朗得很,透露他熱情洋溢、即刻就能起身大拼一場的豪邁個性。
隨著尼泊爾義診日期迫近,專長胸腔內科資深醫師的許副,赫然出現在皮膚科診療室,靜靜坐在皮膚科主治醫師後方,專心觀察病人的情況、聆聽主治醫師的診斷。
不明就裡的人,可能覺得莫名其妙,怎麼有人年紀一大把,還願意從實習醫生做起呢?原來,許副擔心在尼泊爾遇到複雜的皮膚病例,特地從忙碌的時間表裡抽出空檔跑皮膚科見習,希望多累積一些臨床經驗,到時才能派上用場。
光跑皮膚科不夠,許副還跑牙科當徒弟。滿是機器嘶嘶聲的牙醫診間,突然出現胸腔內科資深醫師,恐怕還是頭一回。認真學了一輪下來,連牙科醫師都被許副的精神感動,忍不住安慰他:「尼泊爾人的牙齒應該不錯,別擔心。」
究竟要隨身帶哪些藥品,也是令人頭痛的抉擇。光是透過和Nana通信,實在摸不清楚當地情況,只能靠自己不斷揣摩。許副電腦裡的藥品清單,隨著出發日期迫近愈列愈仔細──基本的腸胃藥、感冒藥、皮膚藥、抗生素少不了,還要幫小孩子帶些低劑量的退燒藥、抗生素。萬一有皮肉外傷,就要準備各式各樣的剪刀、縫合針、三角巾、固定板。對了,還得上網查到尼泊爾要打哪些預防針,免得病人還沒到,自己就先病倒了。
出人意料之外,許副查遍世界流行疾病分布,低度發展國家常見的黃熱病(Yellow fever)、瘧疾(Malaria),在尼泊爾統統都沒有,儘管心底覺得怪怪的,但至少確定飛往尼泊爾不用打預防針。
尼泊爾醫療援助行動完全是天上掉下來的臨時任務,各處室手邊都忙著現有專案,許副只好一個人從頭包辦到尾,親自跑藥局領藥、衡量衛材數量、跑資材處領衛材、列冊紀錄每一箱內容物,最後規劃好的藥品、衛材,將九個大箱子裝得毫無空隙。
第一批的醫療團隊成員,也迅速出爐。
兩位專科護理師林莉芬和邱秀貞,看到公布欄的消息,毫不猶豫立刻報名。她們都沒去過尼泊爾,看見這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內心湧起一陣好奇,那是什麼樣的地方,住著什麼樣的人們呢?按捺不住奔馳的想像,決定親自走一趟。
重視家庭生活的許副,不忘邀請牽手同行。許副夫人黃香齡是藥學背景出身,早年居住在日本時接觸許多國際援助的概念,聽到義診,義不容辭就答應了。
九大箱藥品與衛材憑空消失
被迫在香港熬過一夜的醫療團隊,大清早匆匆起身,趕往曼谷轉機,終於搭上飛往加德滿都的航班。大夥掩不住興奮,盯著機窗往外看,隨著飛機緩緩降落,灰濛濛的雲霧褪去了,虛無縹渺的南亞大陸,逐漸在眼前展開。
經緯度算起來,尼泊爾的時間,比台灣遲了兩小時十五分鐘,走遍全世界國家,找不到時差像尼泊爾,不安份地多冒出一刻鐘。原來尼泊爾不想和印度同步,硬要比隔鄰大國多出十五分鐘。處心積慮的自我宣示,似乎喚不起大作用,大家不想調整手錶時針,只在心底加加減減,久而久之,直接假裝十五分鐘不存在,反正差不多就好了。
浮現眼前的是一座二層樓的磚紅建築,線條簡單低調,沒有任何華麗裝飾,這就是尼泊爾唯一飛國際線的特里布萬(Tribhuwan)機場。
低矮的機場天花板掛著老舊的旋轉電風扇,工作人員慢條斯理地處理文件,偶爾抬頭,大聲交換聽不懂的尼泊爾話。照規矩排隊的醫療團隊,眼看就要輪到自己,突然工作人員大手一揮,要求換到另一個櫃台,大家只好拎著行李從命,換個隊伍重頭排,這一等又是老半天。堆著笑臉三催四請,好不容易拿到蓋上大印的出境單,深深吸一口氣──原來這就是尼泊爾。
終於辦妥入境手續,大家站在領行李輸送帶前,耐著性子等待。同班機的旅客先後取走行李,好不容易,醫療團隊護士的行李也現身了,大家七手八腳趕緊拖下地,行李輸送帶卻愈來愈空,終於吐出最後一個箱子後,嘎然終止。
「九大箱的藥品和衛材呢?」
醫療團隊呆若木雞,望著空空如也的輸送帶,先是追著工作人員問,沒人答理,趕緊找航空公司櫃台,一樣,半句回應也得不到。
醫療團隊辛苦打包的九大箱藥品衛材,彷彿邁上尼泊爾班機的後塵,消失得一乾二淨,連帶好幾箱個人行李也不見蹤影。當初就是擔心行李托運出問題,刻意在箱子上貼著一模一樣的義診標示,自以為做好萬全準備了,沒想到,一切都是白費功夫。
大家推敲許久,猜測是臨時改搭泰航,行李托運沒跟上班機,所以人抵達了,那一座小山丘般高的藥品和衛材卻沒有抵達。
與當地志工相見歡
「沒藥、沒繃帶,怎麼義診啊?」大家面面相覷,一籌莫展。
義診時程表都已排定,無論如何都得去一趟。推著僅存的個人行李,一群人落寞地走出機場,突然身旁響起爽朗的問候,說的是熟悉的中文,大家還沒回過神來,Nana已經笑臉走上前,熱情地揮手打招呼。過去三個月,大夥靠著email敲定大小細節,只在虛擬時空往往返返,現在,終於相見了。
大家都喊她Nana的李雅君,原本在台灣當美語補習班老師,二○○四年底意外收到朋友的邀請,約她一起飛往尼泊爾。朋友臨時無法成行,Nana仍然執意前往,於是一人單飛,到加德滿都的孤兒院當志工,一年過了又一年,尼泊爾人的單純笑容深深碰觸Nana的心,貧苦孩童的無助,更緊緊抓住她的腳步,怎麼都離不開這塊土地。她的人生從此轉向,彷彿變成半個尼泊爾人了。
精壯結實的尼泊爾人D.B. Lama,也站在接機隊伍中,他是悠遊之旅(Nepal GoGo Treks)旅行社的創辦人,咧著燦爛的笑容,開心地迎接大家。敲定義診的過程中,Nana負責和台灣保持聯繫,但她畢竟不是當地人,也不懂尼泊爾語,所有當地事務,包括義診團隊的食住交通,以及申請義診的相關文件,都是請託D.B.旅行社,協助向尼泊爾政府提出申請。
Nana遞上鋁箔包裝的「芒果汁」慰勞醫療團隊一路奔波。這是尼泊爾的招牌飲料,味道又濃又甜。 D.B.也拍胸脯保證,一定會請員工緊盯航空公司,一旦行李抵達,立刻運到義診現場。
隨行的工作人員幫忙大家卸下行李,手忙腳亂一陣,眾人終於安坐在巴士上,順著蜿蜒的道路,朝著未知疾駛而去。
摘自《送愛到天堂》第一章
行政院副院長 朱立倫
經過四十年的努力,台灣在公共衛生及臨床醫療上有卓越的成就,包括瘧疾根除、基層衛生醫護體系的運作、急救醫療系統的建立,以及全民健康保險的實施等,這些成果,除了歸功於台灣醫學界的攜手合作,也要感謝早年不遠千里來到台灣,提供寶貴經驗與協助的國外專家學者。如今,台灣所具有的豐富醫療衛生資源以及成功的經驗,不僅提升了人民的健康狀況與生活品質,更可作為國際醫療衛生援助之參考。
近年來,為了回饋國際社會,實質參與國際衛生事務,台灣政府與民間均持續投入相關資源,除了在世界各個角落協助提供醫療服務之外,也在當地協助執行各項公共衛生計畫,攜手與世界各國共同提升全球人民的身心健康與生活品質。而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壢新醫院在尼泊爾當地的耕耘服務,即是秉持著「愛無國界」及成為「全球衛生夥伴」的理念,希望將台灣在醫療衛生領域所累積的寶貴經驗,與全球夥伴分享,為醫療人道援助盡一份心力。
《送愛到天堂》這本書記錄了壢新醫院近年來在尼泊爾偏遠地區點點滴滴的耕耘與努力,雖然一路走來相當艱辛,但是壢新醫護人員展現台灣人民特有的熱情與信念,將所遇到的困難一一加以克服。長期以來,壢新醫院為桃園地區提供在地化、社區化、深入基層的醫療服務,如今欣見壢新醫院將這份「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堅持精神,帶到世界其他貧瘠的角落,將服務觸角深入尼泊爾山區,造福當地缺乏醫療資源的人民。
國際醫療援助是一種可以展現我國國際醫療水準及人道關懷的義舉,國內民間團體及醫界已有許多成功的例子,壢新醫院醫療團隊送愛到尼泊爾,也為台灣在這些義舉中加注一筆。壢新醫院在尼泊爾當地長期奉獻的精神,說明了醫療價值並未被局限於白色巨塔之中,透過行動醫療團隊,他們更實踐了參與國際醫療外交、善盡世界公民責任的使命。
本書傳遞了醫護人員在當地義診所得到感動、成長、與喜悅,相信更可鼓舞台灣社會及醫療公衛體系,共同致力於國際醫療援助行動,真正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憲章所宣示「Health for All」的理念。
摘自《送愛到天堂》推薦序一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 嚴長壽
攤開世界地圖,坐擁喜馬拉雅山脈的尼泊爾被稱為是最接近天堂的國家,它以登山客的觀光勝地聞名,但是許多人並不知道,尼泊爾是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那裡的人民有半數缺乏最基本的生活物資;那裡的孩子,八三%活不過五歲即告夭折。
台灣的經濟自從七○年代快速起飛後,許多人賺到錢了,卻不知道要做什麼,於是更沈迷於金錢遊戲當中,良善的價值也因而遭到埋沒。在多年參與社會慈善公益活動後,我在二○○八年出版了《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一書,就是為了鼓勵年輕人認識自己,找到生命的價值,然後把愛與希望散播到每一個角落。
其實台灣社會有許多默默發光的天使,其中又以從事醫療服務的志工最令我感動;他們往往是到傳染病盛行、衛生條件最差的地方,從事拯救人命的工作。
《玻利維亞街童的春天》中的黃至成醫師是哈佛醫學院高材生,卻毅然到最險惡的玻利維亞,白天在孤兒院服務,晚上就背著醫藥箱,在暴力充斥的街頭,冒生命危險,照護那些無家可歸的孤兒。
台北榮總醫師邱仁輝與《經典雜誌》總編輯王志宏,他們自掏腰包,連續十年到西藏理塘從事基層教育紮根工作,總共培育出兩百名「馬背上的醫生」,大幅改善當地的醫療品質。
壢新醫院院長張煥禎也是我最敬佩的醫生。經營醫院已屬不易,他卻從未忘記當初習醫要奉獻一切、盡可能維護生命的誓言,在接到來自尼泊爾求援的訊息後,就毅然決然籌組醫療團隊前往義診。
在尼泊爾行醫,無論環境與條件都十分惡劣,當地民眾因為長期缺乏醫療照護所呈現的悲慘狀態,都讓我在閱讀本書時感到沈重與難以想像。但最讓我動容的是,即使因為經費拮据,參加義診團必須自行負擔一半的費用,但壢新的醫護人員還爭相報名參加,他們所展現的無私奉獻與大愛精神,實是醫護人員的典範。
我一向強調,扶助弱勢不是發揮熱情捐錢就了事,而是要轉換為教育與輔導,讓他們有能力自己站起來。張院長也深刻了解,尼泊爾真正需要的是在地力量的培育以及醫療系統的建立,因此計劃設立醫療站,提供永續經營的服務。
當一個社會更趨向自信與自在的時候,就會開始關心別人的生活與未來;壢新團隊的遠大計畫正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文明與自信,他們就像天堂國度的天使。
由衷盼望更多領域響應這個關懷他人的偉大志業,讓我們一起把愛送到世界每一個角落。
摘自《送愛到天堂》推薦序二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陳長文
如果靜心翻閱本書,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頓然看見,潛存在內心那顆純淨的初心。
本書對第一線的台灣醫療團做了第一手忠實的珍貴紀錄,有喜樂、有悲傷、有意外、有頹喪,真實刻劃,歷歷在目。這何嘗不是公益工作者的一個鮮活縮影?「醫者父母心」令人感動,但只要用心體察、真正感受身邊人的苦難,其實人人都有父母心,看到苦難就自然想幫助,不求回報,沒有利益的計算。
找回純淨的初心,也許那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至少是走向天堂的起點吧!
台灣早年走過物質匱乏的苦日子,接受外援曾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今天的台灣有能力了,不僅知恩圖報,更發揚大愛,輸出農技讓別人也吃飽、輸出醫療緩解他人痛苦、輸出產業讓友邦振興經濟、輸出人權讓人們有尊嚴的活著。台灣對國際的回饋與貢獻,有目共睹,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一頁翻過一頁,我起身,想在偌大的世界地圖上找到這片發生動人故事的土地,先是找到世界之巔喜馬拉雅山,夾在龐大的中國大陸與印度之間,尼泊爾顯得如此渺小。偶然,尼泊爾旁邊兩個小字「不丹」提醒了我,這本書對台灣朋友的另一層意義。
現代社會中,國民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最重要指標。然而,財富不當然帶來喜樂。不丹,一個人均GDP最低的國家,卻是世界公認最快樂的國家。佛家信仰的他們,國王重視的指標是國民幸福毛額(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引發歐美經濟學者的關注。
這裡的人們認為自己很快樂,因為心靈信仰與觀念的知足。空氣的稀薄、肉體的痛苦、物質的匱乏並不重要,因為「真正的窮困,是無法再施與他人」。這裡的人們真正落實在生活中,從而得到了神的祝福與快樂,雖然承受些苦難,卻得到許多「看不到的東西」。也因此,愈來愈多已開發國家的民眾,向東方文明古國尋求心靈、信仰困境的解方。援助者、受援者的角色,現實中竟然如此模糊。
我始終相信宇宙真理絕對公平,「得失之間」是最簡單、卻也最難參透的天理,「有得必有失」。付出「看得到的東西」,獲得的可能看得到,也可能是「無形的」;無形雖然肉眼不可見,卻可能是更美好的。
閱畢本書,我希望,我們都能尋著初心,找到那最接近天堂的美麗靈魂。
摘自《送愛到天堂》推薦序三
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 張煥禎
因緣際會之下,聯新國際醫療集團揭開了尼泊爾的面紗。但路途的遙遠,花費的龐大,工作的艱辛曾經讓我深思其持續性。二○○九年初,我親自帶著壢新同仁進入尼泊爾這貧窮苦難的國度,看到八十一歲老翁,忍著關節疼痛,來回六小時的山路跋涉,只為了把握此次看病機會;十個月大的小孩不慎誤踩炭火,造成二度燙傷,但被無助的母親抹上草藥,引發了更嚴重的潰爛,我內心震驚不已。而參與這趟義診活動,更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唯有在無怨無悔付出的那一刻,生命才得以完全。
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盡力助人,而非等到自認「能力十足」時才幫助別人,這個觀念源自我母親。她常常說,人只要有收入時就可以行好事,不需等到自認為財富足夠時再幫助別人。因此,身為聯新國際醫療集團總執行長,把醫療送到每個需要的角落,一直是我的理念與堅持。
尼泊爾,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醫師與人口的比率是1:18,439(台灣為1:600),平均二千五百人才分配到一張病床,孩童在五歲之前即告夭折的比率為八.三%(台灣為○.八%)。當地醫療資源之匱乏,對身處在台灣的我們來說,實在難以想像。
從二○○七年開始,壢新醫院醫療團隊數次到尼泊爾義診,至今求診的尼泊爾當地居民超過八千人。在克難的義診環境裡運用極其有限的資源是個挑戰,也因此真正感受到最單純的醫病關係,以及那份來自人類內心的純淨與美好。尼泊爾義診是一項有意義及感人的服務,即使沒有政府或財團奧援,聯新國際醫療集團依然會堅持下去,每年從營業額中撥出一定百分比來做公益,也鼓勵全體員工加入志工行列。
未來,我們希望能在尼泊爾當地打造一座醫療站,進一步幫助當地的居民。醫療站的屋頂是個能自力更生的菜圃,還有可利用沼氣的再生廁所、太陽能循環使用的發電系統。這些醫療站不只提供實質的醫療救助及衛生教育的傳承,同時也是一座對環境友善、能融入周遭地景,並符合當地居民需求的生態小屋。
唯一能驅逐黑暗的只有「光」。這些醫療站就像是一盞搖曳微亮的小燭火,必將成為尼泊爾當地人民的希望之火。作家湯姆‧畢德士(Thomas Peters)在《重新想像》(Re-imagine!,天下文化出版)一書中所言:「不要做旁觀者,要當個參與者。」這些醫療站,是愛心的凝聚與跨越國界的分享,需要眾人的心力,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最終才能實現。期待所有讀者都能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打造無國界、零距離的愛。
摘自《送愛到天堂》序文
讀了這本書,我有一種深深地衝動,想放下手邊工作,去參加這樣的愛心團隊,送愛到天堂!
──監察院長 王建煊
壢新醫院在尼泊爾當地長期奉獻的精神,說明了醫療價值並未被局限於白色巨塔之中,透過行動醫療團,他們更實踐了參與國際醫療外交、善盡世界公民責任的使命。
──行政院副院長 朱立倫
如果靜心翻閱本書,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頓然看見,潛存在內心那顆純淨的初心。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陳長文
從醫病、醫人、到醫心,身為醫師活得精采,從門診、社區到國際醫療,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做到政府未能顧及之處。
──前衛生署長 葉金川
有幸搶先閱讀《送愛到天堂》一書,內心興奮不已,因為書裡的天使--張煥禎總執行長、許詩典副院長和護理師們都曾經是我長庚的同事,讓我與有榮焉。因為過去我們曾互勉,作為醫護人員只要「心中有愛,有熱情」,就沒有做不到的事,這些天使們真的把愛送到天堂!
閱讀這本書第一個湧上心頭的感觸竟是:為什麼在最接近天堂的國度裡,人民卻過著落後、貧病無助如地獄般的生活呢?我心中萬分不捨,但也慶幸有來自台灣的醫護人員,用愛心、熱情與一流的醫療技術,幫助這些困苦的人民。
幾年來,台灣的國際醫療一直無法開展,看到聯新國際醫療集團醫護人員跨出的這一步,多愁善感的我對台灣的未來又燃起希望,台灣醫護同道們,加油!
──前長庚大學校長 張昭雄
當一個社會更趨向自信與自在的時候,就會開始關心別人的生活與未來;壢新團隊的遠大計畫正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文明與自信,他們就像天堂國度的天使。
──亞都麗緻飯店總裁 嚴長壽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