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複雜系統?只要集合了一群人,這群人會以複雜的方式相互影響、彼此競爭有限的資源,就是一個複雜系統,所以,要不要去pub、開車族要選哪條路、金融市場走勢,甚至戰爭傷亡模式,全都是複雜系統。
這本書由研究複雜學的第一線專家所寫,深入淺出的介紹複雜學的概念及應用,帶你瞧瞧目前正在進行的重要科學發展!
終於到星期五了!常去的那間pub,晚上有超讚的live band演出,可以去聽聽音樂放鬆一下。可是萬一人滿為患,還不如窩在家裡舒服。有沒有辦法預先知道會去的人大概有多少?
退休基金經理人的操盤手法看來很有一套,但他們玩的可是我辛辛苦苦賺來的老本。這些人用來預測市場走勢的模型,到底可不可靠?
一到流感季節,學校裡就免不了交互傳染感冒。有什麼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毒傳播,讓我的孩子比較不容易接觸到病毒?
伊拉克軍事衝突的新聞報導,只會告訴你某天在巴格達或是巴士拉發生一起或兩起攻擊事件,造成多少人傷亡等等。這些非理性暴力行為的背後,有沒有什麼規律、譬如時間模式?
像股市崩盤、塞車、流行病、武裝衝突以及環境變化,都是從群體中突現出來的現象,要瞭解、預測和控制這些突現現象,得靠「複雜學」。本書將帶領各位走入「複雜學」的核心,這項新興科學包羅萬象,是真正的「大科學」,將帶動各種領域的新一波發展,同時又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如此相關。
複雜科學研究專家,曾任牛津大學物理教授,現於美國佛州邁阿密大學帶領一個跨領域的複雜科學研究團隊。另著有《Financial Market Complexity》。喜好複雜的生活事物、擠滿人的酒吧,和車程最短的回家路線。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喜好電影、音樂、閱讀、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
譯有《人類大歷史》、《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大數據》、《大數據:教育篇》、《大數據:隱私篇》、《大數據資本主義》、《大科學》等書。
序言
第一部:到底複雜學是什麼?
第1章:兩人成伴,三人成亂
1.1 勉強給一個定義
1.2 複雜性的運作層面
1.3 我的生活為何如此複雜?
1.4 複雜性的關鍵要件
1.5 複雜學是一切科學背後的科學
第2章:失序才是常態
2.1 又到了上班日
2.2 如果事情有變糟的可能,大概就會變糟
2.3 我們需要反饋
2.4 人生就是一個局部的秩序
2.5 我們的宇宙前途堪慮
2.6 空氣無所不在……真的嗎?
2.7 這世界有自己的偏好
第3章:混沌和爵士樂
3.1 處理辦公室動態
3.2 做事有條理的實習生 vs. 迷迷糊糊的實習生
3.3 別擔心,不過是混沌而已
3.4 我好像不太醉,但也不算很清醒
3.5 音樂才是王道
3.6 我不留神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
第4章:暴民心態
4.1 我是人,不是粒子
4.2 終於到星期五了!
4.3 「贏」的意義
4.4 酒吧,去還是不去?
4.5 「群眾」和「反群眾」
4.6 另一個令人沮喪的經驗
4.7 演化管理:掌控未來
第5章:緊緊相連
5.1 知己知彼
5.2 小世界、大世界,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中世界
5.3 網路的重要性
5.4 萬物生長的祕密:真的是基因問題?
5.5 搖錢樹?
5.6 全球化:公平 vs. 效率
5.7 目前為止的進展
第二部:複雜學對我有啥好處?
第6章:預測金融市場
6.1 漲的總會跌,但到底什麼時候跌?
6.2 金融市場:到底怎麼走?
6.3 華爾街複雜漫步
6.4 從酒吧走向市場
6.5 市場要崩盤啦!
6.6 預測未來
6.7 新聞、謠言、恐怖攻擊
第7章:從交通網路問題,到企業溝通機制
7.1 再次回到路上
7.2 時間就是金錢
7.3 道路使用費的創意做法
7.4 形狀不同,功能相同
7.5 要不要留在自己這一層?
第8章:尋找真命天子天女
8.1 完美的一對
8.2 虛擬約會
8.3 放射性的戀情
8.4 完美的對象出現了!
8.5 更複雜的約會情境
8.6 狼、狗和羊
第9章:應付衝突
9.1 戰爭與複雜學
9.2 戰爭法則
9.3 現代戰爭和恐怖主義的共通模式
9.4 現代戰爭的複雜系統模型
9.5 攻擊的時機
第10章:如何控制超級流感與癌擴散
10.1 天生殺手
10.2 從社區到班級
10.3 孩子感冒是如何傳染的?
10.4 如何讓腫瘤餓死?
10.5 最後決戰:超級病菌 vs. 免疫系統
第11章:複雜現象之母:奈米尺度的量子世界
11.1 愛因斯坦碰上的詭異現象
11.2 三人成亂,其實兩人也亂得很
11.3 植物、細菌和大腦的祕密奈米生活
11.4 量子賽局
11.5 負負得正
第12章:飛向無窮,超越無限
12.1 物理學家的「無窮」缺憾
12.2 前途一片光明,只是有點複雜
附錄:其他參考資料
漲的總會跌,但到底什麼時候跌?
我們都希望能夠預測未來,光是能猜猜明天的天氣或路況就已經夠實用了,但如果說有辦法預測股票走勢,有不少人大概連靈魂都肯賣。而且,現在退休金購買力愈來愈縮水,可能人人都得多少懂點股市。然而有個大問題:金融市場是錯綜複雜的動態系統,就算是金融專家,也難以確實掌握其變動。還好,市場會不斷產生大量的資料,只要你能找出預測模型,就能拿來交叉比對,看看效果如何。
我們之所以相信市場也許可以預測,主要原因在於:股市其實就是一場全球市場「競賽」,每位參賽者都希望從中勝出,而股價變動正是即時反映了市場參與者的集體行動。說穿了,這場全球市場競賽也可以簡化成前面第1章到第4章所討論的二元決策問題:究竟要買、還是要賣?所以,只要能找出模擬這種多人交易競賽的預測模型,應該就能大撈一筆。
說到要預測金融市場,和要預測天氣、賭輪盤或丟銅板,有一種根本上的不同。在金融市場上,每個個體(也就是投資人)都會試著預測價格走勢,好決定該買進還是該賣出,而最後的買賣淨需求就會決定股價後續的走勢。接著,投資人看到價格變動,就可以用來決定下一步要買還是賣。於是,這個過程不斷在買賣和價格變動中循環。
投資人也是人,都會好奇先前市場的走勢為何,而且會看出(也可能是自以為看出)某種模式,再根據自己看到或聽到的,做出回應;換句話說,金融市場上充滿了反饋機制。一有反饋,就會重新決定要買或賣,於是出現新的價格,這又導致新的反饋、產生新的決策,就這樣不斷循環。
如果只是賭輪盤或丟銅板,並不會出現這種內部的反饋機制,因為輪盤上的小球或銅板都沒有思想,不管動作看起來多麼複雜,其實都只是遵守著牛頓運動定律罷了,完全不像市場有「決策」這回事,所以不管賭客怎麼想、怎麼猜,與輪盤或丟銅板的結果都完全無關。同樣的,就算每個人心裡希望的天氣都一樣,對天氣也不會有絲毫的影響,否則,我們就不用為出門該不該帶雨傘而傷腦筋了。
然而,市場的情形完全不同。如果每個人都有了完美的預測模型、知道市場下一步的走向,所有人都會想立刻進場大撈一票,於是造成強勁的反饋效應、使市場大幅改變,而這個完美的預測模型也就立刻失效。舉例來說,假使模型指出該在某個時間點賣出,於是所有人都在同一時間想賣出股票,結果根本沒有買家,股票瞬間就變得一文不值。所以,任何一種預測模型只要太多人知道、或使用得太廣泛,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有不良影響。
因此,講到複雜學,金融市場是個絕妙的研究對象,因為這剛好就是一群有決策能力的個體、有大量的內部反饋,能夠滿足我們給複雜性所定下的主要評判標準。此外,金融市場有豐富的現有資料和歷史資料,可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完整、為時最久的複雜系統記載,因此,在複雜學的進展過程中,金融市場可以做為重要的真實世界測試案例──當然,這可不是為了錢。
金融市場:到底怎麼走?
不管你的退休基金經理人或股票經紀人多有一套,他們的操作方法必然受限於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他們的投資表現,完全要看他們用來預測市場走勢的模型而定。既然這些人玩的都是我們的辛苦錢,還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老本,我們最好還是瞭解一下他們手上的模型是什麼樣子。
在第3章,我們討論了隨機漫步(或稱醉漢走路)的情形──用丟銅板來決定該往前走或往後走。我們也看到,在一段時間t之後,可以用ta來表示醉漢移動的距離,其中a = 0.5,也就是t的平方根;比方說,如果是經歷9秒、每秒走一步,醉漢移動的距離就會是90.5,也就是3。同樣的道理應用到金融市場,所謂的移動距離,就是價格變化。
你可能沒想到,這種隨機漫步的模型,還真的就是金融市場的典型移動方式,因此,大部分金融專業人士也都是運用這個模型,企圖靠我們的積蓄為他賺大錢。最重要的一點在於,這種市場模型背後的假設是,用丟銅板的結果最能描述市場價格的走向;人頭代表上漲某個量,而字則是下跌某個量。
但是從前面章節所提的,我們會立刻發現其中有問題,因為金融市場是一個複雜系統,而一般來說,複雜系統的結果不會是隨機漫步。特別是我們在第3章就討論過,現實世界複雜系統的突現現象之一,往往是既不太混亂失序、也不會過於有秩序,也就是a這個參數值多半不會剛好等於0.5。
這當然叫人擔心。已經有重要研究機構確認,現實世界金融市場的價格序列,其a值和0.5差得可多了。但真正驚人的還在後頭:我們不只知道每個市場的a值都不會是0.5,甚至不管市場在哪裡,a值偏離0.5的方式都一樣!從這裡正可看出,複雜系統產生的突現現象確實有共通的屬性,放諸四海皆準(這點我們稍後再談)。
講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憂喜參半。從科學的角度來看,「複雜性」真是個迷人的玩意,但從退休基金的角度來看,標準的金融模型竟然不可靠,這可怎麼辦?
摘自《大科學》第6章
詹森 本書作者
本書將帶領各位走入「複雜性」(complexity)這個概念的核心,這項新興科學很有可能會帶動各種領域的新一波發展,從醫藥、生物到經濟學、社會學,無所不包。複雜科學(以下簡稱複雜學)也有可能解決個人或社會所面對的許多重大問題。所以可以說,複雜學會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層面。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關於複雜學,我們至今仍然沒有什麼完整的「理論」。因此,本書是在一個共同的框架下,先納入種種可能的理論成分,再用這個框架,分析許多現實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之後,還有待未來的後起之秀(說不定就是本書的年輕讀者之一),將各個片段組合成全貌。
複雜學包羅萬象。一方面,它是真正的「大科學」,體現了學術界一些最困難、最根本、也最具挑戰性的開放式問題,但另一方面,它也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大大小小的問題之中,從個人生活、健康,到全球安全議題等等。
日常生活裡,要做個披薩、填寫稅單、或是幫腳踏車補胎,都有點麻煩,但並不複雜,只要按照指示一步一步來,就能順利完成。可是再想像一下,如果是同時要完成這三件事,就沒那麼簡單了。還有更慘的:如果三者之間,每件事的步驟順序都會因為另外兩件事而受到影響、需要調整,這樣是不是更讓人頭大?而這正是「複雜性」的大概面貌。
再進一步來談的話,前面講的是三件彼此相關的事情,現在改成三個彼此相關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策略,但也都會對別人的行為動作做出回應──這樣一來,你就知道「複雜性」在我們周遭生活中可能的樣子了。
各位如果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直接寄電子郵件給我,郵件地址是:n.johnson@physics.ox.ac.uk
摘自《大科學》序言
這是想瞭解複雜科學的讀者期待已久的一本書,十分推薦。
──Choice雜誌
這本書精采、深入又通俗易懂。
──斯巴格特(Michael Spagat),倫敦大學經濟學教授
複雜學的絕佳入門書;我們這個時代的每個人都該認識這門科學。
──許伯銘,香港中文大學物理學教授
這本書清楚易懂、寫作生動、處處是驚喜,真的把複雜學變簡單了!
──鮑爾(Philip Ball),《看不見的分子》、《用物理學找到美麗新世界》作者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