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嶺體會人生
本書的主角人物羅開高爾夫學院院長羅裕霖,
因為堅持「人生有夢,築夢踏實」,
從桿弟到高爾夫球學院院長,
因為執著「在專業領域中,保持熱忱」,
從雇員到企業CEO,不管你打不打、懂不懂高爾夫,
都能從他身上及其眼中的高爾夫球場上,體悟諸多人生真理。
全台灣的高爾夫人口目前已有一百一十萬,在企業界已是十分普遍的運動與社交話題,但仍有很多人對高爾夫一無所知,遑論其魅力所在。資深記者王梅也不例外。在一個因緣際會下,她結識了高爾夫球界知名教練──羅裕霖先生,不僅解答了心中的疑惑,也因而促成本書的誕生。
全書涵蓋六十個與高爾夫相關的故事,但內容並非教學的專用書,而是一本可以啟發生活智慧的勵志書。就連桿弟出身的羅裕霖教練,其本身奮鬥不懈的故事,也深具有啟發性。
除了追求贏,也要懂得輸?高爾夫讓男人「膨風」?國家級教練羅裕霖眼中的高爾夫球場,彷如一座人性的試煉場。不論你打不打、懂不懂高爾夫,都可從書中體悟諸多人生真理。
作者序一 我在果嶺體會人生 羅裕霖
作者序二 不會打球,也要會說球 王梅
第一篇 無心插柳柳成蔭
桿弟之夢之一
桿弟之夢之二
拚技術,還是拚腦袋?
桿弟之夢之三
無心插柳柳成蔭
誰是拒絕往來戶?
唯「大人物」與「總經理」難教也!
我如何賺到一百萬?
失之東隅,收之桑隅
熟的鴨子,真的會飛!
不拿沒有練習過的球桿上場
保持熱忱
底該收多少錢?
八百元與一千兩百元的差別
你怎麼待人,別人就怎麼待你
第二篇 高爾夫讓男人「膨風」?
球場上的意見領袖
高爾夫讓男人「膨風」?
高爾夫寡婦
自大者,莫以男人為甚!
男人與女人的戰爭
往上打不如向下拍
貴的比較好?
眼睛看得到的,未必是真的
林肯撿石頭
手氣順不順?
非關技術問題,而是精神競賽
有病,才懂得養身
打高爾夫是一種治療?
為什麼自己騙自己?
為什麼中不如西?
第三篇 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跳出求敗的陷阱
退一步想,海闊天空
捨近求遠」不如「捨遠求近」
一代球王傳奇
「火爆浪子」達利的噩夢
別對球桿抓狂!
定定吃三碗公
一樣米養百種人
意外的人生
要學會高爾夫,先學會謙虛
畫虎不成反類犬
神啊!救救我吧!
複雜的比不過簡單的
有沒有特效藥
打高爾夫像拍蒜頭?
第四篇 自然,就能演出完美
天堂與地獄之隔
把吃苦當吃補
沒有完美這回事!
會賺錢的,比不過會省錢的!
成功者找方法
三枝不嫌多,一枝不嫌少!
絕不用力,死不抬頭?
殺雞也可以用牛刀!
為何不直接打進洞裡?
自然,就是完美!
人人都可以當神槍手
一萬六千四百分之一的機會
會贏,但也要會輸
尋找接班人
不是退隱,而是轉進
成功者找方法
有一天,櫃檯小姐告訴我:「有一個球友看了你在球場上張貼的文章,想找你教球。」我走到櫃檯前和這位球友打招呼,只覺得面熟,想了半天,才想起他是宏碁集團的董事長施振榮。
施董事長表示,他想和太太一起跟我學打高爾夫。那時,他的親戚剛送他一套球具,他興致勃勃地跑到練習場練習,但揮了半天老是揮不到球,覺得還是應該找教練。
我教他如何握桿,他聽得很專心,似乎若有所悟,然後就回頭自己去練習,但是還是打不到球。過了一會兒,施董事長實在忍不住了,跑過來問我:「教練,你剛剛說要用左手握住球桿,請問我這隻手是不是左手?」他把左手舉在半空中,表情一本正經,我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施董事長,沒錯,那是你的左手。」施太太站在旁邊,也被這個問題問傻了,「施振榮,你是怎麼回事?那隻手當然是你的左手,這個還要問嗎?」「我只是想確定,當教練對著我講解『他的左手』,是不是我腦袋裡所想的『我的左手』?」
這下,我懂了,一般教練或老師在做示範教學的時候,通常會面對著學生說:「先以你們的左手握住球桿(但他示範的是自己的右手),然後,用右手握住左手(但他被握住的應是自己的右手)……。」施董事長先考慮到:「教練是不是反向示範?」,接著便質疑:「自己有沒有誤解教練的意思?教練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指的是不是同一回事?」
施董事長展現的是一種追根究底、實事求是的精神。很多成功的人有他的固執和思考邏輯,外人很難理解,但這也是他們過人一等的原因。
舉例說,發明大王愛迪生為了讓狗進出,在門上開了兩個洞,別人問他「為什麼需要兩個洞?」他說,「大洞是給大狗走,小洞是給小狗走。」別人聽得啼笑皆非,但他卻覺得如此才合乎邏輯。
我前後教施董事長六、七次,他的成績在業餘來說已經很不錯,可以打九十幾桿,三號鐵桿甚至可以打到一百八十碼,而一般人要打到一百五十碼就已經很難。我每次告訴他的訊息,他就會設法轉化成他的「語言」來反問我:「你剛剛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他上場打球時,絕對只使用他會的招式和熟悉球桿,所以,打出去的球都很精準,很少失誤。
有一句話說:「成功者找方法,失敗者找藉口。」用來形容施董事長十分恰當。我觀察他練球的時候,不像一些好大喜功的人,揮出十球,其中只有一球飛得起來,就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正式下場時每一球都能飛得起來;施董事長則是想到其餘那沒有飛起來的九顆球,要如何修正揮桿動作,才能把它們一一救起來?他時時都有危機感,不停地找方法,每次揮桿揮不好,總是問我:「我要怎麼辦才能打得好?」隨時為下一次的揮桿做準備。
我從他身上學到,人生得意也好,失意也罷,得意的時候不要忘形,失意的時候也不要沮喪,因為這是永無止盡的競賽,我們隨時要記得為下一次預先做好準備。
天堂與地獄之隔
網路上有一則關於高爾夫的笑話,內容是這樣的:
有一天,撒旦召開了一個大型的幹部會議,所有的魔鬼和邪靈都參加了。「最近的事情都太枯燥無味,該是我們向高難度挑戰的時刻了!」撒旦對著群魔大聲地表達他的不滿:「我們必須醞釀一個悲劇,這個大悲劇是各種悲慘狀況的總和,而且一定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覺』,讓人產生天大的錯覺,以為事情終究會好轉。各位,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大家靜默不語,經過一段時間的沈寂之後,一個長得又矮又醜的小鬼站起身對著撒旦說:「我最邪惡的主人,您覺得高爾夫怎麼樣?夠不夠成為一個大悲劇?」撒旦對這個提議滿意極了,當場給了這個醜惡的小鬼大大的獎賞。
這個笑話到此結束。
打高爾夫是個悲劇?乍聽之下,讓人墜入迷霧,搞不清是怎麼回事。但對某些球友而言,這恐怕是再貼切不過的比喻,對他們而言,高爾夫不僅是個悲劇,同時也是個噩夢。
舉例來說,高爾夫揮桿動作看似簡單,一般人都認為自己可以打到球,但是,偏偏就有人無論怎麼揮桿,就是打不到球,身體和動作完全不聽使喚,有些球友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白癡,我就親眼看到有人氣得把桿子扔了,也有人發誓這輩子絕對不再碰這顆小白球。
我常想,高爾夫無疑是測試個人「情緒智商」最好的指標。無論你是上市公司的大老闆、位高權重的執政者……,不管你平日怎麼呼風喚雨,碰到高爾夫也只有乖乖俯首稱臣,你會發現天底下總有事情是你無法控制的。
我有一名學生是一家跨國電腦軟體公司的總經理,剛學球的時候,他都是用一號木桿發球,但由於揮桿的角度偏差,連續三天打斷了三根球桿,我看到他的表情由「驚慌」轉為「懊惱」又轉為「生氣」,他憤恨地說道:「一定是這家廠牌的球桿不好!」於是,他換了一根更堅固的球桿,結果,球桿沒斷,但球還是歪了!後來,他索性放棄一號木桿,從此改用三號木桿發球,距離大約差了二十碼。直到現在,他的球技並沒有進步多少,一號木桿仍是他的心頭大恨,還在努力奮戰當中。
還有一名學生是名唱片製作人夏春湧,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更離奇。一天他來練球,因為握桿太緊,結果揮出去之後,球桿飛得比球還遠,球桿落地立刻斷成兩截。他覺得很窘,決定再試一次,球桿又跟著球一起飛出去了,又斷成兩半……。我看他簡直當場要抓狂,彷彿陷入地獄般痛苦。
隔了不久,夏春湧先生受朋友邀約一起到球場打球,這時候他的球技已經略有進步。當他把球揮出去,乖乖!一桿進洞。包括他自己在內,所有的人都看傻了眼,夏先生自然開心得不得了,一掃積壓了許久的陰霾。
又隔了不久,夏春湧參加唱片公會的球賽。夏先生一桿揮出去,我的老天!又是一桿進洞。對熱愛高爾夫的族群而言,「一桿進洞」是人生至高的境界,平均只有一萬六千四百分之一的機會,而他竟然在不到三個月內碰上兩次。那陣子,我感覺夏先生像在天堂裡騰雲駕霧,整個人優游自在輕飄飄的。
不論是悲劇還是噩夢,高爾夫至少也證明了一件事:天堂和地獄果真只有一線之隔!
會贏,但也要會輸
高爾夫業餘賽中,很多球友彼此都喜歡互較球技小賭一下,比洞數和桿數的多寡都有。輸贏乃人生大事,我常常看到一些企業大老闆,在球場上為了區區幾十塊的賭金而鬧得不可開交。
和很多運動不同的是,高爾夫沒有專職裁判,而是「球員兼裁判」,自己記錄自己的成績。某些人往往因為桿數太多,覺得很沒面子,因而「短報」桿數的例子屢有發生。我就親眼看見某飲料公司的董事長,因為對手落在沙坑的球少報了一桿,這位董事長當場翻臉發飆:「沒見笑(不要臉),減算一桿!」隨即,兩人便吵了起來,硬拉著我當證人,我只好裝糊塗。
還有一次,幾個大老闆相約在台中興農球場比賽,這幾位都是平均低於八十桿的單差點業餘好手,當天的賭金不小,一洞一萬元,一場比賽的輸贏起碼在二十萬元左右。
打到第十二洞的時候,球必須越過一個水塔才能接近果嶺,而當天又是吹著逆風,那段距離至少需要打二百八十碼,才有可能直接落入安全範圍,而萬一球打偏了,就會掉進禁區。輪到一位老闆上場發球,我們都預估他的球過不了,勸他不妨改成兩段式的打法,但他堅持自己絕對可以一桿上果嶺。
球揮出去了,果然不出所料,掉進禁區。按照球場規則,他可以選擇走到禁區旁補球,但得加罰兩桿。這位老闆卻堅持站在原地重發,認為這一球如果飛過去了,至少可以少罰一桿。無奈,天不從人願,第二次發球又掉入禁區。這名老闆偏偏就是不信邪,他轉身對身旁的桿弟,語氣說得斬釘截鐵:「再來一個(球)!」很不幸,當天小白球好像跟他有仇似的,又掉入禁區。「再來一個!」下場還是同樣悲慘,又進了禁區。連續四次發球不過,那位老闆早已氣得面色鐵青,憤怒地把球桿往旁邊一扔,扭頭拂袖而去:「今天不打了!」
突如其來的舉動,留下一群措愕的球友。但從此以後,這名老闆在球友之間就招致「輸不起」的批評,沒人願意再跟他下場比球。競技場上,每個人都一心想贏,這是天經地義;但有時候,人也要懂得認輸。兵法上有「少輸即為贏」的策略,這回小輸,下次就可能大贏,但如果一味不肯認輸,非要硬幹到底,到頭來反而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球為什麼一定要往「前」打?遇到障礙的時候,你也可以往「後」打。
舉個例子來說,一般高爾夫球場的設計通常在果嶺前面都有一個沙坑,而且這個沙坑是往後傾斜四十五度角,當球掉進沙坑裡,如果你要往上打進果嶺,就像攀岩一樣,需要更高的技術,因為球飛不出去掉回沙坑的機率非常高。球掉進沙坑,一般人都是拚了命使勁地想把球往前打出去,結果,球桿向下挖得愈深,球也陷得愈深,即使勉強揮出去了,不但球飛不遠,搞不好還重新掉回沙坑,這時,沙坑內又多了三個洞──一個是你拚命挖出來的洞,另外兩個則是你踩過的腳印。
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是「把球往後打」,先讓自己脫困,把球打到沙坑後面的草地,當你退回低點,沙坑的阻力消失,想再往更高的果嶺上打,就變得容易多了。
我常想一件事,在人生的競技場上,偶爾認輸有什麼關係?重要的是先設法解除困境,以後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最怕的是不肯認輸,結果愈陷愈深,終至一敗塗地不可收拾。
一樣米養百種人
高爾夫不僅是運動,同時也反應了真實的人生,更讓我深切地體驗到:一樣米養百種人。
球場內的夫妻檔愈來愈多,但以前多半是先生打球,太太看球,許多先生因為沈迷於打球,忽略了太太,惹得另一半抱怨連連,夫妻時起摩擦,變成怨偶。(加入高爾夫寡婦笑話)
一般球場都會在第十八洞的果嶺後方蓋一座會館(Club House),是專門給球友休息、吃飯的場所,當先生下場打球時,太太們通常會留在會館內等候,為此,先生們常自嘲:「打完第十八洞之後,一走進會館,就得重新走入真實人生(面對婚姻)。」
一位球友站在第十八洞的果嶺前準備揮桿,他側著身子對身旁的球友說:「我可要好好地表現,看看能不能一桿打到目標(果嶺)。」誰知,身旁的球友望了望果嶺後方的會館,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唉!我看你這一桿要揮得那麼遠,想要打到目標(會館內的太太)恐怕很難,很難!」
我在南投當桿弟時,有一名客人是小兒科醫師。此人生性十分節儉,打球從不請桿弟,都是自己揹球桿。有一回他來打球,照例不請桿弟,打完前九洞之後又表示要繼續打後九洞,那時球場後九洞正在施工,指示標記和路燈都還未裝設好,後九洞原本是個荔枝園,附近還有幾座墳場,我們覺得不妥,但他執意要打,只好隨他去。誰知,從下午三點一直到傍晚七點,一直未見小兒科醫師蹤影,推算時間早該打完九洞回來了。球場派我去找這名客人,我騎上機車繞了半天,終於看到他蹲坐在第三洞旁的水池邊,一邊喘著大氣。
我問他:「施醫師,你怎麼回事?」「我今天好像撞到鬼了,感覺九洞老是打不完,一直再重複打回原來的洞。」我也很訝異,細問之下,才知道球場的設計是採「Z」字型,施醫師摸不清路線,打完三洞之後就找不到後面的洞,始終陷在前三洞打轉,愈打心裡愈發毛,竟被嚇出一身冷汗。從此以後,施醫師為了怕迷路,每次打球一定記得請桿弟,但他仍不改節儉本性。一名桿弟不耐煩地跟我說:「奇怪,施醫師的球老是打不遠,而且速度很慢,我教他再怎麼用力拍,球還是飛不起來。」這引起我的好奇,經過仔細研究之後,才赫然發現他老兄竟然把裂成兩半的小白球,用透明膠帶纏成一團。他說得理直氣壯:「這樣還可以打啊!」弄得我們啼笑皆非,這就好像一顆已經洩了氣的籃球,無論你再怎麼用力打,也無法彈跳起來
。一位桿弟實在看不過去了,趁著幫他揹球袋的時候,故意從球場上撿一顆球給他,「施醫師,這是不是你的球?」「不是啊!我的球上面纏了透明膠帶。」「可是,我找不到你的球,不如你就把這顆拿去用吧!」桿弟好意地說。「好吧!」小兒科醫師順手把這顆球放進了口袋,然後另外掏出一顆球,上面又是纏滿了透明膠帶。好心的桿弟哭笑不得,這位醫師,不愧是如假包換的「小兒科」,果真節儉到了家。
摘自《小白球大智慧》
作者序一:我在果嶺體會人生
羅裕霖
對一向喜歡挑戰不可能的我,高爾夫到底是什麼?
你心目中的高爾夫又是什麼?一項可能讓台灣揚眉海外運動項目、一種看來十分悠閒的貴族休閒活動、還是躋身名流富商的表徵?是幾萬元輸贏、還是擁有高額獎金的冠軍頭銜?
我自己體會的高爾夫是一種過濾後的精緻生活,我知道哪怕僅是鄉野村落的一座高球場:南投松柏嶺、嘉義棕梠湖、宜蘭礁溪,都曾經有名人、雅士、販夫走卒的足跡;因為它兼具競技、運動、休閒、社交的豐富趣味,讓不同族群傾心,所以高爾夫才會存在。
想起我的高爾夫經歷,只能用「多而雜」形容。由於十五歲就置身於高爾夫球場工作,對於高球場上所有可能發生、應該發生的事務,我都了然心中。現在擁有的這一切,都不是當年身為桿弟的我,心中的第一願望;當年的我,只希望能夠時時揮出滿意的一桿。現在回想,才知道當年的願望是多麼的不可能實現;而實現的卻都是無心插柳。
當過揹球袋的桿弟、做過管理球友下場揮桿的出發站工作、高球場植草工人、高球練習場管理與教學教練,也開過高爾夫用品店與做過球桿維修師。儘管做過這些外人看來紛亂、我覺得豐富的工作;卻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我會擁有一所台灣教學最具規模的高爾夫學院、一家掌握產業生態的高爾夫行銷公關顧問公司,一個連結全球七萬會員的華文高爾夫網際網路網站。
王梅小姐常問我:「Thomas,你心目中的高爾夫什麼?」我想,高爾夫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應對人生的態度。和相交十年的朋友打場球,你可能會發現短短三小時的相處,比十年的互動往來,還要讓你了解他的思惟模式、處理危機的策略,以及對自己和別人的尊重。
高爾夫球場上的揮桿對於我,只能說是一種生活模式或者說是一種工作罷了,如何讓別人也能得心應手上球場,享受高爾夫世界的五味雜陳,是我現在和未來的主軸;打幾桿我已經不在乎;但也因為不在乎,揮桿更有餘韻、表現更加穩定。
許多朋友聽過我在教學提到的例子,常常問及何時出書?所以,這次特別和國內著名企業傳記作家王梅小姐一起合作,將我二十一年來體悟的小白球的變化、人生不同的切片,整理成書。其中多半是我在果嶺上體悟的人生智慧;當然,王梅也寫下我對高爾夫生活的記憶:一種看不到盡頭的蒼茫大道。
這一切,我想感謝高爾夫啟蒙老師陳金獅先生、放手讓我發揮的父母,以及給予我多方鼓勵的蔡淑賢小姐。當然,一起切磋高爾夫經營的業界前輩、羅開教練團,還有學球的朋友,都是書中精華的源頭,也請接受我由衷的謝忱。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