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我們對現實的種種看法,交織成一張心靈地圖。要能安然走完人生中美好卻又艱辛的長路,最大的挑戰在於它需要不斷的修訂;然而修訂的工作往往艱苦,令人卻步。
《心靈地圖 Ⅱ:探索成熟與自由之旅》
被喻為當代精神導師的派克醫生第一本著作《心靈地圖》,創造了美國出版史的紀錄,連續十年高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並由全美讀者票選為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廣大迴響。本書是作者選出心靈成長各階段中值得記錄與分享的議題,如「寬恕」、「死亡」、「靈性修練」、「信仰」等觀念,分別作了更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在派克醫生引領之下,讓人興起重新探索存在終極意義、瞭解生命神秘重要的想望,同時克服惶惑不安,靜心面對人生的複雜多變,開闊成熟的視野與人生。
哈佛大學及凱斯西方保留大學醫學博士。曾服務於陸軍醫療部隊、擔任精神科開業醫師。在一九八四年創辦了團體激勵文教基金會(Foundation for Community Encouragement),提供心理專業指導,協助無數的組織建立真誠共識團體。其著書、演講不輟,是備受推崇的作家、思想家、精神科醫師以及深具影響力的精神導師。
台大外文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研究。曾任《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資深編輯、輔仁大學翻譯研究所筆譯組召集人。獲新聞局評鑑為優良中譯作家,譯著甚豐,包括《午夜之子》、《與天為敵》、《歷史學家》、《浮世男女》、《伊娃露娜的故事》、《精靈之屋》、《春膳》、《我,蒙娜麗莎》、《精靈之屋》、《最後的告別》、《一點小信仰》等多本。
《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前言
第一部 紀律
面對難題
不逞一時之快
自律的起點
天下無難事
承擔責任
神經官能症與人格失調
做自己的主人
忠於真相
放棄過時的地圖
挑戰自我本性
說真話的遊戲
保持平衡
沮喪是一種訊號
涵容人生境界
第二部 愛
愛的定義
墜入情網
愛情謊言
打破自我疆界
倚賴情結
非真愛的貫注
自我犧牲
化為行動方是愛
付出關懷
品嘗失落的風險
獨立的勇氣
投入的恐懼
衝突又何妨
真愛與紀律
保留愛的空間
愛與心理治療
愛的神秘
第三部 心靈的宗教
世界觀的體現
擴張大宇宙
凱絲的故事
憂鬱的瑪麗
泰德的生命觀
嬰兒與洗澡水
科學管窺症
第四部 神恩-超自然的奇蹟
健康,也是一種奇蹟
潛意識秘密領域
心電感應
神恩的力量
進步之夢
原罪與邪惡
意識的突破
展現心靈潛能
心靈生病了
誰在抗拒神恩?
迎接靈性生活
結語 爭取屬於你的心靈紅利
《心靈地圖 Ⅱ:探索成熟與自由之旅》
序 生命的飢渴 阮大年
序 尋求靈性解放 王浩威
作者序 多元化的思考向度
第一部 成長
第一章 包容痛苦
第二章 學習寬赦
第三章 接納死亡的意義
第四章 品味神祕
第二部 探索
第五章 就從愛自己開始
第六章 從神話中發掘人性
第七章 躍向心靈更高峰
第八章 回歸伊甸園的路
第三部 信仰
第九章 追尋心靈宗教智慧
第十章 整合生命所有疆域
第十一章 審慎迎接新觀念
第十二章 攀上性靈的國度
後記 提供自己心靈養分
人生困難重重。
這是個偉大的真理。一旦真正想通了這層道理,我們就能超越它。一旦真正了解而且接受了人生困難重重的事實,我們就不會那麼耿耿於懷,人生也就顯得不那麼多災多難了。
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白人生本來就遍布艱險困頓的事實。他們不斷怨天尤人,要不就自艾自憐,彷彿人生本來應該既舒服又順利似的。他們堅持自己的難處與眾不同;他們說,奇特的困難降臨在他們及家人身上,甚至他們所處的社會階級、國家和民族上,偏偏別人都得以倖免,置身事外。
我非常了解這情形,因為我也曾是其中的一份子。
人生是一連串的難題。你要解決它還是哭哭啼啼一輩子?你是否能把排難解紛的方法傳授給下一代?
解決人生難題最重要的工具是紀律。某方面的紀律只能解決一部分的問題;唯有完整的紀律才能解決全部的問題。
生 活的真正難處在於:面對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是一段非常痛苦的過程。各式各樣的問題使人沮喪、悲哀、痛心、寂寞、內疚、懊惱、憤怒、恐懼、焦慮甚至絕望。 這些都是令人不舒服的感覺,有時比肉體的痛苦更難以承受。正因為各種衝突造成的痛苦是如此強烈,我們才開始正視問題。也正因為人生總是問題不斷,我們才覺 得生活苦樂參半,甚至苦多於樂。
但生命的真諦就在於面對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能啟發人的智慧,激勵人的勇氣。學校故意為孩子設計問題, 令他們解答,自有一番道理。我們的心靈在尋求解決問題的當中摸索成長的道路,問題的解決與否於是成為成功與失敗的分野。美國開國先哲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說得好:「只有痛苦會留下教訓。」聰明人學會在問題來臨時不畏懼逃避,反而迎上前去,坦然迎向隨問題滋生的痛苦。
很多人缺少面對問題的智慧,幾乎所有人都多多少少有點為了怕痛苦而規避問題的傾向。有的人因循苟且,希望問題自行消失;有的人視而不見,希望它因此不存在;還有人利用麻醉物和毒品來麻痹自己的感官,把引起痛苦的問題排除在記憶之外。
規 避問題與痛苦的動機是一切心理疾病之源。由於幾乎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傾向,所以絕大多數的人心理都不能算是百分之百的健康。有的人逃避問題的手段非常 偏激,不惜摒棄常態的一切,藏身於刻意營造的幻想世界,跟現實完全脫節。心理大師榮格(Carl Jung)一針見血地指出:「精神官能症(neurosis)是正當痛苦的替代品。」
但逃避帶來了更大的痛苦,精神官能症本身反而成了最大的問題。很多人為了進一步逃避新的問題與痛苦,只得構築一層又一層由精神官能症組成的殼,把自己重重包圍,終至不可自拔。幸好也有人勇敢面對自己的心理障礙,毅然決然透過心理治療的幫助,學習承受正當的痛苦。
在逃避問題所產生的痛苦之時,我們也錯失了問題帶來的成長機會。長期心理疾病會使人停止成長,如果不加以治療,心靈就萎縮了。
促使心理健全發展唯一的方法就是體認受苦的價值,面對問題,勇於承擔相隨而來的痛苦。前面說過,紀律是解決人生難題最重要的工具,也是受苦的工具。它幫助我們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堅定不移,得到成長與學習的益處。
我所謂的紀律是一套面對痛苦的積極原則,分為四個要點:不逞一時之快、承擔責任、忠於真相、保持平衡。這些都是十歲小孩就能實踐的簡單原則,但有時即使貴為一國之君,也會因忘記這些紀律原則而自取滅亡。
問題不在這些原則好不好,而在於你要不要用。它們都是用來面對痛苦的工具,所以一心想逃避痛苦的人,也就用不著了。下面先對這四種工具詳加分析,接著我們再討論它們背後的原動力──愛。
摘自《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第一部 紀律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