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出色的機靈才智,沒有耀眼的人脈背景,
你,仍然可以勇敢作夢。
只要一點一滴累積實力,每一天為自己加分,
你的未來,就會大放光彩!
台灣卡內基創辦人黑幼龍,以其經驗與智慧,從心態與行動兩個層面激勵讀者表現自己、提升自我,並擁有平衡愉快的生活。
本書的內容,共計52篇。其中41篇取自BP130《創造自己的機運》,並重新修訂,其中11篇是黑老師曾在《遠見》及《30》雜誌上刊載過的文章。每一篇,都是黑幼龍成熟智慧的結晶。
本書分成四大部分──
一、你有多想成功?:強調正向思考、將夢想化為具體的勇氣。
二、為自己加分:說明能提升個人能力的幾項要素。
三、優質領導的必修學分:說明領導者應該具備的心態與作為。
四、好想法,好人生:擁有樂觀、寬恕等好的想法,能讓人生更均衡美好。
自序 敏慧工作VS.努力苦幹
第一部 你有多想成功?
懷抱願景,自信去嘗試
首先,找到自己的專長
比別人更想飛
學會向陽的想法
機會藏在困境中
你和你的希望一樣年輕
強迫的熱忱
圍牆外的標準
你選擇成功或失敗?
成功的公分母
遇到伯樂以後
珍惜所愛,全力以赴
為夢想配上時間表
第二部 為自己加分
不必討好他人
說話要說到別人想聽
構圖力,溝通的關鍵
最高層次的溝通
和老闆相處有秘訣
溝通讓你更有影響力
得到他人由衷的合作
拒絕他人是你缺乏自信
你的時間永遠夠用
化壓力為推動力
想當老闆之前先當好職員
不能靠自己慢慢磨
向成功者討教
有風險才值得活
第三部 優質領導的必修學分
CCO的時代來臨
不必擔心被別人背叛
將批評轉為分享
因為自信,所以授權
雙贏的用人策略
一種有意思的本事
做好人,別做老好人
當個關心的聽眾就夠了
愈多分享,愈多成長
讓每個隊友抱一下冠軍杯
願景能降低本位主義
贏得成功賠上自己
不僅學習,還要練習
威權領導必然崩潰
以尊重敞開改進之門
贏得他人真心信任
第四部 好想法,好人生
你今天的選擇是什麼?
最該做的工作
快樂的老方法與新開始
樂觀是一種決定
寬恕,使人生更美麗
感恩讓世界更美好
每天都有豐收的機會
成長是一輩子的事
平衡且全面的成功
將批評轉為分享
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進步,還能幫助周遭的人突飛猛進。關鍵在於他們必須學會做正確的指導。
記得多年前與國外來的一位主管一起去拜訪顧客。我們剛坐下不久,我就迫不及待向這位顧客說明我們的產品性能,還有我們能提供的服務,不但講得頭頭是道、如數家珍,而且還做了不少比喻。當時真的頗為得意。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我的主管問:「你在不在意我給你一點回饋?」
我立即回答說,當然可以。
於是他告訴我,在與顧客談話的時候,應該先探索顧客的需求,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問題。因為一般而言,人喜歡自己選擇要買的產品,不喜歡被推銷。換句話說,我們要做的是幫顧客買,因而不需要忙著推銷自己的產品。
我當時聽了後,印象頗為深刻,但迄今對那次談話最難忘的,還是他一開始講的那句話:「我可以給你一點回饋嗎?」
你看,簡單的一句話,竟將「批評」轉變為「分享」了!
不批評是首要原則
人人都不喜歡批評。批評會引起反感,甚至迫使人為自己辯護。
當你批評一位業務員上個月的業績太差,他的立即反應可能就是最近經濟不景氣,或選錯了廣告媒體,所以效果不佳。他甚至會反駁,別的業務員上個月的業績也好不到哪裡去。
卡內基更將「不批評」列為人際關係的第一條原則,他認為批評他人相當危險。因為你可能會傷到那個人的自尊,人在尊嚴受到傷害的時候,就很難由衷地和你合作。而在今天這個工商業時代,全心的團隊合作是多麼不可或缺。
真誠分享心得
然而,做主管、做朋友,特別是好朋友,必須幫助部屬和朋友學習、進步。
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要在說明自己的想法之前,要真誠的問對方:「你不在意我跟你談一下我的心得吧!」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即使是老同事,即使是夫妻,我覺得在提出批評之前,都要先說類似這樣的話。不但要說,語氣還要溫和。千萬不要不耐煩,或一語帶過。
接著,在批評的時候,對方做得好的部分也要提到。真心讚賞對方的優點或好的表現之後,他會更樂於接受你的指導。
優點絕不該因過錯或缺點而被抹煞。你要指正他,就該讚美他的優點,這樣他才會進步,才會成長。
我們的一生都需要不斷地成長。不論是處於孩童階段、青少年階段、成人階段,無論是在家庭或工作中,或在社會中,但願我們能一直不斷進步。
然而有的人成長得很快,有的人進步緩慢,另外有些人根本停滯不前。
好主管、好父母,不但自己一直在進步,還能幫助周遭的人突飛猛進。關鍵就在於,他們必須學會做正確的指導。
一種有意思的本事
想用同一種方法、同一原則來領導每一個人,煩惱、挫折一定跟著來。要得到大家由衷的合作,就要從接受「每個人都不同」的事實開始。
做為一位經理或老闆,能否成功幾乎全賴我們是否能得到部屬的合作,特別是由衷的合作。怎麼樣才能獲得他們的合作呢?
首先,必須設法了解他們。
問題是每個人都不一樣。除非我們能認識每一個人,知悉他們的特點,否則無法溝通。
我認識不少老闆,他們真的是又煩又累,原因之一是他們常用同一種方法,同一原則來領導每一個人,於是煩惱、挫折就來。
想得到大家由衷的合作,首先就要從接受「每個人都不同」的事實開始。
我在光啟社工作的時候,有一次發現一位同仁的辦公桌擺了好幾張小孩的照片。我想他多半是個很重視家庭生活的人。之後我跟他見面的時候,常會談到有關親子關係、小孩的成長等話題。漸漸地,我開始感覺到他的工作態度有了改變,變得比以前起勁了。
以會計來說,我們聘請的不只是一位會計而已,我們聘請的是一個「人」,一個包含興趣、活動、家人,與過去軌跡的人。我們必須與他有「全方位」的接觸。
聰明的管理偵探
很多人都看過偵探小說,聰明的偵探很會依據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去追蹤。我們都有某種行為模式,與其去判斷行為模式的對錯、好壞,不如設法去了解,並善加運用,好能把事情辦得更順利,更成功。
你們公司或部門,是不是也有那麼一位遇到任何事都要表示反對意見的人?只要你提出任何方案,或改進辦法,他一定會舉出反對的理由,列舉一大堆困難。如果你仔細觀察,為反對而反對,很可能就是他的行為模式。
這種人非常需要有人聽他說話,需要得到注意力。因此,下次你可以先把新計畫告訴他,聆聽他所有的抱怨與不滿,接著你要大家支持的時候,他加入其中的機會就大多了。
幫別人快樂成功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二十幾人公司的總經理,他記錄了每一位同仁的特點。例如,有一位女職員常常提新點子,很有創意,雖然很多點子後來都用不上,但他發現,常常記取她是一位有創意的人,會提醒自己如何激勵她發揮工作熱忱。他常徵詢她的想法,也常讚美她腦筋快,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事。
能做個讓別人快樂成功,自己也快樂成功的領導人,何樂而不為?
摘自《每一天為自己加分》第三部
這本書的內容,部分是整理自我之前的一本書《創造自己的機運》,部分是我這一、兩年刊載在《遠見》和《30》雜誌的文章。
我也為這本書寫了四個部的引言。
也許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每當我看到一個現象或狀況,或聽到一句話、一個故事,我常會思索,產生聯想,並加以引伸,加上自己的心得,於是就成為一篇文章了。
這本書裡大部分的文章,都是這樣寫出來的。
我曾經聽過羅益強先生接受廣播電台的訪問,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
羅益強先生曾經擔任過台灣飛利浦公司的總裁,後來還擔任總公司的副總裁。台灣通訊電子業的發展,與他有密切的關聯。
二十一世紀的成功法
節目快結束時,主持人請羅益強用一分鐘告訴聽眾,要想在二十一世紀成功,應該怎麼做?
羅益強先生回答說:我們過去四十年的成功,靠的是work hard(努力苦幹);今後我們想要成功,一定要work smart(敏慧工作)。
我這本書的內容也環繞在這兩句話上。
已過世的前經濟部次長汪彝定先生曾說過一段經驗。他有一次到中南美國家去訪問,住在一個湖邊的小旅館,竟然發現桌子上菸灰缸是Made in Taiwan。
想想台灣有多少中小企業的老闆、經理,幾十年前就是這樣背著包包到各地打天下。他們讓顧客看樣品,不滿意,沒關係,再修改,改到滿意為止。接著競爭來了,他們的利潤愈來愈低。沒關係,有做就好。一直到有一天,顧客說大陸的產品更便宜。Bye-Bye。
怎麼辦呢?
很顯然的,再比現今更努力也不是辦法。
這時候該想想怎麼樣才能work smart。
敏慧工作的關鍵
要想work smart,首先就是要能創新,要會發揮創意。不然的話我們只能work hard。
要想work smart,我們要具備溝通能力,喜歡溝通,以溝通為樂。
要想work smart,我們要學會做領導人。既然領導與管理有那麼大的不同,那這些埋頭苦幹,黑手起家的老闆、經理的領導力,要從哪裡來?
要想work smart,我們必須有團隊意識,一群人以團隊合作的方式迎接競爭與壓力。但我們單打獨鬥多年,如何就具備團隊精神呢?
要想work smart,一定要激勵他人,讓他人願意和你做生意,喜歡與你共事。別人跟你在一起,好想變得更好,做得更好。
當然,還有很多。諸如要學會善用時間、學會授權、有能力計劃等。
令我相當興奮,甚至有點驚喜的是,在整理這些作品時,我發現自己這幾年來,好像全是在談怎麼樣才能工作得更smart。
坦白說,努力工作並沒有什麼不好。通常成功的人也相當努力,然而單單只靠努力已經不夠了。怪不得每當我們遇到埋頭苦幹,卻不成功的人時,會感到惋惜,甚至有點不平。
你希望他更加埋頭苦幹呢?還是應該想想辦法?
就以創新來說,常有點子、常能發揮創意的人與機構,的確掌握了成功的關鍵。這個世界變得那麼快,新的技術四個月就落伍了。一年前要賣六百美元的液晶面板,現今只要兩百元。很多訂貨採購的流程也都e化了。品質管制的步驟,服務顧客的途徑,行銷的方法,業務的推動,也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那麼,我們的生產業、高科技業、服務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是不是都能創新呢?
想想我們在小學拿著書本背誦的模樣,回憶一下中學時期惡補的慘烈;一切為考試,一切為升學,只要死記,只要背得住就可以。到了大學多半還是蔣光超(講光抄),很少有機會學習或練習創新。即使進了社會,開始工作,恐怕還是按規定行事,老闆和上司要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要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如此這般,幾十年也走過來了,不是嗎?
這些年來我一直想與讀者朋友分享的是,在競爭劇烈、變化加速的環境中,我們常要面對選擇--你要選擇work hard還是選擇work smart?你可以繼續蕭規曹隨,照老法子做事,只是那樣太累了。
練好溝通與合作的本事
此外,我在這本書常談到的一個重要觀念是「溝通」。
要想出人頭地,必須學會溝通。但我們必須自問,從小到大我們有誰學過溝通?從來沒有,因為聯考、學測都不考溝通。甚至我們會以為溝通是不用學的;溝通就是講話而已。
其實,不同層次的溝通效果差距甚大。
例如:你是一位經理,希望大家能相互信任,於是對同事說:大家在一起工作應該彼此信任,勿猜忌,勿懷疑,肝膽相照、開誠布公才是最好的相處之道(一般都是這樣說的)。
現在換一種說法:多年前,我們公司的創辦人有一天下班後去工廠。他發現庫房的門是鎖著的,於是就從工作檯上拿了螺絲刀將門鎖硬撬開,將被破壞的鎖座掛在門把上,並且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此門永遠不再關閉,還簽上自己的名字。因此我們公司企業文化中最寶貴的就是--信任。
你一定比較喜歡第二種方式的溝通,對不對?也更願意在這個團隊中信任彼此(這段故事是惠普公司創辦人惠尼的真實事例)。
如果能把溝通的本事練好,一定比較有影響力,成功的機率也較大。
我在這本書裡也常談激勵與領導。愈能得到他人的合作,就愈能成功,特別是由衷的合作。我年輕的時候,常聽到有人說:我這個人就是這脾氣,老子天不怕地不怕,頂多辭職不幹……好像獨行俠、硬碰硬、故意跟別人作對,是令人引以為傲的事。
但今天再聽到有人說這些話,你不但不會覺得他有什麼了不起,反而覺得滿可惜的。因為,他的個性恐怕會成為成功的阻礙。
今後重視的是團隊。
今後重視的是合作。
如果我們承認自己是在只重視考試成績的過程中長大的;如果我們發現工作上強調的也多半是個人的表現和業績數字,那麼人際關係、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怎麼樣才能更受歡迎,是不是也需要下番功夫才能具備呢?
最後,我必須說,我不相信成功有祕訣或捷徑,也不相信人會因為看了一本書就成功。《聖經》流傳已經快兩千年了,有多少人是因為看了《聖經》就成為聖人的?
但我真的相信書會啟發我們的思維。
閱讀會帶給我們憧憬。
能讓我們未來的人生建築在美好的憧憬上,不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嗎?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