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認識一種野花,從海邊到高山,從都市叢林到荒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看著不同的野花開落,在心中烙下春夏秋冬的腳步。
春,是水零零的繽紛季節, 柔柔的陽光,小小嬌嫩的草花, 草間探出頭來的,是蒲公英、黃鵪菜的金色小太陽。 淺山林邊,堇菜類的紫花,矮矮的一叢叢, 野生的杜鵑花海從山坡開始蔓延...
夏,是海邊和高山野花的舞台, 深深的,淺淺的蜜,美麗的花色是熱情的記號, 鮮明地指引夏季的蟲蝶;
懂得化粧術的玉葉金花和大甲草,也把花朵變得又大又美。
秋,是風兒悠閒花兒忙碌的季節。 成片的芒花在山坡翻搖, 王爺葵散落在平野人家的屋後, 最後一季的高山野花,也要趕在寒冬來前結下種子, 忙碌生長,為了生命的即將結束,即將開始。
冬,休耕田的野花歡慶新年。 有美麗的紫雲英、泥胡菜和藿香薊, 就不怕收割後的稻田失色, 即使是像小葉灰藋這樣不出色的野草,也弄了滿身花粉。 農人短暫的休息,野花短暫的舞台,每一年都有生命的傳承。
從海邊到高山,從都市叢林到荒野,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看著不同的野花開落, 也許四季不夠分明, 但台灣的野花足以在心中烙下 春夏秋冬的腳步。
本書特色
花色索引— 國內唯一一本備有花色辨認索引的野花叢書,經過花色比對和清楚的花朵特寫鏡頭,將能順利辨認野花名稱。
花期季節編排— 以一天認識一種野花的方式,依花期和季節性編排365種野花。
豐富的攝影圖片— 全書700幀以上的攝影是植物學家呂勝由先生20 多年來的珍貴紀錄,是本書最詳盡的圖片說明。
精緻插畫— 細緻的植物畫及說明性圖解穿插在文中,幫助了解同時賞心悅目。
齊備的野花知識— 除了365種野花的精采介紹之外,另有專文介紹台灣的野花現況、野花的觀察方法、野花的私生活、山野草的栽培……等珍貴文章。
1961年生於台北,台灣大學園藝系畢業,現職大樹自然書系總策劃及總編輯。
投身出版編輯工作三十餘年, 一直以搭起大自然與人的溝通橋樑為自我期許,熱愛自然書籍的編輯出版工作。現與一隻狗以及貓咪大家族一起生活於新店山上的社區。
著有『台灣野花365天秋冬篇』、『自然老師沒教的事1─100堂都會自然課』、『自然老師沒教的事2─100堂親子自然課』、『菜市場水果圖鑑』、『菜市場蔬菜圖鑑』、『台灣老樹旅行』以及『都會種樹圖鑑─100個種樹懶人包』上下冊、『自然老師沒教的事7─都會賞樹秘笈』、『慢.漫.山城』(以上均由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其中『菜市場水果圖鑑』榮獲2013年金鼎獎最佳非文學類圖書獎。『我的食物地圖』是2018年新作。
1966年生於南投竹山;輔大日文系畢業;大樹文化主編;結婚十多年,育有兩犬二貓一小孩;和先生在家工作,偶而到大樹來享受上班、有很多同事可以聊天又不必做飯的美好感覺。 著有《我家有狗》、《台灣樹情報》、《台灣野花365天》(大樹文化);譯有《風的掌心》(知青頻道)、《好熱好熱犬日記》、《樹逃走了》、《雨林探險》、《動物的腳印》、《季節書》(大樹文化)。
一九六三年生於台北,台北市人,復興商工畢業。曾任漢聲出版、小牛頓雜誌精細插畫,綠園藝生活雜誌特約繪圖,信誼出版美術編輯。現專事自然科學類繪圖工作。
花蓮縣人,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研究所碩士。現任台灣省林業試驗所生物系助理研究員,是國內木本植物分類專家,也是優秀的植物攝影家。 著有《台灣彩色植物圖鑑》<共九冊>(教育廳)、《台灣的稀有植物》(渡假出版)、《綠——太魯閣國家公園植物資源解說》、《墾丁公園遊樂區恆春熱帶植物園常見植物》(林試所恆春分所)、《四角林森林生態教育資源》(林試所)等書。
出版序
■每天認識一種花(從9月1日起至2月29日)
■附錄
山野草的栽培
蜜源植物名錄
花色索引
學名索引
中名索引
剛開始構思有關台灣野花的書籍,便希望能與市面上的植物圖鑑有所區隔,並提供簡易可行的觀察方法與入門知識給讀者,進而引發大家觀察植物的興趣。和賞樹、賞鳥一樣,賞野花也是每天可做的自然觀察活動,於是才有了規劃一年
365天觀察365種野花的想法,一天學習一種新的野花,
這樣的自然課程任何人都學得來,『 台灣野花 365 天』(春夏篇和秋冬篇)於焉誕生。
接下來,選擇365種野花便成為絞盡腦汁的安排難題。台灣的野生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植物種類繁多,因此要挑選出這三百多種的植物種類,便要事先訂定一致的標準,經由幾位作者和學者專家長達數月的密切討論,大致歸納出以下的篩選準則:
1常見,從平地到中高海拔的各個生態環境中挑選出數量眾多、容易觀察到的野花種類。
2植物類別,以草本野花為主,兼及少數灌木或藤木植物。
3挑選具代表性的台灣原生野花來作介紹,再旁及其他外來歸化野花。
4植物特徵十分特殊或具代表性的野花種類,即使相當稀少罕見,亦會適當安排穿插其間。
5不同生態環境的典型代表野花,從高海拔的草原、岩生地、針葉林到中低海拔的闊葉林、荒廢向陽地,乃至平地、海邊、農地、濕地,都能將生活其間的野花種類包羅進來,以完整建立植物與環境的生態觀。
首先挑選出近六百種的植物,再一一針對花期作安排與篩選,而「花期」便是整個企劃製作過程中所遭遇的最大難題。為什麼呢?
看似容易、順理成章的花期基本資料,在許多草本野花身上是付之闕如的,因為台灣從事野生草本植物的生態調查研究相當有限,而且缺乏全面性的全省調查合作計劃,以致花期的資料出入頗大。台灣雖小,但台灣北部、中部、南部和東部的野花開花日期已有差距,同時加上海拔高度的變化也大,讓花期的確定性更趨複雜。在一一查對資料或比對標本、請教學者專家,歷經十數次的更動,終於才有了這一份
365天的野花名單。在花期與日期的安排有時未盡理想,並不能把每一種野花都安排在它開花最鼎盛的時期,但在取捨之間,我們已盡力作了最好的順序排列。
接下來,在內容的安排上,第一本春夏篇進入主題植物之前,我們首先針對台灣野花之美、觀察採集野花的要領和野花的私生活等,作了充分而豐富的解說,因為這是認識野花之前的必修課程。而每一種野花的介紹都包括植物特徵的詳細基本資料以及內文兩大部分,除了攝影圖片幫助鑑別之外,還穿插部分優美的野花插畫以及細部特徵圖解,以加深讀者的印象,並提供最簡單的記憶方式。第二本秋冬篇則從
9月的野花開始至2月冬末野花為止,365種野花學習完成之後,我們還安排了有趣的山野草簡易栽培和蜜源植物名錄。當然,為了讓人人可以簡單上手,我們特別在書末製作了國內首見的野花花色索引,可以從花朵的顏色來按圖索驥。此外學名和中文名稱的索引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就『台灣野花365天』的整體製作而言,我們以一般讀者容易入門的角度來著眼,因此不論內文的撰寫或基本資料的描述,無不以淺顯易懂的重點式提要為主。而使用的便利性也是我們編輯的另一重點,以日期為整本書的主軸,非常容易使用,再加上花色的索引,更可以讓這兩本書的功能發揮無遺。
製作完成的『台灣野花365天』期望為每一個人多打開一扇門窗,找到接近大自然的入門徑,並逐漸成為樂此不疲的自然觀察家,這即是大樹文化出版自然叢書最深的期許與願望。
張蕙芬
台灣的野花大多相當低調,不像溫帶地區的野花在難得溫暖的春夏季恣意大鳴大放,加上鮮豔無比的顏色和碩大的花朵,不成為野地的主角也難。或許大家腦海裡的野花景象總是來自歐美或日本地區的野地畫面,早已根深蒂固認為全世界的野花都該那麼狂放艷麗吧,但生活在台灣好像從來不曾見過那麼美麗的野花,會不會是台灣已經找不到野花了呢?
我想很多人一定都有過類此的疑問吧,於是心中一直有個心願,想要為台灣這些小巧可愛、安靜、默默生活的小野花發出一點屬於它們的聲音,讓我們這些與它們為鄰的人類可以重新認識、認真看待台灣的野花,也從而了解我們生活的土地為什麼會孕育出這些可貴的植物,以及台灣豐富又多樣的優越自然條件。
這樣的想法終於在1995年至1997年的兩年之間一步一步地落實了,雖然是植物圖鑑,但我想要以更富親和力的編輯方式來做,好讓許多對認識植物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的人,可以找到一條便捷的道路,並從而開啟每一個人內心那扇自然的窗。於是以一天介紹一種野花的方式,按照野花開花的季節來排序,讓人們可以一年365天天天和野花碰面,久而久之,野花自然就會像是熟悉的老朋友,而對於它們的一切也會如數家珍的了解。1997年7月『台灣野花365天』首次上市之後,果然十分受歡迎,也證實了我的想法是絕對可行的。
記得在那兩年辛苦的撰文和編輯的過程中,常常為了許多不足的資料而感到沮喪,也為這種從未嘗試過的新編輯方式感到不安,但每當這種時刻,野花似乎都會及時出現在眼前,好像在告訴我不要有那些莫須有的焦慮。特別是每天早晚帶狗散步的時候,路邊往往就會跳出那種我正在絞盡腦汁試著描述的野花,剛好讓我仔細端詳、觀察,並且驗證其他書上所寫的特徵。也就是這個有趣的發現過程,讓我更加確定這本書的出版價值。其實野花一直都在,只是不曾用心認識,很容易就視而不見,但一旦和野花做了朋友,隨時隨地它們都會出來打招呼。也因為終於打開了那一雙眼睛,於是樹下的雜草不再只是雜草,它們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它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傳播、繁衍的方法。之後,生活的樂趣和點滴感受都不一樣了,即使再小、再隱晦的野花也都看得見了,也真正印證了詩人布萊克說的:「一朵花裡有一個天堂」,是絕無僅有的生命之美。
‧ 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 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
‧ 中國時報開卷周報「一周好書榜」。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