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增訂新版中,佛里曼提醒我們:
綠能是金錢,綠能是競爭力,綠能更是人類唯一的未來!
打造方舟而非製造洪水,不僅是我們的挑戰,更是我們的責任。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蔓延,指數型失控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像與理解。世界趨勢大師佛里曼長期觀察全球化發展,指出世界正劇烈激化的五大關鍵問題:全球氣候劇變、油價波動劇烈、物價漲聲不停、全球人口激增、物種多樣性嚴重滅絕。任一問題的應對不當,都可能使地球環境衝破臨界點,造成難以預測、無法挽回的全面性破壞,其嚴重程度足以癱瘓我們的文明,並摧毀我們的生活。
佛里曼大聲疾呼:從政府、科技、企業到個人,應共同傾盡全力投入綠能革命,大規模且快速的研發綠色能源,才可能解決地球與人類目前所面臨的致命危機。
.重新界定「綠能」定義:不懂節能,有再多能源也不夠用。我們要肩負起「再生世代」的責任,倡導「保育倫理」,重新發現自己身為地球人所代表的意義。
.重新定義中產階級生活:環保不是一種時尚,而是兼顧享受便利與永續環境的理想生活方式。節約能源,力行綠色行動;唯有改變現況,才能維持現狀。
.綠能關係企業生存能力:企業走向綠色革命是增加競爭力的一種機會,不是增加成本的一種壓力。未來,綠能將決定企業能否永續發展。
.綠能革命建立國家實力:要維持國家領導地位,應積極創造新工具與系統,在永續能源與資源生產力上尋求創新,為世界找到更乾淨、永續的成長之道。
在全球化時代,站在全球高度上,從龐雜紛歧的全球事務中理出頭緒,為全世界人類帶來全球觀點的第一人,非佛里曼莫屬。
從報導中東地區複雜的局勢,到盱衡全球的國際事務,佛里曼一直用敏銳的記者直覺,強烈的個人文字風格,運用許多小故事,夾議夾敘,把治絲益棼的國際政治、金融市場、科技環保、宗教文化等種種議題,寫得十分淺顯易懂、引人入勝,讓每個人都可以對國際事務侃侃而談,真正參與全球化的過程。
佛里曼因為傑出的新聞報導及評論成就,拿過三座普立茲獎。他在《紐約時報》的專欄文章,同步在全球超過700多個媒體上刊登。他的《從貝魯特到耶路撒冷》(From Beirut to Jerusalem),被翻譯成27種語言,甚至還成為許多中學及大學了解中東議題的教科書。
1999年出版《了解全球化》(The Lexus and the Olive Tree)被翻譯成20種語言。2005年出版《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被翻譯成32種語言,成為全球各地熱議話題,也讓他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選為美國最佳領導人之一。
2008年出版《世界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是影響全世界最重要的探討綠色革命之作。2012年出版《我們曾經輝煌》(That used to be us)、2017年出版《謝謝你遲到了》(Thank you for being late),享譽國際社會。如今他已是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意見領袖。
英國華威大學英語教學暨英國文化研究碩士,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英口譯組碩士。譯有《變的美學》、《情緒的驚人力量》等書。現為講師兼譯者。
台大中文系畢業,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翻譯暨口譯研究所碩士,現從事公職。
讀過幾年書,識得一些字,現為自由譯者、全職媽媽,分身於書房與廚房,在創造裡領受無窮樂趣。
中央大學英文系﹑輔仁大學英文研究所畢業。曾任《英文中國郵報》及《英文台北時報》編譯及記者十餘年,現從事中翻英及英翻中工作,翻譯過《中國大世紀》等書籍近十本,也曾是《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譯者。
政大新聞系、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任職電視台、報社、電影公司,現擔任國內某大型影展競賽統籌,未來以專業文字工作者為目標。不工作的時候,什麼都喜歡,只要是有樂趣的事情,比如旅行、閱讀、攝影、舞蹈、衝浪、拳擊、合氣道。譯有《神祕左手幫》等。
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曾任天下文化、遠流出版公司主編,城邦出版集團原水文化總編輯,台北書展基金會執行長。譯作有《生涯定位》、《相愛到白頭》、《世界的另一種可能》、《讓創意自由》(皆為天下文化出版)、《夏日農莊》、《這輩子,你想做什麼?》等。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財金系學士,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英口筆譯組。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業績是勉強出來的!》(天下文化)等。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曾任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副秘書長、汗得學社(H.A.N.D.)研究員,現在則是為了自己懷抱的理念打拚中。譯作有《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七個決定未來的全球變遷趨勢》、《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合譯)、《想想地球・救救自己》、《觀念地球科學2、3》(合譯,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神奇酷地理:威力驚人的風暴》(小天下出版)。
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中國廣播公司、聯合報系及美國在台協會;並曾兼任淡江大學、政治大學及東吳大學講師,目前專事翻譯。已出版譯作四十餘種,主要有《樂在溝通》、《與成功有約》、《反挫》、《大外交》(合譯)等,近作有《會說才會贏》、《說謊教父馬多夫》、《逆齡社會》、《最嗆的貿易史》、《好問題建立好關係》等。
特別收錄
新冠病毒流行後的世界
增訂版序
當世界更熱、更平、更擠──認識氣候與能源議題的八個關鍵原則
推薦序
環境變遷已不可逆,刻不容緩馬上行動 鄭崇華(台達集團創辦人)
導 讀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此刻又「失控」──對佛里曼再版做些延伸 高希均(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第一部 我們的挑戰
第一章 花旗銀行、冰島的銀行、南極洲的冰岸,為什麼都在同一個時間崩解?
第二章 裝聾作啞的美國人
第三章 再生世代
第二部 我們的現況
第四章 能源氣候年代的關鍵問題
第五章 複製美式生活,能源供需失衡
第六章 產油國統治全世界
第七章 失控的氣候變遷
第八章 拯救生物多樣性
第九章 能源匱乏
第十章 啟動綠能,才能從地獄到天堂
第三部 我們要如何往前邁進?
第十一章 205種方法輕鬆救地球?
第十二章 能源互聯網打造新生活
第十三章 比大地之母還重要的利益之父
第十四章 政府是能源創新的推手
第十五章 一百萬個諾亞,一百萬艘方舟
第十六章 唯綠者生存,不綠則亡
第四部 綠色新未來
第十七章 紅色中國能否成為綠色中國?
第十八章 有遠見的政策+有效的執行力
第十九章 現在就做,才能挽救未來
謝詞
我非常高興天下文化選在此時此刻出版《世界又熱、又平、又擠》2.0中文版,相信本書如同2008年首次發表的1.0版,完全適用於當前的這個世界。在這十幾年來,我對相關議題也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希望藉由這個機會與台灣讀者們分享。以下是目前我在思考氣候與能源議題時,所依循的八個關鍵原則:
原則一:我們已經沒有「以後」
我曾在本書中提出一個觀念,那就是:再遲,我們就沒有「以後」了。
我成長於1950與1960年代的明尼蘇達州,在當時,所謂的「以後」意謂著長大後只要你有空,就可以像兒時一樣盡情享受自然四季的遞嬗。所以想「挽救自然環境」,你可以現在做,或是留待以後有空或想做時再做。
如今再也不是這樣,我們已經沒有「以後」。等到「以後」,這些美好事物將會消逝無蹤,到那時,已經永無機會挽回。因此,不管你現在打算挽救什麼,請立刻行動。「現在」就是最後關頭,再遲,一切都來不及了。請容我再說一次:我們已經沒有「以後」!
自本書首次出版以來,世界只有變得更熱(拜全球暖化之賜)、更平(中產階級的高消費生活型態)、也更擠(2008年時,地球人口是67億,而今日是77億)。沒錯,這十餘年間,地球增加了10億人口,而到了2030年又會再增加10億。這就是為什麼我會大力疾呼:再遲,我們就沒有「以後」!
在過去,大家談到減輕氣候變遷及避免生物多樣的流失,往往是為「下一代」、為「尚未誕生的孩子」所該做的事情。然而事情已不再是如此,我們必須馬上展開行動,為了你、為了我們、為了你我身邊的動植物,就是現在!澳洲森林大火期間,我人就在紐西蘭,親身感受到大火所產生的混濁空氣與煙霧,從遠在2,500英里外的澳洲襲來,我們現在已無法置身事外。
知名海洋學家厄爾(Sylvia Earle)貼切的形容了這個刻不容緩的關鍵時刻:「我親眼見證了地球史上最偉大的發現時代,以及最嚴重的失落時代」。面對未來,她告訴我們:「我們正站在一個十字路口。現在我們所做的,或是沒有做到的,都會決定未來的命運──不只是我們的未來,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來。」
我們必須在2030年之前,讓碳排放達到減降標準,否則整個地球氣候系統將會開始失控。
原則二:我們正站在氣候系統瀕臨失控的十字路口
為了將我們面臨的危機以量化方式呈現,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er)主任羅克斯托姆和一群地球系統科學家在2008年提出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統」(planetary life-support systems),是人類存活之必需,也是一種潛在的邊界,人類的發展必須避免逾越地球限度,以免引發「不可逆且突發的環境變動」,造成「全新世」徹底終結,使得地球成為不宜居住之地。
他們的主張很簡單:無論我們是否知情,我們的社會、產業和經濟都是站在「全新世」的穩定氣候基礎上建構而成。我們沿著海岸線和河岸打造我們的城市;我們種植需要依賴特定溫溼度才能栽培的作物;我們根據過往氣候來決定建築物是否要安裝冷暖空調;我們仰賴永凍層來撐持從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亞的城鎮、管線以及道路。
我們身處史上最佳的氣候狀態之中,安適到對氣候的重要性毫無所覺。但當美國東岸一年淹六次水,當麥作在攝氏34度的高溫下發育不良,當墨西哥灣岸的工業和城市一再發生水患,當傳染病透過全新品種蚊子的散布而引發流行,當源於喜瑪拉雅山的河流(供應超過十億人)在夏季時乾涸,這些現象為什麼會發生?我們是否還覺得自己能永遠享有適合生存的氣候?
在問上述這些問題時,或許你也開始意識到,如果我們破壞了生態系統長久以來所形成的穩定平衡,將會翻轉目前地球的現狀,我們所享有的現代生活可能將無以為繼。
大自然也是由系統和器官組成的體系,有海洋、森林、大氣、冰帽等等,而地球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已經知道各項系統和器官最穩定的運作水準為何。
羅克斯托姆告訴我們:即使無法明確指出地球運作界閾的確切數字,但我們可以確定,格陵蘭冰棚會在一個固有的臨界點融化、亞馬遜雨林會在一個固有的臨界點傾覆,然後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再也無法恢復。就像我們絕對不會等到人體機能逼近崩潰時才做因應,我們也不應該這麼對待賴以為生的地球。
但我們現在就是如此對待地球,而這是多麼的危險。大自然無法用言說的方式,告訴我們她的各項臨界點為何,幸好羅克斯托姆和他的科學團隊運用科學方法,估計出了那些臨界點的位置,他們找出了九大範疇的地球臨界值(planetary boundaries),例如:氣候變遷、海洋酸化、平流層臭氧消耗、生物多樣性等,界定出人類追求發展時所不可踰越的那條線。
然而,事實擺在眼前:人類往往不是徘徊在界線邊緣,就是即將打破界線。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我們已經沒有「以後」。
「最近我們看到全球各地的旱災、水災、森林大火、昆蟲危機、新興病毒傳染疾病等不安現象一波接著一波,天下文化於此時再版本書,我認為仍然具有高度的社會價值,充滿警示意義。」
—— 鄭崇華,台達集團創辦人
「一本重要的書……對於我們所棲身的迷亂世界,佛里曼是最權威的解讀者。」
—— 約瑟夫・奈爾二世(Joseph S. Nye Jr.),《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典型的佛里曼之作……讓人耳目一新……蘊藏可貴的見解。」
—— 約翰・葛瑞(John Gray),《英國觀察家報》(The Observer)
「佛里曼的論述深具說服力,這本書將廣為流傳。」
—— 大衛・維克多(David Victor),《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與一般論述環境變遷的著作不同。佛里曼盡量抱持樂觀,積極尋找解決對策;全書文字淺顯、流暢,且深具說服力。」
—— 班・麥辛泰爾(Ben Macintyre),《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
「美國需要像佛里曼這樣有力的倡議者,為下一波變革發聲。」
—— 理察・蘭伯特(Richard Lambert),《英國衛報》(Gauardian)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