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溫室效應、暖化問題關乎人類的存亡、危及我們的未來!
全球有七大變遷趨勢:
人口暴增、大地荒蕪、水源枯竭、大氣遽變、能源危機、社會傾斜、衝突升高;
每一項危機,都需要我們全力挽救,才有免於毀滅的可能。
若你冀望在全球變遷的逆境中,尋找出路、給下一代一個安全、永續的未來,
《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有你在尋找的真相與答案!
2020年時,雙十年華的他/她青春正盛,
但這一年,原油產量急速下滑,
而全球的能源需求比2000年時高出60%、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高出50%;
全球均溫將比2000年時,上升0.4~1.0℃。
2030年時,三十而立的他/她正要昂揚,
但這一年,全球人口暴增到80億,
全世界有10億人深受饑荒之苦、有45億人面臨嚴重的缺水壓力;
要找到7個地球,才足夠讓所有人過豐衣足食的生活!
如果這就是我們的孩子要承擔的未來,
你是否願意不計一切,全力挽救這些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機?
是什麼樣的因素,造就了沒有安全與保障的未來?
如果看不清問題的真相,就無法找出正確的答案!
不需要瞭解地球如何運行,也不用懂得國際政經局勢,
只要是願意為改善我們的世界
而付諸行動的政府機構、民間企業、所有組織與個人,
都能夠從書中各種驚心動魄的關鍵數據,
看見問題的癥結、找到解決的方案。
《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獻給所有關心自己與孩子的未來的人!
尼爾森出生於波蘭,曾任澳洲國家大學核物理研究室主任,並陸續在波蘭、英國、瑞士及德國等物理研究室任職;目前任教於澳洲龐德大學(Pond University)。 尼爾森是一位長期關注全球環境變遷的核物理學家,因為時常在課堂上、社區中、演講時,以及在廣播節目裡發表對全球環境的關鍵發展趨勢的觀察,收到熱烈的迴響,於是決定將他在研究與教學生涯中,最鍾情的研究與發表成果化為淺顯文字、歸納成清晰圖表,為所有關心人類未來發展的讀者,指出攸關生存的全球變遷大趨勢。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畢業,曾任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副秘書長、汗得學社(H.A.N.D.)研究員,現在則是為了自己懷抱的理念打拚中。譯作有《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七個決定未來的全球變遷趨勢》、《世界又熱又平又擠》(合譯)、《想想地球・救救自己》、《觀念地球科學2、3》(合譯,以上皆為天下文化出版)、《神奇酷地理:威力驚人的風暴》(小天下出版)。
推薦序 用智慧留給子孫潔淨的地球 鄭崇華
前言 給孩子一個安全、可以生存、永續的世界
序論 全球變遷,將帶我們去向何方?
Chapter1 全球危機,迫在眉睫
Chapter2 人口暴增——三個地球還不夠
Chapter3 大地荒蕪——剝削自然,仍養不活全世界
Chapter4 水源枯竭——水資源競奪大戰,即將展開
Chapter5 大氣遽變——我們將因為天氣而破產
Chapter6 能源危機——全球2.2兆桶的原油儲量,已經用掉了一半
Chapter7 社會傾斜——進步的表象背後,是向未來舉債
Chapter8 衝突升高——憎恨與絕望,帶來恐懼與毀滅
Chapter9 在全球變遷的逆境中,找尋生路
Chapter10認清極限,才能求生
附錄A 各章數據列表
附錄B 可用水量的度量指標
附錄C 能源單位簡介
附錄D 生物戰爭
各章附注
延伸閱讀
特別企畫 全球變遷趨勢下的台灣現況/蔡菁芳
人口暴增——三個地球還不夠
除非資源成長的速率等同於人口成長,
否則我們將永遠無法滿足這個饑渴的世界。
每個男人及女人,包括每一個國家,
都必須在道德良心及政策面上做出決定,來面對這個嚴重的問題。
——詹森(Lyndon Baines Johnson, 1908-1973,美國第36任總統)
全球人口的快速成長,本質上不是問題,但如何才能找到足夠的空間,好容納與日俱增的人口才是問題。全球人口會持續增加?還是會漸趨穩定?穩定的背後又隱藏了什麼樣的問題?環境極限是否會影響全球人口的成長?
超載的全球列車,還有多少空間? 地球的承載量是多少?這是許多研究者都試圖要回答的問題,但對於地球上到底能居住多少人口,大家卻沒有共識。長期來看,地球或許只能負載20億人口,但在一定的限期之內,最高也許可容納120億人口。
地球承載量的多寡,取決於各國的消費水平及地球的生態承載量,但也取決於承載量的定義。舉例來說,一輛火車的承載量該如何定義?是依據大家都能夠乘坐舒適的座位數,還是該計算座位及立位可容納的總人數?或者是讓車內擠得像沙丁魚罐頭,還有人掛在窗邊、擠上車頂,再以這樣的總人數做為承載量的定義呢?
什麼樣的消費水平,才能適當的決定世界應有的人口數?是要以美國的消費水平為基準,還是歐洲或全球的平均消費水平,抑或是衣索匹亞的消費水平?
或許這些都是學術界可以討論的有趣課題,但這樣的追問卻可能會錯失重點。因為真正的關鍵在於: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全球人口數已經相當逼近地球承載量的極限;在這樣的基礎上,詢問諸如此類的問題才有意義。
假如你在一條狹小的山路上開車,想要找出自己能開得離懸崖邊緣有多近,是很愚蠢的,因為光是緊盯著路面,就會知道沒有多少出錯的餘地。同樣的,我們不能無視於人口的持續成長,因為每一年,我們都更加逼近極限的邊緣。
這輛全球列車已經裝載太多的人口,即使在頭等艙裡還算舒服,卻也逐漸能感受到壓力,因為門外或窗外不時傳來要求開門的聲音,甚至已經有人偷偷溜了進來。我們這些坐在頭等艙裡的人,很難想像二等艙及三等艙裡的生活景象,我們也盡量避免去想起。但我們還能在這樣舒適的小包廂裡待多久?沒有人知道明確的答案。
然而,有些人仍然宣稱地球有足夠的空間容納每一個人,他們實在應該搬去擁擠的車廂,待在那裡體會不舒服的滋味。
摘自《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第三章 人口暴增——三個地球還不夠
給孩子一個安全、可以生存、永續的世界
身為一位核物理學者,我不太像是環境保護論者。但我長期以來的生活與工作都投注在實質環境的研究,而且非常樂於將我的研究成果與大眾分享。
多年以來,我一直在談論全球環境的變遷趨勢,包括到社區演講,或到大專院校、公開會議和地方電台分享。我最常感受到的回應是,聽眾還想要知道得更多。尤其是電台聽眾,他們比起其他人更是顯露出對環境的關心。因此,常有許多人跟我索取有關全球變遷的資料,或甚至是希望有一本由我撰寫這類主題的書。一開始,我只是自行出版一本簡易的手冊,書名為「七雷發聲」(The Seven Thunders)。但很快的,我也認知到一本完整的專書是必要的。
這本《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是我試著整理出最重要的資訊與數據,好讓大家能清楚的瞭解全球環境的變遷;我在書中試圖告訴大家的是:如果這些變遷趨勢沒有停止,我們的未來會變成什麼樣貌。我在這本書中不只列出實質環境的退化趨勢,也指出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局勢,包括國際間日益嚴重的緊繃關係和衝突事件。
我希望能夠給一般讀者足夠的資訊來理解全球或地區的發展,而不需要自行在眾多的專業出版品中摸索。不過,我也在附錄中完整的列出這些參考數據與資料來源,好讓有興趣進一步研究的人有所依循。
這本書就是為了我們的孩子的未來而寫的,因為他們正是我們當今所做所為的承擔者。我們有責任瞭解這些議題,並且採取必要的行動,以確保留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安全、可以生存而且永續的未來。
你將會在書中讀到許多複雜而困難的議題需要解決,這些任務並不輕鬆,但如果我們因此而感到畏縮或沮喪,則是錯誤的態度。我們必須有成熟的回應方式,必須理解這些問題、認清源頭,然後投注所有的精力來解決它。
我們還沒到全盤皆輸的境地,我們有專家和技術,一定能替我們的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未來。現在已經有許多企業開始提供對環境友善的商品和服務,也有許多組織和科學家在解決環境和社會的問題,我們應該與這些團體或個人一同努力,盡我們的全力來支持他們。
我們過去從來不需要理解這類變遷,也從來沒有面對像現在如此大規模危機的經驗,更從來沒有需要像現在這樣——付出所有努力,以逃離這些危機。
我希望藉由這本書,能夠讓這些變遷趨勢成為高中生或大專院校學生關心的議題。這些年輕人的精力充沛,又有源源不絕的創意點子。未來是屬於他們的,只要給他們機會,他們一定可以正面影響未來的變遷趨勢。
最後,我也希望跟我同一世代的人,包括政策制定者、決策者和記者,都可以因為本書而受益。但願他們能夠因為這本書而受到鼓勵,進而運用他們的影響力和人生經驗,來扭轉那些我們不希望在未來發生的事件。
推薦序 用智慧留給子孫潔淨的地球
鄭崇華 台達電子公司/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回顧人類自十八世紀中葉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瓦特發明的蒸汽機以煤炭為動力,從此帶動工業的快速起飛,但煤炭燃燒產生的黑煙,至今仍讓歐洲許多名勝古蹟殘留著煤灰的痕跡。
二十世紀開始,石油接續扮演能源供應的要角。短短兩百年間,人類對自然資源的耗用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過度燃燒化石燃料的結果,就是地球生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全球暖化已是不爭的事實,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特別委員會(IPCC)已提出報告證實,而隨著世界各地氣候異常的災難頻傳,也有愈來愈多科學家提出警告:倘若任由溫室效應的情況繼續惡化,人類生存將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這本中譯本出版之前,我就已經閱讀過英文原著《The Little Green Handbook》。我非常敬佩這本書的作者Dr. Ron Nielsen,他以一個核物理學者的科學研究精神,嚴謹的蒐集了許多專家的研究結果與預測,並以豐富的數據列表及多方佐證資料,呈現出地球近年來的變化。他將人類面對的環境問題層層抽絲剝繭,藉此警惕人們,我們所賴以維生的地球生態環境已經改變,且其嚴重的程度讓我們不得不去面對。
Dr. Ron Nielsen對於跨國際、跨領域的資料蒐集與整理相當用心,同時呈現出「地球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不論富國或是窮國、已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所有人對於地球的傷害,都將由我們的下一代概括承受這份苦果。
源自於關心下個世代的生存而冀望永續的未來,Dr. Ron Nielsen在本書中所探討的層面非常廣泛,從人口暴增、土地耗損、水資源枯竭、大氣層的破壞與氣候異常、能源短缺危機、社會傾斜動盪,到全球暴力衝突的警戒升高等七大面向,每一個議題都可能將人類帶往滅亡。因此,我們必須釐清問題的源頭,用智慧找出解決方案。
以水資源為例,過去一百年間,全球的用水量增加了將近7倍,到了2050年,預計將比1900年增加11倍。倘若我們不改變現在的行為模式,水資源枯竭的問題將日益嚴重,到了2030年時,將會有45億的人口面對嚴重的缺水壓力。
世界各地為了累積更多的可用水量,成千上萬的水壩一座座築起。然而水壩看似解決了問題,事實上卻製造了更多的爭端。為了建造水壩,森林被砍伐、生產糧食的土地流失、生物棲息地遭到破壞、物種滅絕,還有數千萬人被迫遷移以讓出集水區;此外,全球暖化問題更是與水資源息息相關。未來的水資源將比能源還要可貴。水資源不但決定了未來人類的健康、工業的發展,甚至水資源的分配還可能引發國際間的暴力衝突與緊張情勢。
所幸,Dr. Ron Nielsen始終是樂觀的,他所觀察的趨勢是以「倘若不改變一切現狀的情形下」來進行推論,但他始終相信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扭轉全球變遷的關鍵。這一點與《綠色資本主義》作者之一的Amory Lovins博士觀點相同,Dr. Amory Lovins同樣認為,透過整合式設計來改變生產及生活模式,立即提供有效行動,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全球暖化的問題將能透過人類的智慧獲致改善,同時我們的社會也得以保持繁榮與發展。做為一個企業人,我同樣願意選擇審慎樂觀,相信人類的智慧終將使我們做出正確的抉擇。
很高興天下文化出版社將這本書中譯付梓,譯者流暢的文字,將本書內容以清晰易讀的方式呈現。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輕的朋友們,將這本書當做是關心自己未來必讀的教科書,並且發揮創意,以實際的行動扭轉局勢。我也呼籲有智慧的朋友們,在忙碌之餘能靜下心來仔細閱讀這本書,相信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與啟發。
這本書絕對要廣為流傳!
身處在可能扭轉未來的這個關鍵時刻,
我強烈建議16歲以上的每個人,
都應該要人手一本《為了我們的孩子而寫的求生手冊》。
——畢區(Dr. Peter Beech)/澳洲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教師
如果你需要有所警醒,讀這本書準沒錯,
它絕對是你聽過最震耳欲聾的暮鼓晨鐘!
就算不為了你自己,也要為了你的孩子而讀!
這本書的價值,幾乎超越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
以一位讀者的角度而言,這是我在近十年內,讀過最重要的一本書;
以出版者的觀點來看,我深信這是十五年之內,最重要的出版物。
——霍爾貝克(Adrian Holbeck)/出版社編輯
書中對於全球變遷的種種議題,有最全面且詳盡的介紹——
直指我們不確定的未來,究竟關鍵何在!
書裡有完整而且易讀的內容,
不只是研究者、經濟學者、政治人物或環保人士的最佳參考資料,
更是所有想瞭解可靠的未來趨勢預測的人,最實用的資訊來源。
——克魯堔(Dr. Paul Crutzen)/199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