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母親長達十多年的教育實驗。
面對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孩子,
一個是每次考試都考100分,別人眼中的資優生;
另一個喜歡娃娃與藝術,不愛讀書;
經過一路摸索與調整,她終於確認,父母能給孩子真正的愛,
是讓孩子在每個階段,都能發現、接納自己,並讓天賦發光。
從小,Kevin(吳季衡)就是個典型的乖寶寶,考試常拿一百分,是不太需要擔心的好學生;Jason(吳季剛)則是不愛念書,只喜歡娃娃與藝術,不太願意接受傳統規範。
為了讓孩子能在更活出自我價值的環境下成長,她獨自帶著兩個孩子到美國、加拿大念書。而後,Kevin 直升美國名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雙修國際關係與經濟學,又拿到日本早稻田大學企管碩士;Jason(吳季剛)走的是另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因為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穿著他所設計的服裝參加就職典禮,而成為台灣之光,成為世界知名設計師。
面對兩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孩子,身為媽媽的陳美雲女士,是如何看待這件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又是如何適才適性,加以引導?期間的不確定和掙扎心情又是如何呢?這是一位媽媽長達十多年的教育實驗,過程與甘苦值得所有父母參考。希望透過本書,讓更多父母了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父母的責任是去發現孩子的天分,並給予鼓勵支持、適時引導,讓孩子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路,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台南科技大學家政系, 中華企經學會高階管理MINIEMBA。現任聖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品鮮璞食股份有限公司食藝總監。 婚後辭去工作,專職家庭主婦,相夫教子,直到小孩進入大學,才返回職場,協助先生吳昆民開創醫學美容事業,1999 年設立聖思股份有限公司,為西班牙醫學美容知名品牌SeS Derma 台灣總代理,結合國際專業,推廣自有品牌Exceland,並於2010 年引進以色列天然活機保養品牌「GamilaSecret」(潔米拉的秘密),深得好評。2011 年榮獲雲林縣國立斗六高級中學第9 屆傑出校友。2012 年任職新事業處「良食究好 市集餐廳」食藝總監。 近年來在公忙之餘,懷著分享的心願走入校園及公益社團演講,希望藉由親身經驗,啟發孩子的天賦,圓夢做自己。
國立台北大學企管所畢業、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老年學研究所。
曾任《遠見雜誌》記者、《30雜誌》主編,現為作家,主要著作有《從郭董到果凍:相信郭台銘》、《誠品時光》、《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微笑走出自己的路:施振榮的Smile學,20堂創業、創新、人生課》、《新時代,心王道》、《台積電的綠色力量》、《捷安特傳奇:GIANT全球品牌經營學》、《時尚是門好生意》、《改變成功的定義:白袍CEO蔡長海的利他願景學》、《愛,讓孩子做自己:我這樣教出季衡與季剛》、《淚光奇蹟:陪伴曉鈴的病床手記》(以上均為天下文化出版)等十餘本書。現兼任HCW Architects & Associates 企劃總監,曾策展「造境:陳其寬大師版畫展」。
序 千金難買的新手父母必讀手冊 洪良浩
序 一個充滿愛的家庭 馬長生
序 大家的吳媽媽 劉茵茵
序 一生的牽手 吳昆民
自序 孩子幫我上的人生課
前言 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歐巴馬的禮服
第一章 愛的實踐藝術
1 花時間觀察孩子
2 教養方式要隨時調整
3 用愛連結孩子的天賦
4 課外學習要Have Fun!
5 打造正向成長的環境
■ 「愛的實踐藝術」思維:教出孩子的天賦
第二章 掌握教養時機,播下觀念的種子
6 學習的本分:有始有終
7 親子溝通之道:用說服代替命令
8 媽媽,妳要我做哪一國人?
9 外國家教Mureil Kaufman教我們的三堂課
10 分享,讓人生更美好
■「掌握教養時機」思維:趁早播下觀念的「種子」
第三章 放手,教出孩子的生存力
11 做孩子夢想的協助者
12 Jason Wu的小生意
13 學習別怕做白工
14 把人生畫布的筆交給孩子
15 我的期待Vs.孩子的選擇
16 培養能在全球舞台生存的孩子
■「放手,教出孩子的生存力」思維:勇於自我挑戰,更有競爭力
第四章 信任與愛,創造與孩子的緊密連結
17 跟上孩子的成長速度
18 穿越時差的情書
19 因為你是家人
20 愛的控球後衛
21 經營公平的愛
■「創造與孩子的緊密連結」思維:信任與愛是關鍵
第五章 愛的是非、選擇題
教養沒有一套全體適用的準則,但有可供參考的共通觀念。
此部精選吳媽媽(陳美雲)在各大演講中,父母最常請教的教養問題。
給媽媽的話 Kevin、Jason
採訪後記 林靜宜
同一對父母、同一個屋簷下長大的手足,個性常是截然不同,很多心理學研究也指出類似結論。從Kevin、Jason兩兄弟身上,我很早就印證這件事。
在Jason未滿2歲時,有次兩兄弟趁我在忙,跑到浴室大玩特玩,弄得到處都是水,牆壁、地板全溼答答的。我決心要處罰他們的調皮,因為保持整潔是我很重視的生活教育之一。
雖然,我算是很開放的母親,很願意讓他們嘗試新事物,但非常重視兩人的規矩。我認為,孩子的生活教育與知識教育同樣重要。父母要像玉匠,孩子還小時就要慢慢「雕琢」,才能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有些規定我一定要他們遵守,例如,不能跳床;起床後要把棉被整理好;上完廁所,要尊重下一個使用者,保持馬桶、洗手檯的乾淨,而且擦手紙要留下來,等晾乾後,我會回收再利用,拿去擦地。
我臉色一沉,不發一語,把浴室門拉起來,從外頭上鎖。兩兄弟知道大禍臨頭,不敢再玩,安靜的坐在裡面。過了十多分鐘,Kevin意識到,這次媽媽很生氣,沒打算那麼快原諒他們,開始哭著說:「我下次不敢了!」
我其實沒走遠,一直坐在外頭,隔著門聽兩人的動靜。
原本以為Jason會跟著哭,兩兄弟合奏二部曲。出乎意料,這位老兄竟然沒出聲,見哥哥哭得傷心,還老神在在安慰哥哥:「不用哭啦!媽媽等一下就會放我們出去了。」說完,再去打開水龍頭,玩了一下水,才回來坐在哥哥旁邊。
要不是我還在氣頭上,準會被兩人的對話逗笑。面對相同的情境,兩人反應大不同,這是天生的個性使然。
事實上,他們兩人連吃東西的習慣也不同。
為了讓孩子營養均衡,我會把每餐烹調的菜色,依照他們的食量,擺放在同一個餐盤裡,規定他們要全部吃完,不夠可以再加,但不能挑掉盤中不想吃的食物。
這時,Kevin總會先吃他覺得難吃的食物,把好吃的留到最後;Jason則相反,一定從喜歡的開始吃。像是小時候兩人都喜歡吃肉,弟弟一定先把肉吃完,他吃東西的速度又比哥哥快,吃完自己盤內所有食物後,他的眼睛就會咕嚕、咕嚕轉,望向哥哥的盤中肉。
「哥哥,你不要吃這個啊?我幫你吃!」Jason一說完,眼明手快的挾起哥哥盤中的肉,放入嘴裡,津津有味咀嚼最後一口美味。
Kevin反應不過來,只能眼睜睜看著喜歡的食物被弟弟一口吃掉,氣得說:「我不是不要吃,我是把最好吃的留到最後。」
最適合的才是最好
從吃飯、日常生活細節,我明顯感受到兩兄弟個性的不同,到了幼稚園階段,我更觀察出兩個孩子不同的人格特質。
老大Kevin念的是中規中矩的幼稚園,園內有人工草皮,每天整齊的出門,乾淨的回家,一進去就學寫字、讀書,所以他寫了一手好字。
Jason與哥哥相差2歲3個月。3歲半時,他發現哥哥可以去上學,也吵著要去。我告訴他年紀太小,要再等一年,他竟回我:「媽媽,妳好不公平,給哥哥念書,不給我念!」
我跟先生討論後,覺得讓他上學亦無不可,於是,帶他去參觀哥哥讀的幼稚園,看完後,他皺著眉說不喜歡這個學校。
我原先打算讓兩人讀同一所幼稚園,方便接送。
「為什麼不喜歡?」我問他。
「這個學校不好玩!」他搖搖頭。
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他的「不好玩」是什麼意思,可能是哥哥的學校要穿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他不喜歡吧!
正當我煩惱著要為他選讀哪所幼稚園時,有位朋友告訴我,汐止有一家新的森林幼稚園,建議我帶孩子去看看,當時的校長李萍是台灣人本教育的代表人物,主張「以啟發取代訓練,以對話取代講授」的教育方式。
我直覺這是適合Jason的學校,應該不會讓他覺得「不好玩」。我帶他去晃一下,他馬上開心的跟我說:「哇!媽媽,我愛死了!我好喜歡這裡,我要上學。」
這間幼稚園就像一座森林,可以讓孩子玩得不亦樂乎,裡頭每個孩子看起來都很開心。學校裡有雞、鴨、兔子、狗等小動物為伴,後頭的小山坡有掛在樹上的繩子鞦韆,孩子可以自由的盪來盪去。孩子在校園內穿著拖鞋玩樂,全身玩得髒兮兮也沒人會管,為此,我每天得幫Jason準備兩套衣服替換。
好玩的是,學校老師不教寫字,而是「剪」字。例如,今天要學「大」這個字,老師會發一篇短文,學生只要把文章內的五個「大」字剪出來,功課就算做完。開學發的簽到本更具創意,是用小手沾印泥,直接蓋在本子上;回家的聯絡本也不要學生寫名字,頭髮剪一搓貼上去就好。每天就這樣剪來剪去,我有時在想,Jason現在手這麼巧,這麼會剪東西,可能就是那時訓練起來的吧。
搞定Jason的學校後,我動了另一個念頭,既然弟弟不去念哥哥的學校,那哥哥可以反過來去讀弟弟的學校啊!
於是,我帶Kevin去看森林幼稚園,試圖製造兩兄弟同校的機會。
「他們的廁所好髒,大家玩完後,鞋子踩進來都是泥土。」Kevin一看,覺得很不習慣,也不喜歡。既然兩人都不喜歡彼此的學校,我也不勉強其中一位配合,決定讓他們各自就讀喜歡的幼稚園。
是孩子難帶嗎?
常有人問我,自由開放跟傳統的教育方式,哪一個比較好?和孩子一起走過三十年,我只有接受他們確實不同,且用同一套方法是行不通的。我的心得是,每個孩子有不同個性,應該適性選擇,只要學習環境、教法適合這個孩子的個性,就是好的。
把一個很有想法的孩子放在很呆板的教育裡,他不會快樂,也達不到加分的學習成效;反之,把一個中規中矩的孩子放到開放思考的學習環境,他可能會無所適從,不見得能學得更好。
當擺錯位置,他就變成別人眼中難搞的壞孩子,真實的他並非如此,那孩子豈不是很無辜?不過,這有賴父母花時間觀察,從日常生活小細節、親子相處的過程,看出孩子的個性、天賦。千萬不要老大在哪,老二就送到那。
因為清楚兩人個性不同,即使兩兄弟在美國時,我也沒讓他們讀同一間學校,一個在康乃迪克州讀高中,一個在麻州讀初中。我每次從機場去學校接他們,或是探望他們,光是車錢就所費不貲。那時不少朋友都覺得我很奇怪,為何不讓孩子們就讀同一所學校?
Kevin個性穩重,愛打籃球,學校課業對他來說不是問題,因此要申請到他想念的好學校不是難事,需要的是讓他能同時兼顧學業與運動、興趣的學校;Jason不擅長學科,卻很有藝術天分,需要自由多元,藝術資源豐富的學校。
我很清楚,這兩個孩子的個性、興趣南轅北轍,很難有一個環境會同時適合兩人,既然如此,何不讓他們各自就讀最符合興趣的學校?
摘自《愛,讓孩子做自己:我這樣教出季衡與季剛》第一章
陳美雲
我不是教育學者,也非教養專家,只是一位平凡的媽媽。如果說,三十多年來的教養歷程累積了些許收穫與心得,莫過於孩子幫我上的人生課。常在想,自己何其幸運,我挑戰台灣傳統教育思維,當年走的每一步,心頭著實戰戰兢兢,深怕做出錯誤決定,誤了孩子一生。
現在,Kevin(吳季衡)、Jason(吳季剛)都擁有展翅的天空,回頭檢視,如果我真的做對什麼,其中一個重要關鍵是,我學會尊重生命個體的獨特性。我很感謝,全職媽媽的身分,讓我有充足的時間觀察出兩個孩子的差異。雖然現代父母常是工作、家庭蠟燭兩頭燒,但我要強調,正確的教養必須從「觀察」開始,就算是雙胞胎,個性還是有不同之處。所以請務必花時間與孩子相處,把握機會好好觀察孩子。
我其實不是完美媽媽,在教養這件事上,也是經過碰撞、摸索、調整,以及學習而來。教養是互動的雙人舞,孩子也是父母的好老師。有一年,Kevin 到日本溫泉飯店打工,先生帶著我、Jason 去看他。當我見到大兒子變黑,不似以往整潔,當場唸他幾句,Jason 在旁出聲制止:「媽媽,不要在大庭廣眾下說哥哥,這樣不禮貌!」小兒子的話提醒了我,父母應該給予的尊重。
教養更是夫妻共同的事。夫妻的相處關係著孩子對家庭的看法,想要教好孩子,兩人就要站在同一陣線上。我很感謝先生的支持,當我碰到瓶頸,他的話語如醍醐灌頂,讓我調整思維,不斷進化成孩子口中的「好媽媽」。
動起記錄念頭是五年前,一開始,純粹只是想趁記憶猶新,記錄教養Kevin、Jason 的回憶,留做紀念。當時我已做了多場演講,發現在教養這條路上,每個爸爸、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親子問題,尤其有兩個以上孩子的家庭。不過,因為工作忙碌,遲遲無法付諸實行。後來,在一個場合碰到高希均教授,他鼓勵我出書,天下文化也為我找來靜宜,我們相談甚歡,從2011 年底開始,陸續訪談,跟靜宜口述故事的過程,我也重新回味人生。
我喜歡分享,也因為自己親身挑戰過一條有別於傳統的教養之路,想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父母,以及無數個Kevin與Jason,期許,每對父母都能用愛讓孩子做自己!挑戰傳統教育需要勇氣,但我相信,新時代的父母有能力學習更多的教養智慧,讓每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天賦,快樂成長。
摘自《愛,讓孩子做自己:我這樣教出季衡與季剛》自序
美雲伴同兩個兒子成長的旅程,其實早從國內的幼年時期就已開始,移民加拿大後,美雲更將這個「幫助者」的角色發揮到極致。她身兼司機、廚娘、保母、清潔婦……,與兩個兒子面對不確定的未來,共同承受不能失敗的壓力。她放下身段、不顧面子,展現「卯起勁來幹」的決心。在全書中,看到作者身為母親的努力讓人感動,「堅持不放棄」的特質,更令人讚佩!
──台灣廣播公司董事長 馬長生
美雲把孩子的行為約束在正規生活中,扮演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她培育孩子的思維具有前瞻眼光,更是一位偉大的領導者。有了這樣一位兼具管理者與領導者角色的母親,孩子是幸福而快樂的。這本書是培育優秀子女的教科書,更是新手父母必讀的完美手冊。祝福每位父母,都能從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打造出充滿愛的家庭!
──哈佛企業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洪良浩
透過書中點滴串起的小故事,我看見教養得當的孩子,自己幸福也替周遭帶來幸福。而我眼見的季衡、季剛,重點不在於成就,而在他們是自信且快樂的人,這不正是許多父母養兒育女的最大初衷?同吳媽媽的相處,獲益良多,她像磁鐵,牢牢吸引眾人,也像寶庫,只要肯挖,必不空手。讓我們一起從書中挖寶吧!
──自由作家暨全職快樂媽媽 劉茵茵
展讀原稿,生活的軌跡,移民的點滴,再度滙集呈現,歷歷有如昨日。一念之間的選擇,衍生無數的辛酸、驚喜、挫折、歡欣、失落、收穫,這些回憶成為人生故事,生命樂章。這本書,補足了季衡、季剛成長過程我的缺課,知曉「陳寶釧」(我給吳媽媽的暱稱)母兼父職的辛勤偉大,了解兒子適應環境的勇敢毅力。
──祥圃實業董事長 吳昆民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