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年前到現在,我持續感到烈火煎心的焦慮
我不斷眼見著台灣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產業危機
台灣的未來已經走在歷史成敗的懸崖邊緣
我們不能再身陷過去錯誤的泥淖
教育,是我們最後、最深的希望
──嚴長壽
從關心技職教育到看到人才、文化空洞化的危機,認清政府體制陷入空轉的嚴長壽,
2011年4月出版《教育應該不一樣》一書,希望喚起各界對於教育問題的重視。近五年的時間,書中曾預言的高學歷通膨、技職教育黑洞、大學倒閉......等等問題,一一成真,既有沉痾尚未消弭,原能支撐的優勢卻一夕崩解,如天使般的科技,也帶來了如魔鬼般的誘惑......
如果去問2009年、剛從亞都麗緻飯店淡出的嚴長壽,相信他自己也沒有想到,6年後的今天,他是兩所學校的董事長,會從「觀光教父」,變成教育改革的一員,他將人生最後的黃金時光,全部奉獻給教育。
嚴長壽曾說,「台灣不缺批評的人,缺的是捲起袖子做的人」。摘除腫瘤、理應養生保健的他,選擇了一條人煙稀少,更需要多年才可見成效的教育之路,走到偏鄉、承擔辦學的壓力與責任。眼看台灣原有優勢在全球局勢急遽變動下快速崩解,他再次執筆、出版《教育應該不一樣--全新增修版》,一字一句增補他這五年來在教育現場的經驗、國際趨勢的發展,更以8,000字專文直指現今教育的盲點。
教育,是我們最後、最深的希望。但是要改變現狀,卻不是小修小補所能做到的,必須全國上下不分黨派、立場通力合作,為台灣找到未來新的生機,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責無旁貸的天職。
序
二○一五年自序
教育要多元,教育改革也要多元
二○一一年自序
這是教育的「共錯結構」,我們必須共同承擔
第1章 醒醒吧!家長
延伸思考 為什麼這麼多年輕人要當公務員?
第2章 老師可以更勇敢
延伸思考 每個人才智殊異,標準答案扼殺創意
第3章 年輕朋友請走一條追尋天賦之路
延伸思考 江振誠的故事:只有專注和熱情,才能讓生命火光帶領你穿越迷霧
第4章 只有創意和實力,才能面對高學歷通膨時代
延伸思考 實踐大學設計學院的「實踐」式教育
第5章 技職教育的黑洞
延伸思考 肯夢學院的故事:從「匠」到「師」的追求
一個大膽的嘗試:「國際學校」結合在地化及國際化的構想
第6章 我們都是選民,更是公民
延伸思考 台灣新教育實驗
第7章 教育應該不一樣
結語 這是我能為台灣青年做的事
誌謝
生活中就有教材—給學生有血肉、有人性的知識
每天上演的國際新聞事件,在具有啟發能力的老師眼中,都是活教材。
例如:二○一五年進入歐洲的難民人數,創下了新紀錄,歐洲面臨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移民危機。特別是當三歲的敘利亞男孩小艾倫伏屍土耳其海岸,他純真的小臉埋入沙灘,任由愛琴海海浪拍打的畫面,出現在世人眼前時,更引起了全球性的巨大衝擊與關注。
當媒體大幅報導這些看似遠在天邊的國際事件,最好老師能趁機要學生從各種角度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來自敘利亞邊境的難民?排拒難民會不會抵觸﹁歐盟﹂的精神?大量難民將會如何衝擊德國、英國等接收國的經濟與生活?以及基督信仰與文化為主的西歐,與難民信奉的回教真主可能產生的衝擊與調適等問題。
當然,可能更根本的問題,是如何讓世界走向永遠的和平,沒有人必須逃離心愛的家園,成為難民。
這些子題可以分組討論,例如:宗教組、文化組、政治組、財經組、社會組等,讓學生蒐集、消化資料,上台報告,與班上所有同學共同分享,共同探討。
這樣,學生便不需要死背、死記帝王將相的墓誌銘,也不需要紙上談兵,記首都、國界、運河,因為他們學到的是活的、立體的知識,這樣的歷史、地理課不僅可以與當下發生的事件對話,還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才會是一輩子受用的學習。提供真正有血肉、有人性的知識,才是老師推動教育最終的本質。
此外,我不得不談一下,二○一五年夏天「課綱」爭議的焦點—歷史教育,也引發我們高度的關心與反省。因為,歷史從來就不應該是「是非題」,也不應該是「選擇題」,比較接近的應該是「申論題」。前兩者都預設了某一類型的標準答案,而當歷史變成考試題目的時候,每一道命題似乎就勢必變成「非黑即白」的抉擇。
但歷史往往是由不同立場的人,不斷詮釋、思索、衍生新意義的動態過程;不同時代對前人的評價,有時差異甚大,因此,老師必須扮演的是引導學生從不同立場、角度觀察歷史事件,同時尋求差異觀點的緣由,這正好是教導學生獨立思考與思辯能力的最好訓練。
就我所知,歐美中學的歷史教育多半採取「專題式」教學,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分組,以不同角度、主題、史觀甚至互相矛盾的多元觀點,詮釋同一個歷史事件。
他們在課堂報告討論,學會完整陳述己見,嘗試說服別人,甚至因此而辯論,因為歷史是為活著的人書寫的,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建立他對某項歷史事件的觀點,藉以找到自己的、合適的時空座標、意義感及使命感,我想這才是學歷史的真諦。
摘自《教育應該不一樣》第二章
二○一五年自序
教育要多元,教育改革也要多元
自從我於二○一一年四月出版《教育應該不一樣》,整整四年半過去,我卻發現,今天的教育危機,不單單是台灣的困境,更是全世界共同面對的課題。
有「世界教育部長」之稱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最近出版新書《讓天賦發光》,點出傳統教育基本上仍因循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大量複製」思維與「標準化運動」,造成對學生創意的傷害,他大聲疾呼,教育必須全面翻轉,因為「這是一場注定由下而上的革命」。
二○一四年,我出版《你就是改變的起點》,其中部分章節也延續我對教育的進一步探討。其實,過去這幾年來,身為教育門外漢的我,念茲在茲的都是如何讓台灣學生走向主動學習的創意思維、發展獨特的天賦,以及弱勢偏鄉孩子的翻身機制。
台灣迫切待解的難題
四、 五年前,我書中曾預見的高學歷通膨、技職教育黑洞、大學倒閉等問題,如今都應驗為真。
雖然完全在預料之中,但我沒有「一語成讖」的喜悅,倒有了不幸言中的憂慮。可以預見,將來陸陸續續還將產生更多問題,不論是台灣經濟的競爭力,乃至大學的排名,都已在下滑中。台灣的未來不能等待,我也不能等到問題都解決了、改革都完成了,再來書寫與記錄。
因此,雖然我還在探究、學習的過程當中,仍希望盡快跟大家分享。因為這不只是為了改變幾間學校而自我成就的事情,而是問題太過迫切,且影響深遠。
想要有所改變,除了需要由下而上的老師、家長徹底覺醒,更需要政府在政策、教材、師資培訓的內容與方法、評鑑考核經費補助上,多管齊下;負責監督政府的民意代表,更不能為了部分選民的政治訴求而失去立場。
對於技職人才的培育,產業界更必須全面參與,抱著孤注一擲、非此別無他途的心情,為自己,也為台灣打開一條新的希望之路,否則基本的人才、經費、資源得不到支持,最後教改仍會回到空談。
在這篇文章的最後,我忍不住要重提我在二○一四年《你就是改變的起點》中提到的一段話:「在一個嘈雜紛亂的拓荒年代,要看出問題並不困難,要找出解決辦法亦是可能,難在於捲起袖子,真正去解決問題。」
此書改版之際,我仍感到烈火煎心的焦慮;從五年前到現在,我眼見台灣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產業危機,台灣的未來已經走在歷史成敗的懸崖邊緣,我們不能再深陷過去錯誤的泥淖,而教育是我們最後、最深的希望。
我深深企盼,全國上下能夠不論黨派、立場通力合作,為台灣找到未來新的生機,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責無旁貸的天職。
台灣的教育必須痛定思痛,徹底改進;我尤其強調把英語、程式語言這兩個「新雙語教育」貫徹的重要。世界的改變沒在等我們,再不覺醒,我們將會葬送更多年輕人的未來!
─《創業》作者、之初創投創辦人 林之晨
教育絕不是學校專屬的工作,也不只是教師的責任;期盼透過閱讀嚴長壽先生探索教育的成果,能幫助大家思索教育的未來,建構教育的願景,讓每位公民都能共同為教育貢獻一分心力。
─臺中一中校長 陳木柱
教育其實就像所有的產業發展,得一直不斷地向前走、往前看,否則就會原地踏步,不進反退,苦了大家,也苦了孩子。
─暢銷親子作家 陳之華
大數據是分析教育問題的好幫手,線上學習是突破學習時空與教師限制的利器。
─清華大學校長 賀陳弘
嚴長壽先生其人其言,不僅散發著殷切深刻的人文關懷,更有一種撼動人心的影響魅力。他的著作一向能喚起許多靈魂的甦醒,讓良善熱忱如雨後春筍般茂密成長。
─芯福里情緒教育協會理事長 楊俐容
臺灣教育亟須建立多元軌道,本書提供反省再造的平台。
─臺中市教育局局長 顏慶祥
為學生開拓時代的新徑,架起通往國際的橋樑,以迎向未來的世界;我們願懇切至誠,因為,教育應該不一樣。
─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龔雅雯
感謝明門實業、僑泰興投資、港澳台灣慈善基金會率先響應推廣,支持台灣的教育應該不一樣。
我們共同的盼望 用教育改變台灣的未來
王偉忠 金星娛樂 總經理 | 張懋中 交通大學 校長 |
王如哲 臺中教育大學 校長 | 張國恩 臺灣師範大學 校長 |
王宏哲 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 執行長 | 張添唐 臺南一中 校長 |
方新舟 誠致教育基金會 董事長 | 郭國榮 喬大文化基金會 董事長 |
白崇亮 奧美集團 董事長 | 陳藹玲 富邦文教基金會 執行董事 |
朱宗慶 朱宗慶打擊樂團 創辦人暨藝術總監 | 陳木柱 臺中一中 校長 |
吳麗卿 中山女中 校長 | 陳之華 親職作家 |
吳連賞 高雄師範大學 校長 | 陳安儀 親職作家 |
李偉文 親職作家 | 陳修平 臺南市教育局 局長 |
李俊仁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輔系副教授 | 湯志民 臺北市教育局 局長 |
沈文振 拓凱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 賀陳弘 清華大學 校長 |
林騰蛟 教育部 常務次長 | 辜仲瑩 中華開發工銀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
林憲銘 緯創人文基金會 董事長 | 黃秀霞 高雄女中 校長 |
林之晨 《創業》作者、之初創投創辦人 | 楊世瑞 北一女中 校長 |
周行一 政治大學 校長 | 楊俐容 親職教育專家 |
卓火土 宏達文教基金會 董事長 | 劉安婷 Teach for Taiwan 發起人 |
柯華葳 國家教育研究院 院長 | 趙天星 僑泰興投資 董事長 |
洪仁進 師大附中 校長 | 顏慶祥 臺中市教育局 局長 |
洪迪光 全國高中高職家長會長協會 理事長 | 龔雅雯 新北市教育局 局長 |
范巽綠 高雄市教育局 局長 |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