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靈需要綠色環保心靈綠能的年代,讓「清貧」主張走入生活 「清」是清淨、自在;「貧」是生活清淡、節儉,不需求物資豐富。能將欲念縮小、保持清淨,在不匱乏的環境下,不畏辛苦地投入利他與社會的事,就是清貧的生活。
「清」是清淨、自在;
「貧」是生活清淡、節儉,不需求物資豐富。
能將欲念縮小、保持清淨,在不匱乏的環境下,
不畏辛苦地投入利他與社會的事,
就是清貧的生活。
編者的話
上編 遠離奢華
第一章 原味自然
日出而做,日落而息
少使用空調,多適應自然
用尿布、哺母乳
少沈迷電腦,多與人相處
第二章 雙手萬能
多煮飯,少外食
洗碗筷,少製造垃圾
多用手洗衣,少用洗衣機
多走路、騎單車,少騎機車、開車
第三章 節約勤勞
少浪費,多惜資源
少汰舊換新,多選耐用物品
廢物利用
省水、省紙
隨身三寶,購物袋
第四章 簡單為上
勤快工作,少酒食應酬
簡化複雜的生活需求減去煩惱是非,少憂鬱
少點花用,助人樂無窮
第五章 克己復禮
克己──克勤、克儉、克難
復禮──守戒律、守規則、守禮節
下編清流時尚
第六章 從心出發
心室效應
碳平衡、心平衡
減碳從足下做起
身心健康與富貴
第七章 食/心素食儀
少食
心素食儀
第八章 衣/簡單素樸
簡單、素樸
不追求名牌、流行
價錢是虛的,價值才是實的
第九章 住/心寬屋寬
放棄銅牆鐵壁的豪宅
屋寬不如心寬
窄屋生活
第十章 行/節能減碳
走路、走樓梯
騎腳踏車
少開車
圖片索引
現今社會的生活方式過於浪費,很多人在日常食衣住行各方面都迷於奢華。諸如有的人被「美食」迷惑,聽說哪裡有好東西就想吃,甚至專程搭飛機往返,只為了吃一道美味佳餚。看到新聞報導,一家餐廳以金箔捲菜,標榜美味、健康,要價二十萬元,大家還爭搶訂位,呈現出比富比貴的心態,殊不知是在消磨福報。
其實一個人的真正所需不用太多,如寢具六尺半長、三尺寬已經足夠,看到市面上販售各式各樣的床具,有的又圓又大,或有講究式樣、材質。曾看過一套浴缸定價新臺幣兩百多萬元,我問:「這麼貴,會有人買嗎?」
老闆說:「因為有人用,我才會賣,而且也有很多人買,這還不算是最貴的。」
我聽了心想:多少貧窮人家只需三、五萬元整修房子,就有可遮風蔽雨的家,如此已經很滿足了。
除了追求名利、地位之外,有人還致力享樂,對於日常的休閒娛樂足夠嗎?不夠。以前人嚮往遊太空,現今已經不是夢想,有的富豪花費新臺幣六億五千萬元,換取一次太空旅行;想想花這麼多錢,真的值得嗎?有人則是藉由穿著凸顯財富,然而穿金戴銀是不是很歡喜?
曾看到二則新聞,感到不可思議:一則是外國的服裝表演,模特兒展出一套閃閃發光的衣服,據說價值上億英磅。為什麼那麼昂貴?不過是多了珠寶,還有鞋子也鑲上寶石,同樣是天價;另一件報導,根據聯合國人道精神組織評估,全球有八億人口正陷於飢餓,這兩件事對比,令人慨嘆!
據報導指出,全球每四秒鐘有一名兒童因飢餓死亡;前兩年因為氣候反常,東非發生嚴重的乾旱,逾一千萬人面臨餓死的邊緣。國際人道組織對於全球飢餓問題,預計援助五億多元美金幫助飢民,這筆金額如大旱中的數滴甘霖,募款過程卻是困難重重。
俗云:「知足常樂」,無求而輕安自在,才是真正的快樂。我們對物質不要迷信,應明白衣食住行的適當運用;生活簡樸謹慎不浪費,諸如有的人習慣水龍頭一開,嘩啦嘩啦任水流失,有水當思無水可用的艱難,需珍惜自然資源。
有段時間日本倡行「清貧」思想,就是心要清,生活簡單一點,不要那麼複雜。思想要落實於生活中,所以應提倡的是清貧生活。「清」就是清淨、自在;…「貧」就是沒有欲念,生活清淡、節儉,不需要求物資豐富。
清貧生活並非貧窮,有錢未必是富裕;若貪圖物質享受,一旦物質損壞、破舊就成為垃圾,垃圾不清除,環境就會變得污穢不堪,反而擾亂自己的身心,這是有錢卻「沒有用」。我們要做「有用」的人,將欲念降低到清而貧,周圍諸多名利、地位,不會動搖自己的心,積極投入利他與社會的事,這種境界才高;在不匱乏的環境,將欲念縮小而保持清淨,不畏辛苦地付出,就是清貧的生活。
知道清貧生活的內涵,還需發心立願實踐;實踐並不困難,只要專心必有所成,佛典有則公案──有位國王想要找一位不受外境動搖的人。問大臣:「世間要到何處尋找不受外在環境聲色而動心的人?」
一位有智慧的大臣回答:「國王,可以到監獄找一位死刑犯試試。」
國王問:「怎麼試?」
大臣找來一位死刑犯,要他將裝滿油的碗頂在頭上走一段路,能不溢出一滴油,就赦免死刑,同時在沿路安排美女歌舞。這個死刑犯做錯事已經後悔,為了求唯一生存的機會,他很用心地頂著這碗油走。
走完後,國王叫大臣去查驗,果然一滴油都沒有溢出來。國王說:「你很厲害。沿路那麼多美麗的歌妓、舞妓在唱歌、跳舞,難道你都沒有聽到、看到嗎?」
他說:「我都沒聽到、沒看到。」
國王問:「為什麼?」
他說:「我只聽到自己的心跳,心想不能讓油溢出來,這是我唯一的生機。」
死刑犯為了保住生命而能夠不受外界影響;我們則是要照顧生生世世的慧命,以及專心一志疼惜地球,那麼就更不受他人影響與物欲的誘惑。
生在人間,能自由自在,簡單就好;若能簡化複雜的生活需求,專注於修心養性、端正行為,就不會有貪欲的心,也能免除複雜的人我是非。
摘自《清貧致富》
文/釋德傅(靜思文化)
吳佩穎(天下文化)
第一次看到「清貧致福」這四個字,你想到的是什麼?貧窮、清苦?為什麼「清貧」可以「致福」?在現代的社會,人人追求非富即貴,汲汲營營於滿足各種欲望,為何要「清貧」?現在提出這個理念其目的與對治的對象為何?
縱使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較過去富庶且文明,但這仍是相對的世界,語言於此也無可避免,我們必須對使用的語言有明確定義。
清貧何義?
在了解「清貧致福」的意涵前,首先,我們必須先了解「清貧」二字的含意。清,是「清流」而非清苦;貧,是「歸樸」而非貧窮。「清貧」的定義,是必須相對於現代社會的「奢貴」而言,猶如天秤的兩端─一邊是「清貧」〈清流、歸樸〉,另一邊是「奢貴」〈奢靡、華貴〉;衡諸現今的社會,漸朝「奢貴」這一端傾斜,實令人憂心。
「奢貴」是人類過度發展物質文明的結果。人類的祖先早期因應環境的變化,四處遷徙,歷經百萬年,才落腳五大洲,發展各式文明。今日在網際網路的日趨成熟與全球化的浪潮下,經濟活動以倍數成長,大大改變了人們生活形態;過去百萬年的發展,相較於現今的進步,不過一瞬;如此快速進步的代價,是消耗過多自然資源,人與自然環境已逐漸失去互動能力,只是一味地掘取、耗用,「奢貴」的心態在此間,更是表露無遺。
「清貧」是一種lifestyle
「清貧」除了對治義,將之放在現今的社會,更是未來理想
lifestyle的展現。網路的興起,虛擬世界的社群組織正開始集結、影響每一個人的思維與生活習慣,我們可以從部落格的蓬勃發展、網路購物消費等現象,察覺這個世界正在改變,這是十八世紀工業革命以來,力道最為強勁的巨變,我們身處其中,必須有所對應。
未來是一個訊息多元且龐雜的社會,電腦幫人類運算解決問題,卻也創造出更多的複雜,例如因行銷而造成的過度包裝,反過來迷惑了人們的消費行為,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現代人的食衣住行育樂,生活種種,充滿各式選擇與需求;「如何生活」,已成了一種需要學習的新「技能」,必須有一套清晰且明確的思想理路,才能活得健康,活出個人特色。
如能將「清貧」思想落實為一種lifestyle、一種社群意識、一種新清貧致福的時尚生活,一如證嚴上人在本書的實踐,以清流歸樸為生活中心,時時刻刻保持頭腦清醒,這將是勇於接受創意的、再生的、活力的lifestyle。
所以簡單的、永續的「清貧思想」,不是貧苦生活,而是從「心」開始的「儉約樸實」生活態度;解決物質富裕而心靈赤貧,得以與自然契合,並找到一種新的互動平衡─自然環境、團體倫理、生活品味等─多面向的觀照。
古老智慧的價值觀
「清貧」思想也是一種價值觀,我們可以在祖先留下來的智慧語錄中讀到,不論是《論語》裡的顏回簞食瓢飲,還是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的自足自得,所追求的都是內心的平靜,縱使處亂世而能有所持,「無入而不自得」。此一價值觀的內在理念核心為「清流時尚」,外顯對治方法則是「遠離奢華」;而對於財富的追求,只要我們守持正道,清貧思想於此無礙。
尤其我們正面臨著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氣溫攀升、缺水、缺糧,不得不讓人正視攸關生存的問題,並尋求化解危機的途徑;因此,將生活回歸原味自然,讓心不隨欲望奔馳,在在指向應從遠離奢華開始。
上人在本書之始,揭櫫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浪費,一味地追求享樂,殊不知真正的快樂,是來自於「知足」,生活簡單也可以獲致喜樂與輕安;倘若人人都能從個己生活做起,哪怕一個儉省的動作,或是打消一分花費的意念,都會如滴水漣漪般地產生善的效應,甚至對大環境造成影響。
綜觀現今的社會,多少人受「有一缺九」的欲望所惑─為了「補缺」而展開無止境的追逐;然而終其一生,究竟是否真正滿足?上人也指出,貧者深受物資匱乏所苦,富者卻因精神空虛所惱;若富者都能濟助貧者,運用既有的財富發揮大愛,不但能救人又能帶動他人,這可說是社會之福。
致福就是安頓身心靈
一般生活在物資不虞匱乏處的人,難以感受與想像驚世災難下的人們如何度日,乃至與個己生活的關連性。上人常常提醒大家,必須心存戒慎虔誠、居安思危;究竟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人人是否能安然度過每一天?何況我們都是生活在地球村的生命共同體,大地資源哪有永遠取之不竭,用之不盡呢?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簡約與珍惜資源,益顯分外重要。
從本書「你可以這樣做」,可了解上人倡導回歸原味自然的生活,如何簡化複雜的生活需求、勤用雙手良能;如何減少垃圾、少浪費,以及省水、省電、省紙;在工作場域,少酒食與應酬;如何減去煩惱是非、少憂鬱、多助人;從力行減碳,乃至食衣住行,如何從少食獲致身心健康、簡單素樸等,實質體現遠離奢華之易,讓克己復禮清流蔚為時尚。
「你還可以這樣做」,則是上項的延伸與小妙方;「生活的智慧」則集合各種生活巧思;「環保小百科」則是補充書中提到的相關概念,裨益讀者明瞭。
此外,從書中可見上人舉出諸多實例,其中不乏小人物卻恆持大願力,迄今仍力行不輟者;這些圖像多有影音卻苦無平面影像,或是有圖照,但是影像不明等因素,無法逐一呈現,不免有惋惜之處,然而儘可能讓選用圖片以展現文意為取向。
最重要的還是上人在生活哲學的引領,讓人感受在實踐上,其實並不困難。
當我們願意調整生活的步調,可能會驚喜地發現─只要在生活中稍事用心,就唾手可得那分簡單、優雅的安適與幸福;從「遠離奢華」到「清流時尚」,不論出世、入世,都可以為我們帶來身心靈富足,就是致福。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