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彷彿是潛在的基因
一旦開啟,不管未來如何
只會義無反顧地走下去,再也離不開
服務,是他們共同的信念;
傳承,是他們不變的執著。
走入最遠、最窮和最需要幫助的角落
以最實際的行動,為偏鄉點燃愛的能量
離開習以為常的舒適圈並不容易,本書記錄了臺北醫學大學的學生志工社團,秉持北醫體系一校三院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自發性的深入臺灣中南部、深山部落及離島,甚至遠赴萬里外的史瓦濟蘭等缺乏醫療資源的角落,竭盡所能克服人力物力的種種限制,以提供專業醫療服務的關懷足跡。
成功大學化學系畢業,曾任中華民國醫藥衛生記者聯誼會會長,於記者生涯中曾獲兩屆曾虛白新聞獎、兩屆新聞金鼎獎及三屆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著有《從日出到日落的守護:雙和醫院滾動醫療團在馬紹爾群島的故事》、《白袍下的熱血:臺北醫學大學在非洲行醫的故事》、《愛從赤道零度開始:臺北醫學大學醫者烙印非洲之旅》等書。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畢,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擔任《聯合報》記者,主跑科技線,同時也關注勞工相關議題,於記者生涯中獲吳舜文新聞即時報導獎。勇於冒險、富好奇心,喜歡接觸人群。著有《愛在偏鄉蔓延:臺北醫學大學學生志工社團服務行腳》。
推薦序一 以北醫為榮/閰雲
推薦序二 發自民間的力量/連加恩
跨出國界交朋友----飛向史瓦濟蘭
補給離島資源----情繫澎湖新生代
探索未來的可能----在新竹看見曙
堅持民俗薪傳----關懷南投鄉間
檢視生活需「藥」----走進蚵寮人家
持續二十多年的約定----重回靜觀部落
向華陀請益----屏東就醫新選項
守護沿海居民健康----俠醫林杰樑與綠十字
引領義診風氣之先----四一五口腔醫療小組
離島的孩子能擁有的資源相對不足,
把服務隊移駐至此,
即可提升這些孩子的知識高度。
七月三十一日下午,臺北就像是沒掀蓋的大蒸籠,悶熱到爆,一群大男生在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綜合大樓的穿堂忙進忙出,斗大的汗珠如開了水龍頭般,一顆顆從額頭往下滴。
「到了澎湖,你們就代表北醫,務必全力以赴,也要恪守紀律。」在副校長邱弘毅的期勉下,北醫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的近百名隊員搭上遊覽車,第三度出隊到有「菊島」之稱的澎湖,展開為期兩週的社區服務行程。
「有沒有搞錯?搭遊覽車到澎湖?!」每天下午準時在醫綜大樓納涼聊天的臨近社區阿公、阿嬤們,一臉不敢置信的聊著,「遊覽車又不是船,怎麼過黑水溝?」
遊覽車當然過不了臺灣海峽這道惡名昭彰的黑水溝,但把遊覽車直接開上大型渡輪,那就另當別論了。
勇渡黑水溝
當天下午,兩輛載滿隊員及藥材裝備的大型遊覽車,沿著高速公路南下,夜幕低垂後抵達高雄,簡單用餐後,連人帶車開上停泊在高雄港碼頭的臺華輪,半夜啟航。
高雄到澎湖的航程不遠,大約兩、三個小時即可抵達,但半夜時分的馬公港閉港休息,所以臺華輪以慢速前進,直到清晨五點才靠岸。
從出發那刻起,陸海聯運雖已過了漫長的十六個小時,大夥不是累了,就是暈船暈得七葷八素,但一看到先遣幹部在碼頭上熱情揮手迎接,全都忘了一路上的辛苦,重新精神抖擻起來。
八月一日,楓杏隊員將大批醫療器材及募集的物資,全都運送到湖西鄉紅羅村活動中心,整理、分類及歸檔。另一批人則分頭前往未來幾天巡迴義診的村落,打掃整理提供義診的活動中心。
楓杏公關、即將升上藥學系三年級的陳政宇透露,在八月一日至八月十二日的活動期間,他們將走訪澎湖本島的湖西鄉及離島的望安鄉,深入十六個村的家家戶戶進行健康家庭訪視,同時辦理十三場義診。
陳政宇算了算,他們以紅羅村為基地,分別前往西溪、湖西、南寮、青螺、白坑、湖東、北寮、將軍、隘門、林投、西安、菓葉及沙港等村服務,活動範圍相當廣。
獅子會共襄盛舉
這次出隊,成員包括九十九位楓杏社的隊員及五十五位醫護人員,陣容龐大,在當地造成不小轟動。國際獅子會媽宮會前會長蔡惠如,前年就和初次跨海而來的北醫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結識,一聽他們再度到澎湖義診,馬上號召當地所有獅子會會員,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共襄盛舉。
其中,國際獅子會馬公港會會長及澎湖縣牙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立堅牙醫師,也熱情參加他們的義診,一起為當地民眾的口腔保健把關。
曾生過一場大病的黃明文,自從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後,全力投入慈善工作,這次也是帶著家人及街坊鄰居來到澎湖,為服務隊準備每日三餐。
陳政宇瞪大眼睛說,不管是素食義大利麵、總匯三明治、蔬食沙拉,或是當前最夯的十穀漿,這個伙食應援團每天推出的菜色琳瑯滿目,簡直不輸高級餐廳,為的就是希望能讓他們補足充分的體力,活力十足的四處家訪及義診。
離島鄉親的滿心感謝
一切整理妥當後,八月一日當晚,服務隊在紅羅活動中心舉行授服典禮,分別由湖西鄉鄉長陳振中、紅羅村社區發展中心理事長林忠雄、青螺村社區發展中心理事長李嘉勝,及西溪國小校長蔡樂生等人,為楓杏服務隊成員授予隊服,同時也啟動為期兩週的服務活動。
「楓杏服務團為澎湖做了很多事,我們只有滿滿的感謝。」致詞時,陳振中說出無數澎湖鄉親的心裡話。
即將調離西溪國小的蔡樂生校長,當晚也一再邀請楓杏服務隊,下次再到澎湖時,一定要到他新任職的國小舉辦醫學營隊,讓更多小孩子能及早接觸醫學相關知識。
墊高知識的高度
臺灣的偏鄉離島那麼多,為何選上澎湖?「這個問題,問我就對了。」李俊育相當篤定的說。
李俊育是即將升上大六的牙醫系老鳥,也是楓杏服務隊的元老。以前楓杏幾乎把重心全都放在北醫大寒暑假舉辦的醫學營,雖然辦得有聲有色,但他總覺得那些能報名參加醫學營的孩子,家境都還不錯,教育資源也夠,不乏醫學常識,再透過醫學營多個幾分,沒多大意義。
反觀那些離島偏鄉的孩子,資源相對不足,醫學常識也許只有五十幾分,再多個幾分就能及格了。李俊育認為,如果把服務隊拉到離島偏鄉,就可墊高這些孩子的知識高度,不會輸在起跑點上。
翻開北醫大學生社團的服務版圖,山地社會醫療服務隊在南投縣仁愛鄉靜觀部落已經營近三十個年頭;北醫大醫學系第十八屆校友、「俠醫」林杰樑一手創辦的綠十字醫療服務隊,二十幾年來一直守護著雲林縣臺西、麥寮、四湖及口湖等窮困鄉下。
至於臺東縣東河鄉、苗栗縣獅潭鄉及泰安鄉、新竹縣尖石鄉、臺東縣鹿野鄉及海端鄉等偏遠山地部落,也都有社會醫學服務隊、恩友社會醫療服務團、杏青康輔社會醫療文藝服務隊的身影。
既然濱海鄉鎮及偏遠山地部落都有其他團隊插旗,「那就往離島出發吧!」三年前,李俊育接任楓杏服務隊隊長時,就打定主意把服務熱忱投向離島地區。
彌補醫療資源不足
剛好,他是澎湖人,家就住在馬公市文澳,於是把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拉到澎湖。李俊育認為,以前楓杏只在北醫校園辦寒暑假的學生團隊,接觸的全都是國小及國、高中學生,未曾和民眾打交道,有點可惜,跨海到澎湖義診及衛教宣導,正好填補這個缺憾。
其實,他們決定到澎湖義診前,北醫大八九級牙醫系畢業校友王才維已在望安鄉衛生所服務了好一陣子。他是道地的澎湖囝仔,返鄉服務後,每週五個工作天中,三天待在望安看診,另兩天則搭船到將軍嶼巡迴醫療。
即便如此,還是無法滿足所有離島鄉親的需求,症狀較複雜或嚴重的,就只能請他們改到馬公看診,甚至搭機到臺灣本島就醫。
創辦楓杏這個堪稱北醫大招牌社團的邱勝博發現,澎湖醫療資源相對不足,儘管有王才維這麼專業且熱心的醫師願意回鄉服務,但人數不多,能提供的醫療服務還是相當有限。
「這就是我們選擇到澎湖的原因,」邱勝博說,第一年到澎湖時,服務隊只到四個村落、兩個國小及馬公高中駐點,當地民眾對他們相當陌生。還好,李俊育的爸爸李漢中是湖西鄉紅羅村的村幹事,帶著他們去拜訪各村村長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布建人脈。
「這個是我兒子啦,他們北醫的水準不錯喔!」李漢中把寶貝兒子拉到身邊,順便把楓杏醫療團介紹給鄉親認識。那一年,義診三天,只吸引一百多名居民前來求診,不算多。
第二年,就診人次增加到兩百多人。到了第三年,人數再增加到三百多人,可明顯看出成長的軌跡。
摘自《愛在偏鄉蔓延:臺北醫學大學學生志工社團服務行腳》第二章
閻雲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北醫在國內不是最大的大學,但是,擁有服務性學生社團的數目卻居於領先地位。校園內有各式各樣社會服務、海外醫療、國際援助等服務性社團,學生們洋溢著青春與熱情、活躍於校園中,從臺灣各地到世界各國,海角天涯,為大學生活揮灑多采多姿的一頁,也為北醫留下珍貴的紀錄。
《愛在偏鄉蔓延》是一本難能可貴的北醫校園精采寫實,感謝林進修及陳幸萱,他們以敏銳的新聞眼及生動的筆觸,上山下海,深入國內外捕捉北醫社團動人的畫面;翔實描繪社團同學不辭辛勞、克服萬難,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勇敢卓絕、使命必達,完成任務的青春故事。相信透過這本書,將鼓勵更多北醫學生投身社團,代代相傳,讓北醫優良的社團校園文化發揚光大,使每位北醫人都以北醫為榮。
摘自《愛在偏鄉蔓延:臺北醫學大學學生志工社團服務行腳》序言
連加恩 國際路加組織南非辦事處顧問、無國界醫師
翻開這本《愛在偏鄉蔓延——臺北醫學大學學生志工社團服務行腳》才知道,北醫能夠支持如此耗費龐大資源、人力的海外醫療工作,是其來有自的。
北醫的師生早在三、四十年前,就開始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翻山越嶺、深入偏鄉地區服務有需要的人。從書中記載的:俠醫林杰樑一手創辦的綠十字醫療服務隊、四一五口腔醫療小組、北醫山地醫療服務隊、北醫藥學服務隊、北醫基層文化服務隊、北醫中醫社會服務隊和楓杏服務隊,即可看出這間學校服務的傳統和動能。
從北醫醫療服務的歷史脈絡,我們可以看到它是由近而遠、由遠而近,透過多年在本地醫療服務的經驗,延伸到海外據點如南印度、史瓦濟蘭等地;而這些海外服務的據點,又繼續成為醫學教育重要的場域,把習醫的初衷、價值感和意義感好好保留傳承,而能為臺灣訓練更多仁心仁術的醫事人員。
其次,過去幾年從事國家駐非的醫療外交工作,需要介紹臺灣醫療體系的強項,也曾在不同的非洲國家向官員、媒體或學者剖析臺灣醫療體系、公共衛生發展如此進步的原因,內容不外乎提到歷史上正確的時機導入正確的醫療政策、全民健保驅使醫院管理效能提升或醫療資訊等等。
最後一點感想是,這個世界大體可以分為兩種人:第一種是想要改變世界的人,他們大都已經開始用自己相信有用的方法,嘗試改變這個世界。第二種是其他的人,他們可能不覺得世界為什麼需要改變,所以沒有想要這麼做;或覺得這個世界的改變是需要的,只是從沒想過自己可以做什麼。我們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可能在前者和後者中,交互變換。
在此我誠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的人,也誠心的禱祈,臺灣能有第二個、第三個林杰樑醫師,可以不斷的從我們的醫學教育體系中被培育出來。
摘自《愛在偏鄉蔓延:臺北醫學大學學生志工社團服務行腳》
沈芯菱,青年公益家
楊力州,紀錄片《拔一條河》導演
嚴長壽,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聯名推薦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