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生病的經驗,但除了哀痛呻吟,怨懟自憐外,是否還體會出不一樣的感受?卜若雅在獲知罹患攝護腺癌後,展現他獨特的文學風采,細述他「醉」在病中的點點滴滴,品嚐生病後狂放的浪漫滋味、遊歷患病時營造的想像空間、體悟死亡前坦然以對的自得安詳,感受盡情書寫、細膩動人,態度談笑風生、優雅從容。
作者將長期與疾病愛戀的情感,結晶成文字。作品裡,明知軀殼將朽的他以澄明、以敏慧、以急迫、以力道描繪疾病的隱喻和詩意;率真的他,不虛飾、不濫情、不託言宗教,內容顯的更深沈、更理智、更省思、更可回味,是一本非常有韻味的疾病文學,也是一本能激勵人心的病人故事。
從小便立志要當作家,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紐約林威治村開了一家書店,開始寫文章及小說,發表在文學雜誌上,繼而為《紐約時報》撰寫書評及其他文章,後來成為《紐約時報》書評版主編。也曾在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小說寫作。 卜若雅於1989年診斷出罹患轉移性攝護腺癌,在疼痛與受藥的空隙間,他仍持續為《紐約時報》書評週刊寫每週專欄,最後於1990年10月去世。他與癌症共處了14個月。卜若雅對書本及寫作的長期戀情至死不渝。書本給他的啟發、座標、隱喻和態度,讓他發展成他自己,直到最後一日。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曾任職於《綜合月刊》、中國廣播公司、《中央日報》、《聯合報》,後擔任《遠見雜誌》主編、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主編。專事翻譯與寫作多年,文筆誠摯優美,廣受好評。現為自由撰稿人,旅居紐西蘭。
翻譯作品有《樂在工作》、《你快樂嗎?》、《2000年大趨勢》、《長大的感覺真好》、《居禮夫人——寂寞而驕傲的一生》、《你管別人怎麼想》、《山居歲月》、《海風下》、《個人歷史》(上、下)、《偶然生為亞裔人》、《病人狂想曲》、《重生》等多部。著作有《發現台灣》(合著)、《海洋台灣》、《出走紐西蘭》、《堤河邑冒險學校》(合著)、《武士家族》。
序 死亡,你的勝利何在? 張曉風
前言 薩克斯醫生
序幕 亞麗珊卓.若雅
第一部 病能醉人
病,其實是一齣戲,應該是可以欣賞,也可以討厭的。
在這一陣興頭上我與我的癌症熱戀,它身上滿是啟示。
第二部 關於疾病文學
疾病文學需要批評家,談論每一種風格的療效,
我認為每個重病患都需要找出一種風格來對付他的病。
只有堅持一種風格,才不致因被疾病貶抑、變形。
第三部 病人診斷醫生
我希望醫生不僅有天分,還帶點哲學家的味道,
如此既能醫身體,也能治靈魂。
當身體病了時,心靈也病;
身體死了,思想隨之而亡。
第四部 病中札記(一九九O年五月至九月)
生病的人可以把對抗疾病當成遊戲、當成職業,
甚至當成一種藝術,光是積極,勇敢或堅忍是不夠的,
這些太簡單,像新年新志願。
第五部 論死亡(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二年)
我們聽人講授死亡課,就像我們聽人講授生產過程;
我們像準備拍照般,擺姿勢、調心情......。
我們不耐煩地奔越整個生命直赴死亡。
第六部 小說
膀胱鏡怎麼說
他長嘆一聲,吐了一大口氣入我口。
我整個吞下,通過我全身。
我吞下它如一口飲盡一杯酒,可不知它是毒藥或仙丹。
過了幾分鐘我才醒悟到他的胸部已無起伏。
後記 亞麗珊卓.若雅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