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只是一個徵兆,提醒我們要好好注意、檢視自己的身體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風溼免疫過敏科主任,
本書包括各種關節疾病的成因和保健、治療方法,
內容淺白、條理清晰、案例豐富,
是一本自我保健、充實健康知識的實用工具書。
關節炎、風濕病十分普遍,將要變天,就有人開始膝蓋酸、肩膀痛,準確賽過氣象台;網球肘、媽媽手、腕道症候群,種種「職業病」更是常見。
到底什麼是關節炎?什麼是風濕病?怎麼診斷,如何治療?飲食對關節炎有何幫助?冬季要怎麼保健?本書是你的第二位關節炎醫生。給你最多的看診時間,和最正確的實用知識。
序 讓風濕及關節炎的防治落實 潘憲
序 得來不易的珍貴衛教素材 劉正典
序 驚喜與感動 張德明
自序 用正確的觀念面對關節炎
第一章 認識關節炎
第二章 老化引起的關節炎:退化關節炎
第三章 新陳代謝因素引起的關節炎:痛風
第四章 免疫系統錯亂引起的關節炎
類風溼關節炎——富侵略性的全身疾病
僵直性脊椎炎——脊椎黏合,無法彎曲
賴特氏症候群——結膜、尿道、關節同步發炎
乾癬性關節炎——變化多端,不易辨認
全身性紅斑狼瘡——大說謊家
乾燥症——讓你眼澀口乾
硬皮症——皮膚緊繃,關節變硬
血管炎——發炎物質攻擊血管
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兒童的風溼病
少年型僵直性脊椎炎——少年的風溼病
復發性風濕症——不定時炸彈
多發性風濕肌痛——老人的風溼病
雷諾氏現象——變色的手指腳趾
第五章 感染原造成的關節炎:感染性關節炎
第六章 關節炎藥物
被抹黑的仙丹——類固醇
雙刃刀——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第七章 關節炎手術
第八章 關節炎的飲食與保健
應該怎麼吃?
冬季保健
第九章 其他軟組織疾病
軟組織風濕病
骨質疏鬆症
慢性疲勞症候群
第十章 許關節炎一個未來
第一章 認識關節炎
張先生,四十五歲,公關經理。某晚出差時與客戶暢飲一番,結果睡到半夜兩點痛得醒來,發現腳拇趾又紅又腫,到隔天早上還無法上班。
吳老師(女),六十歲,剛從學校退休。嗜愛縫紉﹑園藝。過去幾個月來,不時為手指僵硬﹑疼痛所苦。
老李,五十歲,是大廈管理員,經常利用假日爬山﹑慢跑。幾個月前發現膝蓋有輕微的疼痛和腫脹;早晨起來關節也有僵直的現象,疼痛使他不得不放棄爬山和慢跑。
孫小明,十八歲,是學校的棒球隊員,因為下背疼痛被迫退出球隊。他試著靠休息來調整,但疼痛卻更劇烈,且右腳跟也出現紅腫,雖然知道父親和叔叔都有關節炎,但心想自己還年輕,不會罹患那種病。
以上四人的關節處都有明顯不同的症狀。最後,每人都來到醫院求醫。檢查結果也都證實他們罹患了關節炎。
關節炎和風溼病這兩個名詞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若要進一步問,關節炎和風溼病有什麼不一樣?大概很少人說得清楚。其實關節炎是風溼病的一個類別。
風濕病範圍廣
一般稱的風濕病範圍相當廣,它包括數百種關節和軟組織(肌肉、肌腱、韌帶、滑囊等)的疾病,在侵犯的部分會造成疼痛、腫脹或僵直感;有時會有發燒、貧血及全身倦怠等症狀。嚴重者更會導致腎臟、肺、心臟、大腦、眼睛及皮膚等器官病變。
風濕病大致分為兩類:
(一)會侵犯關節的,統稱為關節炎:
如退化關節炎、痛風、類風濕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紅斑狼瘡、乾燥症、硬皮症、皮肌炎及多發性肌炎等。
(二)侵犯關節外(軟組織)的,統稱為軟組織風溼病:
如肌腱炎(網球肘、高爾夫球肘、板機指、媽媽手、五十肩……等)、滑囊炎、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韌帶炎等。
關節炎很普遍
國內到底有多少人有關節炎,並沒有正式統計過,根據美國關節炎基金會的調查,在美國大約有三千七百萬人罹患各種類型的關節炎,平均七個人中就有一人有關節疼痛,國內大概與此比率相差不遠。
關節炎雖然十分普遍,但一般人對這種病卻不甚了解。大多數的人是透過傳播媒體得到關節炎的相關資訊,電視上有關治療關節痛的成藥廣告,不管是口服的、外敷的或貼布型的中西藥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給,然而這些電視廣告似乎有誤導觀眾之嫌:它暗示觀眾,關節炎只不過是個「小毛病」,可以自我檢查﹑自我治療,致使患者不急於就醫,更有許多人誤以為關節炎沒特別的治療方法而延宕治療的時機。其實關節炎跟所有的疾病都是一樣的,只有及早接受診斷和治療才是避免病情惡化的重要關鍵。
關節炎有哪些種類?
一般說來,國內常見的關節炎,依病因及發生率的高低可依序分為幾類:
(一)退化關節炎:如手指﹑頸椎﹑腰椎﹑髖及雙膝等骨關節炎。
(二)新陳代謝因素引起的關節炎:最典型的代表便是痛風關節炎。
(三)免疫系統錯亂引起的關節炎:如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及硬皮症﹑僵直性關節炎﹑賴特氏症候群﹑乾癬性關節炎、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
(四)與感染有關的關節炎:如細菌性或病毒性。
(五)與受傷有關的關節炎:如創傷性關節炎。
(六)與骨或軟骨病變有關的關節炎:如骨質軟化病﹑缺血病骨壞死等。
(七)神經性的關節炎:常因糖尿病或是神經病變引起。
(八)與血液疾病有關的關節炎:如血友病引起。
(九)腫瘤導致的關節炎:如原發性關節腔滑膜腫瘤。
前面的四類較為常見,將於第二、三、四、五章詳細說明。
誰會罹患關節炎?
很多人以為只有老年人才會得關節炎,但小孩﹑青年﹑中年及老年人都有可能罹患關節炎。而有些關節炎會出現在特定的年齡層或性別中。例如女性較易患類風濕關節炎和紅斑狼瘡;男性較易患痛風和僵直性脊椎炎;老年人較易罹患退化關節炎,此外某些類型的關節炎似乎與遺傳有關。
你有關節炎嗎?
如果你有以下關節炎的症狀,且持續超過兩星期以上,應該馬上接受診治:
(一)晨起時,關節部位僵直。
(二)一處或多處關節腫脹。
(三)任何一處關節有反覆性疼痛。
(四)關節有明顯的紅腫熱痛的現象。
(五)關節無法正常的活動。
(六)關節處隱隱作痛且併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發燒﹑身體虛弱。
其他與關節炎有關的症狀還包括:肌肉疼痛﹑倦怠﹑肌肉無力﹑發燒﹑出疹﹑心情沮喪﹑睡眠障礙等。
如今關節炎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的診斷下,已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果你還沒有去找醫生,或你懷疑自已患了關節炎,千萬別被廣告誤導,建議你去找一位合格且可信賴的醫生。對多數患者而言,藥物治療加上充分的休息﹑良好的保養,以及足夠的營養和適度的運動,遠離關節炎不是件難事。
用正確的觀念面對關節炎
張棋楨
關節炎影響了國內一百五十萬人的生活,它雖然不致於威脅生命,但卻是困擾人一輩子的問題。在漸漸老年化的社會中,造成老人行動不便的原因首推關節炎,當然它也會出現在各個年齡層,但社會大眾普遍存著牢不可破的錯誤觀念,認為關節炎治療無望,或者不當一回事的拖著,看它會不會自己好,不及時就醫,這些現象著實令人憂心。寫這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讓大家知道醫藥科技的突飛猛進,只要早期診斷治療,不管是何種形式的關節炎,都可獲得有效的控制及治療。
也許您到醫院時,會問風濕免疫科到底在看什麼病呢?風濕病的範圍廣泛,它主要是侵犯關節、肌肉、肌腱、韌帶、滑囊等組織或免疫系統的疾病。除了痛風、退化性或感染性關節炎外,其病因的不確定性,常導致醫療上缺乏有效的治本辦法。所幸國內已有二百多位風濕病專科醫師,他們對關節炎與與風濕病非常專業,病患也能得到專業的照顧。
在全民健保制度之下,事事講求績效的企業財團醫院到處林立,也替現代醫病關係埋下種種不定時炸彈。醫師常因忙碌而無法逐一說明疾病的來龍去脈,其實這不僅為患者或家屬所詬病,也是身為醫者的遺憾。希望藉由此書能彌補這方面的缺失。本書循序介紹各種關節炎,希望能提高患者對此類疾病的認識。當病人了解病情後,將有助於整個醫療過程,也會樂於持續服用藥物、接受檢查,成為醫師的合作夥伴。畢竟病人才是疾病中唯一的主角,如能感覺一切在掌握之中,也會更安心。
另外本書也介紹軟組織風濕病、骨質疏鬆症及慢性疲勞症候群,因為有些病患會以為關節疼痛就是有關節炎,這是不正確的觀念,所以必須一併說明,讓大家認識。
多年來與病患接觸的經驗讓我學到了很多,除了激勵自己在醫學領域更上層樓外,也對人性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我願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順著他們,把醫療盡量作到完善。我利用工作之餘,把病人所想要知道的,我想告訴病人的,盡量用淺顯明白的文字寫下來,陸陸續續發表於《聯合報》及《自由時報》上,現經整理成書,希望這些知識對患者真正有所助益。
本書能順利完成出版,感謝天下遠見出版公司鄭惟和主編。回想當初毛遂自薦到好幾個出版社,結果是石沉大海。有一天在書店翻閱了好些書,發現天下文化健康生活系列鄭主編出書的想法與理念——幫助大眾——令人感同身受,因此稿子寄去後,便獲得她的支持,才有緣出版。此外也感謝我的師長們替此書寫序,我們深信本書可作為一般社會大眾的參考資料,同時也是身為風濕免疫專科醫師對社會所盡的一份心力。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