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可以遠離阿滋海默症?
你怕不怕老的時候失智、連家人都不認得?或者腦中風癱瘓在床?
新的醫學研究證明,多動腦、飲食輕淡、喝點小酒、適度運動,
對你的腦部健康大有助益。
你想知道如何預防中風與失智症嗎?
老人家看醫生、吃藥要注意哪些事?
怎麼樣的頭痛要馬上去看醫生?
國內研究老年失智症的權威、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醫師,累積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並隨時與世界最新醫學研究接軌,給你所有關於腦部問題的最正確知識。
序 逃過兩條鱷魚之口 柏楊
序 神經牽動的心弦 張茂松
序 一位不斷學習的醫師 李良雄
自序 女人中年,要健康快樂哦!
第一部 別怕阿茲海默症
「輕度知能減退」與「疑似失智症」
多動腦 不會老
預防阿茲海默症的新方法
少吃,可以遠離阿滋海默症?
如何處理阿茲海默症病人的行為問題?
腦退化,心依然柔軟
阿茲海默症治療有望
第二部 遠離中風
暫時性腦缺血──中風前兆
遠離中風
淺酌可預防腦梗塞
十六歲也會中風
知能障礙有可能是中風了
大腦有代償功能
第三部 做個聰明病人
說,還是不說?
安慰劑不只是安慰劑
請問您吃什麼藥?
只是問問醫師,也要兩百元嗎?
我的病人是醫生
不知道就沒事
頭暈?請說清楚,講明白
要開刀?數據拿來看
醫師會被科技取代嗎?
第四部 照顧長輩
老人家生病該看哪一科?
老人家服藥有撇步
遠距照顧媽媽
一定要綁嗎?
今夜我一人
第五部 神經科常見的問題
麻將癲癇
眼皮跳跳跳,會不會是要中風了?
半夜不乖的腳
我的腦子確定沒長東西嗎?
肌抽躍
我的小病人
讓你半夜痛醒的腳抽筋
可開刀治療的失智症──常壓性水腦症
我的頭痛是高血壓引起的嗎?
手抖,不一定是巴金森症
巴金森症患者的視幻覺
惱人的腕道症候群
烤熟的鴨子飛了──談偏頭痛
記憶力減退與短暫失憶
「輕度知能減退」與「疑似失智症」
一位七十歲的老先生在看門診時說:「我記性變得很差,聽說最近有兩種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請您開給我。」 我看了他的資料,根據詳細的神經心理測驗及評估,並未到失智症的程度,只是在「輕度知能減退」或「疑似失智症」的階段,不符合健保局的規定。所以我告訴老先生不能開藥給他,但是希望老先生能定期做追蹤,每半年作一次記憶力檢查。
「但是我現在明明記性就很差啊!您說的『疑似失智症』是不是有可能將來會變為失智症?」 「有可能,比一般人變為失智症的機率高,約每年有15%的機會,但不一定會變為失智症。」 「要等到變為失智症才開給我,那就來不及了。您不是強調失智症要早期治療嗎?」
沒錯,但要早到多早呢?老先生幾句話引導出幾個問題:(1)疑似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老年失智症)的關係為何?(2)為何疑似失智症患者不能服用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藥物,如愛憶欣或憶思能?(3)如果服用,有效嗎?是否就不會變為阿茲海默症?(4)有沒有其他藥物可服用?或其他方法以預防變為失智症?
記憶力減退不等於失智症
並非記性差就一定是失智症。失智症有嚴謹的定義:發生在中老年人的後天性病症(以與先天智障區別),除了記憶力減退外,還包括至少有一項其他大腦功能也受到影響,如語言表達、空間辨識能力、算術、抽象思考等,並且這些功能的減退要影響到患者的工作或生活能力才能算是失智症。最重要的一點是患者的意識是清楚的,而不是處於急性精神混亂的「譫妄」狀態。如果有譫妄的情況時,應等到譫妄時期過了,才能評估是否有失智症。
然而,由正常到逐漸演變為失智症的過程,其間有一個過渡地帶。有些患者或家屬平常不太注意,當發現患者記憶力有差錯時就已經是失智症的輕度或中度、甚至是重度的境況,而錯過了過渡地帶。這個過渡地帶長久以來即為各家學者所注意,而給予種種不同的名稱,如「良性老年記憶減退」、「與年齡有關的記憶減退」等等。
近幾年來大家最常用的名詞是「輕度知能減退」及「疑似失智症」。兩者很相似,但疑似失智症範圍稍廣,除了包括輕度知能減退外,也可能包括一小部分的非常輕度或早期的老年失智症。
評估標準
美國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在一九八二年發表了一套失智症的評估標準,稱為失智嚴重程度(CDR),以後就一直廣為應用。一九九九年開始,我國政府主管機關對於阿茲海默症患者申請外籍看護工的條件,也是採用此評估量表。此失智症嚴重程度是根據患者的知能表現及其家屬或照顧者對患者的六項觀察所做的評估,並常需舉例說明。
這六項分別是(1)記憶力,(2)對時、空、人定向能力,(3)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4)日常生活功能,(5)家庭生活及嗜好,以及(6)自我照顧的能力。把這六項功能的嚴重程度加以總結後,據以判斷失智嚴重程度,整個評估時間約需40分鐘。失智嚴重程度1表示輕度、2是中度、3是重度、4及5是極重度。而0.5即是疑似失智症,介於正常與輕度失智症之間。
輕度知能減退的定義是患者及家屬或照顧者均認為患者的記憶力有減退現象,而接受記憶等神經心理測驗時,其記憶力也明顯的比同年齡層及同教育程度者為低。但除此之外,其他大腦功能的測試正常,生活及工作也不受影響,所以不算是失智症。雖然輕度知能減退與疑似失智症並不完全吻合,但在臨床上,兩個名詞常交換使用。
輕度知能減退者比正常人變為失智症的機率高。根據國外研究報告,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約有1~2%變為失智症。而輕度知能減退者每年約有10~25%變為阿茲海默症,但是也有人在7年後還是停留在輕度知能減退的階段。那麼如何在輕度知能減退者中找出哪些人會變為老年失智症而及早治療就是個大學問,也是很重要的課題了。
榮總的研究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因國家衛生院的研究經費補助,而得以追蹤124位輕度知能減退者,平均追蹤1.5年,每位患者至少接受兩次的詳細神經功能評估。發現1年內變為老年失智症者有42位,即每年有20%演變為老年失智症。仔細分析變為失智症的42位,與仍是輕度知能減退的82位的兩組差異,發現變為失智症者的近期記憶與定向力的分數明顯比仍為輕度知能減退者為低,而且當中29%帶有血脂蛋白基因第四型(Apolipoprotein E4);仍為輕度知能減退者只有12%。所以對具有這三種危險因子者應定期,且密集(約每6個月)篩檢其神經心理功能,以便能抓住其演變失智症的最早期,而及時治療。
早在兩年前,國外已有大藥廠開始展開輕度知能減退的藥物實驗(包括愛憶欣、憶思能、維他命E等),並與安慰劑比較。服用兩年後,看是否能減低轉變為失智症的機率,目前尚未有結果發表。在此之前,由於藥物昂貴,療效未確定,且有副作用,對疑似失智症或輕度知能減退患者並不建議使用失智症的藥物。如果一定要服用,則可以考慮具抗氧化性質的維他命E及銀杏。
其實預防阿茲海默症最有效、最便宜、最無副作用的方法還是多動腦,無論是看書、打牌、下棋、打電腦……,只要是需要思考的活動,都可以刺激腦細胞的神經突觸的發展,讓腦細胞越用越靈光,失智症也就不會找上門了。
女人中年,要健康快樂哦!
一位五十歲的朋友和她讀國三的小孩發生爭執,小孩頂撞她:「妳不知道我現在是叛逆期嗎?」她立刻反擊:「叛逆期有什麼了不起!你老娘現在可是更年期哩!」 四、五十歲的一群就像三明治一樣,夾在兒女與公婆父母之間。有人的兒女正青春叛逆,有人得承擔兒女升學就業或婚姻的壓力,還有人在兒女成家立業後感受到「空巢期」的失落。而此時公婆父母都已逐漸邁入老年,慢性病悄悄降臨,需要照顧甚或經濟上的援助,這擔子往往就落媳婦、女兒身上。
我的門診常有中年女性一手扶著父親,一手攙著母親來看病。當然扶攜的對象也有可能是公公或婆婆。 這些仰蓄俯育,一肩兩挑的中年婦女自己也逐漸感受到老化的滋味。眼睛無法對焦,餐廳裡的菜單看來霧煞煞;動不動就腰酸背痛,不是腰椎退化,就是骨質疏鬆;心急氣躁,做起事來丟三落四,不免懷疑是否患了失智症,其實常是焦慮、憂鬱或停經症候群。
不少女性在停經後為停經症候群所苦,如臉部潮紅、夜晚盜汗、心悸、陰部乾癢、失眠、憂鬱、情緒不穩等,以女性荷爾蒙治療非常有效,但是否應該長期使用,目前並沒有標準答案,需要醫師與婦女審慎的對使用目的(如預防骨質疏鬆)、使用方式(天天或週期性使用)、藥物投與方式(如口服、貼劑或藥膏等)、禁忌與副作用充分討論後,把好處與壞處放在天平的兩端秤一秤後,再作定奪。
以台灣目前的「平均餘命」來看,女性在停經後還可活上三十年,超過人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只是此段時期卻常伴隨著許多慢性病纏身。 多年前,有位六十多歲的男士每個月帶九十歲的母親來看病,母子一團和樂,構成一幅很美的圖畫,每次只要一看到他們,我就深受感動
。後來老太太不幸中風住院,每天來病房照顧的都是四十~六十歲的兒女輩,孫子輩只是偶爾來探望,進而觀察其他慢性病患也是如此。年輕人也許是功課繁重,或事業正在起步、衝刺,所以騰不出時間。以此情況,當第二代的中年人到了七、八十歲,一旦生病住院,能否期待已經四、五十歲的第三代如同他們侍奉父母般的殷勤呢?
當今四、五十歲的處境就像是「雙城記」的開場白:「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壞的是必須挑著奉養上代,養育下代的重任;好的是人生閱歷豐富,處事漸趨圓熟,面對現實的衝擊較能接受。照顧雙親長輩時,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疾病症狀,可以作為警惕,早做預防,以便自己有個健康快樂、從容優雅的老年。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