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不只是傳記,也是在記錄:
在這個「都市急速膨脹」、新興國家企圖以華麗建築登上世界舞台的時代,
建築師要面對的是什麼?
你我要面對的建築與城市,要面對的生活與夢想,又會是什麼?
建築師能有作品集的,已是一時俊秀,
能夠出版傳記的,則是劃時代的大宗師了。
諾曼.佛斯特,1999年獲得「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
受尊稱為「現代主義的莫札特」。
他的作品距離我們最近的有:香港赤鱲角機場、香港滙豐銀行總行大樓、
北京新國際機場、新加坡捷運博覽中心站……
最璀璨耀眼的作品則是柏林的德國國會新廈、世界第一高的法國米洛高架橋、
紐約的赫斯特大樓,以及把倫敦改造成「玻璃之城」的無數作品。
連賈伯斯都遺命,要他為蘋果公司設計新總部。
佛斯特出身勞工階級,當過工人、公務員、酒吧門口的保鏢,
二十初頭才半工半讀上大學。
耶魯建築研究所畢業後,與羅傑斯(後來設計巴黎龐畢度中心)共同創業。
幾經波折,佛斯特才逐漸摸索出自己的路,
赤手空拳打造出全球數一數二的「佛斯特聯合事務所」,
業務觸角無遠弗屆,規模空前。
佛斯特剛入行的時候,就已經敢跟業主要求,讓他嘗試沒人做過的方法。
他敢挑戰比別人更快的完工速度,也敢揚棄傳統建築的包袱。
他擅長結合傳統工藝與高科技,重視建築物的機能更甚於外觀形式,
他熱愛把陽光引進屋子裡,把新幾何學織入建物的肌理,
他喜歡將原本分散的功能和建築類型整合起來,成為單一而完備的建物,
他善用繪圖和模型來表達思想,
樂於和結構技師、藝術家、工程師合作,
最重視「怎麼讓人在建築物中舒服自在」!
這本書不只是傳記,也是在記錄:
在這個「都市急速膨脹」、新興國家企圖以華麗建築登上世界舞台的時代,
建築師要面對的是什麼?
你我要面對的建築與城市,要面對的生活與夢想,又會是什麼?
南斯拉夫裔,在倫敦出生。現任倫敦設計博物館館長。 在愛丁堡大學念了建築,卻決定不當建築師,而成為建築雜誌編輯、策展人、建築評論家與作家。 他與人合辦《藍圖》雜誌(Blueprint),亦曾任義大利建築雜誌《Domus》編輯,與2002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策展人。 建築評論作品散見《觀察家報》、《衛報》、《週日泰晤士報》。著有《被設計淹沒的世界》、《建築!建築!誰是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等。
譯過書、新聞、文案、影片字幕及許多難以歸類的文字。 獲澳洲國家筆譯及口譯檢定機構(NAATI)認證、紐西蘭奧克蘭科技大學(AUT)筆譯與口譯證書。 譯作有《小狗星期二》、《帕金森法則》、《領導人的逆思考》、「哈佛商業評論管理錦囊」(智慧型手機版)等。 Email:gctui@hotmail.com
第一章 窗外的風景
第二章 前進美國
第三章 你的建築有多重?
第四章 摩天大樓的革命
第五章 建築與權力
第六章 拋球的藝術
謝辭
諾曼‧佛斯特及其事務所作品年表
狂沙翻飛中,印尼裔的工頭遠遠走來,頭盔底下塞著早已汗溼的手染頭巾。他掏出哨子吹了幾下,叫眼前那堆工人趕緊讓出一條路。大夥兒隨即不約而同,把視線投向工地後方那片一望無垠,也一無所有的沙漠。
這裡是阿布達比(Abu Dhabi)機場的外圍,未來會變成一座新市鎮的中心,將有十萬人在此安居樂業。
過了幾分鐘,一輛修長的銀色小車無聲無息的滑行而來。這輛車從正面看,左右兩個頭燈很像吊高的眼尾,下方的散熱口則是咧開一條縫的嘴,活像一隻外星小怪物對著你奸笑。它渾身閃亮,緩緩駛近,敞開了門。裡面坐得下四個人,沒有駕駛員或控制台,完全由數位化高科技來操作。車的導航是靠埋在地下的隱形感應器,位置則由車中電腦以車輪轉動計數來掌握。此刻有位技術人員坐在車裡,用筆電監測其性能。
這是諾曼.佛斯特造鎮計畫中的運輸系統,設在七公尺高的人造地面之下。刻意架高的地面是行人徒步街道網,街邊有建築師夢想中的露天咖啡館、櫛比鱗次的商店及公寓。銀色小車則在地下川流不息,無需軌道與駕駛員,自然省了塞車與停車之苦。
沙漠中的工地聳立著數架塔式起重機,四處是裝了空調的工寮。每天約有六千名工人,由大巴士送來這裡上工。主工地有些建築物的混凝土結構已經蓋到八層與十層樓高。這些結構比照傳統寨城的做法,盡量集中,以便互相遮光,製造能讓涼風流通的縫隙。這座未來的寨城,就是馬斯達爾(Masdar,阿拉伯文「來源」之意)。
佛斯特贏得競圖之後的三個月,工人便進駐工地。馬斯達爾的定位雖為城市,但其實它還不到這等規模。在阿布達比與杜拜之間,許多新市鎮如雨後春筍般誕生,馬斯達爾只是其中之一。它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周邊設施——供機組人員住宿的機場區,隔壁就是高爾夫球場、一級方程式賽車場等。在全球環境愈發不宜人居的情況下,馬斯達爾可說是個「在沙漠中打造綠洲」的實驗。
開發計畫的第一階段是興建「馬斯達爾理工學院」,它將是研究重鎮,與倫敦帝國學院、麻省理工學院、紐約大學合作,致力開發再生能源。至於日日在工地揮汗的幕後英雄,和當年打造杜拜一樣,都是來自亞洲各國的移民工。過去十年間,亞洲勞工來到波斯灣區,蓋起了耀眼的杜拜高樓、人工島嶼、噴著真雪的超大室內滑雪場……這種種展現極端「非理性繁榮」的建築,終不敵負債累累,於一夕之間灰飛煙滅。在這裡,為了淡化海水,大量燃燒原油,造成環境汙染。這個過程正逐步摧毀荷莫茲海峽咽喉點附近的紅樹林,而紅樹林是波斯灣區極為重要的生態資產。
但馬斯達爾自稱將走出一條不同的路。這座城市以碳中和為目標,自行回收所有的廢棄物。在施工期間,工地就已經實施分類回收,工地邊界可見標示不同顏色的回收區,把廢棄物仔細分類整理。大樓用的強化鋼柱和骨架,大多都是回收鋼材製成。現場已經有座一千萬瓦的太陽能電廠在運作,之後還會有更大規模的太陽能板陣列和實驗工廠,並嘗試從淺海繁生的海藻中提煉能源。終極目標是希望整個馬斯達爾成為無車城市。街道兩旁將有綠樹成蔭,鼓勵居民多走路。在八月高達攝氏五十度的波斯灣區,想這麼做,膽子可是不小。
馬斯達爾象徵樂觀進取的精神,也為人類的未來提出對策,正如佛斯特年少時夢想的未來城市。這個夢想的起源,一是他的恩師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 1895-1983),二是連環漫畫《大膽阿丹:未來飛行員》(Dan Dare: Pilot of the Future)。在英國曼徹斯特長大的佛斯特,是《大膽阿丹》的忠實讀者,每一期都不放過。這漫畫每週在漫畫雜誌《老鷹》上連載,以一九五○年代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的青少年為目標讀者。畫中的未來世界,有原子能驅動的單軌電車,和飄浮在空中的計程車(神似馬斯達爾的個人高速運輸系統)。看了入迷的佛斯特,從此不斷在腦中勾勒城市的樣貌。
如果你運氣好,參與過這麼多傑出的案子,
時間久了你自然會曉得,「永續」這件事的關鍵是「密度」。
如果你老到懂得這點道理,就會明白打造城市其實不是蓋一棟棟的樓房,
而是思考更大的格局。
這讓我回想起,我當年寫的論文就是關於城市空間。
我寫的也不是什麼新東西,不過就是我在曼徹斯特四處壓馬路的經驗。
——諾曼.佛斯特
從雷文修(Levenshulme)新月路(Crescent Grove)四號的佛斯特老家臥室望出去的景觀,與五十多年前並無二致。雷文修區位於曼徹斯特市南方邊界,在工業革命的開發熱潮退去後,已成了沒落的郊區。也就是在這片陰溼破落之地,年方廿一的諾曼.佛斯特拿出畫筆和顏料,畫下他窗外的風景。
新月路名為「新月」,卻非新月形,亦非林蔭路,而是一條只有五間連棟住宅的短短小街,夾在往來倫敦與曼市的鐵路主幹線與南向道路之間,毫無美麗街景可言,顯然並非良好都市規畫下的產物,反倒像無心插柳的結果。這裡除住家之外,就是些小型廠房、工坊、幾處堆東西的圍欄而已。
佛斯特的老家是這條小路盡頭的其中一戶。屋後的山牆端,被切出很奇特的角度,其中一面牆連著後來加蓋的地方。前門嵌在拱型入口裡,勉強算有點設計感。這裡的連棟住宅都有角窗和前院,比起附近幾條街上更簡陋的房子,還是稍微稱頭些。環繞屋簷的模製瓦片,為這房子添了一絲哥德風,但當然稱不上什麼正統美學。屋後有個四面是牆的小院子,堆煤炭的棚架和戶外廁所都在那兒。後院外是條小巷,根據十九世紀的衛生規定,必須有這麼一條巷子,讓清道夫每週來收垃圾。不過其實大家進出屋子,走的都是這條直通廚房的小巷。前門只有在喪禮、聖誕節、醫生看診之類的特殊場合,才會打開。小巷後方就是架在路堤上的鐵軌。佛斯特坐在自己的小房間裡畫圖時,鐵軌正好與他的視線一樣高。
這房子並不牢固,只要火車一駛過,全家便天搖地動。五○年代時,害他們搖來晃去的是國營的「英國國鐵」炭黑色蒸汽火車,噴著火焰黑煙加煤灰,呼嘯而過。現在則換成了每小時四班、頭頂連著高壓電線、全身銀灰色的「維京潘多利諾」高速火車。
鐵軌兩邊的居住水準迥異,新月路正是較差的一邊,頭上有鐵軌和路堤壓著,中間又被鐵軌下的人行通道切穿。這段通道是一百五十年前,倫敦與西北鐵路公司的工程師所建,用的紫紅色工程磚材質極佳。當年開發雷文修的摳錢建商,絕不可能有這等手筆。我們或許可以說,新月路就這麼一段,算是雷文修之中比較好的區段吧。
摘自《建築大師 諾曼.佛斯特》第一章
「諾曼.佛斯特」這個名字,
代表一位國際重量級的建築大師,與世界知名的頂尖人物。
他的作品遍布全球,包括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
香港匯豐銀行總行大樓、紐約世貿中心重建計畫、德國國會新廈、
大英博物館中庭重建工程,及倫敦千禧橋等多座地標性建築物。
他領軍的「佛斯特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歷經四十餘年的興衰更迭,
已從最初的二人公司成長為員工逾千人的大型國際企業。
本書作者蘇吉克許為現任倫敦設計博物館館長,與佛斯特相識多年。
他一路追溯佛斯特在曼徹斯特郊區的童年、
赴耶魯大學接受嚴苛的建築訓練、返英後赤手空拳開始創業,
直至打造出躋身全球前十大的國際建築師事務所……
蘇吉克許不僅深入探討佛斯特對當代建築與都市規畫的重大影響,
也披露這位建築師罕為人知的內在面相。
摘自《建築大師 諾曼.佛斯特》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