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之間 《余秋雨眼裡的中國文化——吳越之間》攝影珍藏版,
文章取自余秋雨的經典散文(如白髮蘇州,西夢湖,鄉關何處…等),
搭配專業攝影家的精彩攝影作品,
余秋雨先生甚至特別為每一張攝影作品撰寫文情並茂的說明詞,
使文章與攝影系列相互呼應,互相伸發,互相生成。
並為每一篇文章提供了一種更完整,深思,動情而又感性的目光。
《余秋雨眼裡的中國文化——吳越之間》攝影珍藏版,文章取自余秋雨的經典散文(如白髮蘇州,西夢湖,鄉關何處…等),搭配專業攝影家的精彩攝影作品,余秋雨先生甚至特別為每一張攝影作品撰寫文情並茂的說明詞,使文章與攝影系列相互呼應,互相伸發,互相生成。並為每一篇文章提供了一種更完整,深思,動情而又感性的目光。
發行人序 重回文化現場 王力行
前言 王仁定
白髮蘇州
海內美景多得是,唯蘇州,能給我一種真正的休憩。柔婉的語言,姣好的面容,精雅的園林,幽深的街道,處處給人以感官上的寧靜和慰藉……。
西湖夢
對許多遊客來說,西湖即便是初遊,也有舊夢重溫的味道。這簡直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常用意象,摩挲中國文化一久,心頭都會有這個湖。
東南村邑
江南小鎮太多了,真正值得寫的是哪幾個呢?——拆開來看,哪一個都夠不成一種獨立的歷史名勝,能說的話並不多﹔然而如果把它們全都躲開了,那就是躲開了一種再親昵不過的人文文化,躲開了一種把自然與人情搭建得無比巧妙的生態環境,躲開了無數中國人心底的思念與企盼,躲開了人生苦旅的起點和終點,實在是不應該的……。
風雨天一閣
不知怎麼回事,天一閣對於我,一直有一種奇怪的阻隔。照理,我是讀書人,它是藏書樓,我是寧波人,它在寧波城,早該頻頻往返的了,然而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鄉關何處 本文的標題,取自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一詩中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看來崔顥是在黃昏時分登上黃鶴樓的,孤零零一個人,突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被遺棄。感被誰遺棄……
重回文化現場
王力行
轉眼間,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已在台灣出版近十年了。這些年來,每當有余秋雨的散文出版,必然會激起一股閱讀文化風潮,而《山居筆記》更曾獲得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在今天這樣功利瀰漫的環境中,當年的閱讀風潮格外令人感懷;「爾雅」負責人隱地先生對這兩本書的引進與出版,更是功不可沒。
人們在余秋雨的文章裡,既看到文化的深沉和活力,也讀到作者的詩心和氣魄。更重要的是,余秋雨帶領我們重回了許多歷史和文化感豐沛的「文化現場」,寫下了一篇又一篇的經典散文。
對這些「文化現場」,過去我們只能從古籍和轉述中體會其情景與價值;如今,我們可以透過攝影鏡頭,走進歷史,徘徊現場。在文字與影像交會處,我們的想像落實了,我們的情感深刻了﹔我們駐足在歷史、文人曾經停佇的同一地點,彷彿聽到了歷代詩魂在耳邊嘆息……。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和中國大陸同步出版這套散文攝影系列《余秋雨眼裡的中國文化.攝影珍藏版》,分成<吳越之間>、<從敦煌到平遙>、<北方的遺跡>和<從都江堰到嶽麓山>四卷,希望兩岸讀者藉此重新閱讀並發現文化現場的光芒與芬芳。若果有讀者因此而開始去尋找和思考文化與歷史上的脈絡與謎題,這將是我們出版這套叢書的最大收穫。
這四卷書的文字,主要取材自「爾雅」出版的《文化苦旅》與《山居筆記》,余秋雨為六一一張照片所寫的圖說,字字雋永,在此特別向他們致謝。
王力行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