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效文曾身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作者、攝影家多年,
他以銳利的鏡頭,寬廣的心胸,跋山涉水,
進入最荒僻的地區,攝取數百幀既珍貴、又精彩的影像,
許多更是歷盡艱難,追蹤守候多時,可遇不可求的攝影作品。
而其文字,不論是觀察、研究、省思或紀錄,也充滿著流暢與即興的趣味。
黃效文所率領的探險隊,以專業的背景,先進的設備,深入中國及其邊境進行探險考察。每年,「中國探險學會」有數十個計畫同時在中國進行著,新疆、蒙古、雲南、西藏、敦煌、四川,甚至印度、寮國、越南、尼泊爾等邊界地區,都有他們的足跡,他們的計畫包括古蹟保存、民族研究、動物保育、追蹤盜獵、歷史調查、神山探索……。
為了登上高峰、進入蠻荒,他們有最尖端的配備——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太陽能浴盆、充氣加壓艙;為了調查研究,他們個個身懷絕技——涉水、攀岩、探洞、騎駱駝,樣樣難不倒他們;攀上五、六千公尺的高峰,對他們來說,並不足奇;夜宿零下十數度低溫,他們也視如家常便飯。
黃效文在中國最偏遠的地區工作了四分之一世紀,【跨世紀探險】系列輯一《接近天堂》和輯二《邊城顯影》,將激發您的探險精神,實現您的探險夢想!
本系列一套兩冊,中英對照,輯一《接近天堂》收錄自然、保育、探險等考察文章;輯二《邊城顯影》則收錄關於歷史、人文、邊境民族研究等考察文章,並各收入百餘張彩色照片。黃效文曾身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作者、攝影家多年,他以銳利的鏡頭,寬廣的心胸,跋山涉水,進入最荒僻的地區,攝取數百幀既珍貴、又精彩的影像,許多更是歷盡艱難,追蹤守候多時,可遇不可求的攝影作品。而其文字,不論是觀察、研究、省思或紀錄,也充滿著流暢與即興的趣味。
本系列一套兩冊,中英對照,全彩雪銅印刷
中國探險學會創辦人及會長
二○○二年《時代雜誌》提名黃效文為二十五位亞洲英雄之一,讚譽他「在世的中國探險家中,成就第一。」CNN在十年內對他的工作報導了十一次,包括一段由Richard Quest主持的半小時節目。紐約《華爾街日報》曾在頭版登載他的故事。「半島電視」Al Jazeera主播Riz Khan也為他做出半小時訪問。「探索頻道」及「國家地理頻道」都對他的工作做過多次主題報導。二○一一年CCTV開始製作十二集關於他在中國的工作,目前已經完成兩集。
自一九七四年起,黃效文就以記者身分開始探索中國。他是中國探險學會的創辦人兼會長,這所名聲卓著的非營利機構,成立目的是到中國偏遠地區從事探險、研究、保育和教育的工作。黃效文在一九八六年於美國創立中國探險學會之前,曾為《國家地理雜誌》率隊進行六次重要探險活動。在該雜誌社工作期間,他身兼探險、寫作、攝影三職,並且發現了長江的一條新源流。他為雜誌所撰文章曾獲美國外國記者俱樂部報導獎的提名。近年來,他並且為湄公河(瀾滄江)、黃河源頭的定位奏功。
黃效文的著作超過十本。其中From Manchuria to Tibet於一九九九年榮獲知名的Lowell Thomas Travel Journalism Gold Award。Islamic Frontiers of China於一九九○年在英國出版,其問世時間遠在全世界對此議題發生興趣之前,並於二○一一年再出新版。台灣的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為他出了一個系列,包括十四本書,獲選為該公司二十五種最佳叢書之一。
中國探險學會成功地進行了數十項保育計畫,許多計畫拍成正式的紀錄片。黃效文經常在重要的國際場合應邀主講,對象包括大企業與特邀的聽眾團體。他的演說被選為青年總裁組織與世界總裁組織的最佳演講之一。很多基金會、個人與企業都在支持他的工作。
在歷年來得到多種榮銜,包括二○一○年黃效文獲得母校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河瀑分校授予的名譽博士。還獲得二○一三年第五屆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
一九八九年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系畢業,一九九五年紐約Parsons School of Design時裝設計系畢業。一九九七年起為香港「中國探險學會」擔任翻譯工作。曾任職電影、電視幕後, 現自由身從事翻譯及雕塑。
跨世紀探險 輯二 邊城顯影 Closer to Earth——An Exploration Series
序 林百里
前言 Introduction
神山上的部落戰爭 Tribal War on Holy Mountains
山之圍城生之課 A Lesson on Life from a Mountain Enclave
探險與保護的密謀 The Intrigue of Exploration and Conservation
一個摩梭女戰士的訃聞 Obituary of a Moso Woman Warrior
記五十三年後的C—53航機A C—53 Resurfaces after 53 Years
寮國的後門之一 Laos through the Backdoor (Part I)
寮國的後門之二 Laos through the Backdoor (Part II)
雙廟記 A Tale of Two Nunneries
烽火邊城 Yatung—a Border Town Caught in Crossfire
硬闖尼泊爾 No Permit into Nepal
朝聖者與商人 Pilgrims and Traders
世界屋脊上的砲艇 Gunboats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岌岌可危之僰人懸棺 Grave Situation of the Bo Coffins
亞里巴與四十大盜 Ali Beg and the Forty Thieves
西藏酒窯的單邊套房 Corner Suite at Tibetan Winery
越南火車傳奇 Train Saga to Vietnam
胡志明死不瞑目 Ho Chi Minh Rolling in His Grave
在樟木行走的兩種貨車分別很大,一種布滿了色彩繽紛的裝飾品,用柴油引擎,軑盤在右方;另一種是平板的藍色,汽油驅動,左方向盤。第一種車的司機是尼泊爾人,第二種是西藏人。
當他們一起開在樟木狹窄而彎曲的街道上時,似乎沒有任何法例規定該走哪一邊,誰鑽得進,誰便有優先權走,難得一切又妥妥當當的,彷彿本應如此。
也許,交通是行人的縮影,這裡也沒什麼法例規限人們的出入。在這尼泊爾和中國的邊鎮上,有著從兩國各地跑來的人。根據當地公安最近一次的登記統計,從中國的二十八個省分來的都有。而尼泊爾人的各種民族服裝也代表了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
他們到這來的目的卻都是一個——自由貿易——和其他地方相比算得上是自由吧。樟木是西藏唯一完全開放的內陸港,即使來自別的國家的人也可以自由進出。
每天,總有好幾個外國旅遊團路過此地。有從喜瑪拉雅山去拉薩的西方人,也有前往聖湖旁瑪雍錯及崗仁普齊神山的印度朝聖者。
不過,目前最多的是商人、當地夏爾巴人,和那些急欲從興旺的邊境貿易中賺取生計的西藏人。尼泊爾出口大米、麭粉、新鮮蔬果、胡椒和一些珍奇物品到西藏, 換來中國製造的日用品、電器等。最熱門的是布疋、床單、帆布鞋、手電筒、水泵、電視及雷射唱機。這些交易一概經企業及私人公司成交,令樟木成為一個熙來攘往的繁榮小鎮。
我們用了兩天時間,訪問了兩邊的商人,亦打探了進尼泊爾的途徑。去了幾處政府機關後,總算取得了過境所須的介紹信。大家收拾好行裝,驅車去到邊境哨站,卻給一中國警衛攔截,硬說我們必須有旅遊嚮導同行。但在這偏遠小鎮又往哪找個嚮導呢?!雖然很不情願,也只有掉頭回酒店。
趁隊員修理車子之際,我決定快快再去哨站碰一碰運氣,希望在午飯後,當值的會換了班。果然,辦公桌後的臉孔換上了一個友善點的。我堆上滿臉笑容地趨近,告訴他我是從香港來的,九七之後,大家都是一家人啦。又說走了整個月的路,就為了來看看這出了名友善的邊關。
他看一看我,說:「真正的邊關,在山下還要再走十公里遠哩。尼泊爾人下午六時便關閘,你怎麼趕得及回來?」我趕快又笑嘻嘻的,答:「我走得快著呢!通常一小時可走上五、六公里的路。」他瞄我一下,便揮手讓我過去。臨走前,他要我留下旅遊證件作擔保,我當即照做如儀。
剛過了哨站,便看見一輛一九六○年代的古老破舊小車準備開行,我趨前向那尼泊爾司機要求載我一程,付他二十元走那沙塵滾滾十公里的路。半小時後,我來到山腳下的友誼橋,靠一張嘴胡扯說上面的人差我來看看,證件還給他們扣著,就這樣又過了最後的關卡。
兩分鐘後,我站在連接兩國的橋中間,趁守衛忙著檢查前來的車輛,我急步走往對岸尼泊爾那一邊。過橋後,靠在竹杆造的路障上,我拍下了尼泊爾軍人守衛閘口的照片。那人一定以為我持有過境正當文件,還對著鏡頭咧嘴在笑。
正要再向前走,一個中國邊防警衛跑過橋來追我,警告我說沒有正當文件,不得過橋。但我目的已達到了,我已站在尼泊爾境內,拍了幾張照片,最重要的,是我並沒有任何證件哩。
我在一瞬間成了難民, 只是沒有一般無國可歸的難民的痛苦罷了。 這天我的運氣真好,也不用履行先前所誇口的一小時走五、六公里那回事,三十分鐘內,便有一輛旅遊車經過。我跳上車,又胡扯了一番,給果在半小時內已回到山上十公里外的酒店了。我的朋友們還在停車場弄車子,以為我回房間睡午覺去了,怎想到我已去了一趟尼泊爾,還是無證闖關的呢!
前言
黃效文
八十年代初及中期是我在國家地理雜誌工作之時,當時我一個人便充任了三個角色——探險家、作家和攝影師。八十年代後期創辨了「中國探險學會」後,又另加了幾重化身。既要選定、設計一些中國偏遠地區的自然與文化保護項目,將之付諸實行,又要兼顧經費籌募的工作。
這些職責令我抽不出空檔來追求我其中一個最熱衷的、也備受過專業訓練的愛好——寫作。我已找不到一段既長且集中的時間來寫篇長一點的文章或書本。幸好,我仍可以在旅程中擠出點滴時間來寫一些短的文章。
這裡收列一部分短篇的作品都是在以往三年間斷斷續續寫成的,有考察片段,有訪問、研究,以及個人感想等,所以各篇章之間似乎互不關連。而幾乎所有文章均於野外實地寫成,執筆之際,身在地球上最偏僻的地區,伴著事件在周圍瞬息變化,故大都帶有一份當時即興的感覺。
作為一個在中國偏遠地方工作了四分之一世紀的人,許多事物對我來說已成為理所當然的。這種心態間中亦滲在行文落筆之間,而沒有顧及到一些未能踏足這些土地的讀者,致令他們無法將這些事件和地方綜合連結,梳通條理。實為本人疏忽,謹此致歉。若果這些令人迷惑的失蹤資料可以激發看書人自己走進中國去探險,令探險精神長存,用知識來填補這些空隙就是看這本書的最實在的體驗了。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