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也許您也可以拿來當成某種「巴黎晃遊指南」,藉由Peggy的筆和鏡頭〈從數萬張巴黎攝影作品中挑出〉,你不但能在其中看到巴黎、聽到巴黎、聞到巴黎,更能彷如置身巴黎街頭,悠遊地享受人生。
特殊海報書衣版,限量上市
2004年,Peggy出版了《絲慕巴黎》,那是Peggy從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因為獲得一份到法國電信公司巴黎研發中心實習的機會,因為好奇的探索而自然寫成的書。
書寫的後期,她已經前往東京工作,然而她感到:「在東京生活兩年的我,覺得頭腦裡某些神經似乎停止運作了。我不再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待人處事也逐漸由巴黎的熱情輕鬆,轉變為東京的謹慎小心。我想,必須離開東京一段時間,才能重拾繼續在這個城市生活下去的勇氣。」
於是,在阮囊雖羞澀,卻鼓足了勇氣下,接著來的夏天,她擁有了一個75006結尾的巴黎住址、一個01開頭的巴黎電話號碼。──75006,巴黎第六區郵遞區號,她有的是,一間座落在塞納河左岸聖傑曼德佩區的小公寓。
當然,她當初並沒有想到,一個近似衝動的決定,會在她的生命裡,帶來如此珍貴且美妙的一個夏天。因此,每當生活停滯不前的時刻,她藉著書寫巴黎,讓自己的生活裡不時抺上一點玫瑰顏色。巴黎生活是她書寫的原因;而她的書寫,結果也將她一次次再度帶回巴黎。
Peggy在書中說:「奧黛麗赫本在電影『龍鳳配(Sabrina)』裡從巴黎寫信給遠在美國的父親時,曾說了幾句動人的台詞:“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是形容自已彷彿正透過玫瑰色的玻璃看世界─-的法文說法,”而這正道盡了所有我的感受。」她在巴黎學習到好多事...包括一個更重要的人生密方。
隨著人生的歷練,敏睿好奇的Peggy更加學會了如何生活,如何親身參與這個世界,而不只是站在一旁觀看。而這些體會,終於也讓她為終日所思慕的巴黎,寫下第二本書。
這本書也許您也可以拿來當成某種「巴黎晃遊指南」,藉由Peggy的筆和鏡頭〈從數萬張巴黎攝影作品中挑出〉,你不但能在其中看到巴黎、聽到巴黎、聞到巴黎,更能彷如置身巴黎街頭,悠遊地享受人生。
前言
(01)再見巴黎.Revoir Paris
*「回去巴黎吧!」一邊書寫封面黏貼著泛黃巴黎鐵塔照片的日記本,心底這個小小的聲音逐漸膨脹……
(02)來,來聖傑曼德佩吧!
*我想在法國國慶之前抵達,艾菲爾鐵塔襯以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為背景的法國國慶煙火,是我至今觀賞過最令人感動的演出。以一場煙火和久違的巴黎重逢,該是不錯的主意。
(03)卡納滋街上的小公寓
*雖然稱不上豪華、寬敞,但我知道,這就是現在的自己所要的。巴黎的美好事物近在咫尺,我有一間充滿陽光的十九世紀小房間,還有什麼會比這兒更好呢?
(04)百里草、蘿勒和電話
*這是巴黎!有美味、便宜的麵包、紅酒,也有沉重、昂貴的變壓器。誰說這個世界已經愈來愈相似的呢?
(05)聖許畢斯廣場
*每轉一個彎,總能發現新天地。這是我曾經居住了數個月的巴黎嗎?一邊寫著巴黎生活的書,一邊發現,這個城市,還有太多太多等待我去認識的地方。
(06)保羅麵包店
*站在窗外,一面看著師傅忙碌地做麵包,一面等待麵包店開門,然後坐進裝潢很好看的室內座位,叫一客「巴黎人早餐」,實在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07)沙特的辦公室
*「知道嗎?妳就坐在當年讓.保羅.沙特每天寫作的位子旁。」男人指著自己的座位,點點頭,眼睛瞪得老大。
(08)編輯者咖啡館
*我和長髮女子似乎不經意地觀察著彼此。一連五天,我們在幾乎相同時刻出現,幾乎相同時刻離開,隔著座椅,面對著面,各自專注於工作之中。兩個人都只點了一杯加奶咖啡。
(09)莎士比亞書店
*即使在巴黎這個充滿了不可思議迷人之處的城市,這樣地方的存在,還是顯得有點簡直不可能的怪異感。
(10)常客
*「如今,妳算是常客了。」法蘭克斯說。「有些客人,來得次數不多,也許十年只來喝四杯咖啡,但若來到巴黎四次,至少來喝四次咖啡,就算是我們的常客。」
(11)如果在巴黎破產
*對不久前才把所有財產換為巴黎東京來回機票和手中小公寓鑰匙的我,「如果在巴黎破產的話……」這樣的標題簡直觸動心坎!
(12)無負擔的心靈饗宴
* 即使一貧如洗的學生,勞動層階級工作者,或是從來不曾對藝文活動有興趣,想想反正免費,不如去看看的人,定期有不需負擔親近藝術活動的機會……
(13)熱浪
*受不了,受不了,難以忍受的熱浪!(Dure, dure, Cette Chaleurqui dure!)熱浪及壓倒性乾旱持續折磨著歐洲及法國。法國出現自一九四九年以來最高溫紀錄
(14)把頭放入冰箱的夜晚
*已有上百個人熱死的報導出現。我開始懷疑因為外在溫度太高燒懷腦袋的可能性。……顧不了許多,半夜十二點,把頭伸入冰箱,這才感覺恢復些許思考能力。
(15)小旅館的一週
*每一間房間都依著不同的古董家具收藏而有不同氛圍佈置,少了塞納路上小旅館一點雍容,多了一點巴黎特有迷人韻味和美麗的旋轉階梯……
(16)諾曼第小旅行.淡菜胃蕾的覺醒
聖米歇爾山不遠處小鎮上的普通民宿餐廳端出來看來相當普通的蒜香酒汁淡菜盤,突然開啟我深藏已久從未開發的淡菜胃蕾。
(17)阿凡契斯客滿事件
*除了「Moules(淡菜)」,這次旅行之中看到最多的另一個法文字則是「Complet(客滿)」。……離開聖米歇爾山開往阿凡契斯(Avranches)途中,我們逐漸意識到這個事實的嚴重性。
(18)卡恩牛肚鍋.卡瓦多斯蘋果.圖維爾
*「如果你們今晚想找到房間,可能得開車回巴黎...」卡恩旅客中心服務員說著流利英文並且態度親切,但是堅定聲明,除了巴黎之外,他們沒辦法在方圓百里幫我們找到房間。
(19)翁弗勒.巴約大教堂
*整整吃了三天淡菜,配以煎、煮、烤、釀之後的卡瓦多斯蘋果。如果算算三天內吃下淡菜的空殼,應該能疊成一座不小淡菜殼山,仔細想想肚子裡到底塞進了多少那種軟軟的動物,還是怪可怕的。不過實在非常美味。
(20)小氣米其林指南
*雖然不見得全數物超所值,但幾乎所有的巴黎高級餐廳都願意在午餐時間為一些比較小氣的人提供服務。有些侍者依然把服務所謂「午間套餐」視為一項榮耀……
(21)世紀之吻和羅伯特.杜瓦諾的三秒鐘–代後記
*機會是無法買到的。你必須付出代價,用你的生命付出代價,花很多很多時間,以時間為代價,不過,是花時間,而不是浪費時間。
(22)謝
如果在巴黎破產的話一系列「巴黎精打細算」文章,再適合現在的我不過。對不久前才把所有財產換為巴黎東京來回機票和手中小公寓鑰匙的我──「如果在巴黎破產的話......」──這樣的標題簡直觸動心坎!
來到巴黎幾個星期,我的頭腦仍然處於巨大改變後的空白期。離開東京之前,才慌慌忙忙處理掉未來來一個半月在東京必須完成的所有瑣事,想盡辦法把藏在帳戶和抽屉深處所有日幣、美元、新台幣挖掘出來,勉强湊齊來回機票、未來一個半月房租、和在東京得預繳的所有款項。我用顫抖的雙手捧著當時能領出的所有日幣,換成薄薄幾張歐元鈔票,走出銀行時,仍然深深感到不可思議。真的要離開東京那麼久嗎?身上留下的日幣,只夠應付到出發前的餐費以及來回成田機場車資,這時候再反悔似乎已經太晚。瞪著房東亞歷山大先生留下來的手寫簽約書,一邊環顧四週-這幢十九世紀留下的小公寓,我得不斷拍打自己臉頰才能相信自己再度真真實實回到巴黎。
這是個晴朗週日,漫步下樓,推開厚重木門,卡納滋街上人聲頂沸,咖啡館、小餐館林立,每一家似乎都散發著不同氛圍。我漫不經心瀏覽著,用一種很緩慢的速度。不急,巴黎的雄偉華麗已看遍,這一趟旅行只有兩個目的,一是調整在東京生活日益疲乏的神經,二是繼續擱置已久的巴黎書寫。沒有什麼事情是急切的,沒有什麼事情非做不可。信步走進看來順眼的咖啡館,讀書、書寫,或著什麼也不想,偶爾挑戰有意思的餐廳,嘗試不同的法國菜,或著買根棒子麵包,讓自己逐漸由東京的頻率,轉換至巴黎的頻率,那就夠了。隨意採買些日用品之後緩緩拖著步伐回到小公寓等待另有午茶約會的朋友回來,多年未見,又分別居住在兩個頻率幾乎相反的城市,我們一定有許多話好說。不過,不急,還有長長的時間可以用。
在遊客中心拿到最新出版夏季版TimeOut雜誌。以巴黎為主題的免費TimeOut雜誌分別在春、夏、秋、冬四季出版,不同主題專欄文章提供大城市裡一些小道消息,很有意思。於是邊放上喜歡的音樂邊熱切地讀著。其中一系列「巴黎精打細算」文章,再適合現在的我不過。對不久前才把所有財產換為巴黎東京來回機票和手中小公寓鑰匙的我──「如果在巴黎破產的話...」──這樣的標題簡直觸動心坎!
如果在巴黎破產的話,到底該怎麼辦?說老實話,真是我看過最有意思的報導。稍微摘錄如下,內容資料來自2003年巴黎夏季版的TimeOut雜誌。如果您是有錢人的話,也許可以跳過去不看。
貧窮但是美麗
即使貧窮,美麗仍然是重要的-似乎是巴黎人不變的信念,這一系列專欄從頭頂開始,提供幾乎不必花什麼錢就能變出新髮型的方法:
首先是來自英國的Toni&Guy,每星期一二下午兩點的訓練課程提供免費剪髮。來自全法國各地的設計師齊聚一堂練習最新、最時髦的髮型。如果願意當試驗品的話,他們基本上會配合對象設計造型,理論上限定未滿二十五歲的年輕人,不過似乎還蠻彈性的,需一週前預約。
另外是法國連鎖美髮店Jean Louis David。這裡也提供訓練課程讓美髮師試剪最新的髮型,最棒的是只要在一天前預約即可。費用是4歐元,還不至於讓人破產。突然有什麼重大約會又口袋空空是個不錯的選擇。
夠勇敢又想改變造型,而且變成什麼樣都沒關係的話可以試試Jean-Marc Maniatis,下午六點之後,二十五歲以下(或者沒被識破),可以免費剪髮、染髮或是燙頭。這裡唯一的問題似乎是不能自由選擇髮型。不過至少可以確定他們不會隨性地把最新造型試在任意對象身上,多少會試著依個人臉型設計。
幾次來到巴黎,我總有一股在這個流行之都剪個新髮型的衝動。尤其是看了由茱莉亞歐蒙主演-到巴黎之後脫胎換骨少女Sabrina故事的-「新龍鳳配 (Sabrina)」影片之後,偶爾也會想,剪個像電影裡茱莉亞歐蒙一樣的俏麗短髮說不定不壞。雖然這麼說,卻一次也不曾走進美容院。我把這一小疊資料夾在日記本裡,或許那天突發奇想時可以派上用場。剪好新髮型,接下來是臉蛋。如果希望配合新髮型,有張完美的臉蛋,一些美容沙龍也提供免費或者低價的化妝服務:
週一到週五下午一點半,工作室國際化妝學校學徒提供免費化妝。不過,依時段有不同主題,雖然不至放被化成像是要參加小朋友的宴會一樣,但也不保証是你想要的樣子。
想要專業上妝,卻看來像脂粉未施, Galerie Noémie提議一小時免費化粧課程(週六,11am-中午;週日、二、三、四,中午-1am)。
參加宴會?修毛、曬黑,也有便宜的方法:
Institut Peggy Sage由學生提供低價修指服務。Reeva只要8.9歐元就能享用去毛服務。
希望皮膚黝黑亮麗?巴黎市常見的Point Soleil連鎖中心有5歐元十分鐘起價的太陽床設備,輕輕鬆鬆就能烤黑。
白吃白喝的方法
早年初來乍到巴黎的文人藝士大抵窮困潦倒,想好好吃喝一頓,只好抵押自己的作品做為交換勉強溫飽。身無分文剛由西班牙來到巴黎蒙馬特區居住的畢卡索,和其他窮畫家朋友們,總在附近只需兩法郎就能打發一餐的狡兔之家(Le Lapin Agile)吃喝,並為狡兔餐廳作畫抵些酒錢。多年後,狡兔餐廳老板賣出畢卡索留下的壁畫大賺一筆,七十五年之後,這一幅當年畢卡索為了換一口飯吃的作品曾在拍賣會上以四億美元成交。
不過,當初,誰又會曉得呢?二十世紀初,位於蒙帕那斯區的圓廳咖啡館(La Rotonde)老板,也偶爾會對諸如畢卡索、莫迪里安尼、馬諦斯、夏卡爾等窮小子的帳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他知道,有朝一日,這些年輕人總會成名。年輕的莫迪里安尼總是先向圓廳咖啡館兜售他的畫作,直到湊足吃飯和喝咖啡的資金才走進去。
當今圓廳咖啡館滿掛著莫迪里安尼的複製畫,當年的故事不知為它帶來多少慕名而來的觀光客。而這些原作恐怕有些就是當年積欠圓廳咖啡館咖啡錢時畫出來的吧。二十世紀初的年代已不在,而如今,這種以物易物的方式似乎依然存在在巴黎的某些小角落。受了歷史鼓勵前撲後繼來到巴黎的年輕人,不見得非得是個天才,還是有機會用一點點才華來換取些什麼:
Les Lucioles,週二晚上,只要上台吟個詩,就有半升啤酒(demi)好喝。
餐廳說,這是為了替有潛力的未來詩人們打氣。不過因為有所謂後現代主義的存在,據說只要秀上兩句聽不太懂的對句就足以換到啤酒券。雖然不知道是否真的如此,想喝免費啤酒的話也許可以試試看。如果對近年風行中國熱的法國佬吟上兩句唐詩,說不定還能續杯呢。另外是白吃一頓的介紹:
Flèche d’Or,有機會唱首歌來換一頓晚餐。週二晚間「公開舞台(Scène Ouverte)」有點像是猜謎大會,各式各樣的附近居民、老老少少來到這個由舊火車站改建成的地方希望飽餐一頓。
這些表演有時是實驗性的吉他表演、唱首自己寫的歌、或是模仿秘書勾引上司的場景,有時是個怪老頭獨自吹段口琴。總之,只要表演五分鐘就可以下台了。似乎不是太難。對於有才氣但貧窮的波西米亞族(Bohemian),只要願意到提供「公開表演之夜(Open mic night)」的這類餐廳走上舞台秀一段,似乎不乏有機會換上飽餐一頓或是飽喝一頓。
比較奇怪的是據說什麼都不會的話,交換內衣也行:
Titty Twister酒吧,據說能進行胸罩交換的地下交易。雖然沒有證據顯示,但以舊胸罩和三角內褲,似乎的確可以換到免費酒喝。酒吧天花板上吊的,全是換來的戰利品。
姑且不論百年之後,有多少未來的偉大心靈將在這些地方誕生,一個城市能給予不同面象的人各種生存方式的可能性,我覺得總是很不錯的。
這一系列文章還有後續,而後在2004年秋季版的Zurban雜誌,又出現「在巴黎免費的100個好方法」專欄文章,對於我這種沒有錢,但老想往巴黎跑的貧窮心靈,真是一帖良藥。
摘自《聖傑曼的佩》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