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無法閱讀余光中的一千首詩,那麼就選擇最有趣的千分之六十。
這是普通讀者進入余光中詩王國的第一本詩選集。
靜心閱讀這本書,絕對讓你領略到其妙無窮的「余式幽默」。
幽默詩在余光中千首詩作中,約近八十首,自成一醒目詩群,本選集精選其中六十首。基本上,這是余光中第一本類型詩選,也是一本悅讀指數極高、言近旨遠的「微笑詩選」。
本書共分三輯,一、二兩輯多為抒情、敘事、寫景、自遣、調侃之作,喜感、趣味十足,令人莞爾,以詩之長短為區隔─其中二十行以內、篇幅較短者置於第一輯,二十行以上篇幅較長者納入第二輯。至於第三輯,則是諧謔、諷刺色彩濃厚之作,多就社會現象、世間情事與環保議題,或嘲諷譏刺,或於滑稽梯突間流露歎惋,或在詼諧妙趣中暗藏憂思,但仍寄以溫柔的盼望,篇幅則長短兼而有之。如此分類,希望讀者對余光中幽默詩特色,有更明晰的了解。
此外,每首詩後均附上一則拋磚引玉式的賞析箋註「輕鬆讀詩趣」,點出余光中幽默詩內涵精髓,是本書一大特色,可提升語文水準和鑑賞能力,適合老師家長和學子共讀。
一九二八年生,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歷任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大學、政治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間並赴美講學四年,一九八五年起定居高雄西子灣,任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及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現任講座教授。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先後主編多種文學刊物,馳騁文壇逾半個世紀,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在華文世界已出版著作上百種,成為當代華文世界經典作家之一。
除了創作不輟外,更關心青年們對固有文化的認識、自我創作的能力,認為這是身為師長者不容忽視的歷史責任。近年與學者、文化界人士組成「搶救國文教育聯盟」,發起全國連署,搶救下一代的中文能力。
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陰山動
龍門開
而今黃河反從你的句中來
驚濤與豪笑
萬里滔滔入海
那轟動匡廬的大瀑布
無中生有
不止不休
可是你傾側的小酒壺?
黃河西來,大江東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條黃河,你已夠熱鬧的了
大江,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天下二分
都歸了蜀人
你踞龍門
他領赤壁
──1980年4月26日
陳幸蕙,O型獅子座,素食主義者,自由的文學人。人生觀是「忠於自我,熱愛工作,享受生活,持續成長,歡喜創造」。台大中文研究所碩士。曾任教北一女中、清華大學中語系等,現專業寫作。曾獲中山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五四文藝獎章等。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第一屆台大十大傑出青年校友。作品選入國中、高職、大學國文課本。著有【把愛還諸天地】、【青少年的四個大夢】、【以一整座銀杏林相贈】、【悅讀余光中.詩卷】、【悅讀余光中.散文卷】,並編撰【小詩森林】、【小詩星河】等數十種。
在微笑中親近大師(序) 陳幸蕙
第一輯
四谷怪譚
灰鴿子
雪橇
熊的獨白
調葉珊
白楊
詩人─和陳子昂抬抬槓
山中傳奇
戲李白
一枚松果
插圖
空山松子─山中暑意七品之一
黃昏越境─山中暑意七品之二
松濤
水平線─寄香港故人
銀葉板根─墾丁十九首之十三
青蛙石─墾丁十九首之十九
夢與膀胱
漂水花─絕技授鍾玲
鴨塘─鏡中天地之七
我的繆思
給星光一點機會
月球漫步
臺東
第二輯
車過枋寮
上山
蟋蟀吟
割盲腸記
捉放蝸牛
雨聲說些什麼
停電夜
壁虎
芒果
海是鄰居
桐油燈
撐竿跳
時裝模特兒
老來多夢
絕色
你想做人魚嗎?
漓江
牙關
第三輯
批評家
項圈
詩人和花販─給夏菁
自嘲
蟋蟀和機關槍
電視機
與李白同遊高速公路
拜託,拜託
石器時代
控訴一枝煙囪
挖土機
請莫在上風的地方吸煙
海外看電視
同臭
食客之歌
一張椅子
俄羅斯木偶─俄國行之二
冰姑,雪姨─懷念水家的兩位美人
本書各篇章出處索引
死後三年
切勿召朋呼友
上我的墓來誦詩,飲酒
小便後,對月光一股勁兒發抖
說鬼,說狐,講低級的笑話
耳根辣辣地
把花生殼撒得我一頭
最後大家靜下來
蟋蟀哀哀的清歌中
忽然有誰說:
「喂我說余光中那小子
去了那裏頭
該再也寫不出詩來了吧!」
切勿切勿
就在佚背後
冷沁沁地
一個死不服氣的鬼,咦,怎麼
豎起
── 一九七一年八月三十一日
**輕鬆讀詩趣
葉珊,是詩人楊牧早年筆名。余光中此詩以遊戲之筆和葉珊開玩笑,想像「死後三年」,諸友至墳前高談闊論,飲酒賦詩,一如往日的熱鬧景象。不過,當眾人領悟好友已然永別,而終哀傷安靜下來時─「切勿切勿」,余光中說,把「寫不出詩」的評斷加在我身上!全詩以調侃口吻,藉著與葉珊戲言身後事,高調表態生為詩人、死為詩鬼的堅持,雖是異色幽默,卻也反映了詩人絕不以生死改易創作意志、熱情與自信的潛意識。
戲李白
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陰山動
龍門開
而今黃河反從你的句中來
驚濤與豪笑
萬里滔滔入海
那轟動匡廬的大瀑布
無中生有
不止不休
可是你傾側的小酒壺?
黃河西來,大江東去
此外五千年都已沉寂
有一條黃河,你已夠熱鬧的了
大江,就讓給蘇家那鄉弟吧
天下二分
都歸了蜀人
你踞龍門
他領赤壁
── 一九八○年四月二十六日
附記:
李白「公無渡河」有句云:「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其「西岳雲臺歌送丹丘子」又云:「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上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至於「將進酒」之名句,更是無人不知。我認為詩贊黃河,太白獨步千古;詞美長江,東坡凌駕前人,因此未遑安置屈原和杜甫,就逕尊李白為河伯,僭擧蘇軾作江神。這兩位詩宗偏又都是蜀人。據考證,李白生於中亞之碎葉城,五歲隨父遷回中原,在四川江油的青蓮鄉長大,其後在詩中也一再自居蜀人。四川當然屬長江流堿:把中國兩大聖水都給了南人,對北人似乎有失公平。或許將來北方會出一位大詩人,用雄詞麗句把黃河收了回去,也未可知。寫於六十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輕鬆讀詩趣
<戲李白>為余光中所寫趣詩。黃河,在此詩中既是地理名詞,也是文學典故,指李白<將進酒>一詩中膾炙人口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匡廬,則是廬山。相傳周時匡氏七兄弟曾在此修道結廬,故又名匡廬。「匡廬飛瀑」、「雁蕩龍湫」、「黃山雲海」號稱天下三奇。李白便曾有詩詠匡廬飛瀑:「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亦傳誦一時。
<戲李白>一詩便是余光中將上述這兩首詩仙的傳世之作,拈為話題,和李白進行的跨時空交談。詩中既戲問李白─匡廬飛瀑,是否湧自那令他詩思不絕的小酒壺?又笑稱李白只寫黃河未寫長江是對的,因為這樣,他的「鄉弟」蘇軾,在<赤壁賦>、<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中題詠長江,才毫無前人壓力,而有絕對自由揮灑的空間啊!全詩既表達了對詩仙的傾慕,更把分寫天下兩大聖水─黃河長江─的李白蘇軾,非常巧合地同為蜀人一事,視為千古佳話。雖然本詩附記中余光中亦表示:「或許將來北方會出一位大詩人,用雄詞麗句把黃河收了回去」,但若細味此詩,當發現,對於李白「踞龍門」,蘇軾「領赤壁」,「天下二分/都歸了蜀人」的美麗結果,其實,余光中是非常滿意的。
石器時代
每當我呆呆地立在窗口
對著一只攤開的纖手
拿不出那塊宿命的石頭
──用神祕的篆體
刻下我的名字
證明我就是我
那宿命的頑石
就覺得好奇怪啊
髣髴還是在石器時代
一件笨拙的四方暗器
每天出門要帶在袋裏
當面親手的簽字還不夠
一定要等到頑石點頭
窗內的女人才肯罷手
死後要一塊石頭來認鬼
活著要一塊石頭來認人
為什麼幾千年後
還掙不脫石頭的符咒
問你啊,袋裏的石頭
什麼時候你才肯放手?
──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後記:出國多年,初回臺灣,事事要動用私章,感到十分不便。篆刻可以是一種藝術,但是在日常生活上要證明一個人的身分,寧信頑石而不信巧腕,卻是落後的辦法,應加淘汰。
**輕鬆讀詩趣
此詩陳述詩人對台灣社會寧信頑石(用印)、不信巧腕(簽名)現象的意見,於幽默中別具諷刺性,是一首批評詩。全詩最堪玩味處在「石器時代」一詞的隱喻,既嘲諷這是一個處處要使用私章(石器)的時代,復以象徵原始的人類上古史,暗示這其實是一種落後的作法,可謂一語雙關。詩中,「死後要一塊石頭來認鬼/活著要一塊石頭來認人」,句法奇警,聯想自然生動,充滿說服力,更強化了詩人所指「石器時代」的印象,堪稱一則頗能引發共鳴的「石頭記」。
陳幸蕙
三年前,天下文化出版公司曾別出心裁,編選發行了【余光中幽默文選】一書。
這是第一本就作品特殊屬性與類型為依歸,所編的余光中選集。透過此書中每一篇作品的笑覽解頤,讀者於會心莞爾間,不但悅讀了余光中風趣諧謔、輕鬆可喜之作,同時,對於「幽默」在人生中的意義與作用,也應可產生豐富的體認與思考,雋永之餘,實為余光中截至目前為止,各種選集中最突出、另類的一本。
在此書序言<悲喜之間徒苦笑>一文裡,余光中曾舉文藝復興時期作家湯瑪斯.莫爾,於刀下「不能留頭」卻留下名言的掌故,指出這位因得罪英王亨利八世、被送上斷頭台的皇家重臣,於無可逃離閃躲的命運前,以幽默迎擊死亡的豁達、瀟灑與尊嚴,堪稱頂天立地。
此一「在悲劇中竟翻案出喜劇」的故事,實頗令人想起清初金聖歎臨刑前,與湯瑪斯.莫爾類近的作風。金聖歎一生倜儻高奇,少所顧忌,他所批點【水滸】、【三國】、【西廂】等書,議論固多發前人所未發,即令其後因抗糧哭廟案與十七人坐斬時,也不改本色,出語驚人。
據傳金聖歎臨終留言有兩個版本,一是:
「斷頭,至痛也;籍家,至慘也;余於無意中得之,不亦快哉!」另一則是:「豆腐干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
對此,魯迅雖不以幽默視之,但也認為金聖歎是「將屠戶的凶殘,使大家化為一笑」。至於汪曾祺則說「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沈痛的滑稽感」─可說或多或少都道出了金聖歎告別人世的心情。
而不論金聖歎當日所言究係「不亦快哉」抑或「豆干花生」,如此出人意表的諧謔之語,較諸莫爾在俎木上將鬍鬚捋開,笑稱鬍子未曾得罪君王,不應受刑,似又更多了幾分玩世不恭、狂放不羈的意味。但最出人意表的,或許卻還是─受金聖歎遺言啟發,今日徽州龍灣「具火腿滋味」的豆干,竟真以花生、大豆為原料製作,成為當地最富吸引力的土產與文化觀光資源─殺頭悲劇因一句幽默告白翻案出喜劇,喜劇復更後續發展成如此造福地方的故事,金聖歎若地下有知,快人快語,或許又要連聲讚歎「不亦快哉」吧!
不過,東、西方這兩位作家,一後一前,在痛苦、荒謬、絕望的臨界點上,雖都曾超越對死亡的恐懼,展現出高度的機智、從容、才思與豁達餘裕,令人佩服,但與死亡連結的故事莫不沈重,因此這兩則刀下留言,細思之餘,卻仍不免要令人想起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所說:
「幽默的產生往往並不是由於快樂,倒反而是由於悲傷。在天堂裡,幽默是不存在的。」
換言之,當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迫人而來,幽默,或許,便是使人從沈重之中暫時飛昇起來的那個「輕」。即令沈痛無奈的現實並未因此而改變,但當心靈和唇間自嘲、自遣的微笑粲然一閃,痛苦悲傷瞬間被轉換、挪移、超越與紓解,那麼,所謂幽默,終還是在最關鍵時刻,扳倒了沈重、攫住了輕快,攔截了喜感,彰顯了智慧,簡言之─獲得了勝利!
因此,無論是生命中非常時刻,或平淡不起波瀾的日常生活,當幽默感充分發揮、運用,潤滑了苦澀凝重的生命現實,應都可視為正向、健康,且具建設性的人格表現,值得稱賞。只是,這值得稱賞的人格特質或表現,若還要更進一步,融入創作,把幽默文學化,文學幽默化,巧妙高明地結合二者,便不是徒具幽默秉賦便可竟其功了。而在<幽默之間徒苦笑>一文裡,余光中也坦然直言,「並不是所有作家,甚至大作家,都具有幽默感」。故若真論及幽默文學,那麼創作者實必須具備兩大條件─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手到擒來的彩筆─方能在作品裡製造出令人驚喜、驚賞、驚歎、驚服、驚艷,甚至驚異的藝術效果,兩者缺一不可。
在台灣現代作家裡,余光中便是少數這兩種條件都具備的名家。他的詩文風格發展多元,而在廣為世人所熟知的「鄉愁」詩等抒情作品外,一個較少為人提及的獨家特色,便是詩文中的幽默感。
在<幽默之間徒苦笑>一文裡,余光中也表示,當代作家梁實秋與錢鍾書作品中的諧趣,對他在創作上曾頗有啟發。梁實秋雅舍小品的幽默風格是:「時或誇張而令人驚喜,時或含蓄而耐人尋思」,復往往「佐以王爾德的驚駭特效,最講究好處收筆,留下嫋嫋的餘音」。至於錢鍾書的拿手絕活則是:「議論波瀾迴盪,有時不免正話反說,幾番回彈逆轉,終於正反相合」(余光中<金燦燦的秋收>.【秋之頌】)─這些特色,若細加品味,也確實在余光中幽默作品裡俯拾皆是。
但卻並不僅止如此而已,因為在幽默詩文裡,我們所看見的余光中,還常以一種自信而嬉戲的筆觸,打破慣性思考與感受,表現出另一個充滿喜感、具批判特色,與充滿關懷取向的自我。簡言之,幽默詩文不只是余光中抒情、說理、調侃自己的一方天地,更是他諷評世事、觀照大我、從事社會參與的一座文學舞台。在幽默作品裡,我們所看見、微笑邂逅,或深情相遇的余光中,於作家本色外,更是機伶頑童、冷面笑匠、嚴峻批評家,與熱情關懷者的多方綜合。
【余光中幽默文選】所選余光中最早的一篇幽默散文是<給莎士比亞的一封回信>(一九六七)。但在此之前兩年,他所寫拜訪美國詩人、小說家愛倫坡故居的遊記<黑靈魂>,其實便已充分顯現了施展黑色幽默的功力,令人難忘。
至於幽默感出現在余光中詩裡,最早則可追溯至其一九五0年的少作<真理歌>。那時余光中還只是二十二歲的文壇新秀,詩路方才起步,詩藝尚未成熟,故就技巧言,這第一首幽默詩並非成功之作。但此詩戳破世人看似熱愛真理、實則熱中權力追逐的假象,指出「真理」一詞遭嚴重誤解與濫用,觀點犀利,啟人深思,而以幽默為基調,寓批判於關懷,實開啟了他後來諸如─<詩人和花販>、<控訴一枝煙囪>、<挖土機>、<海外看電視>、<一張椅子>等諷刺詩的先聲。
不過余光中在作品裡所呈現的幽默感畢竟是多面向的,任何題材在他收放自如的筆端,總能恰到好處地摻入幽默元素,寫成誇張可喜、風趣可愛,以及,奇思妙喻聯想令人驚歎的幽默詩,因此除上述諷謔取向的幽默詩章外,其他如抒情、寫景、敘事、詠物、述志、哲理、愛情、鄉土或環保詩等,也往往都被處理得諧趣橫生,富含鮮明的幽默性格。例如本集所選──
<灰鴿子>、<雨聲說些什麼>便是高度感性的抒情之作。
<山中傳奇>、<黃昏越境>、<水平線>、<漓江>等,其實意在寫景。
<白楊>、<銀葉板根>、<青蛙石>、<壁虎>、<芒果>等,為不折不扣的詠物詩。
<雪橇>、<夢與膀胱>、<漂水花>、<割盲腸記>、<捉放蝸牛>、<停電夜>、<月球漫步>等,生動敘事。
至於<給星光一點機會>與<絕色>固是浪漫的情詩;<車過枋寮>、<你想做人魚嗎?>、<台東>歌詠台灣風土,則尤為令人倍感親切的鄉土詩;此外,如<我的繆思>述志抒懷;<蟋蟀和機關槍>就死亡的絕對勝利,進行思索辯證;<捉放蝸牛>筆涉存在課題,提出「我是誰?」、「上帝的意志是什麼?」之迷惘與天問,更帶有哲理詩色彩。
──換句話說,不論題材屬性如何?這些詩都因幽默感的渲染、點撥、浸透、敷彩上色,提昇了文學趣味與悅讀效果,明確的主題外,無一不是生動的幽默詩。而在此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余光中幽默詩手法尚且多變,例如<四谷怪譚>、<調葉珊>、<上山>、<桐油燈>等諸作,便因賦予濃厚的驚悚、懸疑,甚至魔幻色彩,層次豐富,倍添想像空間,遂使其幽默詩特色更形活潑多元。
截至目前為止,幽默詩在余光中千首詩作中,約近八十首,自成一醒目詩群,本選集精選其中六十首。基本上,這是余光中第一本類型詩選,也是一本悅讀指數極高、言近旨遠的「微笑詩選」。
全書共分三輯,一、二兩輯多為抒情、敘事、寫景、自遣、調侃之作,喜感、趣味十足,令人莞爾,以詩之長短為區隔─其中二十行以內、篇幅較短者置於第一輯,二十行以上篇幅較長者納入第二輯。至於第三輯,則是諧謔、諷刺色彩濃厚之作,多就社會現象、世間情事與環保議題,或嘲諷譏刺(如<項圈>),或於滑稽梯突間流露歎惋(如<俄羅斯木偶>),或在詼諧妙趣中暗藏憂思,但仍寄以溫柔的盼望(如<冰姑,雪姨>),篇幅則長短兼而有之─希望如此分類,能使讀者對余光中幽默詩特色,有更明晰的了解。此外,為便讀者更易掌握余光中幽默詩內涵精髓,每首詩後也都附上一則拋磚引玉式的迷你箋註「輕鬆讀詩趣」,以供參考。
簡言之,余光中是當代詩壇最具代表性的大家之一,其詩自是讀者們在親近現代詩與台灣當代文學時,必讀之作。由於余光中幽默詩指涉明顯,淺近有趣,令人於微笑間往往對其詩藝、詩情、詩心、詩思,與詩中微言大義,均可產生一定程度的認知,故【余光中幽默詩選】實可視為一般讀者進入余光中詩王國的第一本詩選集。
那麼,跨入余光中詩王國,掀啟這第一本最適宜悅讀的余光中詩選扉頁,且讓我們──在微笑中親近大師吧!
摘自《余光中幽默詩選》序言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