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盡世界中文小說最重要、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五十一位作家的作品。
每一篇都有作家背景介紹,以及關鍵性書評。
不懂文學的人,讓你一次大開眼界,橫跨全中文世界,縱躍中文文學重新再起、邁向輝煌的四十年旅程。
懂文學的人,更不能錯過,足以驗證你心目中的當代世界中文小說的鳥瞰圖,彌補當代文學史的分類縫隙。
從1970~2010年,為讀者收錄世界中文小說裡最不容錯過的篇章,
展現超然、遼闊、多元化的「世界中文文學」視野;
滿足中國當代文學史、台灣現代文學史,以及小說創作的課程需求;
兼顧大眾讀者對現代小說的閱讀志趣,並解決跨國界的文化障礙。
是同時具備「國際視野」、「經典文本」、「精彩故事」的小說選集。
《天下小說選》分Ⅰ,Ⅱ兩冊,共收錄中國大陸、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美國、英國等地,五十一位小說家的中、短篇小說(一人一篇)。主題包括:文化尋根、先鋒實驗、人性親情、族群歷史、政治喜劇、科幻推理、魔幻寫實、女權同志、驚悚荒誕、鄉土傳奇、都市情慾、後設神話、移民懷鄉。至於作者簡介暨作品導讀部分,約七萬字。除了主編自行撰述的評析,同時引用海內外小說評論名家的觀點;為了篇幅上的考量,在徵引相關評論時,僅能摘錄最有助於作品賞析的片段文字,取其大要,再加以修飾、濃縮,並在每段引述文字的後面注明出處。此外,為了方便台灣讀者尋找入選作品的(台灣版)出處,我們特別在文末注明台灣版書名及出版社,沒有台灣版的書籍則保留原出處。
這部將近七十萬字的《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2010世界中文小說》,除了隨意的輕鬆閱讀,還有另一種比較複雜的讀法:閱畢全書,再將分散各處的小說史背景,拼貼/架構出當代世界中文小說的鳥瞰圖。這項高難度的閱讀樂趣,保留給(那群極少數的)讀者。
鍾怡雯(1969~),元智大學中語系助理教授。曾獲:中國時報散文首獎及評審獎、聯合報散文首獎、九歌年度散文獎、吳魯芹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華航旅行文學獎、新聞局圖書金鼎獎。著有:散文集《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散文繪本《枕在你肚腹的時光》、《路燈老了》,論文集《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象》,主編《馬華當代散文選》、《馬華文學讀本I:赤道形聲》、《馬華文學讀本II:赤道回聲》、《台灣現代文學教程2:散文讀本》、《天下散文選:1970-2000台灣》。
陳大為(1969~),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台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曾獲:台北文學年金、聯合報新詩及散文首獎、中國時報新詩及散文評審獎、中央日報新詩首獎及散文次獎、教育部新詩首獎、新聞局圖書金鼎獎、星洲日報新詩及散文推薦獎、世界華文優秀散文盤房獎等重要大獎。著有:詩集《再鴻門》、《盡是魅影的城國》、《靠近 羅摩衍那》,散文集《流動的身世》、《句號後面》、《火鳳燎原的午後》,論文集《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中國當代詩史的典律生成與裂變》等十九部著作。
1970 白先勇:花橋榮記
1977 張系國:傾城之戀
1978 商晚筠:痴女阿蓮
1982 西西:肥土鎮的故事
1983 平路:玉米田之死
1985 黃凡: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
1988 朱天心:新黨十九日
1991 郭箏:上帝的骰子/張貴興:沙龍祖母
1992 嚴歌苓:少女小漁
1993 羅位育:盆地男女/林宜澐:惡魚
1994 董啟章:神農少年/陳雪:尋找天使遺失的翅膀
1997 蘇偉貞:倒影小維
1998 黃春明:呷鬼的來了
1999 郝譽翔:餓/成英姝:三個女人對強暴犯的私刑
2000 駱以軍:KTV
2000 黎紫書:山瘟
2001 李永平:翠堤小妹子/虹影:白色的藍鳥
2002 甘耀明:神祕列車
2003 黃錦樹:第四人稱/張草:和光同塵 /張耀升:縫/謝曉虹:幸福身體
2008 楊富閔:暝哪會這呢長
黃春明
濁水溪
濁水溪
當我還沒見過你之前
你就從阿公的嘴裡流進我的耳朵
然而,好多個村莊
好多豬隻和雞鴨牛羊
好多叫天、叫孩子、叫救命的聲音
好多人和水鬼
全都卡在我的心底
濁水溪
我長大之後跨過你離鄉遠去
當我想起家鄉,想起你
卡在心底的都醒過來
串成一串串的故事
從我的口中流進
在異鄉出生的孩子的耳朵裡
他們時常為這些故事
在夢中驚叫,也
在夢中微笑
我知道他們為什麼驚叫
但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微笑
這一季梅雨,拖下來的尾巴,過了六月上旬還不見它收尾不打緊,連接上農曆端午的節水,雨愈落愈粗大。
五、六十公里長的北宜公路,特別是山區路段,在這陰濕晦暗的淫雨中,才活顯出它的生命,顯得詭祕多端。尤其是從風路嘴下來,一直到九彎十八拐的宜蘭縣境內;整條路段,不只是路躺在那裡,讓往來的車輛輾過來,輾過去的份。相反的,好像又有那麼一點,是路熟練地玩著各種各樣大小不同的車子,叫車子順著它彎曲的胳臂,讓車子滑過來,滑過去。要不是這樣,每天怎麼沿途都可以看到,幾處失手造成的車禍現場,和死傷的人員。還有,為何儘管台北和宜蘭兩地的縣政府,各在路旁豎立嚴禁沿途拋撒冥紙的警示牌,始終不見絲毫嚇阻的作用。往來的卡車、野雞車和民間的小轎車,每一趟路或多或少,總要花四、五十塊錢,買一些冥紙沿途拋撒,向冥冥中看不到的好兄弟買路獻祭。
本來為了分攤北宜公路交通流量的濱海公路,在這長久的落雨天,陪中部山區的山崩和土石流,在水簾洞的路段,也發生了山岩大規模的崩塌。這麼一來,北宜公路往來的車輛。不但恢復昔日的擁擠,出車禍率也再創新高,鬼話也隨著連篇傳誦。新店這一頭銀河洞的橋頭,和礁溪金盈山腳下的另一端,兩地的雜貨舖子,他們把另設的冥紙攤位,緊捱著路旁招攬開車的過客。
買了冥紙的車子,沿途拋撒著;尤其是危險路段、銳角彎處、車禍現場、小土地公廟和有應公祠附近,拋撒得更多。這種情形,要是大晴天,就像成群結隊數不清的黃蝴蝶,停息在路旁的草地上。一等到車輛切風刷過,成群的黃蝴蝶,就像受到驚擾般地紛紛飛舞起來。過往的車子經常是一部接一部,捲起來的旋風也是一陣接一陣,那迎風起起落落飄飄紛飛的冥紙,在光影間化成黃蝴蝶飛舞得更為生動栩栩。要是有一段路靜,這些黃蝴蝶即停息在草地上,瞬息間又回到冥紙的原形,微微顫動著等待,下一陣旋風的來臨。這一天仍然是雨天,拋撒下去的冥紙,大部分都貼牢在路面上,集多了就鋪成一條醒目警戒的黃色景觀。難怪曾經有洋人路過,誤認為是那一位搞觀念藝術的藝術創作,而大加讚嘆。
山路上的車輛本來就壅塞,然而又碰上不善爬坡的柴油大卡車阻在前頭,後頭的來車,一部接一部,把車隊接得很長。大部分燒汽油的車,爆發力都很強,也可以不理雙黃線違規超車,好擺脫阻塞的痛苦。但是,山路彎道連續不斷,迎面下坡衝下來的車輛頻繁。有人試了,拿它沒辦法就是沒辦法。長長接連下來的車陣,從半山腰往下看,竟然在另一座山的山腳下的來路,還看到車隊的尾段。卡在車隊的車子,聽不到他們車子裡面的怨聲和誼咒。不過不少的車子,左輪一直壓在雙黃線,隨時準備衝刺超車。
一部乘載了十一個人的福斯九人車,除了司機小羊是男的,其餘的都是女性;其中有兩位是來台北學國語的美國學生,剩下來的八個,連小羊的妹妹小象,都是小象的大學同學。整個卡在車隊裡的車子,他們就顯得十分例外。他們的車子一點也不急,能動就動,不能動就停在那裡也沒關係。沿途有說有笑,偶爾也會傳出驚叫。有兩位外國妞,她們冥紙撒得比別人的車子還勤。他們也沿途數著車禍留下來的殘車。他們已經數到七部。偏偏有一個人說是八部。最後大家同意是八部。因為這樣才能顯出北宜公路的神祕性,同時也增加了他們參與冒險的氣氛。還有,他們還沿途唸著釘在樹上或電線桿的標語,「南無阿彌陀佛」、「南無地藏王菩薩」。有時候他們也會看到「神愛世人」。第一次女孩子們也照唸了
「神愛世人不用唸。」小羊阻止小姐們說:「這一趟路的老大公好兄弟,好像是道教或是佛教管的。多唸阿彌陀佛就可以。」
「什麼是老大公好兄弟?」有人問。
「在這條路上最好不要問,問了他們以為我們在找他。」小羊沿途就欺負這些只會念書趕時髦的都市小姐,同時也真的把她們嚇得每一個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他們是誰?他們啊,他們是鬼魂,孤魂野鬼,厲鬼。山路上的車禍變形的殘車都是他們的雕塑傑作。不要不相信,前前後後的車子都在撒冥紙。為什麼?給誰?用肚臍想也知道。看!」小姐們都驚叫起來。那兩位撒冥紙的洋妞,什麼都不知道。
「叫你們看前面的電線桿,又有阿彌陀佛你們鬼叫什麼?」車子來到「南無阿彌陀佛」的前面。
「南無阿彌陀佛──。」大家齊聲唸。
這部車子的裡裡外外這麼忙,這麼自得其樂,也就無所謂阻塞了。很顯然的,今天這一趟路,要不是全車都是年輕的女孩子,還有更關鍵的是,小象的同學白珊也一道,不然小羊再怎麼好客熱忱也不會成行。因為這已經是三個禮拜來,借同一部車,走同樣的路,到同樣的地方,找同一個人,去聽同樣的一個故事而跑第三趟了。特別是這一趟,當時小羊又得再向二姊夫的公司借車子的事,連自己也覺得為難。二姊夫沒說話,二姊叫嚷著:
「小羊啊!你有沒有弄清楚?你二姊夫追我的時代,已經成為上古史了。那時候你揩他的油,要什麼有什麼。現在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老媽子,不再新鮮了。你一再這樣煩二姊夫,你不怕我被休了!」
「拜託了,別這樣嘛。」小羊耍賴。
「有事不幹,幹嘛老借車子往宜蘭鄉下跑?」二姊又向二姊夫說:「你公司的車子就是停在車庫,等小羊來借的嗎?」
二姊夫在一旁笑。
「最後一次。拜託!」
「上一次你也說最後一次,這次又……」
「這一次是真的了。不要再唸了,比媽媽還囉唆。」
「你說什麼?」二姊提高嗓子。
「好了,我說錯了。拜託。拜託!」
小象解圍說:「二姊。這一次一定要幫小羊。明天我們的系花白珊也要去。」
「唷!談戀愛了。不是說不結婚嗎?」
「誰說談戀愛就要結婚?」小羊本想這麼說。但是不說好。二姊一向關心他的婚事。不承認,不否認。這對二姊來說就是默認。
「不錯嘛,白珊。」二姊這麼一說,車子的事也就解決了。
車子走走停停,以往沒什麼耐心,愛超車的小羊,那人來瘋兼愛現的個性,在小小車內的空間裡面,被十個小姐無形的絞扭,他一邊手排開車,一邊說話還比手劃腳,沿路似乎沒有停過。其實除了他的個性如此,另方面他還擔心冷場令人感到無聊。當他遠遠又看到樹幹上釘有標語的時候,他又提醒大家唸「南無阿彌陀佛」一樣,帶頭叫「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有幾個還傻傻地跟著唸到「三民主」,才意識到受騙。
「少騙人。討厭!」小象代大家罵他。
「誰教你們這麼傻。北宜公路是在台北縣和宜蘭縣的境內。這兩縣的縣長都是民進黨,怎麼有可能讓他出現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呢?」小羊為他的幽默感得意一下。但是沒有一個人覺得好笑。因而車內就有片刻的安靜。小象也和小羊一樣,怕冷場壞了氣氛。
「小羊,還要多久到?」
「塞成這個樣子,恐怕還要兩個鐘頭吧。沒關係,到坪林路寬,我們可以超車到前面甩掉卡車,那時候就快了。」
「這裡面白珊還有好幾個同學,她們都還沒聽過『呻鬼的來了』。你說給她們聽嘛。」
「對啊,再講再講。」連已經聽過的人也表示希望再聽。
「急什麼,等一下就可以聽到那個老人親口講的那種原味的。不要急不要急。」
摘自《天下小說選Ⅰ:1970~2010世界中文小說(台灣及海外卷)》
陳大為
文學選集在廿世紀台灣文壇曾經被視為一種「威權視野」,有資格受邀為選集主編的,往往都是文壇上德高望重的前輩,或中堅份子。他們最終極的目標是以(自己的)權威視野,勾勒出該文類或時代的最高創作水平,儘管我們都知道那只是主編的個人見解。文學選集的生態,跨入廿一世紀之後產生了很大的改變,新一代學院出身的學者型作家躍上檯面,結合了教學經驗、創作經驗,以及學術研究的能力與視野,著手編選不同訴求的新型選集。然而,極大部份的選集都侷限在台灣現代文學範疇之內,一方面是中文系的課程結構所致(相關課程皆以五四時期或台灣現代文學為主,開設中國當代文學史的是異數,至於東南亞華文文學則更為罕見),一方面是出版社對台灣讀者缺乏信心。這個自我封閉的閱讀習性,讓新一代的(中文系)年輕讀者集體錯過華文世界的多元風景,在高度雷同性的選集/教材當中,坐井觀天。為了引領台灣讀者進入一個更恢宏的華文文學創作世界,我們編選了這一系列的「天下文學選」。
《天下散文選Ⅰ,Ⅱ:1970~2000 台灣》和《天下散文選Ⅲ:1970~2003大陸及海外》主要是根據「現代散文創作」和「台灣文學史」課程上的需要,以「隱藏式的主題取向」來編選的散文選。它既能滿足一般讀者與學生的閱讀需求,同時也能夠反映近四十年來台灣及海外散文的主題與技巧演變,這三本書組成台灣書市有史以來第一套具備「世界中文文學」格局的散文選(今年已增訂為《天下散文選Ⅰ,Ⅱ:1970~2010 台灣》和《天下散文選Ⅲ:1970~2010大陸及海外》),緊接其後的,才是《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2004》(原版)。
近十年來,我和鍾怡雯先後在台北大學和元智大學開設了「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二十世紀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與文藝思潮」、「大陸當代文學」、「亞洲華文文學專題」、「現代小說選讀」等六門跟現代小說脫不了關係的課程(散文和新詩課程不算在內),在講授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的時候,尤其需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消化大量的名家經典,好替史家滔滔不絕的論述,找到具體而堅實的印證。文學史課本只能透過有限的評述,在學生腦海中勾勒出足以應付考試的「作家印象」,裡頭充斥著專家的評述;唯有經過紮實的(創作)文本閱讀,才能建構起一套專屬於自己的文學史知識,可以對某些重要作家或思潮提出看法。小說是眾多文學史專著的論述主軸,非讀不可,台灣書市可以找到幾本「中國現代小說選」(1919-1949),「當代中國小說選」(1949-)則不見蹤影。我們迫切需要一部實至名歸的「世界中文小說選」來修補這個缺憾,《天下小說選》便是一項煉石補天的重要成果。
《天下小說選》的「時間跨度」是第一項難題。以一九七○年代為起點,主要考慮到篇幅問題,上下兩冊的容量十分有限,無法從兩岸分寫文學史的五○年代選起;其次,是為了跟《天下散文選》搭配成套;其三,可以免去中國大陸文學高度貧血的「十七年時期」(1949-1966)和「十年文革」(1966-1976),這時期發表的小說大多是教條式的政治宣傳品,只有極少的幾冊知青地下小說,略有研讀價值,但還算不上佳作。此外,當代馬華及香港文壇最重要的一批小說家,都在一九七○年代以後才崛起;從台灣文壇角度來看,這個斷代範圍,正好以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說為起點,不致產生太多遺珠。重新增訂的《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2010世界中文小說》截止於二○一○年,比原版延長了六年,更能夠呈現二十一世紀初世界中文小說的最新趨勢與變化。
為了更準確地掌握當代中文小說的發展脈動,我們先從二十餘種當代中國文學史或小說史專著、各地區華文文學史論著,以及數十種小說評論集,進行第一階段的作者篩選,找出廣受學界肯定的小說大家和經典名篇。其次,再研讀各國的文學大系、斷代選集、年度小說選、小說家自選集、代表性叢書、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小說大獎,從中交集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最後,我們從網路、書市及各大圖書館,展開另一波搜尋,搜尋某些剛崛起而不及被文學史專著論及的新銳小說家,讓這部小說選能夠呈現不同世代的創作風貌。
這部以「世界中文小說」為疆界的大型選集,有三項核心的編輯宗旨:
(一)展現超然、遼闊、多元化的「世界中文文學」視野。
(二)滿足中國當代文學史、台灣現代文學史,以及小說創作的課程需求。
(三)兼顧大眾讀者對現代小說的閱讀志趣,並解決跨國界的文化障礙。
簡而言之,我們期待它可以是同時具備「國際視野」、「經典文本」、「精彩故事」的小說選。
亞洲華文文學是我們的研究領域。以詩人和散文作家的身分來執行《天下小說選》的編選工作(怡雯一直對中國大陸的小說保持高度興趣,她的碩士論文研究的是莫言),非小說家的身分讓我們得以超越某些可能存在的風格障礙或成見(當然也有我們的不見與偏見),從學者和讀者的角度去閱讀當代中文小說(小說本來就不是只寫給小說家看的),找出「好看」的、有「深度」的精彩故事。站在這個看門道和看熱鬧的中間區域去選小說,產生的可能是一個不同於小說作者的編選眼光。
當代大陸小說跟歷史、政治、社會的變革有莫大關聯,小說家的創作意圖和命運往往被時代局勢牽扯得很緊;無論是個人歷史經驗的反芻,或者是文化尋根小說、先鋒小說的群體性影響,都可以為每一篇大陸小說找到安身之處。我們原想從文革後的傷痕小說選起,但始終沒有選到理想的作品,所以便從文化尋根小說的始祖汪曾祺開始。鎖定每個主要的小說流派與類型,找出它們的代表作,或者某位小說家轉型後的近作。當代大陸小說卷因此具有小說(文學)史的發展脈絡。
至於將台灣、香港、馬華、歐美等地區的作品合為一卷,除了篇幅比例的因素,另有實質上的形勢考量。近六十年來,台灣一直是世界中文文學最重要的出版中心,許多海外華人地區最具創作力的詩人、散文家和小說家,大多以台灣為重要作品的出版根據地。即使在今日,從多元出版的角度而言,台灣(台北)依然是世界中文小說的「出版/研究/閱讀中心」。台灣小說影響了海外華文小說,而海外華文小說(包括部分頂尖的大陸小說家)則回流到台灣,豐富台灣書市和閱讀視野。儘管社會變遷等外緣因素與台灣小說的互動和影響不如大陸,但目光銳利的讀者照樣可以從本卷小說當中,讀出不同世代與時代思潮之間的互動與變革。
為了照顧眾多自行閱讀的小說愛好者,我們進行了四項工作:(一)從作者的散文隨筆、自傳體小說、創作訪談中,整理出影響小說家創作風格的生平事蹟與經歷,甚至為部分入選作品的誕生,尋找出靈感的來源。(二)特別針對台灣讀者較陌生的大陸文學史變革及其流派特色,進行適度的解說,並將重要的歷史背景和文學史思潮化整為零,融入不同作家的導讀文字當中。香港、馬華、歐美的部分作家,也比照辦理。(三)對入選作品進行關鍵性的分析,但不做全面性導讀,為讀者保留足夠的詮釋空間和閱讀樂趣。(四)製作一份包含台灣、大陸及海外版本的重要書目,讓有興趣的讀者或學校圖書館,可以自行採購各種版本的小說集。
這部選集共收錄中國大陸、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美國、英國等地,五十一位小說家的中、短篇小說(一人一篇),六十餘萬字。主題包括:文化尋根、先鋒實驗、人性親情、族群歷史、政治喜劇、科幻推理、魔幻寫實、女權同志、驚悚荒誕、鄉土傳奇、都市情慾、後設神話、移民懷鄉、現代武俠。至於作者簡介暨作品導讀部分,約七萬餘字。除了主編自行撰述的評析,同時引用海內外小說評論名家的觀點;為了篇幅上的考量,在徵引相關評論時,僅能摘錄最有助於作品賞析的片段文字,取其大要,再加以修飾、濃縮,並在每段引述文字的後面注明出處。此外,為了方便台灣讀者尋找入選作品的(台灣版)出處,我們特別在文末注明台灣版書名及出版社,沒有台灣版的書籍則保留原出處。
這部七十萬字的《天下小說選Ⅰ,Ⅱ:1970~2010世界中文小說》,除了隨意的輕鬆閱讀,還有另一種比較複雜的讀法:閱畢全書,再將我們故意化整為零,分散各處的小說史背景,重新拼貼/架構出當代世界中文小說的鳥瞰圖。這項高難度的閱讀樂趣,保留給(那群極少數的)讀者。
摘自《天下小說選Ⅱ:1970~2010世界中文小說(大陸卷)序言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