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是語言的極致、心情的珠璣。讀詩,是以己之心,貼近詩人的情,往復之間,油然而生的會意,便是人生一大樂事。「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只要一顆安靜的心,一雙易感的眼,讀者也能與詩人共感共懷,同遊無邊的十方世界。
在本書中,傅佩榮教授以文人的心靈,導以哲學家的思惟,由古顯今,引領讀者一窺詩人的從容與開闊,體會中國詩的豐富意象和悠遠意境。
全書分為五個單元,主題分別是〈寄情山水──野渡無人舟自橫〉、〈感懷人生──江湖夜雨十年燈〉、〈珍惜家園──不覺春從案上來〉、〈期許道義──依舊青天此月明〉、〈存念世間──西湖歌舞幾時休〉,總計六十篇,每篇除收詩一首之外,還搭配傅佩榮教授的解析與賞讀,以及該詩的〈作者小介〉。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品味人生12講》、《傅佩榮易經課》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https://reurl.cc/mEZgl
序 傅佩榮
輯一 寄情山水──野渡無人舟自橫
獨坐敬亭山 李白
鳥鳴澗 王維
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滁州西澗 韋應物
暮春歸故山草堂 錢起
鍾山即事 王安石
題西林壁 蘇軾
竹里館 王維
武夷山中 謝枋得
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輯二 感懷人生──江湖夜雨十年燈
安定城樓 李商隱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感遇 陳子昂
曲江 杜甫
冬夜讀書忽聞雞唱 陸游
謁山 李商隱
擬古 李白
除夜 文天祥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蘇軾
寄黃幾復 黃庭堅
輯三 珍惜家園──不覺春從案上來
洗兒 蘇軾
贈外孫 王安石
補裘痛懷先祖 羅澤南
乍歸 劉克莊
歸來兒子創小樓以安老者 戴復古
憶小兒 李覯
思親汝州作 黃庭堅
寄子坦 陸游
行次秦州寄內 歐陽脩
孟光舉案圖 王執謙
和仲弟 劉克莊
會子瞻宿逍遙堂 蘇轍
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 之一 蘇軾
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 之二 蘇軾
輯四 期許道義──依舊青天此月明
秋日偶成 程顥
示諸君 徐積
山中示諸生 王守仁
月夜二首 之一 王守仁
月夜二首 之二 王守仁
有懷南軒老兄呈伯崇擇之二友 朱熹
秋日飲王潤甫夫子山莊 姚文勳
每度過東鄰 邵雍
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 劉義
徐人歌 危素
江漢 杜甫
偶書 劉義
清和既望月下偕諸生夜坐 羅澤南
輯五 存念世間──西湖歌舞幾時休
西湖 林升
石頭城 劉禹錫
浪淘沙 劉禹錫
雲 來鵠
村莊即事 范成大
農家望晴 雍裕之
蠶婦吟 謝枋得
官倉鼠 曹鄴
傷田家 聶夷中
途經秦始皇墓 許渾
焚書坑 章碣
汴河懷古 皮日休
月夜二首 之一 王守仁
萬里中秋月正明,四山雲靄忽然生。
須臾濁霧隨風散,依舊青天此月明。
肯信良知原不昧,從也外物豈能攖。
老夫今夜狂歌發,化作鈞天滿太清。
中秋月園,萬里無雲,顯示開朗寬宏的境界。人心若無私欲的遮蔽,應該是同樣的光明坦蕩。不過,生活在塵世中,如何避免不受干擾呢?就像忽然之間,四周群山峰頂湧現一片片雲層,眼看就要大煞風景了。
可是,稍待片刻,清風徐來,濃濁─霧氣之消散無蹤,我們看到的仍然是明月青天。人與天之間,可能由於雲霧的阻隔,無法直接欣賞月色,但是月色絕不因為雲霧而稍減清輝。
以此反觀人心,立即發現其中原本就有良知,清清爽爽發出光明,絕不因為我們追逐外在事物而受到干擾。人生在世,往往以為名利權位是重要價值,於是向外追求不遺餘力,浮沈於世俗的得失成敗之中,有如終身苦役,不得解脫。然而,人人皆有可貴的良知,只須稍減欲望,就像雲霧漸去,必然見到明亮的月光。
王陽明藉由賞月而體認此理,心中快慰難以言宣,不覺興起,狂歌大發,想讓它化作鈞天廣樂,洋溢充滿整個天空。一個人體認真理時,會有強烈的善念,想要天下人一起分享他的心得。
作者是明代哲學家,一生經歷波折起伏,思想也經過多次改變,最後歸本於儒家,主張以「致良知」為入德關鍵。人人與生俱有良知,良知原本靈明不昧,但是卻為物欲所蔽。只須去除物欲,即可重視良知的光輝,對於為人處世就不再有徬徨迷惑之苦惱。這種向內追求自我的意義與價值,正是儒家修身理想的出發點。王陽明借月夜感懷來表達他對人生哲理的體認,不僅十分恰當,而且深具啟發性。
◆作者小介 王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明浙江餘姚人。曾於會稽陽明洞築室講學,學者稱為陽明先生。憲宗成化八年(西元一四七二年)生,世宗嘉靖七年(西元一五二八年)卒,年五十七。
守仁早歲即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出塞追逐胡兒騎射,深慕豪傑功蹟。入仕後,因忤劉謹,謫貴州龍場驛丞。瑾伏誅後,守仁又復起用,一一平定山寇、寧王宸濠之亂及兩廣諸蠻賊等,功業彪炳,卒後,軍民無不縞素哭送。
守仁謫遷龍場時,潛心向道,而悟格物致知之義,其後,標知行合一之說,以致良知訓後學,門人遍天下,是為姚江學派。因思想與陸象山相近,並稱陸王。
守仁成就,雖以思想為代表,然其詞章亦工,古文雅健典正,詩亦清秀俊逸,於明代文學史,自有其不移的地位。
秋日飲王潤甫夫子山莊 姚文勳
聚坐松林下,遙聽遠浦歌。
夕陽明古樹,微露引疏荷。
鳥噪暮山靜,風吹秋水波。
揚亭客問字,呼酒興偏多。
文人雅士相聚時,喜歡以詩唱和,這些詩有的寫景,有的抒懷,有的明志,有的純粹為了興致。我們讀到的這首詩,以寫景為主,同時也表現了師生之間和樂的一面。
大家到了山莊,聚坐在松林下,一邊飲酒一邊談學論道,不覺日已西沈。遠遠傳來水上人家準備收工的歌聲,好像在說,勞累一天,應該歇息了。
夕陽的餘暉,由西方映照過來,把古樹的輪廓襯托得分外鮮明。荷葉上已經凝集了幾滴露珠,在微風中顯得輕盈生動。大地的安詳與寧靜取代了白日的喧囂與浮躁。
鳥鳴的聲音特別清晰,反而突顯了傍晚的山是多麼幽靜。晚風襲來,水上現出一片漣漪,形成小小的波浪。這時朋友中有人發問,有人回答,此起彼落談著話;也有人繼續猜拳喝酒,興致特別濃厚呢。
這是一首如畫的詩。場景、風光、角色、行動都作了交待,其中描寫大自然的筆墨佔了主要部分,但是重點卻在於表現悠閒的意境,讓師生與朋友相處時的輕鬆一面得以突顯出來。人群相聚,往往是有目的的,即使念書人也不例外。但是,有目的的相聚並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們也渴望大家偶爾無所求、無所待地相約喝酒聊天,漫談人生瑣事,純粹為了消磨時光,體驗無為的雅趣。
這種雅趣往往又需要大自然的豐富資源相伴,如松林、古樹、微露、秋水、夕陽、疏荷等。現代人在這方面似乎不如古人幸運,不易直接享受上述各種資源,因而也不易引發內心的悠閒意境。不過,朋友之間的默契才是能否同樂的決定因素,我們也仍懷有一線希望。
徐人歌 危素
季子劍有秋水色,徐君見之惜不得。
徐君墓上荒草寒,季子解劍掛樹間。
一死一生見交義,嗟哉延陵吳季子。
朋友相交,貴在知心。有時不必說話,就明白對方心意。「季札掛劍」正是這樣的例子。季札是春秋時代吳國公子,性情恬淡、智慧過人,多次推辭王位不就,寧願出使遊歷各國。
季札有一把寶劍,閃耀著秋水色彩,徐君見了愛不忍釋,但是不敢說出來。季札因為還要出使上國,不便以劍相贈,但是心中已經默許將來此劍一定贈給徐君。自己珍愛的寶劍能夠獲得別人欣賞,頗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由此而生相知相惜之念。
遺憾的是,季札回到徐國時,徐君已死。他就解下寶劍,繫在徐君墓旁的一棵樹上。跟隨的人問他,徐君已經死了,這把寶劍要給誰呢?季札說,不是這樣的,我內心早已答應要送他這把寶劍,現在怎能因為他的死就改變我的心意呢?
我們不會嘲笑季札,卻反而為他的義氣所感動。真正的朋友是心意相通的,徐君沒有開口索劍,季札也沒有說要贈劍。但是,季札心中有了契,決心出使上國回來之後,再以劍相贈徐君。
關鍵在於徐君已死,而季札依然遵守他對自己所許下的諾言,掛劍在徐君墓上。「一死一生見交義」,真正的道義是不為生死所隔的。比起他們之間的交情與義氣,一把寶劍實在不算什麼,甚至人間的一切也無法用來換取朋友之間的真誠情感。
物質豐盛的時代裡,心靈之間的溝通日益困難。像季札與徐君的故事,當然也成了空谷足音了。我們不妨想像季札的劍掛在徐君墓上的這樣一幅圖畫,發思古之幽情。
◆作者小介 危素
危素,字太樸,一字雲林,元金谿人。元成祖元貞元年生,明太祖洪武五年(西元一二九五年@三七二年)卒,年七十九。
危素少通五經,曾遊學吳澄、范楟門下。元至正年間,以薦授經筵檢討,參與修宋、遼、金三史。由於乏史料可據,后妃等傳編寫不易,賴素以餳餅饋宦寺,終得事實,以撰就全史。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明初,任翰林侍講學士,與宋濂等同修元史。兼弘文館學士,備顧問,論說經史。後王著等論素為亡國之臣,未宜列侍從,詔謫居和州,守余闕廟,歲餘卒。
危素家居臨川,曾於鄰近雲林山讀書。素在元末負盛名,詩文俱佳,其詩尤氣格雄偉,風骨遒上,足以陵轢一時。素著有《說學齋稿》四卷,《雲林集》二卷,又有《草廬年譜》並行於世。另,《太和正音譜》有《危太樸衣錦還鄉雜劇》一本,王國維疑即危素所撰。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