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天才提琴手,
生命的一次跌宕,讓他離開原有生活,流浪街頭,
用只剩兩條弦的小提琴,拼湊著記憶深處的樂曲。
三十年後,一位不經意相遇的陌生人打開了他的心門,
他們原本截然不同的人生,自此出現了交集……
《洛杉磯時報》專欄作者羅培茲,一天在街頭遇見一位拉小提琴的流浪漢,儘管流浪漢衣著邋遢,小提琴也只剩兩條弦,但從他的琴聲、他拉琴時隱約可見的優雅,以及他對音樂的投入,羅培茲的直覺告訴他,此人非比尋常。
隨著彼此的逐漸熟悉,羅培茲驚訝地發現,這名自稱納森尼爾、精神狀況略有問題的神祕男子,過去竟是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生,也曾和馬友友是同學!於是,他漸漸拼湊出納森尼爾的過去,試圖為他找到展開新生活的機會……
故事登出後,面臨衝擊的,不只是納森尼爾。原本想藉由納森尼爾的故事感動讀者的羅培茲,更陷入了巨大的矛盾與掙扎:如何才能幫助納森尼爾?他真的幫了納森尼爾嗎?或者,他其實幫了倒忙?
一個早已失落的夢想,一段街頭偶然邂逅的友誼,以及一股來自於音樂的救贖力量,交織成這個發生於洛杉磯、感動了全美國的真實故事,更讓洛杉磯市因而重新正視精神病患與街頭遊民的生活及尊嚴。這系列專欄結集成書後,不但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同時也已由知名導演喬.萊特(Joe Wright)拍成同名電影,由影帝傑米.福克斯(Jamie Faxx)與小羅勃.道尼(Robert Dawney Jr.)分別飾演流浪漢音樂家及羅培茲。
資深記者,報界工作資歷長達三十年以上,在《時代雜誌》和《洛杉磯時報》發表的報導曾多次榮獲全國新聞報導獎。目前是《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已出版過三本小說,在《費城詢問報》的專欄文章曾結集成《巨人之地》一書。現與妻女定居於洛杉磯。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獲誠品好讀報告2006年度最佳翻譯人、2007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2008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
譯作繁多,包括《賈伯斯傳》、《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旁觀者》、《謝謝你遲到了》等數十冊。
序曲 街頭的提琴手
第一部 琴弦上的心靈世界
01 柴可夫斯基與流浪漢
02 不安的靈魂
03 我的麻煩,他的期待
04 音樂是他的錨
05 療養所裡的音樂會
06 他需要的不只是藥
07 我的上帝沒有名字
08 他,為何如此陌生?
09 我好孤單
10 不願回到過去
11 誰來告訴我,然後呢?
12 貝多芬也在這裡
第二部 唐吉訶德與桑丘.潘薩
13 在黑暗城市漫遊
14 他快樂嗎?
15 因為害怕改變……
16 與低音大提琴的初戀
17 漂鳥
18 父親啊,父親!
19 我什麼也沒有放棄
20 在母親的守護下
21 生日快樂,納森尼爾
第三部 繼續當他的朋友
22 讓他找到自己的路
23 我也想成家
24 盲點
25 他眼中的怒火
26 夢想,如雪花飄落
27 滾出去!
28 悲傷過後
29 重逢
30 在音樂的國度裡
31 如果音樂會能繼續……
那個流浪漢的身影在我腦中盤桓不去。在那骯髒邋遢外表下,似乎有顆優雅敏感的心。於是,我又回到潘興廣場附近找他。
我撲了個空。他的消失更加勾起我的好奇心。
這個謎樣的人是誰?到哪裡去了?他有什麼樣的身世?
三個禮拜後,他回來了,在同一地點現身。我沒急著走向前去,只是站在街道對面看他拉琴。他的琴聲有點刺耳,有些段落不熟,還在摸索的樣子,但我聽得出來,他不是生手。他一定曾在某個地方認真拜師學琴。他看來不是為了錢才拉的。他畢竟是遊民,不是街頭藝人。他像學生一樣認真,對每一個從他身邊走過的人視若無睹。沒錯,他在練琴。
這人怎麼跑到路邊練琴呢?真是奇怪。公車轟隆駛過,地面也微微震動。在汽車喇叭、卡車與警車、救護車警笛聲的伴奏下,我幾乎快聽不到他的琴聲。我盯著大樓頂端的怪獸石雕和富麗的飛簷。男男女女從這裡走過,人人行色匆匆,沒正眼看這個拉小提琴的人,然後就消失在轉角或走進屋裡。那個孤獨的小提琴手繼續拉他的琴,頭往後仰,閉上雙眼,在音樂世界優遊。他是如此陶醉,讓人看了更加心碎。
他停下來,我才過去。
「嗨!」我跟他打招呼。
他嚇了一跳。以前他看到我,也是這樣。
「還記得我嗎?」我問。
「我記得你的聲音。」
他似乎不信任我,疑神疑鬼的樣子。他說,他想要拉一首柴可夫斯基的曲子。那曲子他曾經很熟,現在卻像一個無可捉摸的夢。我看得出來,這個人精神有問題。我們不時可見這樣的遊魂在大街小巷晃蕩,他們像是住在另一個星球似的,而且用一層又一層的衣服把自己包裹起來,以免讓人看透。他最裡面穿的是一件襯衫,衣領突出來,加上一件破破爛爛的藍毛衣,再套一件咖啡色的T恤,脖子繫著一條黃色絨毛圍巾,褲子鬆垮垮的,即使是腰圍粗三倍的人也穿得下,腳下是雙骯髒的白色球鞋,鞋帶不知到哪裡去了。
他告訴我,他叫納森尼爾.安東尼.艾爾斯,老家在克利夫蘭。他說,他一定要不斷努力練習,才能回復原來的水準。我告訴他,我想把他的故事寫出來,登在《洛杉磯時報》。
「真的?」他問:「你真的想寫我的故事?」
「有何不可?」
他長相俊秀、瘦而結實,下巴堅毅、有力,而且有著一口皓齒。一看到他,我就想到著名的黑人爵士樂手邁爾斯.戴維斯。我問他住哪。他說,在遊民巷附近的「午夜遊民收容所」。他特別說明,但他不進去睡,還是睡在路邊,只是進去沖個澡、吃個飯。
「為什麼不進去睡?」
「不行,」他說:「我不想在裡面睡覺。」
遊民巷是洛杉磯貧民區遊民的大本營,也是毒蟲、妓女與皮條客的地盤,附近監獄的犯人出獄後無路可走,只能流落到這裡。此地幾乎無時不刻都可以聽到刺耳的警笛聲。對一個努力追尋柴可夫斯基樂曲的年輕人來說,在這種地方過夜,安全嗎?
「也許,我會去遊民收容所找你。」我告訴他。
他點點頭,但我看得出來,他不相信我。他把小提琴放在下巴下面,夾好,急於繼續練琴的樣子。我想,要報導他的故事,會很花時間。我必須常常回來看他,有一天他才可能對我敞開心扉。也許,我得跟在他身旁,觀察個一、兩天,看是不是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他開始拉琴,我要走了,跟他揮揮手。他朝著我的方向,給我懷疑的一瞥。
半個月後,我去老地方找他,又不見人影,於是走到第四街和洛杉磯街交會口的收容所去看看。那裡大概有幾十個遊民,有胡言亂語的瘋子,有的像鬼,一看就知道是嗑藥的,還有一些大刺刺地躺在人行道上,不知道是在此小睡,還是等著被抬到停屍間。
我向收容所的服務人員歐蘭多.瓦爾德詢問。他說,他看過那個拉小提琴的人,但是對他的生平一無所知,而且有一陣子沒看到他了。
我有點擔心,這個故事恐怕寫不成了。
接下來幾個禮拜,我都在忙著寫別的文章。有什麼就寫什麼吧,版面總不能開天窗。
我住在銀湖一帶,大約是在洛杉磯市區西北八公里處。有一天,我從家裡開車上班,經過第二街的隧道,發現他就在那裡開一場隧道獨奏會。那裡的車聲震耳欲聾,甚至比潘興廣場的馬路邊更吵。
這次他想起我是誰了。
「你到哪裡去了?」我問。
他說,他都在附近,沒去別的地方。
有部車從我們身邊呼嘯而過,他開始喃喃自語。
「藍的車、綠的車、白的車、警車,上帝在另一邊牆上。」
我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才好。也許他的精神狀況比我想的要來得糟。我是不是應該先做一點紀錄,還是打幾通電話問問,看有沒有人能來幫助這樣的一個人?
「你看,杜普蕾在那裡。」有個女人出現在下一個街口。他說:「她真的很棒!」
我告訴他,那個女人不是杜普蕾。那個傳奇女大提琴家在一九八七年過世了。
納森尼爾說,是嗎?他不知道。
「我不知道上帝是怎麼做到的。」他語氣真誠。他的表情告訴我:這個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
我連忙在本子上記下他說的話。我也抄下他用麥克筆在購物車上寫的幾個字:「迪士尼音樂廳——貝多芬。」
我問,他搬到音樂廳附近了嗎?他說,沒有,他連迪士尼音樂廳在哪裡都不知道。
「音樂廳就在這附近嗎?」他問。
「從這裡上去就到了。就是那棟燦爛耀眼的金屬建築,看起來像多面迎風鼓漲的白色船帆。」
「是嗎?」
摘自《獨奏者》
史提夫.羅培茲
我在洛杉磯市中心急急忙忙往辦公室的方向走,另一個截稿期限正在等著我。但這時,我注意到一個人。他衣著襤褸,站在一個熱鬧的街角拉貝多芬的小提琴曲。他的琴很破爛,像是從垃圾堆撿來的。
「很好聽。」他拉完後,我上前攀談。
他後退三步,用狐疑的眼光打量我。我看到琴的面板刻了史提夫.汪達①的名字,還有人用墨水筆在上面塗鴉。
「多謝。」他說,顯然我的讚美讓他受寵若驚。「我拉得真的好聽?」
「我不是音樂家,」我答道:「可是在我聽來,的確很不錯。」
他是黑人,年紀約五十出頭,眼珠像琥珀色的奶油糖,聽到讚美時流露出溫柔的目光。在他身邊有一輛購物推車,他所有的家當都在上面;儘管看起來髒兮兮的,他仍不失優雅。他的話語有微微的口音,但我聽不出是哪個地方的腔調。似乎是從中西部來的,或者再往北,鄰近大湖區的地方。他的站相很好,腰桿挺直,口齒清晰,舉手投足帶著自傲,與人應對彬彬有禮。這似乎是過去的訓練教他的。
「我必須不斷鍛鍊自己,才能回到原來的水準。」他說:「我還要拉得更好才行,因此只能不斷地練習。」
「你喜歡史提夫.汪達?」我問。
「當然囉。『你是我生命的陽光。』『我親愛的愛人。』也許,我不該把他的名字刻在小提琴上。」
我是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這工作有點像釣魚。你出去找個地方,放下釣線,最後收網。我心裡盤算著,這個拉小提琴的流浪漢是否能成為專欄內容?絕對可以。
「我現在有事,必須走了,」我告訴他:「我想再回來聽你拉琴。」
「好。」他說,他露出感激的微笑,又有點不安的樣子。過去的經驗似乎告訴他,不可以相信任何人。
「你都是在這裡拉琴嗎?」我問。
「是的。」他說。他用弓尖指向對街。那裡就是潘興廣場(Pershing Square),洛杉磯的心臟地帶。「我喜歡離貝多芬雕像近一點,這樣才有靈感。」
在貝多芬雕像旁演奏的流浪漢。這人實在是這個喧囂之城罕見的奇人異士。如果我現在能放下手邊的事,真想跟他好好聊個幾個小時,看能探聽出什麼故事。可是我必須先把目前的專欄文章完成,現在時間已經不夠了,只好改天再來。截稿日期總是殘忍無情,甚至會來到夢裡,把你嚇醒。
「我會回來找你。」我說。
他點點頭,但似乎無所謂的樣子。
我回辦公室繼續趕稿,同時查看郵件,聽電話留言。我在桌上的黃色拍紙簿上寫下一連串可能寫成的主題。
拉小提琴的男人。
或許是個好故事。天知道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注釋:
① Stevie Wonder,美國知名歌手、作曲家、音樂製作人,曲風多元,擅長多種樂器,也積極參與慈善公益活動。
音樂,真的有一種神奇的魔力。
一旦愛上,它就會成為你的一部分,即使因為自身壓力、身體不適等因素不得不短暫放棄,它依然會留存在你每一個細胞中,永遠無法脫離。從這本書中,我看到一個最真實的例子,即使納森尼爾處在精神狀態極糟的情況下,音樂始終是他最溫暖、最自在的世界。
納森尼爾還很幸運,除了擁有音樂,還遇到一個貴人,生命因而出現轉機,但令人驚訝的是,在幫助納森尼爾的過程中,這位貴人的生命同樣也變得更精采、更豐富。多希望這個社會多一點這樣感人的故事。能這樣真正全心投入,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才能真實體會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大提琴家 張正傑
作者以自我調侃的幽默、明快而優美的散文和發自肺腑的真誠,述說一個令人悲傷又充滿希望的故事。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羅培茲是個說故事的高手。他的筆就像特寫鏡頭,讓我們近看一個音樂家的訓練與養成、精神分裂症、遊民問題以及生存的尊嚴。你一翻開書就會發覺欲罷不能。
神經學家列維亭(Daniel J. Levitin)《華盛頓郵報》書評
很多書都強調救贖和向上的精神,其實都是偽福音書,只有《獨奏者》讓我們見識到最真誠的友誼和救贖。
畢辛傑(Buzz Bissinger)《勝利之光》(Friday Night Lights)作者
深刻、睿智而有趣。
娜薩(Sylvia Nasar)《美麗心靈》(A Beautiful Mind)作者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