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你找到自己真正的渴望,否則,夢想將變成災難—— 本書點出我們最基本的渴望,看一位身懷少量魔法的年輕人,在這怪物橫行的世界戰勝一切。暗潮洶湧、複雜又充滿冒險,近年來最佳都會奇幻小說。
費洛瑞之書【線上魔幻討論會】即將開張! 10/17~11/7 每周三晚上 7:00--9:00 愛書人‧線上相會 ★ 2011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 Amazon當月最佳選書 ★ 2011 Amazon 10大奇幻小說 ★ 美國獨立書商協會選書 ★ 2011美國Goodreads網站十大奇幻小說 除非你找到自己真正的渴望, 否則,夢想將變成災難—— 學生們,我只說這唯一一次。大魔法師跟孩童或瘋子沒有差別,你們只有倚賴清楚的思緒和強大意志力,才能站穩腳步。而你們很快就會發現,自己究竟有沒有這個實力。 ──馬亞柯夫斯基教授 原本要去參加大學入學甄試的昆汀,莫名其妙發現甄試老師躺在血泊中,旁邊擺著指名給他的文件。 昆汀是個數學天才,卻覺得自己生錯了世界,真實生活讓他失望透頂。唯一能為他抵擋現實的,是一套他從小著迷的奇幻小說──《費洛瑞之書》。 當他意外被魔法學校接受,他的夢想成真了!在這所隱形校園中,他學習精深的咒語和技藝,能召喚能量改變自然現象、能控制粒子排列起死回生。他有一個知己女友和一群同伴,一切完美得很不真實。 然後,一顆神奇的鈕扣出現了。 這顆鈕釦是通往費洛瑞的機關,證實了童話王國真實存在。他們急急踏入新世界冒險。只是昆汀萬萬沒想到,這一連串經歷只是一場陰謀。一場由費洛瑞設計的陰謀……。 本書故事節奏快如閃電,黑暗、聰穎、暗潮洶湧,被評為近年最佳都會奇幻小說!《紐約時報》書評推薦:「它不光是《哈利波特》的成人版,而是延展到更不一樣的面向,將魔法融入現實生活中。你苦惱的不是如何擁有強大法力,而是擁有後卻找不到半點意義。故事扣人心弦,大大顛覆奇幻傳統。」 【全球媒體‧好評力薦】 英國《衛報》、《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芝加哥太陽時報》、《芝加哥論壇報》、《西雅圖時報》、《路易斯維爾新聞快報》、《紐約客》雜誌、《歐普拉雜誌》、《今日美國》、《GQ》雜誌、《時人雜誌》、《Details》雜誌、Salon.com書網、《書單》雜誌、《圖書館期刊》、《科克斯書評》、《洋蔥》雜誌娛樂報(A.V. Club)、《娛樂周刊》 《冰與火之歌》作者 喬治‧馬丁、福克納獎得主 凱特‧克里斯坦森、普立茲獎得主 朱諾‧狄亞茲、《戰龍無畏》作者 娜歐蜜‧諾維克、富比士雜誌評選最具影響力的網路名人 科瑞‧達克托洛、暢銷作家 凱莉‧林克、暢銷作家 史考特‧史密斯、暢銷作家 加特‧史坦恩……一致好評推薦! 暢銷作家Div‧書評人 卡蘭坦斯‧書評人 科幻毒瘤‧ 三大奇幻文學板板主:PTT Wolfinwild & Hjordis‧巴哈姆特 蒼夜‧遊戲基地 喬書亞 不可不讀好評推薦 各界好評摘錄: 「《費洛瑞之書》跟《哈利波特》就像一小杯愛爾蘭威士忌之於一杯很淡的茶,本書深深扎根於奇幻文學和主流文學,劇情峰迴路轉,充滿黑暗驚險。霍格華茲絕對做不到。」──暢銷小說《冰與火之歌》作者 喬治‧馬丁 「新穎又令人佩服,《費洛瑞之書》點出我們最基本的渴望,看一位身懷少量魔法的年輕人,在這怪物橫行的世界戰勝一切。」──《華盛頓郵報》 「《費洛瑞之書》的魔法學校提醒了霍格華茲學生更多違禁內幕,他不光是哈利波特的成人版,而是延展到更不一樣的面向,將魔法融入現實生活中。你苦惱的不是如何擁有強大法力,而是擁有後要找出真正意義。故事扣人心弦,大大顛覆奇幻傳統。」──《紐約時報》編輯選書 「葛羅斯曼的小說是《哈利波特》的後青春期少年版,敘述魔法學徒們經歷紐約上州大學的時光,以及畢業後的曼哈頓墮落,令魔法氛圍蒙上疲憊沉重的感受……一本成熟的小說。」──《出版人周刊》 「《費洛瑞之書》引用了人們對現代與經典奇幻作品的愛好,並比它們更上一層樓,劇情聰穎黑暗,極致想像威力。情節動人成熟,引人入勝。」──《紐約客》雜誌 「《費洛瑞之書》背景設定在具有哈利波特風格的反烏托邦世界。葛羅斯曼窮盡其想像力,探討了虛構和真實之間的界線……內容黑暗且文筆優異,為魔法師類型小說注入了相當縝密的思慮。」──英國《衛報》 「所有喜愛奇幻或想上魔法學校的人,強力推薦讀《費洛瑞之書》。葛羅斯曼寫下了出眾敏銳的幻想小說,足以和傑‧麥金納尼(Jay McInerney)與J.K.羅琳的作品媲美。」──暢銷作家 凱莉‧林克(Kelly Link) 「《費洛瑞之書》寫作聰穎又出色,充滿想像力和奇異古怪的點子,極為出眾──偉大的故事和大師般的說書手法。」──暢銷作家,史考特‧史密斯(Scott Smith) 「《費洛瑞之書》趣味橫生,對許多經典作品致敬。筆調充滿輕快活力,你很快就會沉浸在故事當中。」──《歐普拉雜誌》 「《費洛瑞之書》是本引人入勝、節奏快速的成人奇幻小說,有大師經典之作風範。我彷彿中了邪,閃電般讀完本書,被葛羅斯曼的想像力、巫術和複雜角色深深迷住,更別提他以一流手法探索了奇妙又危險的魔法世界。」──福克納獎得主 凱特‧克里斯坦森(Kate Christensen) 「《費洛瑞之書》精彩探索了奇幻與魔法的隱藏層面,借用看似容易的表面,翻過來讓我們見識底下的複雜內涵。這就好像用3D放大鏡來觀看《納尼亞傳奇》和《哈利波特》的國度。」──《戰龍無畏》作者 娜歐蜜‧諾維克 「《費洛瑞之書》擁有無比的原創性……聰穎得令人發笑。」──《今日美國》 「讀《費洛瑞之書》時,感覺好像拿J.K.羅琳配迷幻藥吃……愛不釋手。」──米基‧萊普金(Mickey Rapkin)於《GQ》雜誌 「《費洛瑞之書》成功嘗試了文學的魔法招數:它是令人著魔的奇幻小說,也施展了動人的美夢成真。」──《洛杉磯時報》 「《費洛瑞之書》成熟奇幻,充滿魅力。」──《波士頓環球報》 「娛樂性十足,是那種讓你在暑假迅速翻完、希望能再多出六冊續集的書。葛羅斯曼引用歷年來最棒的經典奇幻小說,將它們迷倒人的本領提煉出來,注入主人翁昆汀‧考瓦特的奇幻書迷特質。《費洛瑞之書》毫無疑問創新了說故事的手法,葛羅斯曼真是無所不能。」──《芝加哥太陽時報》 「令人愉快。」──《時人雜誌》 「《費洛瑞之書》可能是我在本世紀讀過最具破壞力、最引人入勝的奇幻作品……故事節奏快如閃電,從頭飆到尾,彷彿能將磚牆上的無聊泥漿給磨掉,使本書看起來活像表面完全沒有接縫的牆,你只能不斷滾落下去,從第一頁樂到結尾。 本書不只試圖探討我們對奇幻的熱愛理由,以及我們在此事上欺騙自己的謊言──這本書屌到爆炸,令人不忍釋卷,劇情縝密,讓你想翹掉整個下午的班把它讀完。」──科瑞‧達克托洛(Cory Doctorow),暢銷小說家,全球最受歡迎網站TOP 5部落客,富比士雜誌評選最具影響力的網路名人 「記得你上次什麼時候衝回家讀完一本書嗎?就是這本了,各位,《費洛瑞之書》是至目前為止最教人讚嘆、博學且充滿思想的奇幻小說,你會被魔法給迷惑住,同時對它關於我們世界的討論感到佩服不已。」──暢銷作家 加特‧史坦恩(Gary Shteyngart) 「葛羅斯曼是令人無法抗拒的說故事奇才,使《費洛瑞之書》成為一本偉大的夏季好書,充滿思想又迷人。」──Salon.com書網 「葛羅斯曼技巧超群,帶我們度過五年魔法學校時光,以及畢業後的冒險,步調緊奏,令人陶醉。」──《西雅圖時報》 「透過極優雅的說故事手法和極具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葛羅斯曼創造了令人著迷又成熟的冒險。」──《Details》雜誌 「《費洛瑞之書》將令人喜愛的奇幻經典:《納尼亞傳奇》、《綠野仙蹤》、《哈利波特》和《地海》等,與大學和成人生活的真實元素結合,重新想像了現代奇幻文學。它將生命力注入一群你想要認識的人物,辦到某些名作並沒有真正做到的事:把你真真實實弄出你所在的世界,放進一個更好的地方。」──《路易斯維爾新聞快報》 「奇幻迷絕不能錯過《費洛瑞之書》帶來的黑色幽默,閱讀體驗令人難忘。」──《書單》雜誌 「《費洛瑞之書》引領成人重回童年的奇幻世界,高度推薦!」──《圖書館期刊》 「黑暗又恐怖,沒有明確是非、簡單解答──換言之,是給成人看的奇幻小說,而且確實令人無比滿足。」──《科克斯書評》 「暗潮洶湧、複雜又充滿冒險。葛羅斯曼透過主角昆汀(布魯克林版的哈利波特)的生命,寫下這本成熟出色的奇幻小說。」──普立茲獎得主 朱諾‧狄亞茲(Junot Díaz) 「葛羅斯曼擁有迷人天賦,使《費洛瑞之書》綻放著優雅、機智及充滿想像的活力。」──《芝加哥論壇報》 「《費洛瑞之書》是近年來最棒的都市奇幻小說,這故事是個悲哀的夢,夢裡訴說的是對追尋的渴望,卻永遠得不到意義其真諦。」──《洋蔥》雜誌娛樂報(The Onion A.V. CLUB) 「《費洛瑞之書》捕捉了童年的魔力和長大後的嚴肅感,聰穎生動。」──《娛樂周刊》 「本書是聰明絕頂的奇幻小說變化型,作者顯然非常喜愛這類小說,而且還做了極具娛樂效果的變化。」──雨果獎、星雲獎得主 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暢銷作家,及《時代》雜誌專業書評人,曾就讀哈佛和耶魯大學,替《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娛樂週刊》、《紐約休閒雜誌》、《村聲週報》和《沙龍雜誌》等報章媒體撰文。著名作品有《費洛瑞之書》系列、《曲速》(Warp)、《法典》(Codex)。他現在定居於紐約布魯克林。作者網站:http://levgrossman.com/
台北人,書蟲、部落客、兼職譯者,沉迷科奇幻小說的夢境國度多年,長睡不醒。譯有《方舟浩劫》、《替身天使》、《青春鑰》三部曲、《曼谷的發條女孩》及《垂暮戰爭》。個人部落格:blog.yam.com/krantas
1.血案現場 2.祕密學校 3.布雷克畢爾 4.蜂與鑰之術 5.頂樓的私人遊戲 6.失蹤的男孩 7.實體小子 8.贅體怪物 9.華爾特棋賽 10.白色試煉 11.夏天的奇蹟 12.被掩埋的悲劇 13.五年級 14.背上的惡靈 15.造物者的工具 16.神奇鈕扣重現 17.界中地 18.戰鬥魔法 19.費洛瑞 20.酒吧裡的謙虛肚 21.安柏之墓 22.公羊神 23.白髮青年 24.尋水獸 25.國王和女王
【推薦文】追尋快樂的旅程
「長大成人的問題,」昆汀說。「在於等你一長大,你眼中還沒長大的人就不有趣了。」
難道世上沒有讓人快樂的咒語嗎?一定有人發明過吧,他怎麼都沒找到過?為什麼學校沒教?
和許多人一樣,《魔戒》和《哈利波特》系列是我接觸奇幻小說的起點:《魔戒》自然歸功於彼得‧傑克森的電影。至於後者,我則是十二年前在一家金石堂書店偶然碰見的,當時在店裡讀了兩章,十分著迷,卻因為身上沒帶錢,只好把書放下。沒想到沒多久新聞報出來,《神祕的魔法石》瞬間橫掃一空,我過了好幾個月才弄到書,讀完那個活下來的男孩的故事。
《哈利波特》是很棒的系列,個人認為前三、四集也有很大的閱讀趣味。誰不想跑去當巫師,成為大人小孩眼中的英雄,於魔法世界過關斬將,讓葛來芬多學院奪冠呢?但哈利終究會長大,也得面對自己沉重黑暗的救世宿命,所以就成了暴怒、衝動、荷爾蒙高漲的青春期少男,在書裡大吼大叫。不過,等哈利擊敗了「那個人」,完成了背負的使命以後,他又要做什麼呢?
青少年小說由於市場取向,很少會討論到角色在十七、八歲以後的故事。《納尼亞傳奇》的皮芬家小孩一旦長到大概十四、五歲,就不能回去納尼亞了,書裡對於他們後來如何在真實世界成長也略而不談。(他們最後還是回去了,回到納尼亞版的天國,唯獨蘇珊沒有──因為她發現了性。有興趣者可參考尼爾‧蓋曼的〈蘇珊的問題〉。)彼得潘則更幸運,只要待在夢幻島就不會長大,還可以靠著快樂的念頭飛翔。雖然他仍在電影《虎克船長》裡長大了,也遺忘了過去的一切。
在中古世紀,一個人可能十二或十四歲就算成年,許多傳統正統奇幻的主角也經常在十四歲左右(甚至是孤兒),讓他們在架空世界邊成長邊追尋天命、對抗邪惡,塑立起人格價值。可是真實世界已經不同了,少年男女經過青春期的衝擊後,還要再過好幾年才會真正踏進社會──過了高中,大學儘管被稱為小社會,卻也是最後的避風港,是學生的整個世界,還不了解外面的現實。年輕人的成長之路還沒真正結束。
《費洛瑞之書》就是一本這樣的書:它不僅僅是《納尼亞傳奇》和《哈利波特》的大人改寫版。它同時也是個關於長大和尋找快樂的故事。
主人翁昆汀‧考瓦特不是孤兒,頭上沒有閃電疤痕,卻是個不快樂的布魯克林高中生,本身也個沉醉於童年幻想的奇幻小說迷。進入布雷克畢爾魔法學院一事,對昆汀堪稱美夢成真,是他自認為一直在等待的東西,他也在學校發掘出天賦,尋得渴求的認同跟愛情。但離開學校後該做什麼?昆汀並不曉得,學校也沒教他怎麼適應社會。雪上加霜的是,魔法師不必擔憂生計,永遠擁有強大的力量,想做什麼都可以。想躺著也行。 於是昆汀在畢業後就迷失了,不知何去何從,只能不斷沉溺在墮落中。接著他得知了第二個好消息:費洛瑞魔法王國也是真的!昆汀絕望地將希望寄託在兒時的奇幻世界,希望那邊有事情能讓一切變好,帶走所有壞事,讓他從此永遠快樂不愁。
昆汀的問題在於,他一直沒有真正長大,仍無法忘懷大學生活和童年的狂熱幻想,也還不懂自己為何不快樂。不過,我們又該長大到什種程度呢?我們應該徹底跟幼年切斷關係嗎?本書裡確實也是有人這麼做了。當然,我們不見得就非得走上同樣的幻滅之旅,我們還是能在充足的理解下回憶過去,保留一點赤子之心。這不正是人們閱讀奇幻小說,逃避現實和獲得樂趣的原因嗎?只是成長過程總有其嚴苛的地方,讓我們更能領會現實的真面貌罷了。
葛羅斯曼試圖捕捉我們少年時代渴求的奇幻夢,以及成長歲月的焦慮吶喊。至少對我自己而言,故事喚起了許多熟悉的感受和記憶,那段年少輕狂的徬徨。能有機會翻譯這本書,實在是比找到費洛瑞(或納尼亞)更美妙的好運氣。
王寶翔
二○一二年四月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