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提高學習、工作成效,一定都要心無旁騖?
只有聰明利用大腦「怪癖」才能有最佳表現
★金石堂財經類排行榜 | TOP | 9 |
2015/3/9~3/22 |
為什麼有些重要的事我會忘記,想忘掉的事卻忘不了?
為什麼有些店老闆的記憶力超強,不用寫下來,也能記得哪桌點了什麼菜,完全不會搞錯?
為愛昏了頭,是一種「選擇性遺忘」嗎?
考前讀得很順,卻考砸了,不是因為我笨或緊張、或考運不佳,
那會是什麼我從來沒想過的關鍵因素?
思路打結、點子不足的時候,我最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創意像煮熟的水餃般,一顆顆從滾水中浮出來?
為什麼練習罰球線投籃時,最好是往前站一步、往後站一步,交錯位置練投,偏偏就是不該固定站在罰球線上練投?
有什麼速成法,能讓我在一小時內,學會分辨繪畫作品的流派?
為什麼數學考試前,要晚睡晚起,英文考試之前,要早睡早起?
從小到大,我們都被教導:分心、消遣、貪睡、中輟,都是成功的敵人,要提高學習成效或工作績效,讀書或工作時就應該心無旁騖,就該關掉音樂;想要學樂器、美術,或專精某種球類運動,或是訓練出獨特的直觀力和判斷力,就應該聚焦練習、不間斷的刻苦演練,絲毫不能鬆懈。
但是,你知不知道,傳統的苦學方法都錯了?!《記得牢,想得到,用得出來》的作者凱瑞告訴我們:大腦是一臺非常古怪的學習機器和思考機器,幾十萬年來,腦袋最習慣的學習環境,永遠零零碎碎、疲於奔命、隨時隨地、不分晴雨,我們唯有知曉與利用大腦的怪癖,才能讓它端出最佳的表現。
嶄新的「學習科學」研究成果,已經告訴我們:有許許多多能夠大幅增進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的技巧,與我們素來被告知的最佳學習方法,完全相反!只要採取一些順應大腦習性的小改變,就能有效提升我們的競爭優勢。而這些小技巧、小改變,都是每個人可以應用的,而且是我們馬上就可以在日常生活裡運用的。
凱瑞於1960年出生在舊金山,科羅拉多大學數學系畢業,西北大學新聞碩士。歷任《希波克拉底》醫學雜誌編輯、洛杉磯地區的自由新聞記者、《洛杉磯時報》醫藥健康記者,2002年以〈每天喝八大杯水的健康效應〉的深度報導,獲得密蘇里大學生活風格獎。2004年轉到《紐約時報》擔任科學記者,定居紐約。
凱瑞在2010年的一篇關於學習習慣的電子新聞報導,創下《紐約時報》電子版史上單日最多人分享的紀錄。還寫了兩本以科學為基礎的兒童推理小說:《未知之島》(Island of the Unknowns: A Mystery)和《最毒之瓶》(Poison Most Vial: A Mystery),頗受矚目。
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曾任《牛頓》雜誌副總編輯、《天下》雜誌資深文稿編輯。目前為自由撰稿人,專事科學書籍翻譯、寫作。
著作《肝炎聖戰》(與羅時成合著)榮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創作首獎金籤獎、《台灣蛇毒傳奇》(與羅時成合著)獲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屆小太陽獎。
譯作《生物圈的未來》獲第二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首獎金籤獎、《消失的湯匙》獲第六屆吳大猷科普譯作銀籤獎、《大自然的獵人》獲第一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小提琴家的大姆指》獲第七屆吳大猷科普譯作佳作獎、《雁鵝與勞倫茲》獲中國大陸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三等獎。
另著有《一代醫人杜聰明》;譯有《基因聖戰》、《大腦開竅手冊》、《幻覺》等數十冊(以上皆天下文化出版)。
前 言 你知不知道,傳統的苦學方法都錯了
第1章 左腦是編故事高手——記憶力的腦科學基礎
第2章 遺忘的力量——這是嶄新的學習理論
第3章 破除所謂的好習慣——學習過程中的情境效應
第4章 留間隔——打散用功時段好處多
第5章 突擊測驗的威力——甩掉流暢的錯覺
第6章 分心的好處——醞釀期在解題過程的關鍵角色
第7章 前進之前,先暫停——讓滲透作用砥礪你的創造力
第8章 交錯練習——幫助我們面對人生的變化球
第9章 不需思考的學習——利用知覺辨識
第10章 小睡一下,你就贏了——睡眠就是閉上眼睛的學習
結 語 覓食的大腦——分心、受干擾,本來就是常態
附 錄 學生、家長、教師須知——關於學習的十一個問題
誌謝
資料來源
遺忘的力量
記憶比賽是會誤導人的大場面,尤其是在總決賽。
到了這個時候,臺上只剩下幾個參賽者,他們的臉上反映出各種表情——疲憊、害怕以及專注。賭注這麼高,他們熬了這麼久,但是只要一個小閃失,一切就將化為烏有。
在一部記錄施貴寶全美「拼字大賽」的影片中,有一幕場景尤其令人緊張,一個十二歲的男孩栽在「opsimath」(晚年開始學習者)這個單字上頭,他好像知道這個單字,他仔細想,有那麼一刻,他似乎想到了;但是,他多加了一個其實不存在的「o」。
鈴!
鈴聲響起,意思是答錯了。男孩的眼睛睜得老大,一臉不可置信。觀眾席上傳來一片吸氣聲,然後響起安慰的掌聲。他悄悄溜下臺,神情木然。同樣的場景再次上演,另一位有備而來的參賽者也拼錯了一個字。他們在麥克風前垂頭喪氣,或是茫然眨著眼睛,然後沐浴在同樣淡漠的掌聲中。相反的,那些晉級下一輪的孩子,一臉自信,神情專注。當勝利者聽到她最後一題的單字時,不禁露出微笑——logorrhea(多言癖),她正確拼了出來。
這些比賽往往留給我們兩個印象。第一,參賽者、尤其是勝利者,一定是超人。他們怎麼做到的?他們的腦袋一定不只比較大、比較快,而且不同於普通的腦袋(例如我們的)。也許他們甚至可以「過目不忘」。
其實不然。沒錯,有些人在記憶量和處理速度上,享有天生的遺傳優勢(雖說還沒有人找到所謂的「智力基因」,或是確知這樣的基因要如何運作。)而且也沒錯,這些參賽者多半來自智力光譜上較高的那一端,來自對於累積事實感興趣的書呆子。但還是一樣,腦袋就只是腦袋,而健康的腦袋,運作方式根本大同小異。只要準備得夠充分,而且夠專心,每顆腦袋都有辦法展現魔法般的記憶神技。至於過目不忘的記憶,就科學家目前所知,並不存在,或說至少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另一個印象比較陰沉,因為它強化了一般常見的自我挫敗假設:忘記,就是失敗!
這一點好像不證自明。世界上到處都有心不在焉的青少年、不知放哪裡去的鑰匙、以及對於痴呆症的恐懼,因為健忘感覺就像是失能或惡兆。如果說,學習是建立技能與知識,那麼遺忘就是失去一部分我們已經得到的。遺忘似乎是學習的敵人。
大自然最智慧的垃圾郵件過濾器
其實不然。真相幾乎剛好相反。
當然,在女兒生日那天恍神,或是忘記返回高山避難山屋的路徑,或是在考試時腦中一片空白,都是大災難。但是,遺忘也有它的大優點。其中之一是,它是大自然最智慧的垃圾郵件過濾器。遺忘讓大腦專注,以便讓需要的事實躍上心頭。
要讓這一點更戲劇化,不妨請那些拼字天才重新回到臺上,進行另一種比賽,一種回答明顯事實的快節奏比賽——要快速回答:你上一本看的書、最近看的一部電影、住家附近的藥局、美國現任國務卿是誰、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的冠軍隊伍……然後,再快一點回答:你的電子郵件密碼、你姊姊的英文「中名」、美國現任副總統是誰。
在這場假想的競賽中,那些高度專注的心靈,將會經常一片空白。為什麼會這樣?可不只是因為健忘或心不在焉。不是的,這些孩子的警覺性都非常高,而且高度專注。事實上,就因為太過專注,他們的大腦把瑣碎的資訊擋掉了。
想想看,要把這麼多艱澀難懂的單字記在心裡,而且直接拼出來,腦袋絕對需要一個過濾器。換個方式來說,腦袋一定得壓抑(也就是忘記)相競爭的資訊,如此,apathetic(冷淡的)才不會拼錯為apothecary(藥劑師),或是penumbra(半影)不會拼錯為penultimate(倒數第二),如此,才能阻擋所有令人分心的小事,不讓它們浮上心頭,不論那些小事是歌詞、書名,還是電影明星的名字。
我們經常在做這種專注的遺忘,多到往往不假思索。譬如說要鎖定一個新的電腦密碼,我們必須把舊密碼擋下來,不要讓它自動浮上心頭;要學習一種新語言,我們必須抵抗那自動躍上舌尖的母語字彙。當我們全心投注在某個議題,或是全神貫注閱讀小說,或是專心一意在進行驗算時,甚至連日常的名詞都會想不起來——「麻煩你遞給我那個,叫什麼來著,你用來吃東西的玩意?」
叉子!
摘自《記得牢,想得到,用得出來: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的躍進術》第2章
你知不知道,傳統的苦學方法都錯了
「學習科學」提供了更有效率的學習訣竅
倒不是說,我就讀科羅拉多大學時期那種混亂的學習方式,完全體現了最新的認知科學原理。但是那種韻律,感覺很熟悉。當年我所研讀的東西和技術,就以那種方式滲入我的日常生活,滲入我的交談,滲入我的胡思亂想、甚至我的睡夢之中。(在現實世界裡,本來就沒有任何事物完全嚴守規矩、乾淨俐落。)
這種連結的體驗是很個人的,而且它也令我從整體的角度來思考學習科學(science of learning),而非只是羅列一長串自助小點子的名單。這些小點子或是小技巧,每一個都很合理——這一點倒是無庸置疑。比較困難的部分,在於如何把它們兜合起來。它們一定得以某種方式相互吻合才行。最後,我終於看出它們唯一能相互吻合的情況,就是這些小點子本身即為「活生生運作的大腦」這個基本系統的古怪癖性!
換個方式來說,現代「學習科學」的整體發現所提供的,不只是「如何學習會更有效率」的訣竅,它們還描述了一種生活方式。一旦了解這點,我就能以嶄新的眼光來回顧我的大學經驗。沒錯,我那時沒有太把讀書當一回事,但是我那樣做,卻讓那些科目以我從未經歷過的方式,流入我的非課業生活中。而且,就在大腦與研讀的資料共同生活之際,大腦揭露了它做為一具學習機器的長處與弱點——它擁有極大的可能性,也有它的局限。
大腦不像肌肉,至少就直接的角度來看。大腦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大腦對氣氛、對時機、對晝夜節律都很敏感,同時也對地點和環境很敏感。大腦記錄的東西,遠超過我們意識到的,而且常常會在重溫一個記憶或學習一項事實的時候,添加一些你先前沒注意的細節。大腦在夜裡,在你入睡時,仍然會辛苦工作,努力搜尋白天發生事件中所隱藏的連結,以及更深刻的意義。大腦具有很強的傾向:偏愛「意義」勝過「偶然」,而且它對「無意義」很反感。此外,就像你我都經歷過的,大腦也不太服從命令:它會忘記應考所需的重要知識、忘記生活中與工作中的某些不該忘記的事情;但不知怎的,大腦卻能記得電影「教父」裡的每一個場景,或是1986年波士頓紅襪隊的打線。
如果大腦真的是一臺學習機器,那麼它也是一臺非常古怪的機器。唯有知曉與利用大腦的怪癖,才能讓它端出最佳的表現。
摘自《記得牢,想得到,用得出來:記憶力、理解力、創造力的躍進術》前言
事實1:大腦是一部功能強大且古怪的機器,能夠執行記憶和技巧驚人的壯舉。
事實2:凱瑞寫了這本書,能夠激發和武裝你的大腦,讓它效率更高。
事實3:你應該用你的大腦立即下決定,為了自己好,要買下這本書!
——科伊爾(Daniel Coyle),暢銷書《天才密碼》作者
無論你是很難記住客戶名字的上班族、渴望學習新外語的人、或是為了準備下一回考試的學生,這本都是你必須讀的書。我很確定沒有其他來源,能夠把這麼多有關記憶力的科學論證、實用建議,兜籠在一起,提供給你。
——魏靈漢(Daniel T. Willingham),維吉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這本書幫我揭露了一個真相:我擁有這顆腦袋已經五十四年了,如今才發現它的操作手冊!兩個世紀以來,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已悄悄拼湊出心靈、記憶、理解力的奧祕,凱瑞以清晰、熱情、充滿機智的筆觸,呈現了這些奧祕的驚人之處與價值所在。真希望我十七歲的時候就讀過這本書。
——瑪莉.羅曲,暢銷書《大口一吞,然後呢》作者
任何人想學音樂、美術、球類運動、或訓練直覺,也能受益於這本書所提到的練習模式……這本書是既有價值又有趣的工具,特別是對於教師、學生和家長而言。
——Shelf Awareness,書架情報網站
天下文化不會主動以電話等方式,告知您因訂單錯誤或分期付款等原因,需要您親自到ATM操作修正, 或請您提供往來銀行電話、信用卡資料;亦不會以 「問卷」或「中獎」形式通知您提供個人資料或要求匯款, 若您接獲此類可疑電話,請與我們連繫確認或撥打165警政專線求證,以確保權益。請勿聽從任何指示到提款機(ATM)做任何操作。
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