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能夠培養孩子很多能力,除了增廣見聞,時間管理、專注力、挫折忍受力、同理心、勇氣與隨機應變,這些豐富精采的經驗,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只要多花些心思,不但可以創造美好難忘的親子時光,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更會是最好的教育工具。
旅行,能夠培養孩子很多能力,除了增廣見聞,時間管理、專注力、挫折忍受力、同理心、勇氣與隨機應變,這些豐富精采的經驗,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只要多花些心思,旅行不但可以創造美好難忘的親子時光,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更會是最好的教育工具。
1.自主規劃旅程〉國外篇放手讓孩子主導,帶全家勇闖美東
你會將信用卡直接交給一個11歲的孩子,讓他自己計劃一趟跨國旅行嗎?別以為不可能,電視製作人支藝樺就是如此,完全放手讓兒子規劃。
2.自主規劃旅程〉國內篇 孩子當導遊,規劃一趟拜訪祖父母之旅
每到寒暑假,不少家長都會選擇送孩子去參加營隊,但有群父母卻很不一樣,他們不再花大錢報名營隊,而是放手讓小孩自己來規劃假期,目的地就從拜訪熟悉的阿公、阿嬤家開始,擔任在地『小主人』,帶著好朋友一起去旅行。
3.法國深度之旅 融入當地生活,建立世界觀
放慢腳步、多花一點時間停留,是深入了解異國文化的最好方式,余川川全家慢遊巴黎一個月,讓孩子充分體驗東西方截然不同的風俗民情。
4.義工之旅 柬埔寨做志工,體驗後更懂珍惜幸福
親手為柬埔寨孤兒蓋房子、訪視服務、挖田地,讓孩子去看看與台灣截然不同的世界,對第三世界的概念與同理心,無形中已深植在他們心中。
5.食農教育之旅 農場生態旅遊,體會食物真價值
來一趟產地之旅,看看餐桌上的食物都是怎麼種出來的?也學學農夫插秧下田,體會一下採收水果的樂趣,這些都是都市小孩難得的體驗,從玩樂中也讓他們深刻感受到「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6.環境教育之旅 上山下海就是最棒的自然課
野外充滿各種樂趣,枯枝樹葉、昆蟲青蛙,都能挑起小孩的好奇心與創造力,彭瑞祥一家把大自然當作是兒子的遊樂園,從一次次走出戶外的旅程中,學習關懷土地、體驗生命。
台灣教育的城鄉差距,一直是政府著力改善的問題。但可別以為落差現象,只發生在偏鄉,根據研究,家庭背景對子女的學習表現,有顯著影響,即便在資源豐富的台北市,學習落差依舊存在,記者親自走訪校園現場,發現「一個教室,兩個世界」的情況,真實上演……。
學習落差1〉國小現場 不只偏鄉,連台北市都充滿學習弱勢生
學習落差並不只發生在城鄉中,走進台北市某高收入區的國小,教室內的差異就很大。
學習落差2〉國中現場 一張成績單,反應台灣奇特景況
攤開台北市某國中國二班級成績單,比對數學成績,有一半不到20分,令人擔憂,這樣的學習落差究竟該如何改變?
學習落差3〉大學現況 人人都去念大學,究竟學到了什麼?
大學數量過多,從小學科表現不理想的學生,仍然可以成為大學生。付了四年高學費,人生是否真的加分?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的教育觀 學歷之外,獨立思考能力更重要
專訪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教改能否奏效,家長是重要關鍵
旅行,是最好的學習
旅行,能夠培養孩子很多能力,除了增廣見聞,
時間管理、專注力、挫折忍受力、同理心、勇氣與隨機應變,
這些豐富精采的經驗,都是課堂上學不到的。
只要多花些心思,旅行不但可以創造美好難忘的親子時光,
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更會是最好的教育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