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的話 台灣年輕人漂日進行式 楊瑪利
觀念衝擊 科技腦要進入國家決策高層——從當年經濟起飛想到現在的張善政 高希均
字裡行間 白宮記者團裡唯一的中國面孔 王力行
創新講談 當AI機器人走進博物館 劉育東
服務業CEO上線 從顧客排隊時開始服務吧! 蘇國垚
流通教父開講 複合店應該怎麼開? 徐重仁
金融最前線 證劵業如何擁抱科技創新? 王儷玲
領導藝術 誰說大人物不快樂? 楊艾俐
CEO領導學 相對耐用+相對快消 贏天下 衛哲
應為當為 要存多少錢才能退休? 楊應超
國際透視鏡 印尼佐科威打經濟牌連任成功 引進中資是助力還是阻力? 李國盛
HBR領導實戰 迪士尼、耐吉、亞馬遜 用科技串連體驗 不斷線的顧客新關係
關鍵調查
2019《遠見》台灣A+企業210強出爐 誰是股王、成長王、獲利王? 鮮活果汁、川湖、麗豐三冠王 張彥文
A+二星企業〉成長王+獲利王 用孝心製造血糖機 泰博營收連年突破兩成 黃漢華
A+一星企業〉獲利王 50歲葡萄王愈老愈俏 二代接班營運創三高 蔡立勳
精采人物面對面
專訪中租企業總裁 暢談多元化經營理念 辜仲立:深耕兩岸、拓點東協 2019是黃金十年新起點 楊瑪利、張彥文
大成集團董事長 接棒18年穩健成長 十年從一條龍擴展到六條龍 韓家宇拚出食品新霸業 林珮萱
專訪全球500大企業、藝珂全球總裁 德哈茲 :勞動力三成外包,3.17億上班族將被迫再進修 黃漢華
特別企畫
2019第15屆《遠見》CSR企業社會責任獎 28大獎座落誰家?
專注核心創新 CSR讓企業贏在未來" 林珮萱
CSR 第15屆《遠見》CSR獎年度大調查 參賽企業總平均71.2分 治理進步多、環境績效變差 林珮萱
《遠見》CSR獎最高殿堂 ESG三大構面較勁 CSR強者齊聚年度大調查 比實績更比未來競爭力
台灣大哥大 年度大調查電信服務業、傑出方案公益推動組 雙首獎 創新科技導入公益平台 助弱勢學子免費學外語
遠東SOGO百貨 年度大調查一般服務組、傑出方案教育推廣組 雙楷模獎 與廠商簽訂CSR承諾 減塑、護食安領先同業
和泰興業 傑出方案幸福企業組 首獎 把員工當家人寵愛 「七管齊下」打造幸福感 張彥文
CSR新視野 專業經理人、企業家投入 接力壯大社企新能量 第二屆遠見「社企之星」選拔 八家典範企業脫穎而出 滕淑芬
社企之星組〉陳聖凱將志工旅行模式帶回台灣 以立號召6000位自費志工 走遍亞洲20個偏鄉蓋房舍
社企之星潛力組〉蔡淯鈴從朋友痛苦中找到創業缺口 得人架起彈性工作橋梁 媒合企業、求職者需求
產經瞭望台 台灣供水年年拉警報 列入全球第18大缺水地區 廢水與雨水循環再生 黑水煉金「解全球的渴」 林鳳琪
水資源商機1〉工業廢水處理領導大廠 汙水處理技術居全球五強 連中火也找萬年清救援
水資源商機2〉過濾設備製造商 旭然研發客製過濾膜 台積電、可口可樂非它不可
50位台日尖兵上山下海 《水起・台灣》忠實記錄環境生態 台達攜手日本NHK 拍出全球首部8K紀錄片 陳育晟
家電龍頭邁向一甲子 堅持貼近消費者需求 台灣松下第三代洪裕鈞督軍 三大家電穩坐市占第一 林珮萱
教育與人文 5分鐘網路短片 一週內逼哭百萬網友 龍騰文化《最難的一堂課》 揭開「教書」「教人」兩難 謝明彧
教育現場真心話〉大安高工國文老師 堅持當不討喜的嚴師 陳怡嘉幫學生擦亮人生方向
封面故事
日本最大缺工時代來臨,全球百萬移工搶卡位
台青吹起漂日風" 邱莉燕
日本打工熱 開放特定技能簽證 旅日求職路更寬 台灣精英進攻東瀛職場 先搞懂五種工作簽證
台青攻日求職潮1〉新鮮人搶破頭 存錢順便累積經歷 今年打工度假名額增至1萬人 台青漂日壯遊將倍增
台青攻日求職潮2〉IT產業年薪上看3000萬日圓 軟體業缺工近80萬人 日本向世界廣發徵才令
"漂日族甘苦談‧旅日經驗如何鍍金?
台灣囡仔搶賺日圓"
日本居大不易〉職場地雷多 面對排擠須做好準備 不會「讀空氣」、租屋限制多 三成旅日外國人感覺被歧視 邱莉燕
漂日族實錄1〉鬼門關前被一把拉回 東京街頭拍照沒飯吃 廖立鑫轉任整脊師暴紅
漂日族實錄2〉打工度假也不忘存錢 哈日青年省吃儉用 余佳壕一年賺回一桶金
漂日族實錄3〉不甘心領日本的22K 莊雁文從上班族變董事長 房仲售後服務拚贏日本人
漂日累積工作經歷 淬鍊人生能量 旅日遭逢五大困境 台青鍍金返鄉路更廣 陳育晟
鍍金返鄉實例〉民宿打工歷練拚出自信 管穎發揮日式待客之道 讓法式可麗餅飄香花蓮街頭
好享生活
2019台北米其林指南 4家台菜餐廳擠進24強
米其林接地氣 更有台灣味" 蕭歆諺
新入榜精緻料理〉台北米其林閃耀新星 用餐桌料理說故事 三大主廚的摘星祕訣 蔡立勳
新入榜銅板美食〉比去年增加22家 必比登推薦58家庶民美味 藥燉排骨、胡椒餅都上榜 蕭歆諺
餐桌外的哲學 成功的下一秒,就是「忘記」! 江振誠
教養這件事 娶誰嫁誰,關你們什麼事? 汪培珽
女人寵自己 人生下坡路並沒有比較好走 吳淡如
以我之名 她遺忘了自己 張曼娟
連日本都開放國門,台灣還要繼續鎖國嗎?
台灣年輕人漂日進行式
文╱楊瑪利
台灣人真的很哈日。去年日本有3000萬海外觀光客人次,其中台灣人475萬,排名赴日外國人第三高。若以人均密度算,台灣則成為最愛去日本的國家第一名。
但是,堪稱全世界最愛到日本旅行的台灣人,一直以來到日本留學、工作與移民的人數卻不多。那是因為日本傳統上比較不接受外來移民,一直被批評相對封閉鎖國。但過去幾年來,日本已在快速改變中,正逐年向全世界一步一步打開國門。
以海外觀光客為例,近幾年日本才積極向外行銷觀光,由於具備豐富的歷史傳統與自然景觀,一動起來真的速度驚人。日本海外觀光客第一次突破1000萬是2013年,之後每兩年增加1000萬。預計2020年東京奧運時有望突破4000萬。
關注總統初選,也該關心年輕人未來
除了觀光,日本也逐年開放各國年輕人到日本打工度假的名額。以對台灣為例,2009年首度開放,一開始限額2000名,2014年增加到5000名,今年起再增加到1萬名。一開始要求赴日年輕人必須日文達到一定程度,後來又放寬不少。
過去不太接受外國移工的日本,也改變了。就在今年4月1日,日本才又剛剛新增許多特定技能的外國人可以申請到日本工作,預定五年內引進最多達34萬5150人。開放的行業甚多,包括看護、建築、旅館、農漁業、電機電子業等。
除了工作,現在連申請日本永住簽證,也愈來愈容易。原本「永住許可」的規定是要在日本工作滿十年,2017年已修法為只要拿到「高度外國人才」綜合評分達到80分,再滿一年就可以申請。
今年4月初才剛抵達日本履新的台貿中心東京事務所所長陳英顯,就立刻感受到日本政府接納外國人「准!准!准!」的高效。他申請三年就勞簽證,3月4日遞件,3月25日便拿到,僅僅18天,審核之快速,令人咋舌。
日本人為何逐漸打開國門?說穿了是日本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從人口嚴重老化的國家,變成人口減少的國家,每年減少數十萬人,導致勞動力大短缺,如果不引進外國人到日本消費與工作,日本競爭力將會更加快速衰退。日本預估2020年缺工數就高達384萬人。
就在日本慢慢打開國門的時候,台灣年輕人間也在過去幾年吹起漂日風。根據統計,目前在日的台灣人總數為5萬8456人,已是2012年的2.56倍。其中取得工作簽證的台灣人,2012年只有1367人,到2018年已破1萬人,成長近7倍。
《遠見》記者親赴日本採訪,分析日本開放國門政策,並訪問不少旅日台灣人。日本物價房租高,台灣人打工度假平均時薪約1000日圓,生活很辛苦,為何年輕人仍勇闖東瀛?而隨著日本國門愈開愈大,台灣人是否會快速增加赴日風潮呢?
其實台灣已進入2020總統大選前哨戰。光是國、民兩黨的黨內初選,遊戲規則就吵翻天,占盡新聞版面,哪位參選人能全盤關心台灣的人才政策,並關心年輕人的未來?
到目前為止,台灣對於引進外籍白領與專業人士仍然限制很多,繼續鎖國。當政治界的大人們還在吵來吵去時,台灣年輕人繼移居大陸、移居東南亞後,現在還興起移居日本風,持續人才外移中,成為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