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工作會導致手腕疼痛的你,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群!
圖片來源:unsplash 很多人因運動或工作時韌帶拉傷或肩關節肩袖破裂、旋轉袖肌腱受傷,導致疼痛,甚至影響正常生活。 一位六十多歲家住澎湖的漁民,因常需要拉漁網、搬重物等工作,長時間重複的動作,導致肩關節旋轉袖肌腱破損,不僅手部無法舉起,吃飯、穿衣服都有困難,晚上睡覺翻身壓到也疼痛不已。 因為日常生活而罹患的疾病, 還有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骨關節疾病中常見的項目,主要是一種神經症狀。 腕隧道症候群雖然算不上大毛病,可是一旦發作,嚴重者會痛到睡不著或舉箸維艱,影響生活品質、造成工作不便。腕隧道是手腕裡筋膜與骨頭中間的位置,像一個隧道般,其中有九條肌腱及一條正中神經通過。 正中神經是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半的無名指感覺的神經,如果手部長期固定、反覆進行某種動作,腕隧道中的肌腱狀況,就會像原本四線道車道被擠壓成雙線道。 在這種情況下,由於負責控制感覺與肌肉活動的正中神經受到壓迫,患者初期產生諸如三根半手指麻刺痛的症狀,嚴重者後期會有手掌肌肉萎縮現象。 如何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阮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黃泰元表示,腕隧道症候群主要影響大拇指、食指、中指與無名指,患者通常會主述在手部彎曲的特定動作或晚上特別感到麻刺痛。 看診時,他會問患者小指頭麻不麻,如果小指頭會麻,就初步排除是腕隧道症候群;或者,以觸診方式,判斷手指頭的敏感度。 接下來可安排患者以電極片刺激神經的「神經傳導檢查」,如發現正中神經在手腕的傳導速度變慢,排除尿酸累積、肌腱瘤、脂肪瘤等極少數狀況,便幾乎可確定是腕隧道症候群。 那麼,誰是腕隧道症候群的高風險族? 只要長期、反覆某種手部動作的人,就可能是腕隧道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像是長期使用滑鼠的上班族、美髮師、家庭主婦或經營餐飲業者,腕部常需要長期用力或重複使用同一個動作。 有些研究顯示,腕隧道症候群跟個人體質有關,但主要還是因重複使用某種腕部動作有關的職業所造成。根據統計,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三倍,但因為沒有大型研究,所以女多於男的真正原因不明。 黃泰元曾收治一位患者,她是賣大腸麵線的中年婦女,每天要舀五百碗麵線,因痠痛麻造成工作困擾,但無法獲得適當休息,於是選擇在生意較清淡之際,接受開刀治療腕隧道症候群。 術後第二天,麻刺感便有改善,約一週後開始上工,一開始為部分工時,約兩週後麻刺感好很多,就可以全時工作。 【書籍資訊】 出版日期:2019.07.31
《全方位診療室》